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体重肩斑银鳞蛛和大腹园蛛圆网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在自然条件下不同体重肩斑银鳞蛛Leucauge blanda和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所织圆网的结构特征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体重小于35.1 mg的肩斑银鳞蛛所织圆网的捕丝长度、捕食面面积、捕丝间距和半径丝根数均与个体体重呈显著正相关,而体重大于35.1 mg的个体中,这种关系并不显著,但其圆网的上、下部捕丝长度比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即圆网随个体的体重增加而表现出更强的不对称性;体重小于144.9 mg的大腹园蛛所织圆网的捕丝长度和捕食面面积均与个体体重呈显著正相关,体重小于103.8 mg的大腹园蛛所织圆网的半径丝根数与个体体重呈显著正相关,而大于这一体重分界值的个体中,这种关系同样不显著.大腹园蛛圆网的平均捕丝间距与体重未呈现出相关关系,体重大于85.4 mg的个体中,其网的上、下部捕丝长度比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两种蜘蛛圆网结构特征的变化及圆网结构特征与个体体重关系变化的不同体重分界值,可能反映了它们在不同生境下不同生长阶段的捕食投入与捕食策略.  相似文献   

2.
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栖境生态位与捕食作用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吴进才  杨金生 《昆虫学报》1993,36(3):323-331
本文进行了稻田捕食性天敌与稻飞虱的栖境生态位调查,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添加试验法和排除试验法研究了?物种的栖境生态位与各天敌捕食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种灭敌与2种害虫共存系统中,天敌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捕食量的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 粽管巢蛛 Clubiona aponicola、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食虫沟瘤蛛 Ummeliata in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负主效应值最大(随狼蛛密度增大捕食量下降);对稻纵卷叶螟Cnaphlocrcis medinalis Guenee捕食量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 粽管巢蛛、肖蛸、青翅蚁形隐翊虫。多物种共存系统中,狼蛛、微蛛、跳蛛主要捕食飞虱;肖蛸主要捕食稻纵卷叶螟;管巢蛛对两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这与各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值相一致。当飞虱密度在每穴10一30头时,多物种共存系统优良的生物序是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青翅蚁形隐翅虫各为l头,棕管巢蛛2头,此时天敌的控制作用最大。添加法和排除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具-定数量的多物种共存系统中,再增加天敌密度不一定能增加猎物的被捕食数,其直接的生物学原因是种间种内干扰(包括种间种内残杀)  相似文献   

3.
讨论蜘蛛的主要种群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对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的选择捕食特性。由结果可见:猎物被捕食量与参试种群编码值(密度)的数量关系可由二次多项式模型技术。当取每科水稻上有稻纵卷叶螟5头,白背飞虱10头,拟水狼蛛2头,粽管巢蛛2头,食虫瘤胸蛛2头时,蜘蛛种群对白背飞虱有较大的选择捕食比率。  相似文献   

4.
