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粒体病—Leber‘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宏 《生物学通报》2001,36(10):12-13
Leber′s病也称遗传性视神经网膜病(Leber ′sherdeitary Optic Neuroretinopathy LHON).自Leber于1871年首次将此病作为1个独立的临床疾病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以后国内外陆续报道.其主要症状为视神经退行性变.故此病又称Leber′s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2.
Leber氏病的mtDNA突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Leber氏病是一种典型的母系遗传病,表现为急性、亚急性视神经萎缩,Wallace于1988年首次证实了此病患者中存在mtDNA的特异性改变—Wallace突变。我们研究了8个独立来源的中国汉族人Leber氏病患者,其中在4个患者中找到了mtDNA的Wallace突变,支持了Wallac。关于Leber氏病发病机理的假说。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现报道1个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人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的家系。该家系共5代60人,共27名母系成员,其中4人只有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症状,1人呈现四肢畸形跛行症状,4人同时具有上述两种临床症状,而其他成员无临床症状。对先证者的mtDNA全序列进行分析,发现ND1基因T3866C突变位点和43个多态位点,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属于东亚单体型D4a3。MtDNAND13866位点T-C碱基的改变使ND1亚基第187位进化高度保守的异亮氨酸转变为苏氨酸,从而改变该蛋白的结构,进而影响其功能。在135名正常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因此,线粒体ND1T3866C可能是与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相关的线粒体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
Ji YC  Liu XL  Zhao FX  Zhang JJ  Zhang Y  Zhou XT  Qu J  Guan MX 《遗传》2011,33(4):322-328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眼科疾病。文章报道了两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分子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家系。首先通过对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进行眼科相关检查,发现两个家系成员中视力都仅有先证者一人损害严重,即外显率很低。经常规的方法对母系成员进行mtDNA测序及相关软件分析,结果发现携带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变异位点均属于东亚单体型F2。线粒体DNA ND4 G11696A是一个已知的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而T12338C位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I亚基ND5的第2个碱基,该突变使起始密码子由蛋氨酸转变成苏氨酸,并且紧连tRNALeu(CUN)的3′末端。这可能影响tRNA Leu(CUN)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以及起始密码子改变导致线粒体ND5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需求能量高的视神经受损和视力损害。因此,线粒体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突变可能协同作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是与LHON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但外显率很低说明突变本身不足以造成LHON的表型表达,提示其他修饰因子(核修饰基因、环境等)可能对这两个家系发病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木文报告了用PCR技术对线拉体DNA突变引起的人类Leber氏病的研究。此病惠者的 mtDNA第11778位由G突变成A,这种点突变使sfaNI酶识别位点消失,因此可通过PC1t扩增此特 异片段确定其酶切多态性。我们扩增了含sfaN1酶切识别位点在内的一段340bp的mtDNA, sfaNI酶 将正常人的mtDNA切成190师和150bp两片段,而患者的mtDNA则保留完整的340bp, 关键词:线粒体DNA, PCR, Leber氏肩  相似文献   

6.
赵存必 《遗传》1983,5(3):37-38
克山病具有家族多发现象[1],有家族发病史者约占30%[2,3]。笔者收集1976--1980年符合全国诊断标准[4]资料完整的130例彝族小儿儿住院确诊克山病病例,进行家系调查。先证者130例中,男62例,女68例,年龄1--15岁,双亲均为彝族农民。有家族史者38例,占29.23务,其中“垂直”家族发病者16例,“平行”家族发病者12例,既有“垂直”又有“平行”谱系发病者10例,分别占42.1多,31.6汤和26.3。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视神经萎缩疾病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性视神经萎缩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发病多为急性,侵入双眼。开始时视力迅速减退,亦有先头痛而后视力减退。病情发展由急性转慢性,多数可残留微弱视力,视力恢复正常者十分鲜见。一般形成永久性视力障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该病在国外多有发现,因最早为1871年Lebcr氏首先述及该病的遗传关系,故常称Leber氏病。由于发病症状与其他视神经炎多有相似之处,故使早期诊断上常常发生困难。  相似文献   

8.
欧阳红玲 《蛇志》2003,15(2):48-49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 ,发生后危险因素大多持续存在 ,导致部分患者再发 ,为探讨再发脑梗死临床特点及有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我们收集再发性脑梗死患者 43例及与同期初发脑梗死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再发性脑梗死 43例中 ,男∶女 =31∶ 1 2 ,年龄 41~ 82岁 ,平均 68.3岁。首次发病情况及至再发时间依据询问病史取得 ,为 1 .5~ 1 2年 ,平均3.2年。初发脑梗死 40例中 ,男∶女 =2 6∶ 1 4;年龄 40~ 80岁 ,平均 63.9岁。两组资料均经头颅 CT检查证实。血压平均再发组为 2 0 .7/1 1 .9k …  相似文献   

