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涵体膜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确定假定蛋白CT440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及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440基因,克隆入pGEX-6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6p/Ct440原核表达重组体,重组体转化到XL1-blue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440.纯化后的CT44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特异性抗体用于分析CT440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表达时相特征及其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CT440蛋白定位于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上,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在衣原体感染12h后开始表达,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440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本实验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阐明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沙眼衣原体CT058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克隆表达CT058蛋白;纯化的CT058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CT058蛋白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定位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CT058蛋白在原体和网状体中的表达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显示CT058蛋白位于包涵体内;鼠抗GST-CT058抗体与GST-CT058融合蛋白吸附后特异性染色消失,而与GST-CT232融合蛋白吸附后仍然可见GST-CT058抗体的包涵体染色特征;Western blot证实CT058蛋白在纯化的原体和网状体上均有表达.CT058蛋白定位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的包涵体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鹦鹉热衣原体的B598_0590基因与沙眼衣原体的毒力基因CT135同源,本研究旨在分析该基因的表达和定位。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598_0590基因的进化地位,比较B598_0590蛋白和沙眼衣原体毒力蛋白CT135的氨基酸疏水特征;重组表达、纯化鹦鹉热衣原体的B598_0590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共聚焦免疫荧光观察鹦鹉衣原体在正常培养条件和使用Lpx C抑制剂时B598_0590基因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衣原体属内12个种的基因组均含有CT135同源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有相似的疏水特征;B598_0590与CT135的氨基酸同源性为21%;B598_0590的免疫荧光染色特征与包涵体膜蛋白Inc A相似,浓染包涵体膜;Lpx C抑制剂可抑制网状体的分裂、包涵体的生长及网状体向原体转化,包涵体膜蛋白的染色呈现典型的空泡结构。结论:Lpx C抑制剂可用于鉴定未知的鹦鹉热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鹦鹉热衣原体的B598_0590基因编码此前尚未鉴定的包涵体膜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诱导D型沙眼衣原体突变,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出突变菌株,为研究不同衣原体基因的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D型沙眼衣原体标准株接种Mc Coy细胞,加入EMS诱导突变,收集存活菌株,利用空斑实验进行衣原体的分离和纯化,并用不同衣原体蛋白单克隆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筛选突变株。结果:用间接免疫荧光筛选经EMS作用的沙眼衣原体,筛选出三株包涵体形态偏小的菌株(56#、58#、95#),一株圆形包涵体的突变株(61#)和一株D413N表达阴性的突变菌株(83#)。结论:用EMS作为诱导剂诱导D型沙眼衣原体突变,并成功筛选出三种突变株。为寻找衣原体功能基因与衣原体表型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原的人 1955年6月12日,汤飞凡(1897.7.23—1958.9.30)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沙眼病原体。国际眼科学界和微生物学界为中国学者的这一重大成就所震动,他们声称这是自1907年捷克学者发现沙眼包涵体以来,眼科学界的最重要的贡献。第一届国际沙眼病原体会议认为,这一成就为全世界的沙眼研究工作开辟了道路。人们把这种病原体称做“汤氏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冰片提取物对沙眼衣原体感染后的He La细胞模型CT703和CT25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功建立的40例感染L2血清型沙眼衣原体的人宫颈癌上皮(He La)细胞模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添加冰片提取物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感染后He La细胞模型的包涵体数目及大小、RNA抽提结果完整性以及CT70与CT259的表达变化。结果:染色后的40例受沙眼衣原体感染的He La细胞模型体内均发现包涵体,在同一时间点B组细胞内包涵体比A组大,且数目比A组多(P0.05);两组提取的总RNA的OD值均在1.8~2.0之间,通过RNA凝胶电泳结果可清楚发现28S、18S及5S条带;同一时间点CT259和CT703扩增产物的平均灰度值比较,A组感染后He La细胞模型样本基因表达量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片提取物能够有效降低经沙眼衣原体感染的He La细胞模型中CT703与CT259基因表达量。  相似文献   

7.
