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类、寄主、寄生虫期和国内分布 在我国,寄生于水稻螟虫的黑卵蜂,据最近重新整理,共发现4种,其中寄生于三化螟的3种,寄生于二化螟的1种,寄生于大螟的1种。这些黑卵蜂均在寄主卵内寄生。各蜂的名称、学名、寄主以及在国内稻螟上已发现的分布地区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2.
繁育寄主对稻螟赤眼蜂寄生行为及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静  黄静  王雷英  李元喜 《昆虫学报》2015,58(7):783-790
【目的】繁育寄主影响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为明确米蛾 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卵繁育的稻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否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卵繁育稻螟赤眼蜂在防治二化螟上有差别,及田间用米蛾卵作为稻螟赤眼蜂续代寄主的可行性,本实验观察了羽化自不同寄主的稻螟赤眼蜂的寄主选择和寄生行为,研究了两种繁育寄主对稻螟赤眼蜂寄生能力的影响,为田间防治水稻螟虫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室内利用选择试验观察了由米蛾卵和二化螟卵繁育出的稻螟赤眼蜂对两种寄主的选择趋性及在两种寄主上的寄生行为和寄生能力,统计了羽化子代蜂的寿命。【结果】由二化螟卵繁育的稻螟赤眼蜂表现出了对二化螟卵的选择偏好,而米蛾卵繁育的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和二化螟卵间没有表现出寄主选择偏好。寄主搜寻时间不受繁育寄主及供试寄主的影响,卵表探测时间和穿刺及产卵时间不受繁育寄主的影响,但同一寄主繁育的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卵表探测时间显著长于在二化螟卵上的卵表检测时间。除二化螟卵繁育蜂寄生二化螟卵时的寄生率(36.95%)和羽化率(45.68%)较低外,米蛾卵繁育蜂寄生米蛾卵或二化螟卵以及二化螟卵繁育蜂寄生米蛾卵等3组处理间的寄生率、羽化率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间子代蜂寿命也无显著差异。【结论】繁育寄主影响稻螟赤眼蜂的寄主选择和寄生能力,但不影响寄生蜂搜寻寄主的能力和寄生行为。  相似文献   

3.
螟卵啮小蜂产卵行为利它素的研究:存在部位和抽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有关螟卵啮小蜂产卵行为利它素研究的第一部份,报道了该利它素在寄主三化螟、白螟中的存在部位和抽提方法。 试验表明:刺激螟卵啮小蜂搜索寄主和产卵行为的利它素存在于寄主卵块的卵毛和雌蛾的尾毛之中,它能被丙酮—水(1:1)溶剂所抽提,但不能被正己烷所抽提。当把白螟卵毛的丙酮—水抽提浓缩物滴加到纸质模拟卵上后,能引起雌蜂对模拟卵的触角敲打和产卵管插入。  相似文献   

4.
天敌对稻螟的抑制,在某些地区个别年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例如四川南充第三代三化螟卵盛期的卵寄生率,一般都在40%左右,晚期高达82.87%。湖南长沙1954年第三代二化螟卵寄生率63.54%,1962年双峰第四代三化螟寄生率77.86%(等腹黑卵蜂达71.88%);1963年长沙三化螟卵寄生率第一代28.35%(稻螟赤眼蜂达20.25%),第二代47.78%(稻螟赤眼蜂达42.49%),第三代28.27—53.45%(稻螟赤眼蜂21.37—33.94%),第四代45.99—54.70%(等腹黑卵蜂达38.93—41.61%)。湘中邵东第四代卵寄生率高达83.46%(螟卵啮小蜂达71.17%)。浙江余姚第二代二化螟卵寄生率为80.82%,第三代最高达87.70%;浙江加兴二化螟卵寄生率最高达90.74%(1956年5月)。 稻螟幼虫天敌种类为数更多,作用也不小,例如1962年长沙越冬幼虫被三化螟虫霉(Erctomophothorasp.)寄生致死平均达48.65%,1963年长沙西数大队  相似文献   

5.
