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本文简要综述了蟾毒它灵的相关研究进展,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分离、抗肿瘤作用机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毒性及合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背景】微生物转化是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的重要手段,具有催化反应快、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易控制和污染小等特点。许多微生物能够对蟾毒配基类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在不同位置进行结构修饰,并且产生毒性减弱的活性衍生物。【目的】筛选蟾毒灵生物转化菌株,以期发现活性更好、毒性降低的化合物。【方法】利用蟾毒灵为底物筛选其生物转化菌株,通过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C-MS (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鉴定转化产物;对可生物转化蟾毒灵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转化率,同时测试该菌株对其他甾体化合物的转化作用。【结果】筛选获得一株蟾毒灵转化菌,经形态学与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分析鉴定为Naganishia属菌,转化产物为3-去氢蟾毒灵。该菌株生物转化的培养基最适底物浓度为8 mg/L,最适初始pH值为6.5,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转化时间为96 h,最终转化率为48.3%。该菌株可将雌酮E1转化为雌二醇E2,也可将雌二醇E2逆向转化为E1。【结论】首次发现Naganishia属菌株对甾体类化合物具有转化活性,其产生的弱细胞毒性的转化产物3-去氢蟾毒灵有望成为高效、安全的强心药物。微生物转化法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为大量制备活性化合物3-去氢蟾毒灵提供了一条简便易行的道路,也为更多甾体化合物结构修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分子基础。方法:不同浓 度蟾毒灵处理卵巢癌SKOV-3 细胞后,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 法检 测Bax,Bcl-2,Caspase-3 蛋白以及计算Bax/Bcl-2 的比值。结果:蟾毒灵能够抑制SKOV-3 细胞的增殖,且成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免疫荧光显示蟾毒灵对SKOV-3 细胞具有凋亡作用,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蟾毒灵能够促进Caspase-3 蛋白的活化,提高 Bax/Bcl-2 的比值。结论:蟾毒灵在体外能够抑制卵巢癌SKOV-3 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卵巢癌SKOV-3 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暴蕾  段海霞  王则绯 《生物磁学》2014,(24):4662-4665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分子基础。方法:不同浓度蟾毒灵处理卵巢癌SKOV-3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Caspase-3蛋白以及计算Bax/Bcl-2的比值。结果:蟾毒灵能够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且成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显示蟾毒灵对SKOV-3细胞具有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蟾毒灵能够促进Caspase-3蛋白的活化,提高Bax/Bcl-2的比值。结论:蟾毒灵在体外能够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细胞色素C和含心磷脂的人工脂膜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伯基  董玉枝 《生物化学杂志》1990,6(4):362-366,361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证实蟾毒灵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白血病治疗中疗效显著,然而其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试图探讨蟾毒灵对人红系白血病(HEL)细胞增殖,肾母细胞瘤基因1 (Wilms'tumor 1 gene, WT1)甲基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蟾毒灵处理HEL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情况和细胞周期,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W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甲基化特异性分析WT1的DNA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3a (DNMT3a)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蟾毒灵对HE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率为23.13%~84.62%。在蟾毒灵处理的HEL细胞中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周期增殖指数由75.45降至49.67;WT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蟾毒灵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W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由未甲基化状态变为部分或完全甲基化状态。而蟾毒灵处理后DNMT3a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呈剂量依赖性。我们的研究初步说明蟾毒灵不仅能显著抑制HEL细胞增殖,阻滞G0/G1期细胞周期,还能诱导细胞凋亡,下调WT1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特性,有望成为抗生素较好的替代产品.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可以为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提供指导.无论抗菌肽采用哪种抗菌机制,其首先要稳定地吸附到细胞膜之上.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抗菌小肽BLFcin6与5种不同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5种细胞膜而言,小肽会很快结合在POPG膜和DPPC-CHOL膜的表面,倾向于进入DPPC膜的疏水内部,与POPC膜和POPC-CHOL膜的接触很少.考察相互作用能,小肽与POPG膜的相互作用最强,主要是小肽与细胞膜亲水头部存在静电相互作用;小肽与DPPC膜的疏水尾部的相互作用较强,但受胆固醇影响,小肽只结合在DPPC-CHOL膜表面.在结合过程中,小肽N端的Arg会先结合到细胞膜上,静电相互作用在小肽锚定细胞膜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上研究从原子水平上解释了为什么BLFcin6小肽具有抗菌作用,哪些残基起关键作用,也为进一步开展BLFcin6小肽及其衍生小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多肽及蛋白质的插膜机制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通过荧光、圆二色等波谱学技术,深入地探讨了处于不同构象状态的毒素蛋白分子与磷脂膜作用后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带负电荷的磷脂膜对处于不同构象状态的ColicinE1分子的二级结构有较强的诱导作用;这种作用是电荷依赖性的。处于不同构象状态的毒素蛋白分子在磷脂膜的诱导下均可不同程度恢复其天然状态下插膜时的构象。