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珍珍  李萍  王崇英 《植物学报》2008,25(1):112-120
T-DNA介导的基因诱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鉴定和分离基因的方法。在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的今天, 该技术将在两者基因功能的研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就T-DNA介导的基因诱捕系统、 基因克隆和突变体库构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上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并讨论了该技术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T-DNA介导的基因诱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鉴定和分离基因的方法。在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的今天,该技术将在两者基因功能的研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就T—DNA介导的基因诱捕系统、基因克隆和突变体库构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上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该技术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植物亚原生质体中的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在植物遗传改良等应用方面上具有重要意义,就国内外在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T-DNA标签法是一种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为基础来创造插入突变体库, 从而高通量地分离和克隆植物功能基因的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 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的利用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的利用效率, 结合水稻一个双拷贝T-DNA插入突变体的发现和鉴定研究, 通过特异PCR检测、侧翼序列与目标性状的共分离分析, 在1个双插入位点均为杂合的植株的后代株系中分拆了2个插入事件, 分离出目标性状存在遗传分离且只带有1个插入事件的后代株系, 为后续的共分离检测和基因克隆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由此产生了对插入突变体库中的非串联多拷贝插入标签系进行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进展。原生质体培养在理论研究上的应用有3个方面:(1)细胞生理现象的研究;(2)细胞与细胞质相互关系的研究;(3)病毒侵染与复制机理的研究。在原生质体培养中可通过遗传操作和突变体的筛选对品种进行改良,创造优异品种。  相似文献   

6.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与活力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生质体是进行植物遗传改良和细胞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本文对近些年制备原生质体的材料选择、预处理、游离、纯化和活力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的有关因素,并根据相关文献讨论了今后原生质体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体细胞胚胎发生在柑桔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体细胞胚胎发生在柑桔原生质体培养,花药培养,苗木脱毒、胚乳培养,快速繁殖,抗盐突变体筛选和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对胚发生在柑桔生物技术上的应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分离被子植物雌配子原生质体对发展植物受精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最近几年,虽然用酶法分离生活的胚囊已有一些成功的报道。但对分离组成胚囊细胞的原生质体前人还没有进行过尝试。1984年我们首次从烟草生活胚珠中分离出卵细胞、中央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的原生质体。最近我们又用颠茄胚珠为材料,采用酶解压片技术进行分离胚囊细胞的原生质体,也取得预期的结果。获得了有活性的卵细胞、中央细胞和助细胞的原生质体。从而证明这项技术是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在观察中发现用酶法分离生活胚囊细胞的原生质体,能  相似文献   

9.
枸杞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综述了国内外枸杞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包括了枸杞无性植株的再生、胚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单倍体和多倍体,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细胞突变体筛选以及遗传转化再生植株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体细胞胚胎发生在柑桔原生质体培养、花药培养、苗木脱毒、胚乳培养、快速繁殖、抗盐突变体筛选和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对胚胎发生在柑桔生物技术上的应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植物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分离液环境中形成原生质体的过程,文中提出,分离液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入分离液,继而又进一步发生质膜的酸性降解,使细胞核和细胞器进入分离液中,最终分离液中的细胞器以细胞核为中心进行细胞器重组,最后产生外貌形态一致的新的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壁和质膜是植物细胞的包被系统。植物细胞包被系统的酸性降解使植物细胞器重组并产生新的原生质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丁乙 《植物学通报》2003,20(4):512-512
虽然在植物中已鉴定了一些影响减数分裂的突变体 ,但分子水平上的调节机理还知之甚少 ,而且也尚未鉴定出减数分裂特异的转录调节子。马红实验室在此文中报告 ,从拟南芥中分离和鉴定了一种新的雄性不育突变体 ,它不能完成减数分裂 ;其小孢子母细胞在终变期之前还是正常的 ,但从终变期开始就表现出程序性死亡的特征———染色体行为异常、细胞质收缩、染色质片段化 ,在胞质分裂之前细胞即已死亡。因此 ,该突变体被命名为mmd1 (malemeiocytedeath 1 )。遗传和DNA凝胶印迹分析指出mmd1突变体有 1个Ds插入子 ,且与败育表型连锁。利用离散 (diss…  相似文献   

