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萱草属夜间开花类群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中国植物志》第14卷中,萱草属Hemerocallis夜间开花类群被处理为3个独立的物种,北黄花菜、黄花菜和小黄花菜。但是,它们之间因严重的性状重叠和交叉,用单个性状如花数、花被管长度、根的直径等区分它们极为困难。本文根据国产干标本和栽培材料,对9个常用检索性状以及核型做了定量分析。另外,这3个类群的地理分布式样表明,它们似乎是不同的地理宗,因为三者替代性分布在由暖湿到旱冷的气候梯度中。本文结论是,将三者处理为同一物种北黄花菜的3个亚种也许更令人信服,即原亚种北黄花菜,亚种黄花菜和亚种小黄花菜。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地区萱草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红  王庆瑞 《植物研究》1991,11(1):85-90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西北地区萱草属6种1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不同的种类,其花粉形态或多或少有所不同,说明花粉形态在种间具有分类意义,而且6种、1变种可自然地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小黄花菜、北萱草、黄花菜,第二类群包括北黄花菜、折叶萱草、萱草、重瓣萱草。#br#北黄花菜、小黄花菜的花粉形态差别较大,证明把小黄花菜做为北黄花菜的变种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萱草属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国产萱草属11个类群的分类。结果发现这些类群形成4簇。第一簇:北黄花菜、黄花菜、小黄花菜和多花萱草。第二簇:小萱草和大苞萱草。第三簇:折叶萱草,西南萱草和矮萱草。第四簇:萱草及其三倍体类型。各簇都有其区别特征。讨论了簇内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属下分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甘肃萱草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孔红  王庆瑞   《广西植物》1993,13(3):247-251
本文研究了甘肃萱草属6种、1变种的染色体核型;黄花菜K(2n)=22=12m+10sm(2SAT);小黄花菜K(2n)=22=10m+12sm;北萱草K(2n)=22=8m+14sm;北黄花菜K(2n)=22=14m+6sm+2st;萱草K(2n)=22=12m+8sm+2st;重瓣萱草K(2n)=33=18m+12sm+3st:折叶萱草K(2n)=22=10m+10sm+2st。以上核型可自然地分成两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小黄花菜、北萱草、黄花菜;第二类群包括折叶萱草、萱草、重瓣萱草、北黄花菜。  相似文献   

5.
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   总被引:95,自引:7,他引:95  
芍药属Paeonia木本类群,即牡丹组sect.Moutan DC.,为中国特有;广泛栽培的牡丹也起源于 中国。遗憾的是我国学者对牡丹类群的分类一直未予重视,野生类群的标本也很少。90年代以来对该 类群的分类突然热起来,中外学者连续发表了多个新种、新亚种和新等级,但仍然没有一个全面的修订。 在美国地理学会基金资助下,我们几乎踏遇了该类群分布区的各个角落,拜访了所有模式产地(仅一个 例外),对64个居群进行了考察和取样。在性状分析的基础上检查了各个分类群的问题,考证了全部模 式,最后对该类群作出分类修订。本文是对分类历史的回顾,并表述了我们的分类处理:牡丹组共有8个种,其中3个种各包含两个亚种,另有两个杂种。  相似文献   

