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主栽品种中的1RS分布和兰考90(6)系列白粉病新抗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黑麦染色体臂1RS的特异性PCR标记,对黄淮麦区138个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有42.0%的小麦品种、系携带1RS染色体臂。以六倍体小黑麦Mzalenod Beer为黑麦染色体供体,培育的兰考90(6)系列小麦品系是新的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这些品系对小麦白粉病具有很高的抗性,是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新抗源。对兰考90(6)系列品系白粉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考90(6)系列品系的抗谱与许多已经知道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不同,并具有数量抗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庆勤 《遗传》1980,2(4):23-24
1969年贵州省农学院从矮立多的自然变 异株选育出抗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o 的白免3号小麦品种(原名为7312),是 目前国内较好的抗白粉病育种的抗源,而且坑 病性稳定,10年来抗白粉病性一直保持高抗至 免疫。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复壮30中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一个RAPD标记@王立新$北京市农业科学院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9小麦;;抗白粉病;;基因;;RAPD标记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以其多发性、普遍性成为世界各地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研究抗病品种对白粉病菌侵染的抗病机理中,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技术对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进行的比较发现:两者的pI6.1酶带(位于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I6.1)从拔节期至田间发病期之间的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可以将其视为区别抗、感白粉病品种的特征性酶带。实验采用功能叶片(Fig.1),对50个小麦品种品系、抗、感病品种间4个组合的正反交F1代、119株F2代、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回交一代(BC1)材料,在pH5~8范围内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分离。胶片于联苯胺染色液中显色。抗病品种中,pI6.1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感病品种中,pI6.1酶带在拔节之后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然而、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重新表现,并再次回升为一、二级酶带(Tab.1)。此结果在五个年份中均能很好地重复(Tab.2)。抗、感病品种间正反交F1代的pI6.1酶带均正常(Fig.2),证明:pI6.1酶带的活性是核基因的表达行为。进而在拔节期至发病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病菌对小麦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白粉病菌对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白粉病强致病力生理小种E09感染高抗小麦白粉病品种青春38、高感小麦白粉病品种龙麦33幼苗,研究接菌后0 d、1 d、2 d、4 d、6 d、8 d、10 d小麦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叶片可溶性蛋白、叶片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研究数据表明,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后,两小麦品种青春38和龙麦33的体内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感病品种龙麦33降低幅度较抗病品种青春38高。接菌后,两个品种的相对SOD、POD及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对SOD活性表现为感病品种龙麦33的峰值高于抗病品种青春38的峰值;相对POD活性则是抗病品种青春38的增加幅度极显著高于感病品种龙麦33的增加幅度;相对CAT活性则表现为两品种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但峰值幅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动态关系,选择小麦感病品种,在河北省典型麦田安装冠层温湿度监测仪进行观测试验,同时进行大气温湿度的对比观测,得到田间冠层和大气逐时温湿度与白粉病系统调查病情资料,通过分析小麦白粉病流行速度与冠层、大气温湿度及其日变化的关系,提出了“日界限温度累计时”概念,建立了冠层与大气两种尺度白粉病流行速度的温湿度气象等级指标,并建立了基于冠层与大气两种尺度短临温湿度及其日变化的白粉病流行速度预测模型.利用所建指标进行2009年、2010年回代检验,符合率分别为67%、84%,2012年实际测报,符合率为87%;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综合预报准确率达88%.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与模型可用于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估,同时为小麦白粉病气象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和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病以其多发性、普通性成为世界各地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研究抗病品种对白粉病菌侵染的抗病机理中,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技术对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进行的比较发现:两者的p16.1酶带(位于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16.1)从拔节期至田间发病期之间的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可以将其视为区别抗、感白粉病品种的特征性酶带。实验采用功能叶片(Fig.1),对50个小麦品种品系、抗、感病品种间4个组合的正反交F1代、119株F2代、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回交一代(BC1)材料,在pH5-8范围内进行过氧化酶同工酶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分离。胶片于联苯胺染色液中显色。抗病品种中,p16.1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感病品种中,p16.1酶带在拔节之间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然而、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重新表现,并再次回升为一、二级酶带(Tab.1)。此结果在五年年份中均能很好地重复(Tab.2)。抗、感病品种间正反交F1代的p16.1酶带均正常(Fig.2),证明:p16.1酶带的活性是核基因的表达行为。进而在拔节期至发病期,分析抗、感病品种的杂交F2代,p16.1处为一级酶带者与其它类型之间的比值为3:1;而在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回交一代中,两者比例为1:1。表明:p16.1酶带由一单基因编码。由此推断:感病品种的p16.1酶带在拔节期至发病期还受到一隐性调控基因的影响,造成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61—2010年全国主要省份小麦白粉病病情和小麦生产资料、392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从危险性和脆弱性角度评估小麦白粉病气候风险水平。以年代际小麦白粉病气候适宜日数发生频次作为白粉病气候危险性指标,采用白粉病发生面积率作为脆弱性指标,综合危险性和脆弱性评估白粉病气候风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气候危险性年代际差异较小且从南往北减弱;白粉病脆弱性随年代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麦白粉病的气候风险逐步加重、范围逐渐加大,2001—2010年有所减弱;小麦白粉病气候风险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云南西部、贵州、四川东部、湖南、湖北、安徽南部、江苏、浙江和福建。  相似文献   

9.
