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雉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4年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雉科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已知本区现有本科鸟类七属、七种。其中雉鸡,勺鸡种群数量高,地理分布广;血雉,白冠长尾雉以往文献有记载,但本次调查尚未发现。除斑翅山鹑为冬候鸟外,其余均为留鸟。近年来雉鸡资源遭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日益减少,应制止破坏雉鸡资源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雉鸡又称山鸡、野鸡、环颈雉。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药用、观赏、狩猎价值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发展养雉业既保护了野生雉鸡种群 ,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是 ,近年来养雉业出现了影响发展的两个问题 ,即 :一是春夏季节 ( 2 -5月 )肉用雉鸡十分缺乏 ,供不应求 ;二是秋冬季节雉鸡大量过剩 ,造成无效饲养。我们经过对养雉户的调查 ,结合本中心试验与实践 ,对于提高饲养雉鸡的综合效益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1 应用反季节生产技术在自然条件下 ,雉鸡繁殖产蛋期在每年 3 -8月 ,9月底至翌年 2月底为休产期 ,停止产…  相似文献   

3.
在远古的狩猎活动中,人类不仅使用各种工具猎捕禽兽,还注意利用引诱和伪装等方法去排除狩猎障碍,以获得较多的猎物。鸡媒就是一种巧妙的引诱方法。顾名思议,鸡媒就是捕捉野鸡的媒介,又称囮子(音é俄,捕鸟人用来诱同类鸟的活鸟)、雉子。《文选·潘岳<射雉赋>徐爱注》:“猎者少养雉子,至长狎人,能招引野雉,因而猎取之。故名曰媒”。鸡媒皆雄性,以小野鸡驯育而成,拔掉翘尖,不易飞走。利用鸡媒狩猎在远古是很盛行的,古诗里也屡见不鲜。如刘禹锡:“野雉见媒警”。陆归蒙:“五茸春草雉媒矫”。然而鸡媒如何引诱同类已经不得而知了,最近我们在四川凉山彝族村落里曾看到了有关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环颈雉(简称雉鸡)和红腹锦鸡(简称锦鸡)都是著名的狩猎禽类。我园自1953年起饲养这两种雉鸡,对其生活习性及在舍养中的繁殖作了初步的观察,现把观察情况简述如下。 一、初捕雉鸡、锦鸡的运输驯养 关于雉鸡、锦鸡的捕捉,动物学杂志(匡邦郁1964)生物学通报(赵选1956)已有报导,在四川的捕捉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建强 《生命世界》2008,(11):58-61
爱鸟之人都希望到董寨看鸟,一是因为那里的鸟多,二是因为那里有白冠长尾雉。白冠长尾雉在分类上隶属于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稀雉类。它是我国的一种名鸟,古代的《尔雅》、《本草纲目》对其均有记载。白冠长尾雉的雌雄鸟具有不同的羽色。雄鸟不仅尾羽修长(最长的可以达到2米),而且全身金黄色并杂以黑色条纹的羽毛看上去华丽夺目,它的头顶部呈白色,故而得名白冠长尾雉。  相似文献   

6.
江西武夷山雉科鸟类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4年9月~2008年5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查明区内分布有白眉山鹧鸪、灰胸竹鸡、黄腹角雉、白鹇、勺鸡、雉鸡、白颈长尾雉等雉科鸟类,隶属于7属7种,分别占我国雉类属、种数量的33.3%和12.7%.较常见的种类有灰胸竹鸡、白鹇和黄腹角雉.并对有关物种的生境利用特点、生物学特征和灾害性天气对其分布的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1984年3—6月和1985年3—6月,作者在四川省北川县对雪鹑、淡腹雪鸡、雉鹑、血雉、红腹角雉、绿尾虹雉、勺鸡和红腹锦鸡等八种雉类的繁殖习性进行了一些观察,结果如下。雪鹑(Lerwa lerwa callipygia)当地名石窖鸡,栖息于海拔3,800米以上,常见单只停息于陡岩边缘,受惊后立即向下滑翔。叫声响亮。繁殖在五、六月间。雏鸟孵出后呈家族活动。曾见一对成鸟和二只雏鸟在草甸上行走。发现险情后,成鸟即疾走逃离,雏鸟迅速向土洞中隐蔽。雏鸟羽色以灰色为主。淡腹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henrici)生活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裸岩地带,五月底至六月…  相似文献   

