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研究了贵州独山马道剖面泥盆-石炭纪之交的牙形刺,共鉴定出6属25种(包括亚种、比较种、未定亚种)。根据牙形刺的产出情况,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可以识别出3个牙形刺带,即法门阶的Bispathodus ultimus带,杜内阶的Siphonodella isosticha带和Polygnathus communis carina带。基于详细的牙形刺材料,讨论了上述生物带的时限和范围,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虽然尚未在本剖面找到泥盆-石炭系界线的标志分子Siphonodella sulcata,但综合考虑其他牙形刺的分布以及岩性变化特征,可以将泥盆-石炭系界线暂置于融县组上部白云岩段的底部。以上成果将加深对于这一层段的牙形刺面貌以及牙形刺生物带的理解,也将为开展华南泥盆-石炭系界线再研究以及泥盆-石炭纪之交的生物-环境事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粤北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牙形刺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粤北地区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的牙形刺,并从牙形刺生物地层出发,对该区帽子峰组及其相邻地层的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本文还根据粤北地区的实际材料探讨了泥盆-石炭系界线问题,提出两种解决我国(特别是粤北地区)浅水相泥盆-石炭系界线问题的方案:(1)以牙形刺Siphonodella (Eosiphonodella) simplex的首次出现作为泥盆-石炭系界线标志;(2)以珊瑚Cystophrentis的绝灭作为此界线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广西地质局区调队共同研究的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最近在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会议上被选为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这是我国生物地层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在爱尔兰召开的界线工作组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泥盆-石炭系  相似文献   

4.
俞昌民编广西桂林南边村一带出露齐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是反映和体现界线定义的一条理想的界线层型剖面。本书汇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包括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沉积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等方面,是作者等运用地层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对南边村剖面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进行全面、综合研究的结果。出版专著的目的是对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作出综合评价,以期有助于选好全球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及点位。本书包括界线层中14个化石门类的系统描述和  相似文献   

5.
广西桂林南边村一带出露齐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是反映和体现界线定义的一条理想的界线层型剖面。本书汇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包括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沉积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同位素地质年令测定等方面,是作者运用地层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对南边村剖面的泥盆-石炭系  相似文献   

6.
自1979年第9届国际石炭纪会议提出泥盆系石炭系的分界,以牙形刺praesulcata-sulcata为生物地层标准后;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对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作了大量工作,但至今还没发现一个可以作为界线层型的剖面(Paproth,Streel,1982),因为欧洲的所有剖面都缺少praesulcata-sulcata的连续关系。因此,对中国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的研究,不仅对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或许我们可以提供较为理想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7.
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的研究,是近十多年来国际地质学界的热门课题之一.很多国家都将界线层型剖面的建立,视为国家的殊荣,因而争夺激烈。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领导下,1976年成立了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1979年确定了泥盆系石炭系分界的生物地层标准,在牙形刺Siphonodella praesulcota至S.suleata的连续演化系列中以S.sulcata的首次出现作为石炭系的底界.按这一标准,界线工作组参观了许多国家推荐的候选剖面,经过多次会议的讨论和比较,直到1985年,仍没有任何一个剖面能满足  相似文献   

8.
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的研究在国际上是令人瞩目的地层问题之一。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在1979年确定了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定义,即以牙形刺由Siphonodella praesulcata到Siphonodella sulcata的演化系列中S.sulcata的首次出现作为石炭系的底界。这一定义得到多数工作组成员的赞同。泥盆系石炭系  相似文献   

9.
黔南,桂北石炭系中间界线及其上,下层位的牙形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描述了贵州罗甸和广西南丹石炭系中间界线上、下层位中的牙形刺共10属29种和亚种;自下而上建立了Gnathodusbilineatusbollandensis,Declinognathodusnoduliferus,Idiognathoidessulcatus和I.sinuatus等牙形刺带。石炭系中间界线应以Declinognathodusnoduliferus的首次出现为准。  相似文献   

10.
贵州罗甸罗苏一带石炭系中间界线附近的䗴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芮琳 《古生物学报》1987,(4):367-391
一、前言1983年,国际地科联石炭系分会批准了石炭系中间界线特别委员会推荐的确定石炭系中间界线的最终方案。方案规定下石炭统与上石炭统的国际界线应大致相当于菊石Eumorpho-ceras带演变到Homoceras带的转折期。鉴于Homoceras的地理分布相当局限,不能作为识别上、下石炭统全球界线的首要标准类群(Firstleading group);牙形刺Declinognathodus  相似文献   

