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钰  刘仲明  王捷 《生物磁学》2009,(16):3166-3168,3197
联合检测几种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纳米技术、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微流控技术以及丝网印刷术的迅猛发展,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以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肿瘤蛋白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纳米材料、流动注射分析、微流控等技术在肿瘤标志物免疫传感器中的运用,展望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传染病的快速检测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中现场快速检测对于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尤为关键。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设备可小型化等优势,可用于传染病快速检测。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传染病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该类传感器在现场检测中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以及免疫磁分离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检测相结合在传染病快速检测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本的检测。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的新型底物邻-氨基苯酚(O-aminophenol,O-AP)构建了基于"酶-邻氨基苯酚"体系的电化学免疫传感方法,并用于血吸虫抗体检测。邻-氨基苯酚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双氧水(H2O2)时被氧化,生成的产物3-氨基吩噁嗪能通过电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酶-邻氨基苯酚"的新型蛋白检测体系用于检测人血清中血吸虫抗体的可操作性,实现了实际样本的检测。并且,采用方波伏安法作为最终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用电化学聚合和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将羊抗人 IgG 抗体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研制成固态活性膜直接 IgG 免疫传感器,对人血清 IgG 进行了测定.并对免疫传感器的测定、再生、保存条件、精密度、测定范围和选择性及与 IgG 免疫扩散测定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活性膜 IgG 免疫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的特点,为今后免疫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于测定人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免疫技术.方法:以微量滴定板为固相载体,预包被上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活化钌标记的乙肝表面抗体之间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三明治结构,将此双抗夹心免疫复合物进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析.结果:利用此方法测定人乙肝表面抗原含量,浓度在0.08ng/mL~10 ng/m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2840x+0.9535,检出限为0.01 ng/mL(3σ).结论:该法可以实现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样本低廉、快速、简便、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其检测方法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病原体培养法、免疫学方法、核酸检测和生物传感器等.其中,免疫传感器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整合光学、电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等特点.本文对比食源性致病菌传统检测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免疫传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基于纳米金/硫堇修饰金电极的ABA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最优条件.该传感器利用硫堇是HRP与电极之间电子传递媒介体的原理,将硫堇和酶标抗体共价吸附于电聚合纳米金的金电极上,用BSA封闭可能存在的活性住点以避免非特异性吸附,最后加入ABA与一部分抗体结合降低电化学信号,用循环伏安法测得加入不同浓度ABA前后电化学信号差值,从而测得ABA的含量.主要对使用此传感器测定ABA时的最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原子力显微术,利用电化学、胶体金修饰等,进行与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免疫识别研究。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设计出胶体金修饰CD29免疫传感器,并将原子力显微镜(AFM)针尖修饰CD29后,利用力曲线模式,对免疫传感器进行分子识别及活性点分析。CD29免疫传感器的活性点分析表明,只有62.5%的表面区域有明显力的黏附性,即活性部位,其余部分无活性。通过AFM扫描表面,发现抗体在表面聚集成团状,失去蛋白分子的原有结构,且将活性部位隐藏于内部。推断出这可能是导致蛋白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等发展较为成熟,而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核酸杂交的原理出发介绍了DNA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了电化学、光学和声学等几种典型的DNA生物传感器,指出了其固有的优缺点,肯定了DNA传感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等发展较为成熟,而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核酸杂交的原理出发介绍了DNA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了电化学、光学和声学等几种典型的DNA生物传感器,指出了其固有的优缺点,肯定了DNA传感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免疫应答期间脑和淋巴器官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大鼠在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后第2-7天期间,下丘脑、海马、脑干、胸腺和脾脏中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下丘脑内NA含量在免疫后第4-7天明显增加,其中第7天有回降趋势。海马内NA含量在第4-5天显著增多。而胸腺和脾脏中NA水平在第4-5天均明显降低。脑干在免疫应答期间无明显改变。以上结果说明,体液免疫应答可影响脑和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抗体应答期间,脑和淋巴器官中儿茶酚胺(CAs)含量的动态变化,籍以了解免疫状态对中枢和外周CAs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大鼠,在免疫后第2 ̄7d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大鼠下丘脑、海马、脑干和胸腺中云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①下且脑和海马内NA在抗体应答期间升高,而胸腺中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铅、镉、砷、汞、铬样品前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干法灰化法、湿法消化法、高压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分析检测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为原子光谱法、质谱法,快速检测技术包括生物化学传感器、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快速检测技术将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阵列生物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快速、选择性高和集成化的分析技术,已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和药物筛选、环境分析,食品分析,临床诊断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阵列生物传感器主要有阵列光学生物传感器和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分子识别物质如酶、抗原/抗体、DNA等固定在阵列电极上,以阵列中每根电极产生的电化学信号作为检测信号的电化学分析器件.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以及仪器价格低廉等特点受到了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重点评述了2005年以来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单组份检测和多组份同时检测两方面的研究进展,简单讨论了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探究生命活动的电化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根喜  朱德煦 《生命科学》2004,16(3):182-183
电化学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因为,生命活动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传递及氧化还原过程,而电化学则是研究电子运动及相关氧还反应的较好方法。同时,生命现象本质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更多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来实现。但是,同其他研究手段一样,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及相关研究问题的深入,电化学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国内外电化学工作者设计了各种电化学装置,发展了一些电化学理论及技术,其中,一种被称为“蛋白膜伏安法”的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并且已应用到生命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微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评述了微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对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光激化学发光法进行方法学比对试验,比较二者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0例患者血清标本,以罗氏Cobas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比较仪器(x),博阳LIC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实验仪器(y),同时检测血清中AFP的含量;分析2种生化仪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种仪器测定的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25),预期偏倚可以接受。结论: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的前提下,2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其偏差可为临床所接受。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验项目存在2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CN101875962A一种生物电化学技术筛选高效产甲烷菌群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电化学技术筛选高效产甲烷菌的方法。该方法由厌氧部分和电化学部分两部分组成,通过生物电化学作用从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污泥或河道底泥中筛选高效产甲烷菌(群)。该操作方法将接种物置于厌氧发酵罐中,在发酵罐中加入阴阳两电极,并向两极上输入0.1~2.0 V的直流电,向发酵罐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发光基因检测是把电化学发光的高灵敏性和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稳定性结合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的基因检测技术。与传统的基因检测方法相比,它具有无放射性危害、高灵敏度、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被广泛地应用于核酸序列分析,基因突变分析,遗传病、转基因物种、病毒、微生物等的检测。本文概述了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以及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详细地介绍了电化学发光在当前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中,信号放大是实验环节中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对靶标进行灵敏度分析时更是不可或缺。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产物,并在电极表面进行扩增或孵育,然后通过一定的设计使电化学信号被快速放大。RCA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可提供实时、快速、低成本的检测。为了更好的了解RCA,介绍了RCA环化的基本原理、RCA种类,重点总结了RCA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合的不同技术类型及应用,并对未来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RCA技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