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龚继恩 《四川动物》1992,11(3):41-42
1 北美的棕熊分布概况有两个亚种:棕熊Ursus arctos middendorffi分布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苏亚克岛地区;灰熊U.a.horribilus分布于北美大陆的其它分布区。近期有研究表明它们在生育上是隔离的。历史上,棕熊在北美从北冰洋到中墨西哥之间的大部地区都有分布,而  相似文献   

2.
3.
人工哺育欧洲棕熊一头,喂育达4.5月。哺育期间观测其外形,体重,乳齿,行为和体温等变化。初生仔兽某些形态发育不完善。26日龄出现初生的翻倍体重;57日龄两眼全开;乳齿萌出始于67日龄,全部萌出需111日龄;60日龄能较稳步地走动。研究表明幼棕熊在食肉目中为一种晚熟动物。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观察了棕熊肾脏的大体解剖和光、电镜下的组织结构。棕熊的肾脏为分叶肾,每个肾叶为多面锥体形。光镜下H—E染色切片标本可见肾实质有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可见清晰的皮质迷路和髓放线结构。肾小体可分出血管极和尿极。血管球由毛细血管缠绕形成,外包有肾小囊。近曲小管管腔面可见刷状缘。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到摅过屏障由有孔内皮、基膜及足细胞的次级突起构成。电镜下还可看到近曲小管游离面紧密排列的微绒毛和基底面的质膜内褶结构。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熊类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境内熊类主要是黑熊和棕熊,黑熊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山脉、张广岭山脉和老岭山脉,分布密度大约0.01-0.133只/km^2。棕熊主要 分布在老爷岭、摩天岭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周围,目前野生棕熊在吉林省的数量不足50只。野生黑熊和棕熊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小熊猫,浣熊等五种动物毛的扫描电镜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对大熊猫、黑熊、棕熊、小熊猫和浣熊等动物毛的扫描电镜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其主要鳞片类型的差异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大熊猫、黑熊、棕熊在毛的微观结构上与小熊猫、浣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熊类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黑龙江省现分布有 2种熊 ,棕熊 (Ursusarctoslasiotus)和黑熊 (Selenarctosthibetanusussuricus)。棕熊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林区 ;黑熊在大兴安岭无分布 ,仅分布于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林区 ,其分布北界为北纬 48~ 49°,东经 1 2 8~ 1 2 9°附近。 2种熊的总分布区虽无明显变化 ,但集中分布区明显向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部山地的腹地退缩。 1 996~ 2 0 0 0年全省棕熊的分布数量为 (63 1±1 43 )头 (n =463 9) ,种群密度为 (0 0 0 2 2± 0 0 0 0 5 )头 km2 ;黑熊的分布数量为 (1 1 1 0± 2 93 )头 (n =463 9) ,种群密度为 (0 0 0 65± 0 0 0 1 7)头 km2 。全省森工国有林区熊类分布数量 (1 1 71± 2 98)头 (n =61 2 ) ,与1 992年该林区熊类调查结果 (3 0 5 7± 73 0头 ;n =2 1 3 6)相比较 ,全林区 6年间熊类数量减少了 1 886头 ,减少率达 61 7% ,年递减率为 1 6%。熊类资源呈锐减趋势。其主要原因为 :(1 )森林长期超量采伐引起熊类栖息生境总体质量下降 ;(2 )人类活动导致熊类栖息地片断化日趋严重 ;(3 )人为捕杀是造成熊类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最后 ,提出了今后全省熊类保护管理的 5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1986~2010年冬季采用路线调查方法,对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和针叶林中的黑熊(Ursus thibetanus)及棕熊(U.arctos)的相对种群数量和幼年个体比例进行了长期调查。调查面积分别为4万和3万hm2。调查期间累计遇到黑熊65头次(2.6头/年)、棕熊46头次(1.8头/年)。各年度黑熊和棕熊的数量变动很大,总体呈下降趋势。黑熊的数量较20世纪80年代下降了93.4%,幼体所占比率从17.2%下降为0%;棕熊种群数量下降了38.8%,幼体所占比率仅为7.1%。黑熊和棕熊的种群幼体所占比例极低,说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黑熊和棕熊自然繁殖力很低,2种熊种群均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栖息地减少和盗猎可能是导致熊类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与生物圈》2006,(4):106-111
