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化石,奇妙的化石,它记载着地球的沧桑巨变,是研究地球历史的宝贵资料,被人们喻称为“特殊文字”。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位与化石打了近半个世纪交道,熟谙这种“特殊文字”的学者。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卢衍豪。与奇妙的化石结缘六十七年前,卢衍豪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一个偏僻的山区。他从小热爱大自然,喜爱爬山、旅行,进龙岩中学后,特别爱听地  相似文献   

3.
他虽年逾八旬,可在南国葱茏的植物科学园地里,他既是一位辛勤耕耘、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老园丁,更似一棵饱经风霜雨雪、根深叶茂的不老松。他为广西和我国的植物科学事业,60年如一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树刚先生。  相似文献   

4.
正"香格里拉"的由来提起香格里拉,很多人并不陌生,但香格里拉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来的呢?相信很多人就不清楚了。据考证,香格里拉一词最早出现在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撰写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书中描述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名字就叫"香格里拉"。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冰封雪盖的珠穆朗玛峰,到四季如春的南海诸岛,到处都印下了古生物工作者的足迹。他们不分严寒酷暑,终年跋山涉水,细心地从古老岩层中寻找和分析各种生物的化石和遗迹。他们看来都很平凡,工作似乎也很单调、枯燥。但正是他们,在掀动记载着地球沧桑变迁的浩翰史册;他们是一些熟谙大自然撰写的“天书”的人。今天,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有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兵。他是我国第一代古生物学家,早在五十年前,他的名字就见诸于国内外地质古生物刊物。他,就是我们将在这里介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解放以来,我国古生物的研究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研究人员比解放前增加了数十倍,研究的范围也  相似文献   

6.
1984年3月14日深夜,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三条胡同路北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片寂静。一切似乎都已堕入梦乡,就连大门外那两尊石狮子在夜色中也显得无精打彩。然而,围墙内靠大门左侧有一幢被人们称为“B楼”的两层楼房,它楼下的一间办公室却彻夜灯火不灭。里面,一位年届半百的西方人坐在办公桌旁,他时而端详桌上摆着的几具人类头骨化石,时而伏案疾书。他就是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此刻正在进行举世瞩目的北京人化石的研究。步达生是北京协和医院解剖科主任,又是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的名誉主任。尽管自1927年开掘周口店以来,学院已经免去他的教学任务,使他集  相似文献   

7.
8.
9.
我们成了冯文和教授新居的第一批客人。刚刚搬了家,在冯教授的客厅和书房的桌子上和地上,都堆放着还来不及整理的书籍。冯教授热情地招呼我们喝茶、吃糖。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谈到了“动物明星”大熊猫,谈到了冯教授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冯教授早年就读于四川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四川省的东北角,紧邻陕西省南郑区的南江县境内,有一座名为光雾山的高山,据说其长年云雾缭绕,看不清山的真实面目,只见云雾而不见山,因此得名光雾山。保护区199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2498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以水青冈林为代表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每年秋季,漫山遍野的红叶、黄叶把这一片山野都披上了彩衣,色彩浓郁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鸟类学家郑作新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6月27日21时45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郑作新院士是我国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和中国动物地理学的开拓者,是中国动物学会、中国鸟类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他的积极倡...  相似文献   

12.
彭勇 《生命世界》2009,(10):8-13
肖培根,药用植物学家,中药和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开拓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他长期致力于药用植物的资源研究,并有“中草药的活辞典”、“当代李时珍”等等美誉。20世纪50年代初:他主持了中国中药资源的首次普查,他主编的《中药志》、《中国本草图录》、《新编中药志》等著作,系统总结了我国中药及药用植物的资源概况,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顾方舟教授,原籍浙江宁波。1926年6月16日生于上海。父亲顾国光,毕业于东吴大学,后在某海关任职,1931年因病在天津去世,时年36岁,留下四子一弟。父亲去世后,家庭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他母亲当时年仅32岁,如何养活这5个孩子?母亲周瑶琴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妇女,她拒绝了别人让她改嫁的劝告,决心学一门  相似文献   

14.
刻苦学习 渴求知识 段续川教授,1902年10月出生在湖北武昌。父亲是教私塾的老师,在段续川3岁时便不幸病故,母亲只好带着他们姐弟5人回原籍成都,靠帮人浆洗缝补,节俭度日。由于生活困苦,段续川初小毕业后即被迫缀学,到店铺里当学徒。然而,失去到学堂学习机会的段续川,仍坚持从邻居那里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5.
张英才 《生理通讯》2007,26(3):59-60
刘教授是我的老师。从1960年学校创立至1987年他退休离开生理教研室,我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已有三十个年头了。其实,既使他离开了生理教研室,我们还是经常能聆听到他的教诲,受到他的鼓励和支持,有机会随时向他请教。这样算来,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已有四十年了。四十年的漫长时日,他倾心传授了他的一切,他的科学思想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6.
周君莉  张宇  郭兰 《生命世界》2009,(11):72-77
2003年8月16日,我们三人作为邓兴旺教授实验室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同时也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第一批研究人员,在邓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北京北郊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那时,王晓东博士和邓兴旺博士已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理事会聘任为研究所共同所长,两人共同承担着研究所的筹建和发展任务。从2003年4月开始,  相似文献   

17.
景玉薇 《化石》2021,(2):23-27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渭南市,20万年以前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活,以"大荔人"头骨化石为证.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特别好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没有更早的古人类活动,他们的居住环境与生存状况又如何?多年来,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到这项研究中去,为家乡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7):3055-3056
《生物工程学报》:我国首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落地,您认为有什么意义?对其他作物育种、食品动物(畜禽)育种、微生物育种和疾病生物治疗是否也有促进作用?谷峰: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的落地,首先标志着政府层面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可。这个重大进展可喜可贺!这次批准的作物品种是大豆,我认为也将极大地促进其他作物的分子育种。同时,其对动物/微生物分子育种也有参考和促进作用。农业学科应用的数据将对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7):3053-3054
《生物工程学报》:我国首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落地,您认为有什么意义?对其他作物育种、食品动物(畜禽)育种、微生物育种和疾病生物治疗是否也有促进作用?陈其军:首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落地是个好消息,为从事作物基因编辑育种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基本的参考,有助于推动国内基因编辑农作物新品种的市场化进程。对其他作物的基因编辑育种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但对于畜禽育种和疾病生物治疗是否有促进作用尚需观察相关领域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20.
《遗传》2015,(5)
<正>2015年4月28日,我国著名的微生物遗传学家盛祖嘉先生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99岁。盛祖嘉先生于1916年5月20日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46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在浙江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