6.
贞琵甲属Agnaptoria是小琵甲亚族Gnaptorinina中第三大属和青藏高原特有类群,已知36种/亚种。本文选取3个线粒体基因(COI; Cytb; 16S rDNA)和1个核基因(28S rDNA-D2)片段,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了该属的系统发育树;运用ASAP(Assemble Species by Automatic Partitioning)、GMYC(Generalized Mixed Yule Coalescent)和PTP(Poisson Tree Processes)3种方法对该属进行了分子物种界定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运用3种分子物种界定方法的界定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基本吻合。依据形态特征与分子物种界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鉴定方法,大大提高了该类群的物种鉴定效率,为该类群未来在系统发育、地理分布格局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7.
棕头鸦雀分类问题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联宪 《动物学研究》1991,12(2):117-124
棕头鸦雀的分类有过几次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因其飞羽外缘有栗红色与褐色两种类型,前者又可分为红胸、灰胸两类群,故在分类上各学者持有不同意见。或将其分为3个种,或归并为1种。本文依据作者工作结果,从地理分布、形态及骨骼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棕头鸦雀具栗红翅缘的红胸、灰胸两类群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三省的亚种分布接触地带彼此混交并有居间个体,不应独立为两个不同种。栗红翅缘褐色翅缘两大类群尚未发现重叠分布,形态明显间断,一直未见有中间类型。两大类群在头骨的泪骨突起和方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建议将它们分为Paradoxornis webbianus和paradoxornis brunneus。前者再分为红胸、灰胸两亚种组。对少数有争议的亚种也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8.
代应贵 《动物学杂志》2017,52(2):253-262
基于2014~2015年对贵州蒙江流域的野外调查,合并过去的零星采集,共计收集蒙江鱼类标本5 206号,经鉴定为65种(或亚种)。结合历史文献,蒙江共分布有鱼类75种(或亚种),隶属7目18科56属。其中,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为洄游鱼类,食蚊鳉(Gambusia affinis)、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外来种。与历史调查记录相比,本调查新增蒙江鱼类记录41种(或亚种)。蒙江鱼类组成,以鲤形目鱼类占显著优势,共计有51种(或亚种),占总种(或亚种)数的68.0%。在科的水平,以鲤科为主要类群,占总种(或亚种)数的60.0%。其次,鲇科和鲿科物种较多,分别有3和4种鱼类。UPGMA聚类分析表明,蒙江鱼类组成,与西江上游支流北盘江具有高度相似性。蒙江鱼类区系中,以华南区指示性种类最多,其次为华东区代表性种类较多,缺乏北方区指示性成分。蒙江鲤科鱼类由老第三纪原始类群、东亚类群、南方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等4个类群组成,并以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占优势,缺乏北方冷水性类群种类。蒙江鱼类区系具有物种多样性高、区系成分复杂、特有种和受威胁种类多、富于适应急流环境鱼类和具有云贵高原东部地区鱼类区系特殊组成等特点。蒙江鱼类区系属于东洋区南亚亚区。  相似文献   

9.
湖南的一些泥盆纪竹节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湖南中部中、上泥盆统的薄壳竹节石8属27种(或亚种),其中4新种,将它们划分为3个类群:中泥盆统类群以 Nowakia, Viriatellina和Costulatostyliolina 为主,弗拉斯阶下部类群为Homoctenus tenuicinctus tenuicinctus组合,弗拉斯阶上部类群为H.ultimus ultimus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木槿的发育可塑性及种下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刚荣 《植物研究》2003,23(3):340-344
对紫花单瓣木槿、紫花重瓣木槿和牡丹木槿在叶和花部性状上的发育可塑性研究表明,三个种下类群,特别是紫花单瓣木槿和牡丹木槿的叶片性状具有很大的发育可塑性,但花部性状的发育可塑性则相对很小,暗示着花部性状较叶片性状具有更大的分类价值。通过种下类群间表型性状的比较,发现牡丹木槿在叶缘、叶柄长度、花色、花冠直径、花梗长度、果实长宽比等性状上都与其它两个类群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建议将牡丹木槿确立为亚种(H. syriacus Linn. subsp. paeoniflorus (Gagnep.)G. R. Shi)  相似文献   