13.
从11种植物的成熟花粉粒中分离出大量生活的生殖细胞。比较了四种分离方法(一步渗透压冲击法、二步渗透压冲击法、低酶法和花粉原生质体释放法)在不同植物中的效果。归纳出三类植物适于采用三种分离方法。研究了影响分离效果的若干重要因素。对5种植物的分离生殖细胞进行了纯化。经鉴定,纯化的细胞群体中80%以上的细胞是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等位基因InDel快速检测黑木耳原生质体单核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秀芝  周雁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14,33(2):273-279
以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栽培菌株Au916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两个等位基因中的InDel为基础,以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为研究材料,建立了基于InDel的黑木耳原生质体单核体检测技术,并采用荧光显微镜检和配对试验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应用InDel能清晰地区分黑木耳双核体和两种原生质体单核体,且不同的单核体之间可以进行交配,其杂交双核体能正常出耳,结果表明基于等位基因InDel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黑木耳原生质体单核体。在大规模测序获得真菌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InDel标记在原生质体单核体鉴定中的应用将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快捷地筛选大丽轮枝菌致病关键基因,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构建病原菌随机插入突变体库,对部分阳性转化子的生长表型指标和致病力进行分析,筛选生长发育与致病缺陷突变体并进行靶标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获得13 030多个阳性转化子,随机挑选5个转化子与V991野生型菌株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一个突变体在PDA和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产孢量以及致病力均显著降低。侧翼序列测序结果结合Blast比对分析表明,该缺陷突变体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定位于大丽轮枝菌3号染色体1 528 782 bp处,属于内切葡聚糖酶1基因(VDAG_04017)。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大丽轮枝菌插入突变体库构建、突变体生长表型指标和致病力鉴定及靶标基因定位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手段,可初步鉴定病原菌致病相关基因,为从全基因组层面深入研究大丽轮枝菌致病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拟南芥野生型和突变体Athspr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其在0 h(对照)、2 h 及8 h 热激条件下的叶片全蛋白进行了分离。应用ImageMaster软件从以上蛋白电泳图谱中分别鉴定出1000多个蛋白点,发现其蛋白表达谱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选取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表达明显有差异的3个高丰度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并进一步通过GPS-MASCOT进行了数据库检索,鉴定出这三个蛋白质组分分别为富含甘氨酸的RNA 结合蛋白7、细胞色素b6-f复合物铁硫亚单位及放氧增强蛋白1-2。以上3个蛋白均与植株在胁迫条件下的抗性有关。推测由于T-DNA 的插入使得突变体中Athspr基因的功能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了其下游其他基因的表达和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与功能,产生了突变体的耐热能力以及其他逆境条件下抗逆性下降的一系列表型改变。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融合是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在种间、属间及科间构建出新型菌株,同时也是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育种上的特点,原生质体制备及影响因素,融合方法,融合子的鉴定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高等植物突变体的筛选不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为研究细胞内的一些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选择抗氨基酸及氨基酸类似物的突变体,不仅在代谢研究中能深入了解高等植物中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反馈调节机制,并且在遗传操作中可作为有用的遗传标记,而且在植物育种方面能改良品质和提高抗逆性能。  相似文献   

19.
T-DNA插入产生的水稻迟抽穗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插入纯合体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个迟抽穗的突变体.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分离群体后代中出现正常抽穗、迟抽穗和特迟抽穗3种类型,分离比率为1:2:1,符合一对基因的不完全显性遗传;对突变体及其后代分离群体做Basta抗性检测及PCR分子检测,证实该突变体是由T-DNA插入所引起的,突变性状与T-DNA共分离.该材料可用于插入座位的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20.
一种快速高效的水稻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原生质体瞬时表达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中,但水稻原生质体因其制备过程相对繁琐,转化效率偏低,尚未在基因功能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本研究在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的基础之上,对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方法进行改良优化。以水稻幼茎为起始材料,采用纤维素酶R-10和果胶酶R-10,对水稻组织进行消化并利用蔗糖密度梯度自沉降的方法分离原生质体,获得了高纯度的原生质体。对质粒转化原生质体时的转化方法、转化时间及质粒浓度进行探索,在缩短原生质体分离时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转化效率。用较少量的质粒DNA即可获得外源基因在原生质体内高效的表达,且转化效率可达70%。我们建立的这种快速有效的水稻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方法,可为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