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野生葡萄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发起源于中国的18个野生葡萄种(73个株系)、1个欧美杂交种、7个欧洲葡萄品种、1上砧木品种和河岸葡萄(Vitis riparia L.)一个品系为试材,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中国野生葡萄的遗传多样性,从2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好的引物扩增供试材料,产生了191条多态性,应用UPGMA聚类方法(类平均法),获得了83份材料的遗传距离矩阵及聚类分析树系图,且聚为22类12组。河岸葡萄、欧洲葡萄(V.vinifera L.)及欧美杂种与中国野葡萄亲缘关系较远。在中国野葡萄中,菱叶葡萄(V.hancockii Hance)与其他种的亲缘关系最远,秦岭葡萄(V.qinlingensis P.C.He)次之,并可将中国野葡萄资源的18个种、变种和类型分为10组,种内不同花型株系间的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巨峰葡萄花芽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 L.cv.Kyoho)为材料,用摘叶、去穗法判定花芽的生理分化期,并用GMA半薄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进程。结果表明:从新梢顶端到第9个展开叶之间的芽处于生理分化期,花芽生理分化期分为成花诱导期和花芽孕育期。葡萄的花序分化阶段可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和花序第二穗轴分化期3个时期。第1年只进行花序分化,次年进行花器官分化。原分生组织衍生的组织中淀粉粒分布较多,蛋白质则在分裂旺盛的原基组织中含量高。  相似文献   

3.
谢文远  陈锋  陈征海 《广西植物》2021,41(8):1391-1400
该文报道了在浙江葡萄属(Vitis L.)分类研究中的新发现:(1)描述了开化葡萄(V. kaihuaica Z.H. Chen,F. Chen et W. Y. Xie)、秀丽葡萄(V. amoena Z. H. Chen,F. Chen et W. Y. Xie) 2新种和腺枝龙泉葡萄(V. longquanensis var. glandulosa Z. H. Chen,F. Chen et W. Y. Xie) 1新变种;(2)将V. adenoclada Hand.-Mazz.作为毛葡萄(V. heyneana Roem. et Schult.)的变种处理,即腺枝毛葡萄[V. heyneana Roem. et Schult. var. adenoclada (Hand.-Mazz.) Z. H. Chen,F. Chen et W. Y. Xie];(3)报道了蓝果刺葡萄[V. davidii(Roman. Du Caill.) F9ex var. cyanocarpa (Gagnep.) Sarg.]在浙江的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影响葡萄组织培养中红叶现象发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过去对葡萄(Vitis vinifera L.)无核品种"新葡4号"继代繁殖过程中产生红叶现象的基础上,设置转接后摆放在不同温度和光强下,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壮苗和弱苗分开摆放,继续就产生红叶现象的因素作了探讨.得到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静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21,41(6):2418-2427
开展酿酒葡萄气候适宜性研究对于优化酿酒葡萄布局、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 L.)分布数据和影响其分布的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研究影响欧亚种酿酒葡萄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MaxEn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我国欧亚种酿酒葡萄的潜在分布,模拟效果达到"非常好"(AUC平均值0.936)的水平。基于气候因子对欧亚种酿酒葡萄地理分布影响的贡献确定了主导气候因子,即无霜期、干燥度、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生长季日照时数、≥10℃活动积温。当前,我国欧亚种酿酒葡萄种植分布的气候高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分别占次适宜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的2.9%、20.4%和76.7%。欧亚种酿酒葡萄气候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山西、陕西、内蒙古、山东、河北、新疆、甘肃等省,只考虑气候因子,陕西、山西、内蒙古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根区降温条件对葡萄(Vitis vinifera)叶片冻害的影响,以1年生美乐葡萄(V.vinifera cv.‘Merlot’)幼苗为试材,设置根区正常降温和缓冲降温2种降温条件,人工模拟霜冻,分析了叶片冻害指数和叶片的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根区正常降温会导致根系受冻,同时叶片发生严重的冻害,冻害指数达74.36%;根区缓冲降温使根区温度保持在0°C以上,叶片冻害指数降低53.29%,仅有21.07%的叶片遭受了冻害。根区缓冲降温处理能有效提高叶片霜冻恢复过程中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天线色素转化效率(F_v~'/F_m~'),加快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_(PSII))的恢复,提高热耗散能力(NPQ),减轻霜冻后的光抑制(F_v/F_m),有利于叶片霜冻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葡萄不同节位茎段对组织培养苗生长和生根以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IAA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Vitis vinifera cv.Thompson seedless)试管苗,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蛋白激酶的诱导形成与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秀"葡萄(Vitis vinifera L.cv.Jingxiu)幼苗为试材,研究了高温胁迫激活的蛋白激酶的类型和活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10~60min明显地激活了一个分子量约为52 kD的蛋白激酶,该蛋白激酶能将凝胶中所嵌入的髓鞘碱性蛋白(MBP)磷酸化,在放射自显影中表现出很高的放射活性,而对凝胶中的组蛋白-Ⅲ(histone-Ⅲ)则没有这样的作用.在溶液反应体系中该蛋白激酶对MBP也表现出很高的磷酸化活性,而对histone-Ⅲ却无作用.Ca2 对其活性变化无显著影响.酪氨酸特异性蛋白磷酸酶(YOP)对该激酶的活性有显著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该52 kD蛋白激酶是MAPK家族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正在全球范围内约70种葡萄,它们集中分布在东亚(约40种,主要在中国)和北美(约30种,主要在美国)。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市场上所看到的葡萄相关产品,它们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同一种葡萄,即分布于欧洲—西亚的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其他野生种葡萄的果实尽管糖低酸高,不适合直接食用和加工,但是其高抗病、抗虫害以及抗寒冷、干旱的能力,成了解决葡萄产业相关问题的利剑。