沙眼衣原体CT-249基因编码蛋白为一包涵体膜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融合蛋白GST-CT249的抗体对假想蛋白CT249的特性进行研究。使用PCR方法从L2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编码CT249蛋白的开放读码区基因,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NotⅠ消化、T4连接酶连接导入pGEX-6p2载体,进一步把重组质粒pGEX-6p2-CT249转化到XL1-blue细菌,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249。在融合蛋白GST-CT249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后,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CT249基因表达的内源性蛋白进行初步定位。成功克隆出沙眼衣原体基因CT249,全长为351bp,并表达了融合蛋白GST-CT249,分子量为38.2kDa。制备了融合蛋白GST-CT249的抗体并初步定位假想蛋白CT249于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上。总之,使用融合蛋白GST-CT249的抗体,鉴定假想蛋白CT249为一种新的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发现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某些机制提供了有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青海藏区沙眼患者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分别采集患者的单眼结膜和结膜囊拭子标本至1 mL样本保护培养基中。取50μL样本采用离心法感染BGM细胞,37°C培养72 h,连续传代3次,相差显微镜观察衣原体包涵体。对临床样本和分离株分别进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A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了45例活动性沙眼患者的115份临床样本,其中54份样本为ompA PCR阳性,15份样本为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ompA分析发现,青海藏区沙眼衣原体有3个不同的同源ompA变异株,均为基因B型,都包含有一个泌尿生殖道型沙眼衣原体特有密码子。分离株QH111L和QH111R分别来自编号111患者的左眼和右眼样本,它们ompA基因的可变区有一个非同义碱基差异。该碱基变异仅存在于111号患者的左眼样本中,说明QH111L可能是新出现的ompA突变体。【结论】青海藏区的眼型沙眼衣原体流行株为基因B型,至少存在3个不同的ompA变异株。从青海藏区分离培养了15株眼型沙眼衣原体,发现同一患者的左右眼样本中的沙眼衣原体有不同ompA。本研究为研制沙眼疫苗和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也将有助于理解沙眼的进化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衣原体的分类和主要疾病 现在衣原体是按包涵体的形态,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及DNA杂交成功率等分为沙眼群和鹦鹉热群。人的疾患,可以大致区分为自然宿主本来就是人的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各种疾病,和鸟类是其自然宿主偶尔人罹患的鹦鹉热衣原体,除人以外其他哺乳类,鸟类也有分布,并且可以引起各  相似文献   

10.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严格局限于细胞内繁殖的病原体 ,其组成成分为 RNA,在细胞内繁殖形成大小不等的膜包被的圆形小体 (包涵体 )。利用改进的AO( acridine orange)荧光染色法可快速检测位于上皮细胞内桔黄 -桔红色荧光的圆形衣原体包涵体。为检测衣原体感染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染色技术。衣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一种严格位于细胞内繁殖的病原体 ,它的组成成分为 RNA。目前多用衣原体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直接染色法检测 [1,2 ] 。本文利用改进的 AO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 ,快速显示了细胞内繁殖的衣原体包涵体。荧光颜色鲜明 ,图像清晰…  相似文献   

11.
斜带髭鲷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外周血细胞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时发现嗜中性粒细胞存在大量的核内包涵体,系统研究了这些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以探讨其来源和形成过程。方法应用电镜技术对这些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斜带髭鲷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的核内包涵体可分为假包涵体和真包涵体两种类型,包涵体中的内含物来自胞质。胞核首先是以核膜内陷的方式将胞质及其各种有形成分包绕进核内而在核质外层形成具有双层膜包裹的典型假包涵体,随后假包涵体双层膜降解消失而转化成无被膜包裹的真包涵体,即核内糖原包涵体。结论假包涵体是形成真包涵体的开始阶段。随着假包涵体向真包涵体的转变,包涵体内含物的组成及其超微结构也出现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确定沙眼衣原体CT358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位置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功能.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358基因,并克隆入pGEX和pDSRedC1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pGEX-CT358转化到XL1-blue宿主菌,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358.纯化后的CT358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CT358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同时,pDSRedC1-CT358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观察CT358蛋白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CT358蛋白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质在衣原体感染12 h后就表达定位于包涵体膜上,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358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该研究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可为衣原体性的治疗、预防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病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形成包涵体,通过包涵体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包涵体膜蛋白(inclusion membrane proteins,Inc蛋白)是一类定位于衣原体包涵体膜上的含独特双叶片状疏水性基序结构的衣原体蛋白。