不同磷脂对ColicinE1分子诱导的强弱依次为DMPG>DMPE>DMPC。ColicinE1分子与磷脂膜的结合是紧密的,结合后的蛋白质有较强的抗变性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磷脂对兔肾外髓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PC、PG重组活性最高,用DMPC重组导致酶失活,酸性磷脂有利于维持该酶活性.DSC及自旋标记ESR实验结果示出(Na~++K~+)-ATP酶有选择地与酸性磷脂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脂蟾毒配基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体外脂蟾毒配基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凋亡诱导作用,为研究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色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来研究脂蟾毒配基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 表明脂蟾毒配基能够诱导Bel7402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大于50%;脂蟾毒配基提取液(浓度1.0 μm)作用于Bel7402细胞24小时后,bc1-2蛋白的表达下调,到48、72小时后下调更明显;而Bax蛋白的表达从24小时后开始上调,到48、72小时后表达上调明显。使用方差分析法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统计学有显著意义。结论 提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脂蟾毒配基抑制、杀伤人肝癌细胞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天花粉蛋白(TCS)在≥2.22μmol/L时能引起大豆磷脂脂质体内含物释放,Ca^2+对这种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PH值也能促进TCS与脂质体的作用;将TCS与细细胞一起保温;当TCS终浓度达14.7μmol/L时能损伤红细胞膜,产生溶血作用;TCS还能作用于红细胞血影膜,改变其脂双层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气-液界面单分子层实验发现鸡心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对DMPG单分子层表现出很强的插入能力,这种插入能力受亚相溶液离子强度的调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鸡心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与DMPG脂质体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对磷脂不同区域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鸡心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不仅与DMPG头部存在静电相互作用而且与其疏水部分也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层粘连蛋白(LN)与巨噬细胞膜受体竞争结合,初步推测两个配体与同一膜受体结合的可能性.结果表明,LN可以竞争抑制FTTC-ConA与巨噬细胞膜受体的结合,说明ConA和LN两种配体各自的巨噬细胞膜受体中有部分可能是共同的,而加入ConA反而增加巨噬细胞膜上结合的FITC-LN量,这可能是因为ConA和LN的分子特性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性生物碱饱和特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膜电位的影响,考虑生物碱阳离子通量对总生物碱扩散通量的影响,从而导出膜电位影响的饱和特性模型。将模型在特定参数下积分,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很好描述各种生物碱(高pKa值和低pKa值生物碱)的跨膜传递过程,为建立描述生物碱跨膜传递过程的普适性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荧光法研究维生素B6和芦丁与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丁是一些中药的有效成份。研究药物与白蛋白的作用能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应用荧光偏振和能量转移技术研究了药物Vit B6和芦丁与白蛋白的作用。给出了这些药物分子与白蛋白的缔合离解常数,Vit B6和芦丁在人血清白蛋白中的结合位置与第214位色氨酸残基的距离分别为23.4Å和24.02Å。  相似文献   

16.
粉防已碱是一种新的钙调蛋白拮抗剂,专一性抑制人红细胞膜上依赖CaM的Ca~(2+)-Mg~(2+)-ATPase。在较高浓度下,它也不同程度地抑制Ca~(2+)-Mg~(2+)-ATPase基本活性、Na~+-K~+-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 除CaM外,不饱和脂肪酸和有限水解均导致膜Ca~(2+)-Mg~(2+)-ATPase的活化,所有这些活化作用被Tet在大约相同的浓度范围内抑制,表明Tet除与CaM结合外,也与膜Ca~(2+)-Mg~(2+)-ATPase结合。 Tet具有抗抵渗溶血的性能,反映了拮抗CaM与药物的膜稳定性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Epstein-Barr病毒膜抗原基因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萍  李燕  谷淑燕 《病毒学报》1998,14(3):215-220
将Epstein-Bar病毒(EBV)膜抗原(MA)BLLF1基因,插入含有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下游BamHI位点,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A。将纯化的DNA注射Balb/c小鼠股四头肌。经免疫的动物产生抗EB病毒MA特异性的抗体和中和抗体,依赖抗体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反应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作用。基因免疫与基因-蛋白联合免疫效果相似。不同启动子控制下的MA基因,诱发小鼠免疫应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柠檬醛对黄曲霉质膜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与正常生长的黄曲霉对照 ,通过测定经柠檬醛毒化的菌丝体对还原糖和蛋白质利用率、[Na+ ,K+ ] ATPase分解ATP活性、细胞电解质渗出率、并结合扫描电镜和快速显微多道分光光度法观察菌丝体细胞及孢子形态变化 ,结果表明经该醛MIC毒化后 ,菌丝体细胞及孢子表面疏松而粗糙 ;隘痕缩小并关闭 ;电导率增加 5 2 8% ;对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利用速率分别下降 6 1 5 %和 44 3 % ;孢子萌发率下降至 6 1 4% ;该醛能明显改变细胞质膜的分子结构 ,使其失去选择通透性而抑制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9.
20.
冷害对黄瓜叶绿体类囊体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冷害温度(0℃,16h)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绿体类囊体膜膜脂、膜蛋白成分的影响。在没有可见伤害症状的低温处理条件下,黄瓜叶片叶绿体类囊体膜膜脂成分已有变化,主要是磷脂酰甘油(PG)含量明显降低,但主要脂类成分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GDG)、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C)和PG的脂肪酸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类囊体膜上色素蛋白质复合体的变化以光系统Ⅱ捕光叶绿素a/b蛋白质(LHCⅡ)单体及寡聚体含量的变化最明显,低温处理使LHCⅡ单体比例增加。对提纯的LHCⅡ结合脂的分析表明,低温处理改变了LHCⅡ结合脂及其脂肪酸的组成,使PG含量降低。以上结果表明,LHCⅡ结合脂成分变化以及LHCⅡ寡聚体解聚可能是叶绿体类囊体膜受冷害的最初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