白粉病是河北省小麦生产的重要常发病害,明确小麦审定品种和高代品系中所携带的抗病基因对合理利用和布局已知抗源、实现对小麦白粉病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人工接种白粉病菌株E09和E20与抗病基因连锁(或共分离)标记对1956-2018年间河北省371份小麦材料(含审定品种256份、高代品系115份)进行苗期抗白粉病鉴定和抗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抗E09的材料占6.2%,抗E20的占11.9%,兼抗两个菌株的材料占4.9%;部分材料携带Pm1c、Pm2、Pm4b、Pm21、Pm24和Pm35基因,未检测到Pm12基因。Pm8基因在供试材料中所占比例较高,接近50%。供试材料中抗病审定品种比例远大于高代品系,说明小麦抗白粉病种质创新仍为当务之急,需要引起重视。在用连锁或共分离标记进行抗病基因检测时,通过计算某基因对两个菌株抗病反应型与标记检测结果一致的材料比例,发现Pm12、Pm21和Pm35等基因的标记检测效率较高,同时这些基因的标记也方便使用,可优先考虑用这些标记检测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资源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按照农业部行业标准NY/PZT001-2002,对882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耐盐性初步鉴定,筛选出芽期耐盐性为一级的品种328份,苗期和芽期都达到中度耐盐的品种43份。这些品种中很多既具有中度或中度以上耐盐性且具有高产优质等优异特性,如小偃22、新曙光1号等,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重要信息。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耐盐级别的小麦品种其芽期和苗期耐盐性并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二者并没有可比性,在耐盐种质筛选过程中,都有其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到目前为止,小麦中已经鉴定出31个主效抗白杨病基因位点(Pm1-Pm31),对这些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位点的来源、染色体定位、遗传特点以及载体品种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综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经验法则的小麦白粉病气候年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湿度条件是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气象要素.应用河北省主麦区1987-2010年小麦白粉病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利用合成分析和秩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根据经验法则,利用小麦白粉病流行阶段的温度距平和湿度距平判别白粉病流行程度,并确定了白粉病流行的气候年型与指标.经历史回代,判别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准确率为84%,并进行了2011年、2012年的外延指标判别,准确率达100%,综合判断准确率在85%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小麦白粉病影响评估与长期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威岭栽培黑麦抗白粉病特性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威岭黑麦(Weiling rye)是一个高抗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nis f.sp.tritici)的中国矮杆栽培黑麦。以Weiling rye作为白粉病抗源,高感白粉病小麦栽培品种My8443为母本,从Weiling rye与小麦My8443远缘杂交的BC_2F_6后代中鉴定出一个新的小麦-黑麦易位系No.147,以实现威岭黑麦白粉病抗性向普通栽培小麦的转移。No.147及其亲本的抗白粉病特性通过苗期和成株期优势生理小种混合接种和室内单生理小种接种鉴定,改良的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Ge- 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被用于鉴定小麦和黑麦的染色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被用于鉴定黑麦醇溶蛋白1RS特异条带,11个黑麦种属特异性标记SCM(Secale cereale marker)引物被用于扩增分析黑麦特异性简单重复序列(SSR)。研究结果证实No.147是一个新的高抗白粉病的1BL/1RS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系,并对其产生的细胞学机制进行了分析。论文对中国栽培黑麦抗性基因资源的利用和该易位系在小麦遗传育种改良中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小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禾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在小麦生产上发生最广泛的世界性病害之一。普通小麦品种农大399(系谱为Torino/2*2552//9516/3/5*石4185)是利用"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育成的高产、抗白粉病新品种。利用农大399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石4185进行杂交,获得农大399/石4185的F1、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对F1、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进行了苗期抗白粉病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农大399对白粉菌生理小种E09的抗性受l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MlND399。通过BSA和分子标记分析,获得了与MlND399连锁的1个SSR标记Xcfd81和2个AFLP-SCAR标记SCAR203和SCAR112。其中MlND399与Xcfd81的遗传距离为0.2 cM,与SCAR203的遗传距离为1.0 cM,与SCAR112的遗传距离为1.2 cM。根据SSR标记在中国春缺体-四体、双端体和缺失系中的定位结果,将MlND399定位在小麦染色体臂5DSBin 0.67~0.78区间上。