11.
新疆若羌石灰华中的植物化石及古环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根据首次从富阳西湖组发现的孢子及其垂直分布特征,划分出下段 LH 组合和上段 DP 组合,分别归入晚泥盆世法门晚期(斯图年期)和早石炭世早期(杜内早期),即泥盆-石炭系界线通过西湖组内部,与江苏五通组类似.  相似文献   

12.
广西南丹巴平石炭系中间界线地层的有孔虫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南丹巴平地区石炭系中间界线地层(相当于苏联上谢尔普霍夫亚阶)中含有丰富的有孔虫化石。本文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有孔虫化石组合。这些组合可与苏联、北美及日本等地区同期的有孔虫化石层(带)对比。 本文采用二分石炭系的方案,以有孔虫Globivalvulina moderata开始出现的层位作为上石炭统底界的标志。将石炭系中间界线划在有孔虫化石组合Ⅱ和组合Ⅲ之间。大部分具下石炭统面貌特征的有孔虫分子在这个界线附近消失。 在巴平剖面,有孔虫Globivalvulina moderata开始出现的层位较牙形刺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开始出现的层位略低。分别以这两个种的开始出现来确定石炭系中间界线虽有差异,但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3.
广西宜山浅水相区的一个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79年,国际地科联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决定,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应以Siphonodella praesulcata至S.sulcata的连续演化系列中S.sulcata首先出现为准。1983年,西班牙马德里会议上,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推荐如下四个剖面作为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Hasselbachtal(联邦德国1),Kija(苏联),Berchogur(苏联)和睦化(中国)。睦化剖面是熊剑飞、王成源在1980年1月测制的。1983年4月,侯鸿飞等介绍给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时,认为剖面是连续的灰岩沉积。笔者  相似文献   

14.
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牙形刺序列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论述了保山—施甸地区下石炭统下部的三个牙形刺带:Pseudosemiglaber带、latus带及tex-anus带。石炭系与泥盆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界线位于牙形刺triangularis带与crenulata带间或ex-pansa带与sandbergi带间,各地不一;杜内阶至维宪阶地层连续,两阶界线位于牙形刺 latus带与texanus带间,也大致相当于珊瑚 Zaphrentites parallelus-Neozaphrentis subtenella-Rotiphyllum den-sum-Pentaphyllum yudongense 组合与Kueichouphyllum sinense-Siphonophyllum caninoides-HeteroPhyllia yunnanensis组合之界。  相似文献   

15.
尽管牙形刺Idiognathodus simulator已于2007年被国际界线工作组和国际地层委员会石炭纪地层分会正式选定为格舍尔阶的底界标志种,但其演化谱系,即其直接的祖先种并不清楚。近十多年来,各国学者对此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能性方案,但均因缺乏足够证据而一一被否。本文作者近两年来通过对华南剖面卡西莫夫阶和格舍尔阶界线层的牙形刺再研究,提出Idiognathodus abdivitus为I.simulator的直接祖先,该演化谱系在贵州罗甸纳庆和纳饶两剖面均得到有效验证。这一研究成果,必将迅速推动石炭系格舍尔阶全球层型(GSSP)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石炭系和二叠系牙形刺序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论述了云南西北部宁蒗县石炭系、二叠系尖山营剖面的牙形刺研究成果。共划分出17牙形刺带。由于采样系统,牙形刺序列连续,而且与国内外的牙形刺带可以对比,为本区生物地层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学基础。尖山营剖面牙形刺众多,同时含有丰富的珊瑚、腕足类,(竹蜓)类、菊石等化石,是研究不同化石门类生物地层对比的理想剖面;此剖面的进一步工作,将为不同相区地层对比提供更为可贵的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本区石炭系、二叠系的界线,尚待深入研究,二叠系的底界很可能  相似文献   

17.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为连续的浮游相沉积没有任何间断,侧向上也是连续的。煤山是长兴阶的层型剖面所在地,长兴阶的上部,界线层和三叠系的下部,每一层都发现有牙形刺,可以逐层追索牙形刺的演化关系。煤山剖面几乎没有任何热力变质(CAI=1-1.5)。煤山剖面的菊石、牙形刺、双壳类、腕足类等多门类化石以及有关事件已得到了很好的研究。绝对年龄和古地磁也已得到深入研究。孢子的存在和易于识别的事件能  相似文献   

