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唇鹿被毛形态学高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民琦  王晓安 《兽类学报》1991,11(4):253-257
  相似文献   

2.
3.
为建立实验猕猴被毛氨基酸含量的参考数据和对猕猴饲料氨基酸配比的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数据,挑选不同生活环境的猕猴共30只,即笼养猴10只、半自然圈养(猴园)猴10只、野外猴10只,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被毛氨基酸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按不同生活环境分组,猕猴被毛的脯氨酸、缬氨酸、氨和精氨酸以及胱氨酸的含量是人工饲养猴(包括笼养猴和猴园猴)低于野外猴(P<0.01),被毛赖氨酸、组氨酸和氨基酸总量含量是野外猴高于笼养猴(P<0.05)和猴园猴(P<0.01);按性别分组,只有雄性猴的被毛苏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高于雌性猴(JP<0.05),其余氨基酸均无差异(P>0.05).因此,影响猕猴被毛大部分氨基酸含量的因素不仅是食物相应氨基酸的含量,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性别因素对猕猴被毛的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是没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5.
白唇鹿被毛形态学与高寒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对白唇鹿被毛的形态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被毛仅由针毛组成。针毛的毛径特粗;髓质极发达,髓质指数高达96%;髓质形态为蜂窝状网格型;皮质呈退化状态。针毛具有很强的保温性,是适应高寒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温干灰化法制备样品,ICP-AES同时分析毛皮动物貉被毛组织中多种微量元素.Ba、Be、Cd、Si、Y和Zn的测定下限为1.0~9.0 ng·g-1级,B、Fe、La、Mg、Mo、Ni 、Ti、Co、Cr、Cu、Sr、V和Zr为0.01~0.09 μg·g-1级,In、Th、P和为0.13~0.23 μg·g-1级,大于1的只有Nb是1.08 μg·g-1级.该方法经国家人发标准物质GBW07601验证,测得方法相对误差在0.83%~9.59%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1%~5.20%之间,各项检测指标均能满足生物样品检测要求,分别测得健康种貉、自咬症轻重病貉被毛中的22种微量元素,健康貉的B、Co、Cr和Ni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病貉,而Al、Ba、Be、Cd、Mo、Pb、Sr、Ti和Zr元素含量较低.该方法可以满足生物样品元素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8.
鹿类动物是现代占优势的两大陆生反刍食草兽类之一,种类多、分布广,栖息于森林、灌丛、沼泽以及北极冻原等各种生境。在长期适应环境变迁的过程中,鹿类动物特殊的被毛形态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鹿类动物被毛形态学在动物的分类、物种鉴定以及保温保护功能形态学等主要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冬季被毛形态特征的显微观察予以分析。最后探讨了今后鹿类动物被毛形态学在系统进化与分类、趋同进化、被毛传热性能以及仿生学等方面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被毛孢属一新种—长座虫草的无性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长座虫草Cordyceps longissima Kobayasi的无性型为长座被毛孢新种Hirsutella longissima sp.nov.。用子囊孢子分离得到的无性型与子座柄部粘片所见的被毛孢相同;用分离菌在米饭培养基上人工诱发出的子座与天然子座相似,这表明长座被毛孢为长座虫草的无性型。  相似文献   

11.
马鹿东北亚种被毛形态结构的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辛  张伟  金煜 《兽类学报》2005,25(4):414-416
被毛作为哺乳动物特有的组织,具有保护和保温功能,一些季节性换毛动物需要通过更换被毛以适应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环境(王泽长,1963;景松岩和张伟,1993)。因此,研究动物被毛结构与功能的季节性特征,对揭示被毛在物种生存和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张伟和徐艳春,2003)。对毛的结构多态性和功能多样性研究是国际毛发形态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Yalden,1985;Gaudette,1985;syred,1991;甘雅玲和郭中伟,2003;张伟和徐艳春,2003)。以往的毛发形态学研究多限于反映物种的特异性,并应用于分类鉴别方面(朱小曼,1987;张伟,1994;金煜,1995)。在强调毛发结构物种特异性的同时,忽略或淡化了其变异性,更缺少对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马鹿东北亚种(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为季节性换毛动物,绒毛退化,其被毛主要由上毛构成。本选择马鹿东北亚种的冬季和夏季上毛作为研究对象,初步测量了冬季和夏季其臀部、后肢上部、后肢下部及蹄部上毛的形态和微观结构数据,比较其季节性差异和部位差异。  相似文献   