稻螟赤眼蜂是三化螟卵的一种寄生蜂。根据前人研究,它对三化螟卵的寄生率,各世代间的变化缺乏规律,常呈波浪式的消长现象,在应用时就很难掌握。故此,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所1963年进行水稻螟虫预测预报时,对该蜂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从左表可以看出,赤眼蜂的寄生率是逐代上升的,尤其是第三代到第四代,寄生效果的变化幅度颇大,卵块寄生率由71.7%上升到100%,卵粒寄生率由17.3%上升到64.5%,第四代三化螟卵平均每块孵出蚁螟数仅7.8条,由于寄生率高,对减轻当年晚稻螟害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寄主利它素对稻螟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卫辉  雷朝亮  张帆 《昆虫知识》2002,39(5):370-373
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Ashmead)在寄主定位过程中所利用的寄主利它素的存在部位、作用方式及其应用效果作了初步研究。生测结果表明 :寄主利它素存在于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 las(Walker)卵块盖毛和成虫鳞片中 ,其中以盖毛中利它素含量最高 ,雌蛾鳞片次之 ,雄蛾鳞片含量最少。结果还表明盖毛在卵块上的完整性对稻螟赤眼蜂的寄主搜索行为有明显影响。室内应用效果表明利它素可以使稻螟赤眼蜂对寄主卵寄生率提高 1 0 %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推动下,为更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我所通过对本省北部地区为害谷子的粟灰螟的初步调查,发现寄生在粟灰螟的茧蜂有以下两种: 1.螟甲腹茧蜂 (Chelonus munakatae)为粟灰螟卵——幼虫体内的寄生蜂,一般产卵于粟灰螟卵内,在刚孵化的幼虫体内孵化,成长的幼蜂即离开寄主,在谷茬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快速扩繁赤眼蜂种群的寄主,试以繁殖速率较高的小菜蛾为中间寄主,评价不同赤眼蜂种类对小菜蛾卵的寄生适合度并筛选出适合的蜂种。【方法】通过构建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简称T.j)、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 Ishi(简称T.c)和斑螟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简称T.h)3种赤眼蜂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比较其各自的生命表参数,以了解不同蜂种对小菜蛾卵的寄生适合度。【结果】在小菜蛾卵上繁殖的稻螟赤眼蜂的净生殖力R_0、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与平均世代历期T分别为4.66、0.1633、1.1809、9.2532;斑螟分索赤眼蜂的上述4项参数分别为9.10、0.2177、1.2432、10.1432;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差,内禀增长率r_m为0.0338,且其后代性比偏雄,雌雄性比为1♀:6.2(?),以至不能正常传代。斑螟分索赤眼蜂的平均每雌寄生卵数为15.4粒,显著高于稻螟赤眼蜂的10.0粒与螟黄赤眼蜂的8.9粒。【结论】在室内人工培育的小菜蛾卵上繁殖的稻螟赤眼蜂与斑螟分索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强,尤其是斑螟分索赤眼蜂的内禀增长率r_m与小菜蛾的相近,适合以小菜蛾卵作为中间寄主扩大繁殖,稻螟赤眼蜂次之,而螟黄赤眼蜂并不适合以小菜蛾卵作为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9.
螟卵啮小蜂繁育利用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螟卵啮小蜂是防治水稻三化螟较为理想的一种卵寄生蜂。但由于寄主单纯,人工大量繁殖尚有一定困难,影响生产上大量应用。 1974年零陵地区科技办、江永县科技办曾组织有关单位联合对啮小蜂繁育利用技术进行了探索。1975年我所在1974年工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试验。主要  相似文献   

10.