9.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玲  陈贻锴  童绎  郑志竑  林建银  朱进伟 《遗传》2003,25(3):267-270
为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线粒体DNA(mtDNA)常见致病原发突变的频谱,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SSCP)以及DNA测序的方法,对13个家系22位临床诊断为LHON的患者及其母系亲属21人的线粒体DN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7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临床拟诊为LHON的13个家系中,11个家系存在mtDNA位点11778 G→A突变,另2个家系存在14484位点T→C突变。说明中国LHON病人存在线粒体DNA 11778或14484位点突变,其中14484位点突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common pathogenic primary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 in pedigrees of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Mut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SSCP) and DNA sequencing.Twenty-two patients with suspicion of LHON and twenty-one their maternal relatives underwent molecular genetic evaluation.Seventy-one normal individuals underwent molecular genetic evaluation as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Members from 13 families with suspicion of LHON,11 families had nucleotide position nt11778 G→A mutations.Another 2 families had nt14484 T→C mutation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oint mutations at nucleotides 11778 and 14484 are primary LHON mutations,but the point mutation of nt14484 is rare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郑新民等对猪羊生长激素基因的保守性作了研究。他们发现猪羊不同家畜间的生长激素基因有差异。在研究中 ,通两对引物P1∶ 5′ agctggattcttacggctgagcc 3′ ;P2∶ 5′ tccg gaagcaggagagcagaccgtag 3′ ;P3∶5′ gctgacacctacaaggagtttg 3′ ;P4∶5  相似文献   

11.
克山病具有家族多发现象,有家族发病史者约占30%。笔者收集1976—1980年符合全国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130例彝族小儿住院确诊克山病病例,进行家系调查。先证者130例中,男62例,女68例,年龄1—15岁,双亲均为彝族农民。有家族史者38例,占29.23%,其中“垂直”家族发病者16例,“平行”家族发病者12例,既有“垂直”又有“平行”谱系发病者10例,分别占42.1%、31.6%和26.3%。典型家系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2.
张阿梅  姚永刚 《遗传》2013,35(2):123-135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 MIM535000)是最典型的线粒体遗传病之一, 主要由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 mtDNA)3个原发突变(Primary mutation, m.11778G>A、m.3460G> A 和m.14484T>C)引起。患者表现为无痛性双侧视力下降或丧失, 主要易感人群为青壮年男性。不完全外显(Incomplete penetrance)和性别偏好(Gender bias)是该病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文章对近年来LHON 的分子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特点、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集中介绍了我们近期对于我国LHON患者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Parkinson''''s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rkinson′s病(PD)是一种以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为特征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患。PD病人中脑多巴胺(DA)神经元大量损失,纹状体(特别是壳核)中DA浓度减低80~99%,表明它是一种DA缺乏性病变。其他神经递质系统以及基底节以外的结构也有轻度异常。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ND6基因(MT-ND6)上的m.14484TC突变是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一个原发性突变,但该突变自身不足以产生视力损伤。为研究线粒体单体型对携带该突变人群LHON发病的影响,文章对1 177例中国汉族LHON患者MT-ND6基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筛查,共筛查到67例患者携带m.14484TC同质性突变,在该研究群体中所占比例为5.7%。携带m.14484TC突变的51例家系LHON的外显率从5.6%~100.0%不等,平均外显率为21.5%。对家系中51例先证者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各表现为不同的多态性,分别属于18个东亚线粒体单体型。其中单体型A和单体型F在病例组频率均明显低于106例对照组。另外,单体型M10a在病例组中占9.8%,在对照组中未被发现,进一步发现该单体型家系LHON的平均外显率(46.13%)显著高于其他单体型家系的平均外显率,提示线粒体单体型M10a可能增加视力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郭猛  宋峰  徐春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4):225-226,251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现对我院2002~2009年35例临床资料完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5例孢子丝菌病患者为2002~2009年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9岁,平均32岁,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农民21例(60.0%),工人8例(22.9%,其中3例为水道工,4例为园林工),中小学生4例(11.4%),学龄前儿童2例(5.7%);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 a,平均6个月;发病前曾有明确的外伤史者15例(42.9%),7例述因瘙痒性皮肤病而经常搔抓身体,但否认有抓破,3例近期曾有疖肿、丹毒、脓疱病等友肤感染史.  相似文献   

16.
散发性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雪梅  高殿文  张巍 《遗传》2000,22(1):19-20
为了探讨散发性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的诊断方法,对无家族史原因不明视神经萎缩病例,应用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SfaNI、MaeⅢ双重鉴定np11 778 G→A突变及BsaH I检测np3 460 G→A突变的有无。结果二例呈现np11 778点突变阳性,np3 460点突变阴性,明确诊断为LHON。上述点突变的检测,是目前诊断散发性LHON的首选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未定型的炎症性肠病(IBD-unclassified,IBDU)。随着对肠道微生物与IBD关系认识的不断加深,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生态失调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益生菌在儿童IBD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但仍缺乏有效的证据来确证益生菌疗效,并指导临床对益生菌的种类和剂量等进行选择。现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儿童IBD的治疗具有特异性,在诱导和维持UC缓解效果明显,但在诱导CD缓解、维持CD缓解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方面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李巍 《遗传》2008,30(11)
问:我是一名掌跖角化病患者,据父母说4岁开始发病,父母亲都没有此病,上代人也没有此病,我现在27岁了,想咨询一下,此病是否遗传而来?对孩子的遗传几率是多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凌如芳 《蛇志》2006,18(1):43-44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钙通道病,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驰缓性瘫痪和低血钾为特征的常见疾病。严重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及心律紊乱,致呼吸停止,昏迷及心搏骤停,是急诊常见的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79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9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中,男61例,年龄17~60岁,平均(35·6±6·1)岁;女18例,年龄16~58岁,平均(33·6±6·1)岁。男女比例3·4∶1,首次发病40例(50·6%),2次或2次以上发病39例(49·4%)。合并甲亢34例(43%),其中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1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的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导致人与动物致病的无绿藻现被确认为有3个种:大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及小型无绿藻。而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仅是中型及小型两种。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类: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其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结论随着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此病呈慢性、无痛性,未发现有自愈倾向。我国无绿藻病的诊断率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率,无绿藻病的治疗至今尚无明确的方案及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