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摘心对‘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 L. × V. labrusca L. cv. Kyoho)生长发育、蔗糖和淀粉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采用不同留叶摘心,研究‘巨峰’葡萄叶片和茎段表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淀粉积累特征,以及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摘心抑制‘巨峰’葡萄叶片生长和茎段增粗,但是促进花序早期的快速增长,提高单果重、果穗重、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叶摘心提高生长发育后期叶片蔗糖、茎段蔗糖和淀粉的含量;2叶摘心促进蔗糖代谢基因SPS、NI、CWI的高表达,同时抑制淀粉代谢中AMY的表达。因此,2叶摘心能够调控SPS、NI、CWI和AMY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蔗糖合成和淀粉积累,为果实成熟、新梢萌芽和开花奠定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葡萄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该研究以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Vitis vinifera L.cv.Thompson Seedless)单芽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重悬液pH、菌液浓度、真空渗透时间等主要因素对葡萄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激素组合分别为1.0mg/L BAP、1.0mg/L BAP+0.02mg/L NAA、2.0mg/L BAP+0.02mg/L NAA和4.0mg/L BAP+0.02mg/L NAA的系列培养基更适合无核白葡萄单芽茎段逐步诱导胚性愈伤组织。(2)葡萄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中,重悬液pH 5.1,菌液浓度OD6001.0,真空渗透20min为转化效率最佳条件。(3)利用优化的瞬时转化体系瞬时转化无核白葡萄的不同组织,发现在不同器官中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愈伤组织为受体的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65 231.99±3 339.29mU/g),而且愈伤组织的GUS组织化学染色最深,以叶片为受体的转化效率则最低。利用该体系转化质粒载体pCAMBIA0390∷GUS,瞬时表达产物经过GUS蛋白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研究优化的葡萄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有助于外源基因在葡萄愈伤组织内的表达,为后期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目标基因功能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电子克隆获得葡萄(Vitis vinifera Linn.) (E)-β-丁香烯合酶基因的cDNA序列;以从葡萄品种‘德引84-1’(‘Deyin 84-1’)果肉中提取的mRNA为cDNA模板,利用特异PCR技术克隆得到1个全长1 880 bp的基因,被命名为Vv-ECar(GenBank登录号JF808010),该基因序列包括开放阅读框1 674 bp、3’非翻译编码区209 bp和poly+ (A) 28 bp,可编码557个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葡萄Vv-ECa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葡萄VvGwECar2基因的同源性达93%,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0.8%,均含有植物萜类合酶家族共有的保守域DDXXD;葡萄Vv-ECar与茶[Camellia sinensis (Linn.)0.Kuntze]和杨(Populus balsamifera subsp.trichocarpa×P.deltoids)的萜类合酶相关基因同源性均在73%以上;分子进化树的分析结果也显示葡萄Vv-ECa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同源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葡萄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均有Vv-ECar基因的表达,但其相对表达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先低后高的趋势,其中在幼果期相对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将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蔗糖转运蛋白基因VvSUC11和VvSUC12与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的甘薯贮藏蛋白 (Sporamin) 基因的根部特异性启动子命名为SP1和SP2重组。以pCAMBIA2301为起始载体,构建了pCAMBIA2301- SP1-VvSUC11-SP2-VvSUC12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甜菜Beta vulgaris L.品种KWS-9103,发现预培养4 d,侵染时农杆菌的浓度OD600值为0.5,附加0.005%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延迟筛选4 d,转化效率最高,可达42%。对在卡那霉素中分化并生根的甜菜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甜菜中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甜菜Beta vulgaris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认识葡萄品种资源果刷特征以及果刷脱落后对果粒的影响,本研究对126个葡萄品种成熟期的果刷性状以及74个品种果洞褐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刷特性在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果刷可分为完整和不完整两类,果刷拔出后粘连果肉情况不同,欧亚种果刷与果肉粘连程度高于欧美杂种(V. vinifera L.×V. labrusca L.);欧亚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果刷粗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果刷粗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欧亚种与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欧亚种耐拉力明显大于欧美杂种葡萄品种耐拉力;果肉褐化速度和褐化程度在品种间差异大,且成熟度愈高褐化程度愈轻。不同品种果洞褐化速度不一致,果洞的大小不同对果实造成损伤程度有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后果实的耐贮性,通过对果刷性状的研究,以期为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以及新品种的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滇产植物皂素成分的研究——Ⅵ.滇重楼皂甙(2)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滇重楼干根粉中分离出三个甾体皂甙,鉴定为薯芋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甙V,偏诺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甙Ⅵ,偏诺皂甙元-3-O-α-L-鼠李吡哺糖(1→4)-α-L-鼠李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甙Ⅶ.皂甙Ⅵ和Ⅶ已显示出有趣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6.