繁育寄主对三种赤眼蜂个体大小及抱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张斌  张帆  李元喜 《昆虫学报》2015,58(10):1098-1107
【目的】繁育寄主及成蜂日龄均会影响赤眼蜂体内的抱卵量,为了解繁育寄主及育出赤眼蜂个体大小与赤眼蜂抱卵量的关系,我们在室内研究了米蛾 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卵和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üenée)卵作为繁育寄主对3种赤眼蜂雌蜂大小、抱卵量的影响。【方法】在光周期14L:10D、温度25±1℃的室内条件下,以米蛾卵、亚洲玉米螟卵作为繁育寄主,解剖不同日龄(羽化后12-72 h)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以及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观察雌蜂抱卵量,测量成蜂的大小,分析雌蜂抱卵量与其日龄、个体大小以及繁育寄主的关系【结果】在羽化后48 h以内,3种蜂的抱卵量随雌蜂日龄的增长而增加。羽化后72 h,除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及玉米螟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的抱卵量比羽化后48 h时略高外,其他组合均出现下降。以亚洲玉米螟卵为繁育寄主时的玉米螟赤眼蜂的抱卵量显著高于对应日龄的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时的抱卵量,而松毛虫赤眼蜂(除羽化后12和24 h外)和稻螟赤眼蜂则相反;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时,相同日龄的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抱卵量最高,稻螟赤眼蜂的抱卵量最低;以亚洲玉米螟卵为繁育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抱卵量最高,稻螟赤眼蜂抱卵量最低。雌蜂抱卵量与雌蜂个体大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程度随雌蜂日龄增加而更加明显。【结论】后足胫节长度可以作为评价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质量的指标。赤眼蜂抱卵量受繁育寄主、赤眼蜂蜂种及雌蜂日龄的显著影响,寄主的适合性也会影响育出赤眼蜂的大小,筛选合适的繁育寄主有助于提高赤眼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有些资料、书籍中记载,查水稻三化螟卵孵化率时主张将着卵水稻叶片背面有小孔的作为寄生卵,不计算孵化数。 可是根据本人观察认为,三化螟卵的水稻叶背面有小孔,应该计算为孵化数。因为三化螟卵孵化后,一般约有70%以上的蚁螟是从水稻叶背咬小孔爬出的,其中包括有一些卵块并不是全部卵粒都被寄生蜂寄生的,这些寄生卵往往出现蚁螟、寄生蜂也在同一孔内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从1972年开始,我们对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三年来在大田共发现寄生性天敌昆虫共12种(寄生蜂10种,寄生蝇2种)。已知学名的五种:①寄生于三化螟幼虫的爪哇沟姬蜂Isotimajavensis;②寄生于三化螟幼虫的三化螟茧蜂Tropo-bracon schoenobii;③寄生于三化螟卵的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④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⑤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广大腿蜂 Brachymeria obscurata。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沟姬蜂CambruswadaiUchida过去仅知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寄主有大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现已从山东省微山湖为害芦苇的芦苞螟Chiloluteellus(Motschulsk)和芦苇钻心虫Archanaraaer-ataButler中培育出来,而且寄生率很高,以致芦苞螺不能形成灾害。芦苞螟和芦苇钻心虫是微山湖芦苇的两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混生。芦苞螟属螟峨科,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芦苇钻心虫属夜蛾科,1年发生1代,以卵越夏越冬。在对两种害虫的总寄生中,芦苞螟占89%,芦苇钻心虫占11%。芦苞螟是其第一寄主。二化螺沟姬蜂属外寄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红脉穗螟寄生蜂繁育技术,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研究了红脉穗螟幼虫寄生蜂褐带卷蛾茧蜂和蛹寄生蜂周氏啮小蜂(海南种)对4种昆虫的寄生效果,并对最佳接种比例进行筛选。[结果]褐带卷蛾茧蜂对大蜡螟幼虫寄生效果优于米蛾幼虫,且对黄粉虫和大麦虫幼虫不表现寄生特性,褐带卷蛾茧蜂和大蜡螟幼虫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1和2∶1,其中在2∶1接种比例处理中的寄生率和单寄主产蜂量分别为76.67%和34.60头;4种昆虫蛹均可用于繁育周氏啮小蜂,从寄主的繁育成本和寄生效果分析,以黄粉虫蛹效果较最佳,接种蜂虫比以2∶1为宜,此时的单寄主产蜂量为148.60头。[结论]寄主和接种比例不同会影响寄生蜂的寄生效果,本研究中褐带卷蛾茧蜂适宜寄主为大蜡螟,最优蜂虫比为1∶1和2∶1,周氏啮小蜂(海南种)适宜寄主为黄粉虫,最优接种蜂虫比为2∶1。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amAshmead在稻螟种群演变中的作用,周圻同志已有论述(本刊1986,23(5):193—196),他的结论“三化螟种群的盛衰,又能强烈地影响稻螟赤眼蜂的盛衰,稻螟赤眼蜂的盛衰,又转而强烈地影响二化螟种群的消长”,揭示了稻田诸种昆虫之间微妙联系之一例,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曾形象而又诙谐地提出过“三化螟可以防治二化螟”这一说法,其原因也在于此。除周文中已说到的①三化螟是稻螟赤眼蜂在田间最大的补充和繁殖寄主;②赤眼蜂对二化螟控制有效果,即二化螟卵块单层,卵寄生率可高达90%以上这两点原因外,我们认为还有一点,即三化  相似文献   

16.