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的生物胁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食性捕食者广泛捕食植食性昆虫,常被用于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也因此影响植食性昆虫对杂草的生物效果。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作为入侵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苋科: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的专性天敌,从美国的弗罗里达州引入中国,在释放地防治空心莲子草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虽然空心莲子草叶甲在引入地均已建立田间种群并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扩散,但丰富的食物资源,并未使空心莲子草叶甲的自然种群数量变得繁荣,因此其未能有效抑制空心莲子草的扩散蔓延。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空心莲子草生境中存在大量广食性捕食者。这些广食性捕食者是抑制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数量扩张的生物胁迫因子吗?为此,选择捕食性昆虫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鞘翅目:瓢虫科Coccinellidae)、蜘蛛类捕食者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蜘蛛目:狼蛛科Lycosidae)与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蜘蛛目:猫蛛科Oxyopidae)为捕食者,分别以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为猎物,构建简单的捕食者-猎物系统,在室内检测了上述3种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在不同密度下的日捕食量,以期了解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的捕食作用,客观评估空心莲子草叶甲的生物防治效能。研究结果表明:捕食者龟纹瓢虫、斜纹猫蛛与拟水狼蛛均捕食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卵粒及1龄、2龄幼虫,斜纹猫蛛与拟水狼蛛捕食3龄幼虫,捕食者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寻找效应降低。三者均不捕食成虫。除拟水狼蛛对3龄幼虫的捕食用Holling II模型拟合不呈显著相关关系外,其余捕食反应均拟合Holling II模型并显著相关。通过拟合方程得出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卵粒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10.9粒,拟水狼蛛为6.2粒,龟纹瓢虫为5.6粒;对1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为17.1头;拟水狼蛛为35.8头,龟纹瓢虫为10.4头;对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为6.6头,拟水狼蛛为11.2头,龟纹瓢虫为2.9头;对3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捕食12.3头,拟水狼蛛为1.1头。研究结果证实了捕食者可通过捕食作用降低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密度,削弱空心莲子草叶甲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害效能,是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存活的生物胁迫因子。建议在提高空心莲子草叶甲田间种群数量,达到对空心莲子有效的持续控制效果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克隆抗体评价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褐飞虱的单克隆抗体 4 B8研究了 1999年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汕优 6 3单季晚稻田中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采用盘拍法的调查结果表明 ,褐飞虱、拟环纹豹蛛种群数量高峰期均在水稻生长后期 (9月中旬 ) ,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12 6头 /丛和 1.83头 /丛。对每次捕获的每头拟环纹豹蛛样品的抗体夹心 EL ISA检测结果表明 ,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单克隆抗体的阳性反应率与田间褐飞虱的生物量及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占有量显著相关。定量评估结果表明 ,在此密度条件下 ,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最大捕食率仅为 2 .2 8%。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平均捕食量、总捕食量和捕食率与田间褐飞虱的生物量显著相关。总捕食量、捕食率与拟环纹豹蛛种群密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荆奇  周琼  欧丹霞  谭灿 《昆虫知识》2014,(4):1040-1045
【目的】蜘蛛的感觉在发现猎物和捕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Fox)的不同感觉对其捕食和趋向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影响漏斗蛛捕猎的主要感觉因素及其机制。【方法】视觉屏蔽法、"Y"型嗅觉仪法、去除蛛网法等方法。【结果】视觉和嗅觉对机敏异漏斗蛛的捕食量和趋向行为无显著影响,但蛛网的存在对其捕食量影响明显:视觉屏蔽与未屏蔽的机敏异漏斗蛛24 h捕食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量分别为25.20头/管和26.00头/管,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嗅觉测试发现,在不同的气流条件下,机敏异漏斗蛛停留、选择有猎物管臂和对照管臂的数量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另外,该蛛在无蛛网情况下也可捕食,但捕食量极低,与已结网蛛之间的捕食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蛛网的修复,两者之间捕食量差距逐渐减小,至24 h时,两者捕食量相近。【结论】机敏异漏斗蛛主要通过机械感觉线索感受蛛网振动、听觉以及猎物的直接碰触发现和捕获猎物,视觉和嗅觉对其捕食行为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荧光物示踪法定量测定水稻-叶蝉-蜘蛛食物链的营养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采用稀土元素铕荧光物示踪法,对水稻-叶蝉-蜘蛛这一食物链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定量测试,结果表明,所选用的稀土元素铕可以通过该食物链而传递,证明铕用于食物链营养关系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早稻孕穗期,晚稻分薛期施铕7d后,其含铕量均表现为叶片>茎及叶鞘;根据叶蝉取食水稻后测定的含铕量和叶蝉体重的不同进行折算,每100头叶蝉每天可取食水稻0.71-1.13g;根据拟水狼蛛,锥腹肖蛸,食虫沟瘤蛛捕食叶蝉后含铕量计算,每头拟不狼蛛,锥腹肖蛸,食虫沟瘤蛛平均每天捕食叶蝉分别为4.63头,2.81头,1.0头,捕食能力,拟水狼蛛>锥腹肖蛸>食虫沟瘤蛛。  相似文献   

8.