12.
Kit基因对白马被毛褪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i DY  Yang LH  Unerhu U  Zhao YP  Zhao QN  Hasigaowa H  Dugarjaviin M 《遗传》2011,33(11):1171-1178
马毛色是品种鉴定和个体识别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育种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性状之一。因此,研究马被毛褪色已成为当今国际马毛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试图弄清导致马被毛褪色的真正机理。目前已经发现,许多马种被毛褪色表型个体中3号染色体上的kit基因存在不同的显著突变。研究结果表明马kit基因的正常表达与否与表皮中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的形成密切相关,从而控制是否出现褪色表型。然而,研究证明在不同马种间褪色表型个体在该位点上出现的突变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具有被毛完全褪色表型的马群非常少见,只是偶尔见于有些马种,但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生存着较大数量的被毛褪色表型个体,被称为蒙古白马。然而,造成其被毛褪色的机理还没有得到证实,有趣的是至今为止在蒙古白马kit基因的21个外显子中还没有发现任何典型突变。因此,文章对近些年国际上对马被毛褪色的分子研究进展做一比较系统的综合叙述,为蒙古白马毛色形成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今后的马匹毛色研究及其育种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麝全血和被毛矿物元素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了马麝主要树叶饲料和健康马麝全血、被毛中6种微量元素(Cu、Mn、Fe、Zn、Mo、Se)及2种常量元素(Ca、Mg)的含量,并与当地健康山羊的全血和被毛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麝的10种树叶饲料为低Se饲料,被毛中Cu、Mn、Zn、Ca、Mg含量明显高于全血水平,而Fe则反之。马麝全血和毛样中的各元素分布比较集中,离散度均很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寄生家蚕的真菌被毛孢进行鉴定和孢子培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进行产孢条件优化。【结果】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真菌为鹿儿岛被毛孢Hirsutella satumaensis Aoki。较优产孢条件为(质量体积比):蛋白胨3%,葡萄糖1%,蚕蛹粉1.5%,维生素B1 1%,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琼脂2%,蒸馏水1 000 mL,25°C。【结论】鹿儿岛被毛孢为已知种,文中对其显微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并补充相关分子系统学资料;产孢条件的优化可为该类群真菌孢子的获得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对寄生鞘翅目幼虫蛴螬的虫生真菌标本GZUIFR-lgs-1进行描述和鉴定。【方法】基于形态特征比较结合系统发育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该种通过形态特征产孢细胞单生,透明,多数与营养菌丝成近直角,基部具疣且明显膨大(19-27)μm×(2.7-3.6)μm,颈部长(12.0-14.5)μm,顶端呈螺旋状扭曲,偶有再育;分生孢子透明、光滑,橘瓣状,单生或偶有双生,外具黏液,大小为(4.8-6.0)μm×(2.4-3.6)μm,而与被毛孢属已知种相区别。基于ITS位点的系统发育分析支持形态学鉴定的结果。【结论】综合形态特征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该种为被毛孢属的一个新的分类单元,命名为雷公山被毛孢,Hirsutella leigongshanensis。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毛被传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雷  张伟  华彦 《生态学报》2011,31(13):3856-3862
毛被能够加强或减弱动物向周围环境的热量散失,毛被的形态结构和颜色是传热性能的决定因素,其传热过程往往是传导、对流和辐射3个过程的耦合。以往研究发现环境因子中,风可增加机体向环境中的散热速率,且散失量与风速正相关,且动物通过调节在风场中的姿态来适应不同风向。动物体与环境间的温差是影响散热速率的另一因素,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通过改变毛被结构来适应温差变化。毛被含水率上升会引起导热和蒸发冷却作用加强,动物通过行为或毛被结构变化来调节毛被含水率。毛色决定毛被吸收和反射热辐射的能力。毛被传热性能直接把动物的生理特点与环境因子关联起来,这对揭示动物的适应、进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毛被结构和传热性能的研究还有助于仿生学意义的挖掘。因此,今后应重点在毛被结构和物理性能、研究技术与方法以及毛被生物学和仿生学意义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