稻螟赤眼蜂是我国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在水稻二化螟卵上的种间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寄生水稻二化螟卵(40.2粒)及子代雌蜂总数(32.0头)最多,且松毛虫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26.5粒)明显高于单独接蜂的平均寄生的数量,后代雌蜂比率(76.3%)明显低于单独接蜂时的雌蜂比率,发育历期(10.7 d)明显长于接入同种时的发育历期。而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共存时,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0.3粒)、后代雌蜂比率(75.3%)以及发育历期(8.0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同样,当稻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混合接蜂时,稻螟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4.4粒)、后代雌蜂比率(79.0%)以及发育历期(8.6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但是,当稻螟赤眼蜂与螟黄赤眼蜂混合接蜂时,其后代雌蜂比率(76.7%)明显低于单独接蜂处理,而发育历期(8.8 d)明显长于单独接蜂处理。总的来看,在二化螟卵上,同时接入二种赤眼蜂时,蜂种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其中混合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胡永锡 《昆虫学报》1956,(2):235-246
1.日本赤眼蜂与赤眼蜂,都是螟虫卵的重要寄生蜂,一年发生19—20代。以蛹态在寄主卵内越冬,至次年4月底羽化。 2.一世代经过日数,视温度高低而不同,在7、8月间温度高,一世代平均仅有5—8天左右。4、5月与9、10月间温度较低,一世代须9—25天。10月份开始越冬。 3.每一个雌峰能产卵15—61粒,平均为50粒左右。 4.这二种寄生蜂除寄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卵外,尚能寄生稻苞虫、稻螟蛉、眼蝶、人纹灯蛾、尺蠖蛾、白螟及黑米虫卵等。惟未受精卵虽被寄生亦乾死不能羽化。每一个寄主卵内最少有寄生蜂1个,最多5个。 5.寄主卵内发育程度与寄生蜂产卵的影响很大,以第1、2、3天的卵被寄生最多,第4日的被寄生的就降低,第5日的就不寄生。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卵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卵的寄生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3种赤眼蜂对不同密度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寄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均有一定的寄生效应。螟黄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均高于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则表现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两种寄主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表现为寄生量均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平稳。赤眼蜂的搜寻效应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可知,螟黄赤眼蜂对于甜菜夜蛾的控害能力优于稻螟赤眼蜂螟和玉米螟赤眼蜂,而稻螟赤眼蜂比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更适合用于防控小菜蛾。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生境的松林中,人工补充寄主卵都能提高寄生效果。但林地生境不同,寄生率有明显差异。在松阔混交林中补充寄主,其寄生率比对照提高5.5—16.2倍。植被稀疏的纯松林效果较差,补充的寄生率比对照提高3.0倍。 卵蜂种群消长随季节温度而变化,全年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两个寄生高峰。卵蜂种群与松毛虫种群的消长存在较明显的相依关系,卵蜂种群随着松毛虫种群的消长而消长。施药对卵蜂种群有较大影响,施药区比对照区的寄生率约降低一倍。在混交林中填充寄主卵,能促进卵蜂种群世代延续。在逐步改善林地生境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补充寄主,可以代替人工繁蜂放蜂。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素对螟卵啮小蜂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螟卵啮小蜂(Tetrastichus schoenobii Ferriere)是兼有寄生和扑食习性的螟卵寄生蜂,是防治水稻三化螟虫较有利用前途的天敌昆虫。1972—1974年,我们在湖北省进行了普查,并从海南岛引种大田投放,并在室内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几种主要环境因素对其繁殖力的影响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