田埂留草控制稻飞虱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稻田田埂保留杂草控制稻飞虱的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多样性的影响,以稻田田埂周年性保留杂草为处理,以稻田田埂不保留杂草为对照,对处理区和对照区稻田稻飞虱成若虫、捕食性天敌种类和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期内(6—10月),田埂留草稻田百丛稻株稻飞虱数量为(891.11±133.12)头,较非留草稻田减少35.31%;田埂留草稻田捕食性天敌隶属5目23科35种,而田埂非留草稻田隶属5目21科33种;田埂非留草稻田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为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Boes.etStr.、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 Boes.etStr.和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dipennis Reuter,而田埂留草后优势种为食虫沟瘤蛛U.insecticeps、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vall)、拟水狼蛛和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udoamulata(Bose.etStr.);田埂留草稻田捕食性天敌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8.89±13.52)、(33.67±0.50)、(4.53±0.04)头/百丛,较田埂非留草稻田分别增加31.96%、25.73%、5.59%,而优势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没有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发展稻田景观多样化控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报告了辽宁柞蚕捕食性天敌害虫的名称、分类、为害时期及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对安徽沿江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共记录19种,主要优势种为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蛛,小花蝽和三色长蝽,捕食性天敌数量丰富,但雨季较少,优势种中龟纹瓢虫,三突花蛛,小花蝽和三色长蝽主要分布于棉株上部和中部,草间小黑蛛和八斑球腹蛛主要分布于棉株中,下部,群落多样性在棉花生育期前期较高,7月上旬棉花蕾花期达最大值,此后不断下降,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在棉花生育前期(苗期至蕾花期)是物种丰富度,在棉花生育后期(花铃期至吐絮期)是均匀度。群落特征在8月中旬前棉花苗期至花铃期较为类似,以后群落优势种特征日益突出,群落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1986—1989年在浙江省莫干山,对莫干近管蛛主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结果。莫干近管蛛多分布于海拔240—700米范围内,在450—550米之间密度最高,平均每平方米为3.33只。亚成蛛和成蛛都常在苦竹和淡竹叶上营巢,但两者巢形不同。6月初堆蛛触胰器相继出现,间隔一周雌蛛生殖厣成熟,繁殖期开始。在野外,雌雄性比为7.08:1。卵囊0.52×0.52厘米,每一卵囊平均卵粒数为64.37粒,大小为0.34×0.34厘米。奠干近管蛛主要捕食竹织叶野螟、竹笋夜蛾和毛笋泉蝇,为竹园害虫重要的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2.
粽管巢蛛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粽管巢蛛是湖北省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大的一种蜘蛛,能捕食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有一定的利用前途。 2.粽管巢蛛在湖北省一年发生2—3个世代,成蛛和若蛛均可越冬。有一次交尾,多次产卵的习性。未经交尾的雌蛛虽能产卵但不能孵化,雌蛛有护卵习性。一生卵量在300粒左右。抗寒和耐饥能力较强。 3.在常用农药中,以保棉丰,毒杀芬,4049,亚胺硫磷对粽管巢蛛杀伤力最强;石硫合剂,杀虫脒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三突花蛛捕食速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华  鲁敏  陈建 《蛛形学报》2004,13(1):33-39