从没想过,在普通人的镜头里,动物园竟是如此多面,定格在取景框中的不仅仅是动物,从如画的湖畔风光到坐着轮椅逛动物园的老人,从细心照顾动物的饲养员到给游客带来惊喜的新场馆,从厌倦了被人围观的棕熊到躺在扔满了饮料瓶的地上睡觉的老虎,从宣传爱心的志愿者到举着照相机的游客……画面中充溢的是人们对动物的关切,对生活敏锐的洞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整理了2015-2016年三江源区曲麻莱县、治多县和囊谦县的人兽冲突记录,并对主要肇事物种和人兽冲突的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以及受损类型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主要肇事野生动物依次为狼(978起,64.13%)、棕熊(117起,7.67%)、雪豹(5起,0.33%)和野牦牛(3起,0.20%),其余422起冲突(27.67%)未记录肇事野生动物;(2)人兽冲突时间分布不稳定,其高发期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总体来看,每年的1月、2月和12月棕熊和狼引起冲突较少,高峰期通常为6-9月;(3)从地区分布看,人兽冲突热点区域是曲麻莱县和治多县,特别是曲麻莱县秋智乡和麻多乡,治多县治渠乡、多彩乡、立新乡和扎河乡,曲麻莱县和治多县交接区域是人兽冲突高发区,囊谦县人兽冲突整体相对较轻;(4)从受损类型看,对牛的攻击和伤害是最主要的受损类型(749次,79.94%),明显多于对羊(56次,5.98%)和马(24次,2.56%)造成伤害的冲突,以及对房屋和家具等其它财产造成破坏的冲突(108起,11.53%)。本研究结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缓解人兽冲突的措施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Xu AC  Jiang ZG  Li CW  Cai P 《动物学研究》2010,31(6):670-674
藏棕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棕熊亚种,作者曾对该地区藏棕熊夏季食性进行了初步报道(Xu et al,2006),然而,藏棕熊的采食行为模式一直未见报道。2009年7-8月,作者又对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食性及采食行为模式做了补充调查研究,对两次考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藏棕熊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中,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相对频次为37.3%和干物质量为44.7%,下同);野牦牛(Bos grunniens)分别为18.7%和30.2%;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分别为15.0%和16.2%。藏棕熊在可可西里地区有两种采食行为模式:主动捕食高原鼠兔和采食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尸体。观察期间藏棕熊约用10%的时间挖掘高原鼠兔的洞穴捕捉高原鼠兔,但未见藏棕熊主动捕食大型哺乳动物。粪样分析结果发现,藏棕熊主动捕食的高原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通过食腐方式获得的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的生物量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熊类年龄构成、性比及繁殖情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熊类是重要的狩猎动物,肉、皮、骨、脂均可利用,熊掌和熊胆尤为名贵,因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国际上对于熊类生态学的研究日益深入。近二十年来多次举行国际熊类研究专题讨论会并出版了论文集。研究方向集中于熊类的群体生态,行为生态及种群的管理方面并正朝着集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群落内多物种如何共存是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经典物种共存理论强调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分化,侧重于物种对环境的需求,Hutchinson (1957)提出超体积生态位概念,认为物种适合度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即物种只有在满足其生态位需求的多维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人与熊科动物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一个普遍问题,科学有效的人熊冲突管控措施有助于人熊共存机制的建立。目前,全球范围内肇事熊科动物涉及7种,分别为棕熊、亚洲黑熊、美洲黑熊、北极熊、马来熊、懒熊和眼镜熊。肇事类型主要包括伤人、捕食牲畜、入侵房屋、损害庄稼、袭击蜂箱以及翻食垃圾。引发人熊冲突的原因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熊科动物种群数量上升、熊科动物生境质量下降、熊科动物自然食源周期性短缺、人类食物来源易获得性以及公众对肇事熊的容忍度下降有关。国际上已有的人熊冲突缓解措施包括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以及政策导向性措施,然而,多数措施的制定仅停留在措施本身的技术层面上,缺乏对地方实际情况和冲突驱动因素的分析。西藏棕熊属于棕熊的一种稀有亚种,生活在靠近人类的中亚高海拔地区。在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人类与西藏棕熊的冲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协助制订有效的保育目标、解决区内人熊冲突问题,提出以下缓解建议:(1)缓解措施的制定需因地而异,综合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法律法规、民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2)冲突类型多样,防熊措施需持续更新与完善;(3)加强人类社会发展与熊科动物生存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熊科动物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4)加强棕熊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从棕熊生境质量、种群动态、自然食源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去深入挖掘人熊冲突的驱动因素,进而从根本上制定缓解措施,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人熊共存。  相似文献   

16.
