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为了建立有益于病原体复制的细胞内环境,衣原体依赖于它们操纵宿主细胞内环境的能力,并且进化成了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本文从感染衣原体后宿主细胞变化、免疫反应及蛋白质组改变等几个方面简要综述了衣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常引起性传播疾病、失明和肺炎等疾病。衣原体可能已经进化出调控宿主细胞的若干机制,通过改变宿主细胞蛋白位置,干扰宿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来抑制细胞凋亡,维持其自身的存活,核转录因子NF-κB也涉及到衣原体感染细胞凋亡抑制;衣原体可以经半胱氨酸蛋白酶依赖途径等机制诱导细胞凋亡,进而感染邻近细胞。  相似文献   

3.
衣原体为完成发育周期以及逃避宿主免疫,进化形成一整套机制以实现持续性感染并对宿主细胞进行调控,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细胞感染衣原体后,早期可以抑制Caspase酶系,抑制相关信号转导途径,且胞内线粒体发生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抑制凋亡因子释放,一系列因子协同作用,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本文从凋亡途径、凋亡蛋白、凋亡信号通路三个主要方面作了衣原体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机制概述,对进一步了解衣原体发育及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在真核细胞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可在动动物和人中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衣原体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传统的衣原体分类鉴定方法包括培养特征、形态学观察、血清学试验和致病性等。引入遗传学方法后,特别是近年来将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应用到依原体分类鉴定中,使衣原体分类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通常用来扩增的目的的基因是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和16S-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活性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利用化学抑制剂U0126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然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在凋亡诱导剂Etoposide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变化,以及PARP是否发生裂解。结果:当MAPK/ERK信号通路被阻断时,在Etoposide的作用下,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同时Caspase-3被活化和PARP发生裂解。结论:沙眼衣原体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活性与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在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途径,并探讨了bcl-2基因对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革兰阴性病原体,能够引起人类多种疾病。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能够抵抗多种凋亡刺激,并且通过抑制宿主细胞凋亡从而完成自身的复制与发育。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宿主细胞MAPK信号途径、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上调凋亡抑制蛋白IAPs和降解促凋亡蛋白等多种机制有关。最新研究发现沙眼衣原体可以通过HDM2/MDM2与p53相互作用,促进p53蛋白水解,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导致持续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吴海洋  郑从义等 《Virologica Sinica》2001,16(2):175-178,F003
本文报道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在体外诱导PK-15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探针、DNA凝胶电泳、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制品末端标记(TUNEL)技术均检测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使用感染性滴度为4.8lgTCID50/mL的口蹄疫病毒感染PK-15细胞,在培养32h后,荧光探针检测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固缩和梅花状碎裂核,并伴随有凋亡小体出现,调亡率约为20%;DNA凝胶电泳显示ladder梯带;末端标记检测到强绿色荧光标记物结合于凋亡细胞核上。研究结果提示:口蹄疫病毒可以在体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其致细胞病变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多种慢性疾病。衣原体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持续性存在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衣原体通过改变MHC抗原表达、干扰宿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机制以逃逸宿主的免疫清除。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在体外诱导PK-15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探针、DNA凝胶电泳、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均检测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使用感染性滴度为4.8lgTCID50/mL的口蹄疫病毒感染PK-15细胞,在培养32?h后荧光探针检测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固缩和梅花状碎裂核,并伴随有凋亡小体出现,凋亡率约为20%;DNA凝胶电泳显示ladder梯带;末端标记检测到强绿色荧光标记物结合于凋亡细胞核上。研究结果提示口蹄疫病毒可以在体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其致细胞病变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年来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在病毒复制、抗原表达,肝细胞凋亡、肝细胞损伤及细胞转化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跨病毒学与细胞生物学间交叉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大鼠输卵管沙眼衣原体感染后体内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输卵管沙眼衣原体(CT)感染后体内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从卵巢囊接种沙眼衣原体E型株.于感染后第1/2d、7d、14d、21d、28d和第35d处死动物取材,显示输卵管和脾内DC的变化.结果 1. 实验1/2d组输卵管未出现S-100 DC,在实验第7d、14d、21d、28d和第35d组输卵管均有S-100 DC出现;2.感染后脾淋巴小结数量增多,体积较大,淋巴小结内S-100 DC密集,动脉周围淋巴鞘内S-100 DC增多.结论输卵管CT感染后,输卵管和脾内S-100 DC增加,提示在体内DC对CT具有抗原提呈和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DC具有作为CT治疗性疫苗基础构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石洁  王长军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090-0098
病原菌对宿主致病是病原菌与宿主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可造成宿主在细胞、组织及器官不同水平的损伤。病原菌对宿主的致病性及毒力,一方面在于病原菌,另一方面在于宿主因素以及宿主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病原菌-宿主在细胞水平的相互作用是病原菌感染致病的重要环节。结合本课题组对猪链球菌的研究,从黏附与定殖、侵袭、逃避与扩散等方面概述病原菌逃避宿主细胞防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细菌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细菌侵入宿主细胞时所涉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要综述,概述了耶氏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单核细胞李氏菌、沙门菌及志贺菌等侵入哺乳动物细胞时相关分子的性质、结构与功能,并对宿主细胞上的受体分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肠道微生物是宿主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宿主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是饮食诱导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介质,这些代谢产物由微生物直接产生或由环境和宿主中相关分子的代谢转化产生。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化学对话是影响宿主生理的重要环节,对这些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微生物代谢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是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胃肠道和远隔器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苯丙氨酸与肠道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苯丙氨酸在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中的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7.
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细胞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一热点问题,病原微生物之所以成为病原,一定有其成为病原的理由。不论是细菌、真菌、病毒,还是其代谢产物大都能诱导宿主细胞,特别是免疫系统中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凋亡,这也许为其抵抗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及免疫监视,以便在宿主体内生存,进而为大量繁殖开辟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8.
19.
异盘并殖吸虫在小鼠体内发育及宿主转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涛  张惠群 《动物学报》1993,39(2):226-228
在我国,引起人体患病的并殖吸虫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以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异盘交殖吸虫(Paragonimus heterotremus)三种。自从1965年广西那坡县发现异盘并殖吸虫疫源地和一例痰中查见虫卵的患者以来,泰国、老挝等地也分别报告了该虫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与在肺内检获成虫的病例。异盘并殖吸虫对人体的致病性、宿主关系及传播方式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在非正常宿主体内的发育及宿主转换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此两种并殖吸虫病均可由转续宿主介导或经宿主转换而传播。异盘并殖吸虫在这方面的研究,迄今尚未涉及。为此,我们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了宿主转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