本文研究了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在不同条件下对果蝇的捕食速度.结果表明,蜘蛛的捕食速度与蜘蛛的步足长度、身体长度无关,而与性别、温度、饥饿程度有显著关系.25 ℃为三突花蛛捕食的最适温度,14 ℃和34 ℃即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它的捕食速度显著减慢;三突花蛛在饥饿3~4 d时的捕食速度最快;雄蛛的捕食速度显著大于雌蛛.蜘蛛的共存,如雌蛛-雌蛛、雄蛛-雄蛛、雌蛛-雄蛛共存,对捕食的速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2雄蛛共存时,各自的捕食速度显著减慢;2雌蛛共存时,各自的捕食速度变化不显著;1雌蛛1雄蛛共存时,雌蛛的捕食速度降低不显著,而雄蛛的捕食速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控制论中的脉冲采样法结合杀死飞虱计数法研究了田间蛛蛛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估计并与室内,盆栽罩笼水稻功能反应的捕食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田间蜘蛛平均每头每日对飞虱的捕食量为0.669头,这一捕食量比室内和盆栽水稻的捕食量要小得多;田间捕食百分率与飞虱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即飞虱低密度和高密度捕食百分率均低于中等密度,在每穴10头飞虱左右,捕食量和捕食百分率最高,在有一定存量蜘蛛时,捕食量与微蛛,狼蛛数量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但偏相关系数为负,由此表明随蜘蛛密度的增加捕食量反而下降,这与一些多物种共存系统和田间罩笼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星豹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广泛分布于我省各地,主要活动于干旱地区。能捕食麦田、棉田、谷子、玉米以及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的害虫。由于它具有种群数量大,分布广,体型较大,捕食量大,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游猎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有利用价值的蜘蛛。现将1982—1983年的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湘南地区稻田蜘蛛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万福  刘文周 《昆虫知识》1992,29(6):325-328
稻田蜘蛛对稻飞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晚稻田间日捕食量0.67~3.58头/蛛。在室内,微蛛、狼蛛和球腹蛛3种稻田蜘蛛优势种类对稻飞虱若虫捕食功能均可用Holling Ⅱ型反应模型极好地拟合,进而导出3类蜘蛛所组成一定群落结构的稻田蜘蛛复合群体对稻飞虱的田间管理模型。经检验,其管理效应与田间笼罩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稻田水狼蛛空间分布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银方 《动物学杂志》1992,27(1):36-37,25
稻田水狼蛛占蜘蛛总量的18.1—52.8%,平均达35.8%,主要种类有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弓水狼蛛(P.procurvus),它们均栖息于稻丛基数,捕食稻飞虱、叶蝉为主,捕食量大,是稻田害虫最主要捕食性天敌类型,对开展综合防治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6年6—9月正值早稻抽穗灌浆期,在松阳县大东坝稻田对水狼蛛作了调查,并统计判别其空间分布类型,并按Iwao的抽样公式对其抽样数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深点食螨飘虫 Stethorus punctillunt Weise又名红蛛瓢虫,是红蜘蛛的重要天敌。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果区都有分布。为了把这种益虫利用起来,我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对此虫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生活习性 成虫 秋后潜入果树根基土缝里和技干基部树皮下越冬,常与山楂红蜘蛛共居,喜群居。有假死性及趋光性。捕食时用两个大颚夹住红蜘蛛吸取体汁(不吞食),一般3—5分钟吃完一个。6月间每天一头成虫可吸食山楂红蜘蛛成虫17.5头、幼虫13头;7月份成虫每天食24头,幼虫食17.8—20.5头。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中,蜘蛛是各种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稻、棉田中有40种以上。我县稻、棉田的优势种有拟环纹狼蛛、水狼蛛、草间小黑蛛、管巢蛛、沟渠豹蛛等,它们常守于水稻、棉花的上中下部,捕食量大,每天能捕食数只到十多只害虫,常捕食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稻螟铃等十多种害虫。它吃活虫,不为害水稻。每年从四月上旬到十月下旬均能捕虫,即在早稻、晚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利用蜘蛛治虫。我们对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4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与褐飞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此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不同数量或者密度与褐飞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飞虱捕食量的影响.应用该模型还可以预测相应时期的捕食量大小,所得预测值与实际值几乎一致.同时利用关联度来分析了系统中对褐飞虱捕食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以及各蜘蛛与褐飞虱捕食量关联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