根据对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结果,推测MlND399是Pm2基因。这些与MlND399连锁分子标记为利用农大399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抗病基因聚合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占世界首位,在我国,面积居第二位,仅次于水稻。然而,各种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尤其是白粉病。目前,克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采用基因标签法(gene tag-ging),但由于小麦基因组过大,难以针对特定的目的基因进行克隆。二是基于遗传图谱的克隆方法。目前,美、英、日等数家实验室已先后发表了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导入及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簇毛麦为抗源,采用杂交与辐射、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将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选育出高产、抗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和农艺性状较好、抗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经AFLP分析,确定4个抗白粉病种质均为含有一段簇毛麦DNA的易位系。并得到3个可能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  相似文献   

17.
王生萍  卓玛曲措  陈娟  蒋先芝  旺姆 《菌物学报》2022,41(12):1950-1959
种子内生微生物组与种子的健康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收集对白粉病抗病和易感共11个品种的青稞种子,利用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内生真菌的群落、丰度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从不同品种的青稞种子中共鉴定4个门、17个纲、35个目、66个科、107个属的内生真菌,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是优势菌门;链格孢属Alternaria、微座孢属Microdochium、亚隔孢壳属Didymella、镰刀菌属Fusarium和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为优势菌属。根据生物信息学注释结果,在鉴定到的107个属中,抗病品种的青稞种子中特有的属有20个,感病品种的青稞种子中特有的属有50个;通过对两组样本的分析,发现感病品种中真菌物种多样性高于抗病品种。本研究通过扩增子测序技术初步确定了青稞抗、感白粉病两组样品中的真菌群落结构和优势菌群,为进一步研究青稞内携真菌与抗/感病的关系提供了基础,从内生菌的角度为青稞白粉病的防控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等级动态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4县2001—2010年小麦白粉病病情和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因子膨化、秩相关分析、通径分析、Bayes准则、模糊数学(Fuzzy)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等方法,筛选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建立了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等级指标模型、基于Bayes准则的Fuzzy模型和基于Fuzzy模型的GRNN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河北4县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等级的关键因子是前三候至当候的平均温度、前三候至当候的降水量、前三候至当候的降雨系数和前一候的小麦白粉病实际发生等级;3种预警模型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预报准确率基于Fuzzy模型的GRNN模型基于Bayes准则的Fuzzy模型指标模型,并均超过了85%,可以用于对候尺度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进行中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9.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基因的转移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粉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小麦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寻找并使用新的白粉病抗源成为当今抗白粉病育种的关键。报道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用普通小麦作轮回亲本,随着回交代数增加,抗性单株选择难度加大,从正,反单交F6中均获得了稳定抗病株系,同时,研究利用RAPD方法对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和感白粉病9个衍生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个随机引物(OPH-07,OPQ-08,OPQ-16,OPQ-19,OPZ-16)能在抗,感9个衍生系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野生二粒小麦特异带型;其中OPH-07340bp和OPQ-19900bp为抗病系的特征带。  相似文献   

20.
YAV-2/TEZ//A.SQ(895)是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获得的抗白粉病人工合成小麦。本研究利用人工合成小麦YAV-2/TEZ//A.SQ(895)与感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系品资50098杂交和自交获得的F2代群体及F3家系,在温室条件下鉴定群体的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抗白粉病基因为显性单基因遗传。利用647对小麦SSR引物进行了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该白粉病抗性基因与2A染色体的6个SSR标记连锁,与标记Xcfa2086的遗传距离最近,为11.8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