金刚驾到警报!一只巨型狒狒正在袭击一辆小轿车,情况十分危急……等等,你再好好看看。其实,这只是一张拍摄角度很特别的照片。那天,英国人欧文驾车去参观默西赛德郡的诺斯利野生动物园。当他来到狒狒活动区的时候,一只顽  相似文献   

17.
大型哺乳动物肇事导致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恶化,报复性猎杀严重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人熊冲突问题严重,棕熊肇事不断突破了当地牧民的容忍度,严重影响其保护的积极性,了解人熊冲突现状和牧民态度认知对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熊措施至关重要。通过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内上报的296起棕熊肇事案件,同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法对71户牧民进行访谈,以期了解该地区人熊冲突现状和牧民对棕熊的态度认知。研究结果表明:(1)棕熊主要肇事类型为入侵房屋,同时也捕食少量牲畜,以绵羊和山羊为主;(2)每年6—8月为人熊冲突高发期,8—10月为案件上报高峰期;(3)年纪较小和经历过棕熊肇事的受访者对棕熊的态度更为消极;(4)多数受访者认为过去10年里棕熊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新枪支政策的执行;(5)大部分受访者在防熊措施选择偏好上较为保守,认为修筑水泥墙和找人看守是保护财产最有效的两种途径。建议地方政府完善当前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人熊冲突管理过程;提升电围栏防控技术,选择合适地点建立棕熊补饲站;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允许牧民在一定范围内合法使用防熊喷雾;未来应加强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棕熊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猛兽棕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汰春 《生命世界》2006,(10):72-75
从1758到1947年,全世界共发现275“种”棕熊,尚无哪种哺乳动物有如此繁杂,庞大的家族。然而,这里所指的“种”,大多数是地域性的变异,或单纯的地方性支系。事实上,人们很难觉察出“种”的变化,科学家们也只能从体形大小、皮毛的色泽以及其分布地区来辨认其中的几个亚种而已。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人与藏棕熊冲突现状、特点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藏棕熊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具有与大型食肉动物冲突的典型特点。2012-2015年我们对青海省人与藏棕熊冲突172起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采用分层访谈法对86户牧民做了人与藏棕熊冲突调查,以期了解该省人与藏棕熊冲突现状,掌握冲突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冲突发生的内在原因。研究结果显示:(1) 全省人与藏棕熊冲突案件集中发生在玉树州和海西州,其中玉树州治多县和曲麻莱县冲突最为严重;(2) 每年6-9月为冲突高发期,藏棕熊冬睡期的2月及11月也有发生;(3) 藏棕熊伤害类型主要表现为损毁房屋构件、取食房屋内储存的粮食以及造成人身伤亡;(4)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当地人与藏棕熊冲突事件严重,政府应以货币的形式对野生动物伤害给予适当补偿;(5) 目前牧民普遍采取的防熊措施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建议加强牧民游牧期间对房屋巡护、加固工作,建议撤户并村,妥善安置过冬食物与饲料,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伤害补偿工作;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藏棕熊的科学研究,为缓解人熊冲突现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即使对于占据最佳捕鱼点的棕熊来说,等鱼入口也是个技术活。掌握好角度,鱼儿不请自来,若是角度有所偏差,只能咂巴着口水望鱼兴叹了。声明:这是一个名为《棕熊大战鲑鱼季》的角色体验游戏,参与这个游戏的玩家,必须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机智的头脑以及过人的胆识。如果你恰巧是这样一位勇士,那么,快快进入游戏通道,鲑鱼大战,即刻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