18.
华南贵州罗甸纳水剖面宾夕法尼亚亚系各阶之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罗甸纳水剖面是研究宾夕法尼亚亚系牙形刺和各阶界线的良好剖面。经详细研究,从石炭系中间界线至石炭-二叠系界线,一个新的牙形刺序列为Gnathodus bilineatus bollandensis(密西西比亚系顶部),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Idiognathoidessulcatus sulcatus,Id.sinuatus,Id.corrugatus-Id.pacificus,Neognatho-dus symmetricus,Idiognathodus pri mulus-Neognathodus symmetricus,Idiognathodus pri mulus-Neognathodus bassleri,Idiognathoides sulcatus parva,Streptognathodus expansus,Idiognathoides ouachitensis,Diplognatho-dus coloradoensis,Di.ellesmerensis,Gondolella donbassica-Go.clarki,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Swadelina subexcelsa,Sw.makhlina-Sw.nodocarinata,Idiognathodus sagittalis,Streptognathodus cancellosus,St.graci-lis,St.guizhouensis,Idiognathodus si mulator,I.nashuiensis,Streptognathodus firmus,St.tenuialveus,St.wabaunsensis和St.isolatus(二叠系)等带。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和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次出现分别代表宾夕法尼亚亚系和二叠系之底;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Idiognathodus sagittalis和I.si mula-tor的首现则可分别代表莫斯科阶(Moscovian),卡西莫夫阶(Kasi movian)和格舍尔阶(Gzhelian)之底界。作者较为详细讨论了巴什基尔阶与莫斯科阶以及卡西莫夫阶与格舍尔阶之界线,并认为以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的首现作为巴什基尔阶(Bashkirian)与莫斯科阶之界线是目前最合适的标志。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是一易于识别、分布广泛及层位稳定的牙形刺种,其产出又十分接近巴什基尔阶与莫斯科阶的传统界线,因此是划分此界线的良好标志。作者拟推荐纳水剖面为莫斯科阶底界之候选层型剖面,这一界线详细的工作正在大量采样分析和深入研究中,成果将在以后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9.
贵州罗甸纳水剖面是研究宾夕法尼亚亚系牙形刺和各阶界线的良好剖面.经详细研究,从石炭系中间界线至石炭-二叠系界线,一个新的牙形刺序列为Gnathodus bilineatus bollandensis(密西西比亚系顶部),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 Idiognathoides sulcatus sulcatus, Id. sinuatus, Id. corrugatus-Id. pacificus, Neognatho-dus symmetricus, Idiognathodus primulus-Neognathodus symmetricus, Idiognathodus primulus-Neognathodus bassleri, Idiognathoides sulcatus parva, Streptognathodus expansus, Idiognathoides ouachitensis, Diplognatho-dus coloradoensis, Di. ellesmerensis, Gondolella donbassica-Go, clarki, 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 Swadelina subexcelsa, Sw. makhlina-Sw, nodocarinata, Idiognathodus sagittalis, Streptognathodus cancellosus, St. graci-lis, St. guizhouensis, Idiognathodus simulator, I. nashuiensis, Streptognathodus firmus, St. tenuialveus, St. wabaunsensis和St. isolatus(二叠系)等带.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和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次现分别代表宾夕法尼亚亚系和二叠系之底;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 Idiognathodus sagittalis和J. simula-tor的首现则可分别代表莫斯科阶(Moscovian),卡西莫夫阶(Kasimovian)和格舍尔阶(Gzhelian)之底界.作者较为详细讨论了巴什基尔阶与莫斯科阶以及卡西莫夫阶与格舍尔阶之界线,并认为以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的首现作为巴什基尔阶(Bashkirian)与莫斯科阶之界线足目前最合适的标志.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是一易于识别、分布广泛及层位稳定的牙形刺种,其产出又十分接近巴什基尔阶与莫斯科阶的传统界线,因此是划分此界线的良好标志.作者拟推荐纳水剖面为莫斯科阶底界之候选层型剖面,这一界线详细的工作正在大量采样分析和深入研究中,成果将在以后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20.
黔南石炭-二叠系界线牙形刺序列的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详细描述了华南贵州罗甸纳水和紫云羊场石炭-二叠系的界线牙形刺序列,并自上而下可划分为:Streptognathodus barskovi,S.constrictus,S.isolatus,S.wabaunsensis.S.tenuialueus和S.firmus带,而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现则代表了二叠系的底界,本文讨论了世界各地石炭-二叠系界线牙形刺序列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