11.
北萱草与大苞萱草区分为不同物种的核型证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文献中,小萱草Hemerocallis dumortierii Morr、北萱草H.esculenta Koidz.和大苞萱草H.mid- dendorfii Trautv et Mey被认为属于同一生物学复合体,并被处理为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本文比较分 析了北萱草及大苞萱草的核型。北萱草和大苞萱草的核型分别为:2n=2x=22=12m+8sm+2T和2n =2x=22=10m+6sm+4st+2T。两个类群的核型差异水平已超出种内变异水。另外,大苞萱草以其 具有宽大苞片包裹的类头状花序,并且产黑龙江和吉林东部,南达辽宁干山地区,但绝不分布到大陆40° N以南地区而显著不同于分布华中、华北的北萱草。根据核型、外部形态及地理分布资料的综合分析,北萱草与大苞萱草应区分为不同物种,而不是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同时,在系统发育上大苞萱草比北萱草进化。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是我国特有且传统的重要药用植物,逐渐步入大宗品种行列。物种的准确鉴定是药效保障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为促进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文对淫羊藿属分类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存疑类群进行阐述。淫羊藿属共发表68种,中国58种(85.3%),其中57种为特有分布,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淫羊藿属中国类群的分类学研究较为特殊,共26种集中发表于1990s,共31种(53.4%)为国外研究者命名,且绝大多数依据少量栽培个体命名。由于缺乏广泛的形态调查和性状变异分析,导致大量类群的形态描述不准确或不全面,后续20个类群被归并或降级。依据栽培个体命名的类群是补充描述和分类修订的重点。花色、根茎类型、花茎叶的数量及着生方式等性状在中国类群中存在广泛变异。经分类修订后,该属目前包括46种、1亚种和2变种。淫羊藿属中国组类群仍处于活跃进化中,其形态变异复杂,种间关系无法得到解决,为该属分类的最大挑战。但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需要建立在清晰的分类学基础上。未来研究应基于居群调查,完善各物种的形态描述;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态变异特征、地理分布格局和基因序列特征,检测自然种间杂交事件,从而揭示物种的分化和进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将采自中国云南的249尾原缨口鳅属鱼类标本以采集地分为13组,共测量20个常规性状,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其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全部标本可以水系分为3群,分别命名为澜沧江群、李仙江群和元江群。它们之间的差异系数均超过亚种水平的临界值(1.28),而且各群间的主成分分值散点间没有过渡中间类群。所以,3群应是3个不同的物种。根据原始文献描述的越南行政分区,推测李仙江分布的原缨口鳅属鱼类应为Vanmanenia tetraloba(Mai,1978),而元江分布的应为Vanmaneniastriata Chen(1980)。澜沧江中分布的原缨口鳅属鱼类标本以体型扁平、偶鳍宽大和头部骨骼小等特征组合区别于V.tetraloba和V.striata。经验证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唯一标本证实,采自禄劝掌鸠河的原缨口鳅属标本不是V.tetraloba,而应是平舟原缨口鳅V.pingchowensis。  相似文献   

14.
复合茶园节肢动物类群特征值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了解影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因子,本文对在茶园地面种植长节耳草Hedyotis uncinella Hook & Arn(茜草科,耳草属)的复合茶园茶树生境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类群均匀度、物种优势度指数和类群优势集中性指数5个主要特征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因子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茶树生境节肢动物类群5个主要特征值可综合为三个主份量。第一主份量代表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第二主份量集中体现物种丰富度;第三主份量代表优势度指数,它们对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0.279%、26.920%和22.466%。复合茶园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与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天敌类群丰富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同类群优势集中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因此,要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可通过营造复合茶园生境来增加节肢动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和天敌类群物种丰富度而减少物种优势集中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盘鮈属鱼类口吸盘的形态分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盘鮈属鱼类口吸盘的形态结构入手,探讨它们口吸盘结构分化的进化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具大、小吸盘的两个类群是盘鮈鱼类在演化进程中分化成的两个自然类群,它们为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吸盘的微观结构和须的长短等进一步分化,分化途径在两个类群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大林姬鼠两亚种(韩国的指名亚种及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东北亚种)线粒体DNA 的变异程度并确定朝鲜亚种的分类地位,我们分别将来自韩国和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的两亚种的线粒体DNA 的细胞色素b 基因和控制区进行了测序分析。我们将测序所得到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与来自基因库的大林姬鼠5 个亚种的相应的单倍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林姬鼠可分为4 个类群[类群1:韩国大林姬鼠指名亚种;类群2:中国长白山和内蒙古地区的东北亚种、俄罗斯外加贝尔的majuculus 亚种;类群3:中国长春的东北亚种、俄罗斯Primorye(俄罗斯远东地区) rufulus 亚种、俄罗斯库页岛(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北海道地区的giliacus 亚种;类群4:中国黑龙江海林地区的东北亚种]。线粒体的控制区序列分析显示韩国指名亚种也不同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亚种。本研究的类群1,2 和3 与Serizawa et al. (2002)的研究的K、S 和R 的分支相对应。这表明韩国指名亚种(类群1 和分支K)的线粒体DNA 与其他类群不同。另外,我们还发现在细胞色素b 基因构建的系统树中,东北亚种可以与类群2 (分支S)及类群3 (分支R 的不同亚种聚合在一起。我们认为线粒体DNA 的母性遗传与两个相邻亚种的个体之间的种内杂交造成了基于细胞色素b 序列对东北亚种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结果的不一致。因此,我们提出对这些显示出核苷酸序列多样性的东北亚种不能只用细胞色素b的数据进行亚种分类,还应该结合形态学和核DNA 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我们还发现韩国的指名亚种的细胞色素b 序列在平均距离16. 93% 的基础上不同于来自基因库的A. speciosus。Jones and Johnson (1965)指出了韩国的大林姬鼠在形态上的区别,所以我们认为韩国的大林姬鼠指名亚种A. p. peninsulae 是一种具有形态和遗传特异性的地方亚种。  相似文献   