8.
白颈长尾雉雏鸟生长及稚后换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是我国特产的一种雉类。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东部及广东北部为留鸟。是珍稀濒危鸟类;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被列入《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货易公约》国际保护鸟名单中。活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运往巴黎,现在欧美有些国家仍有饲养。关于其雏鸟生长发育,尤其是稚后换羽未见有系统报道。1983年,我们对3只(2雄、1雌)自颈长尾雉雏鸟的生长和稚后换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河南董寨白冠长尾雉繁殖期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2003年春季,采用样线调查和媒鸟招引,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结合RS和GIS分析了在景观水平上对栖息地的选择性,并借助逐步逻辑斯谛回归分析了影响繁殖期白冠长尾雉栖息地的关键尺度和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白云保护站,占区雄性白冠长尾雉在不同栖息地类型中的出现频率不同,出现最多的是混交林,其次是杉木林,随后是松林、灌丛、阔叶林;在董寨自然保护区内,在115 m尺度和250 m尺度上,针叶林的面积比例均是影响其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而到农田的距离是距离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根据回归分析和AICC及ΔAICC值,115 m尺度上栖息地变量对白冠长尾雉繁殖期的栖息地选择影响最大。综合分析表明,影响白冠长尾雉繁殖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为115 m尺度上针叶林的面积比例和到农田的距离。建议在制定白冠长尾雉栖息地保护策略时,应加强现有适宜栖息地的管理,改善栖息地布局,并从景观尺度上开展针叶林对白冠长尾雉种群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尾梢虹雉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3年在云南对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的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确证11个分布点,另有3个点可能有分布。白尾梢虹雉在云南的栖息生境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山亚高山箭竹林及亚高山针叶林3种类型。栖息生境承载量小、种群增长慢、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宣传不力是白尾梢虹雉濒危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开展驯养繁殖、加强禁止偷猎的法制宣传,以及加强基础研究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6月,用鸣声记录法对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4种雉类,分别为红腹角雉、白腹锦鸡、雉鸡和四川山鹧鸪(仅在原始林记录到1只),用Distance软件计算出前3种鸣叫雄体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6.8±5.3只/km2、9.7±1.6只/km2和6.8±3.3只/km2。雉类在不同生境中的种类及不同种的种群密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在灌草丛生境只有雉鸡1种,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各有3种。这几个种的种群密度在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的生境变化中,表现出一定的梯度变异,即白腹锦鸡的种群密度由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逐渐降低,红腹角雉逐渐升高;雉鸡的密度由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滇西北迪庆州鸡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延恭 《动物学研究》1983,4(4):353-362
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是我国鸡类资源宝库之一。由于它地处边远、交通闭塞,所以过去对其考察较少。解放前仅Oustalet(1896),Beebe(1912),Rothschild(1923,1926),Riley(1925,1926),Greenway(1933)等人报道过采自该地区的鸟类。解放后也只在1959—1960年的南水北调综合考察时涉及过此州(郑作新等,1962)。该州文献中有纪录的鸡类共有八种,计为;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鹌鹑Coturnix Coturnix。  相似文献   

13.
白颈长尾雉的饲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上海动物园饲养人员,用人工巢诱发野生经驯养四年的白颈长尾雉发精、交配。于3月8日开始产卵,得卵12枚。1984年同期又产卵29枚。卵平均重28克,46×33毫米。卵全部电孵,孵化温度38℃,相对湿度55—60%,孵化期24天。 雏鸟用熟鸡蛋加玉米粉研成粉料及青菜开食。逐步增加昆虫、营养窝头、粟子、稻谷、麦子、高梁、玉米,四月龄后过渡到成鸟饲料。  相似文献   