葡萄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葡萄属Vitis L.37个类群(包括32种、1亚种和4变种)以及其近缘属麝香 葡萄属Muscadinia(Planch.)Small一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葡萄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 在区别并鉴定属下的种类时有较大价值,但对种以上的分类以及研究系统演化无多大意义。葡萄属植 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可以分为4类:(1)花粉粒扁球形或圆球形(P/E值为O.97-1.08),沟较宽,可见被有 较密颗粒状突起的沟膜,属于该类的有紫葛V.coignetiae Pull.ex Planch.;(2)花粉粒长球形至近长圆球 形(P/E值为1.25~1.76),沟较宽,可见有较疏颗粒状突起的沟膜,该类型包括了庐山葡萄V.hui Cheng 等共10种1亚种3变种;(3)花粉粒长圆球形(P/E值为1.87~2.1),沟边缘紧靠合呈直线状,但在赤道 轴萌发孔处沟边缘分开呈菱形,该类型有秋葡萄V.romanetii Roman du Caill.ex Planch.和锈毛刺葡萄V. davidii(Roman du Caill.)Foex.var.ferruginea Merr.et Chun等1种1变种;(4)花粉粒长球形或超长球形 (P/E值为1.30~2.0),沟边缘紧靠成直线状,麝香葡萄Muscadinia rotundifolia(Michx .)Small等21种的花粉属于此类型。  相似文献   

17.
961449 葡萄多酚氧化酶的分子分析及PPO表达的反义介导抑制的研究[英]/Martinez,M.V.…//Abstr.Pap.Am.Chem.Soc.-1995,209Meet.,Pt.1.-AGF022[译自DBA,1995,14(22),95-13271] 降低多酚氧化酶(PPO)表达的新方法是通过导入反义PPO基因构建物产生葡萄转基因植株。克隆并测序的红色葡萄品种中的PPO基因,并利用葡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野生葡萄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起源于中国的 18个野生葡萄种 (73个株系 )、1个欧美杂交种、7个欧洲葡萄品种、1个砧木品种和河岸葡萄 (VitisripariaL .)一个品系为试材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中国野生葡萄的遗传多样性。从 2 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 0个多态性好的引物扩增供试材料 ,产生了 191条多态性带。应用UPGMA聚类方法 (类平均法 ) ,获得了 83份材料的遗传距离矩阵及聚类分析树系图 ,且聚为 2 2类 12组。河岸葡萄、欧洲葡萄 (V .viniferaL .)及欧美杂种与中国野葡萄亲缘关系较远。在中国野葡萄中 ,菱叶葡萄 (V .hancockiiHance)与其他种的亲缘关系最远 ,秦岭葡萄 (V .qinlingensisP .C .He)次之。并可将中国野葡萄资源的 18个种、变种和类型分为 10组。种内不同花型株系间的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以2年生葡萄(Vitis vinifera L.)酿酒品种赤霞珠扦插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分别用0、0.05、0.10和0.20mg/L 24-表油菜素内酯(EBR)预处理幼苗,然后进行50mmol/L NaCl胁迫,分别在胁迫6d和12d测定幼苗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_2~)、丙二醛(MDA)、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探讨EBR预处理对葡萄幼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盐胁迫处理相比,不同浓度的EBR预处理使盐胁迫葡萄幼苗叶片O_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使其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其中,0.10mg/L EBR预处理的表现最佳,在盐胁迫12d时,其葡萄叶O_2~和MDA含量比单独盐胁迫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0.5%和22.0%,其叶片相应AsA和GSH的含量较单独盐胁迫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2.8%和27.9%,且GR、APX和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7.2%、8.5%和24.0%。研究发现,在盐胁迫条件下,适宜浓度的外源BRs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葡萄叶片中活性氧含量,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促进AsA-GSH循环的快速有效运转,有效减轻植株的过氧化伤害,缓解盐胁迫对葡萄幼苗的伤害,提高葡萄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0.
以采后"红地球"葡萄果实为试材,分别设置对照(CK)、250μL/L臭氧处理(O3)、0.3%海藻酸钠涂膜处理(M)、250μL/L臭氧+0.3%海藻酸钠涂膜处理(O3+M),在(0±0.5)℃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呼吸强度、硬度、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物质丙二醛(MDA)和总酚含量等的变化,统计果实失重率与腐烂率情况,观察各处理对葡萄保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50μL/L臭氧处理、0.3%海藻酸钠涂膜及250μL/L臭氧+0.3%海藻酸钠涂膜复合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葡萄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抑制葡萄果实的呼吸上升,延缓硬度下降,提高果实抗性相关酶(POD、SOD、GLU、CHI)的活性,减少膜脂的过氧化程度,延缓果实总酚含量下降,有效改善葡萄的贮藏品质,并以250μL/L臭氧+0.3%海藻酸钠涂膜复合处理对葡萄果实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