17.
杨丽娥  孟盈  聂泽龙  孙航 《广西植物》2017,37(7):829-840
茜草属为茜草科模式属,全球约80种,中国有近一半的物种,是茜草属的重要分布中心,大部分隶属于sect.Oligoneura。但是,该组内各种间的形态特征错综复杂,依靠单个性状不易划定种间界限。该研究在全面衡量sect.Oligoneura组内各种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选取该组20种共171份标本,对其3个数量性状和28个定性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有46.88%,性状的累积贡献率增长并不明显,但该结果仍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对前3个主成分贡献较大的特征包括叶形(叶长宽比)、叶柄长度、叶脉、每轮叶片数和生活型等,这些形态性状也是该属传统分类学中重要的物种鉴定特征。该研究结果与分子系统发育结果基本一致,支持该组内ser.Chinenses、R.mandersii group、R.angustissima group和R.siamensis group类群的划分,但并不支持ser.Cordifoliae单独成系。sect.Oligoneura内除少数物种外,大部分物种界限均比较清晰。形态计量学研究为sect.Oligoneura甚至茜草属的物种鉴定与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颖  刘松  李梦雨  崔兰明  马翠青 《广西植物》2020,40(8):1071-1078
北黄花菜是百合科萱草属的优秀观赏植物材料,也是进行品种创新的极有价值的野生种质资源。该研究对野生环境中北黄花菜的开花物候与传粉特性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追踪观测,探讨其开花进程和传粉机制。结果表明:(1)北黄花菜种群的开花物候只有1个高峰期; 种群始花时间为5月末,盛花期为6月中旬,开花时间在30 d以上,单株花期为6~12 d; 开花同步性指数(Si)分别为0.36、0.27和0.21,种群内个体开花时间重叠程度较低。(2)北黄花菜的开花数量与坐果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坐果数与单株花期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花期长度与始花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北黄花菜开花数量越多,其坐果数越高。(3)北黄花菜的访花昆虫分属于4目10科共10种; 各访花昆虫的访花时间和行为区别较大; 主要的传粉昆虫有4种,其活动范围大,活动特点与北黄花菜午后开放的规律相匹配,能保证传粉效果; 部分访花昆虫虽然活动范围小,但可以帮助植物进行自花授粉; 两类访花昆虫的共同作用,使得北黄花菜的自然结实得到较大保障。上述结果可为北黄花菜的引种栽培和资源创新发挥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小黄花菜的耐盐机理,选育良好的耐盐植物以缓解土壤盐渍化问题,该文选取小黄花菜(Hemerocallis minor)为试材,采用砂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50、100、150、200、250 mmol·L-1)胁迫对小黄花菜的生长性状、细胞质膜透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黄花菜在10...  相似文献   

20.
北热带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花性状及其生境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花性状的多样化是植物长期进化及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同植物种间花性状的变异与生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具有生境异质性强、群落结构复杂、特有成分丰富等特点, 分析该森林植物性状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生境的关联性, 有助于理解物种共存、协同进化过程和对生境的适应, 可为阐明喀斯特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弄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木本植物开花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进行, 记录并分析了21个物种花性状的变化。根据物种空间分布及其与生境的关联特性, 将21个物种分成偏好谷底、山坡、山顶的3种类型, 分析了这3种类型植物的花性状差异; 另外又根据花性状对21个物种进行聚类分析, 探讨了聚类分组结果和根据偏好生境分组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 花大小、花色鲜艳度均与物种优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花小而不鲜艳的物种在群落中更有优势, 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不同偏好生境的植物花色明度有显著差异, 其他的花性状差异不显著; 聚类分组与根据偏好生境的分组有较好的一致性, 反映出物种的花性状变化响应了生境的变化。综上结果, 我们认为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植物花性状与物种的优势度及生境条件有密切联系, 在该区域中生境对花性状的影响可能比传粉者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