14.
陕西太白山的血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1985年在太白山进行了血雉生态学研究。血雉秦岭亚种,分布于太白山北坡2200—3200米,南坡1800—3200米之间的落叶松林、冷杉林、桦木林和针叶混交林。雌雄性比北坡为1:1.04,雏鸟为成鸟的46%;南坡为1:1.17,雏鸟为成鸟的57%。南坡每公里平均遇见率为0.92只,北坡为0.66只。血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繁殖期间亦食一些动物住食物。据剖检155只嗉嚷分析,发现全年取食60多种植物,占取食总量的87%,繁殖期间也吃一些动物性食物,但仅占总食量的13%。血雉的食物随着季节和植物的生长阶段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雷鸟虱属Lagopoecus Waterston 1922是鸡形目鸟类体外寄生昆虫,也是为害家鸡的重要害虫,该属在我国鸡形目鸟类上寄生的种类至今已报导6种:异型雷鸟虱L.heterotypus(Megnin)1880,宿主为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us(Latham);雉鸡雷鸟虱L.colchicus Emerson 1949,宿主为雉鸡(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torquatus  相似文献   

16.
姬鸟虱属Goniocotes Burmeister,1838为鸡形目鸟类体外寄生昆虫。本文记述二新种,均采自中国产的雉鸡类,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1.雉鹑姬鸟虱Goniocotes tetraophasis Liu,新种(图1) 雄虫 体长0.93~0.95mm,体宽0.53~0.54mm。体壁上有网状刻纹,前头缘呈圆弧状,唇基带在中央最宽。锥体突不明显。两颊前侧缘稍向外斜伸,两颊角钝圆,两颊后侧  相似文献   

17.
四川是我国盛产雉类的省分。其雉科的鸟类,已知有20种,占我国该科鸟类总数的40.8%。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是四川较为常见雉类中素为人们喜爱的鸟类。红腹锦鸡,在我国近代生物文献中有时称为金鸡。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则称为鷩雉、赤鷩、鵔、和文翰。在距今2500年的我国的《尚书·禹贡篇》中已有红腹锦鸡的记载。晋时,从魏安釐王(在位时间为元前276—241年)的墓中发掘出来的《逸周书·王会篇》中,更记有当时的蜀国贵族将之作为贡品,献给周朝天子周成王。据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我国自周代到汉代常以此雉的羽毛装饰冠冕。可见这…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4—1987年在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nycthemera)进行生态研究以及1986年5月起在海南岛坝王岭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 whiteheadi)、灰孔雀雉(Polyplcctron bicalcaratum)、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及原鸡(Gallug gallus jabouillei)等进行生态观察时试用诱饵定位观察的方法,均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从选点投食开始至雉类喙食成习而经常出现,快的只需2月(白鹇),慢的约6个月(孔雀雉)。通过诱饵定位观察,克服了在野外不易见到研宄对象的技术难题。白鹇是反应最敏捷的雉鸟之一,重  相似文献   

19.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又称贝母鸡、鹰鸡、火炭鸡,隶属于鸡形目、雉科、虹雉属的鸟类,是珍稀濒危种类,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四川省境内见于岷山、邛崃山、相岭、大雪山和沙鲁里山等山系的林带以上,海拔3,400—4,300米的多岩石高山、亚高山的杜鹃灌丛,草甸带。其主要特征,雄鸟羽冠覆颈项,上体大都呈金属蓝绿色,下背纯白,尾蓝绿,下体黑色。体型大,重达3—4公斤。绿尾虹雉常发出委婉悦耳的多音节鸣声,迥然不同于雉科的其它种类。在大雾或阴雨天,几乎整天发出叫声,而在晴天的白昼则消声匿迹。这现象可能与它的天敌(猛禽)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生态位分化是同域分布近缘物种实现长期稳定共存的基础。2018—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小相岭山系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内的2种近缘物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进行了野外调查。共计86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日19 982 d。获得血雉独立事件386次、红腹角雉180次。基于核密度函数绘制了2种雉类全年及季节日活动节律曲线,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对海拔和植被利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血雉与红腹角雉均为小相岭山系优势雉类;(2)二者均为典型的日行性雉类,血雉年活动曲线为单峰型,活动高峰在08∶00—10∶00,红腹角雉的则为双峰型:08∶00—10∶00和18∶00—19∶00;(3)繁殖季和非繁殖季血雉的分布海拔均显著高于红腹角雉;(4)血雉在繁殖季对高山灌丛利用较多,非繁殖季则多活动于针阔混交林,红腹角雉在这2个季节的植被类型利用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探索血雉和红腹角雉的同域共存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