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南部盛产野象,十余年来我们曾多次对其分布数量、习性等进行调查。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生活习性 野象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的复合类型之沟谷、山坡及稀树草原地带。其中在拔海1,000米以下的林带最为常见。活动区域有季节变化。11月  相似文献   

2.
我国野象过去分布较广(北曾到过河南省),而以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较多。目前仅残留于云南省南缘。1959年调查,西双版纳还有较少的数量存在,但近期(1976年)云南动物所报道,除西双版纳以外,在  相似文献   

3.
人体组成学:历史、现况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 ZM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2):185-192
目录一、人体组成学的早期研究  (一 )尸体研究  (二 )活体测定方法  (三 )体内外因素对人体组成的影响二、人体组成学研究的现况  (一 )对人体组成规律的探索  (二 )对影响人体组成的体内外因素的探讨  (三 )人体组成的活体测定方法三、人体组成学研究的未来发展人体组成学 (humanbodycompositionstudies)是人体生物学的分支之一 ,它主要研究人体内诸多组成成分之间的数量规律 ,体内外各种因素对组分间数量关系的影响 ,以及活体测定人体组分的方法[1] 。人体生物学包含了许多分支 ,如生物化学、细胞学、…  相似文献   

4.
细胞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从施旺和施莱登(1838-39)提出细胞学说,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以来,细胞学一直是生物科学的基础学科,尤其是对遗传和发育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过去三十多年来分子生物学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了生物学的各部门,特别是细胞学,使这一门古典的学科面貌一新,从基本  相似文献   

5.
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现状、保护及生态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主要针对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现状、保护以及生态价值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藏鹀(Emberiza koslowi)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的特有珍稀鸟种,目前关于它的资料非常匮乏.为了解藏鹀的分布、数量和基本生活史特征,促进对于该物种的有效保护,自2005年起以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白玉乡为中心对藏鹀进行了持续6年的观察,并针对其面临的威胁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显示,藏鹀主要分布在青海的玉树、果洛和四川的阿坝一带海拔3 500~4 700 m范围内的适宜栖息地,该分布区比原有认知更靠东北,更为狭小且海拔更高.用样线法开展的藏鹀数量监测,在7.4 km2的调查范围内记录到一个18 ~33只的稳定种群.此外,还对藏鹀的筑巢、育雏和争斗等行为进行了详细描述.食肉动物的捕食、冬季食物缺乏和牲畜踩踏鸟卵是藏鹀面临的最直接威胁.通过持续监测、与当地牧民协商、建立保护小区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藏鹀种群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 为了掌握该物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 我们于2014-2015年采用全面调查和直接计数的方法, 对普氏原羚的分布、种群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普氏原羚分布在青海湖周边12个隔离的分布点, 与全国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结果相比, 有多个新的分布点被发现, 分布范围和面积扩大; 调查共发现1,238只普氏原羚, 与2010年以后的调查结果相比, 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然而, 仅有4个分布点位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尽管刚察县成立了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 天峻县成立了普氏原羚自然保护站, 但现有的管护力度仍然不够, 且缺乏系统的管理规划。我们建议在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的生格-快尔玛地区成立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 同时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 协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 鉴于目前圈养种群发展迅速, 建议在历史分布区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人工繁育个体的迁地放归。  相似文献   

8.
园林绿化的功能广泛,作用明显,这是当代人们的共识。但园林绿化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少有人知。本文就园林绿化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毒素研究和利用的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期我国长臂猿分布的变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长臂猿属高等灵长类动物,它和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等统称为类人猿。它们的姿式为半直立。无尾、颜面部裸出、富表情。 长臂猿是树栖的类人猿,体型小而细长。身长44—88厘米,体重仅5—10公斤。前肢颇长,其前臂长于上臂,手掌亦颇长,超过足掌。若直立时双手下垂几乎可及地面,故名长臂猿。两臂伸开来,可达1.5米左右。这是长臂猿形态上的最大特点,依此可区别于其他一切猿猴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