Inc蛋白广泛存在于衣原体属各个种内,每种衣原体既有各自独特的Inc蛋白,又有其关键Inc蛋白同系物,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t有59个Inc蛋白。Inc蛋白在衣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年内,鉴定Inc蛋白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受到了重视,但对于Inc蛋白的功能仍知之甚少。衣原体基因操控技术的应用,推动了Inc蛋白等衣原体单个蛋白的功能研究。现就Ct Inc蛋白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血清型LGV L2在体外培养的繁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确定血清型LGV L2在体外培养的最佳生长发育条件。用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GV L2分别感染HEp-2细胞、HeLa229细胞、HepG-2细胞、SGC-7901细胞和Vero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包涵体形成单位(inclusion fig-ure unity,IFU)和观察培养不同时间后包涵体的形态,比较不同细胞对血清型LGV L2的敏感性及血清型LGVL2在不同细胞内的生长情况。同时分别设DEAE葡聚糖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含放线菌酮培养组与不含放线菌酮培养组,比较培养12、24、36和48 h后血清型LGV L2包涵体形态、IFU和Real-Time PCR定量检测血清型LGV L2的核酸量,判断DEAE葡聚糖和放线菌酮对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GV L2生长的影响。在感染20 h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HEp-2、Vero、HepG-2、HeLa和SGC-7901细胞均不同程度肿胀,5种细胞内均可见包涵体,大约40~48 h后包涵体占据整个胞浆。IFU计数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5种细胞中HeLa细胞感染率最高,HepG-2细胞感染率最低,血清型LGV L2在HeLa细胞中生长速度最快。荧光显微镜下计数IFU,发现DE-AE葡聚糖预处理组和对照组中血清型LGV L2的感染率和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区别,而含放线菌酮培养组中各细胞内血清型LGV L2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放线菌酮组各细胞内血清型LGVL2核酸量较对照组高。血清型LGV L2在HeLa细胞中的感染率最高,DEAE葡聚糖对血清型LGV L2的感染没有明显影响,而体外培养时添加放线菌酮有利于血清型LGV L2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重组包涵体蛋白质的折叠复性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综述了减少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分离和溶解以及包涵体折叠复性的策略及其最新进展 .详细讨论了包涵体蛋白质折叠复性的基本原则、包涵体折叠复性促进剂和包涵体折叠复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包涵体-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形态发生学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金电镜技术和电镜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的犬肾传代细胞中的病毒包涵体,发现这些包涵体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松散均质包涵体;2.副结晶色包涵体;3.致密颗粒包涵体.其中前二种包涵体能被免疫金标记,它们是尚未成病毒粒子的病毒蛋白或是病毒装配后乘余的病毒蛋白,后一种包涵体能被病毒DNA探针标记,是病毒核酸合成过剩而堆积起来形成的产物.此外,本文还描述和讨论了包涵体与细胞及病毒发育成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金电镜技术和电镜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的犬肾传代细胞中的病毒包涵体,发现这些包涵体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松散均质包涵体;2.副结晶色包涵体;3.致密颗粒包涵体。其中前二种包涵体能被免疫金标记,它们是尚未成病毒粒子的病毒蛋白或是病毒装配后乘余的病毒蛋白,后一种包涵体能被病毒DNA探针标记,是病毒核酸合成过剩而堆积起来形成的产物。此外,本文还描述和讨论了包涵体与细胞及病毒发育成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亚型包涵体复性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亚型(PGDF-BB)包涵体复性方法与纯化条件,获得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重组PGDF-BB蛋白。方法:对PGDF-BB包涵体以梯度尿素进行变性,选择最佳包涵体变性浓度;比较不同复性条件下的复性率,稳定PGDF-BB包涵体复性方法;参照该蛋白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合PGDF-BB重组蛋白的纯化方法。结果:原核系统内实现了PGDF-BB的高表达;通过优化包涵体复性方法,重组蛋白的包涵体复性率可达40%以上;经过多个纯化方法相结合,PGDF-BB的纯度达到95%。结论: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提高了PGDF-BB包涵体复性率,获得高纯度、高生物活性的重组PGDF-BB蛋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 trachomatis, Ct) L2 血清型感染HeLa细胞后, 在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状态下基因CT703 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确定Ct 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模型的建立; 吉姆萨染色显示, 细胞内包涵体体积增大且出现异常增大的网状体,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显示, 持续感染状态下Ct 基因CT70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急性感染状态, 推测这可能是Ct 在细胞内持续感染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原核基因工程中的包涵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涵体是原核基因工程的特有产物,其中表达的蛋白产物是以无活性、不溶解的形式存在。包涵体特性、蛋白回收及活性恢复是生物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包涵体特性、回收及产物提取,重组蛋白的复性及纯化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