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霞  葛彩玲 《生物技术》2008,18(2):68-69
目的:对焉耆糖厂污水中分离的细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和功能酶检测,进而为该糖厂污水的生物处理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生理生化方法和形态学分析。结果:分离到3株细菌。结论:依据3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离菌可能分别隶属于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和埃希氏菌属。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间接血凝试验,对不同的20个菌属群共277株细菌的肠道杆菌共同抗原(ECA)进行检测.检测的18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除2株大肠杆菌为ECA阴性外,全部为ECA阳性(阳性率达98.9%);非肠杆菌科细菌中,15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全部为ECA阳性(阳性率为100%);气单胞菌属28株,1株为ECA阳性,其余27株为ECA阴性(阳性率为3.5%);弧菌属和其它各种细菌共48株,全部为ECA阴性(阳性率为0)。实验结果证实ECA几乎存在于所有肠杆菌科的细菌内,而非肠杆菌科细菌(除邻单胞菌属外)一般不产生这  相似文献   

3.
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的AFLP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人工设计合成的通用接头以及与接头序列相匹配的专用引物, 对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AFL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5对引物使39株维氏气单胞菌扩增出1080条可见条带, 片段长度在50-1000 bp之间, 其中多态性条带727条, 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54条多态性条带, 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66.7%。按UPGMA方法对条带进行聚类分析, 建立聚类分支树状图, 将39株维氏气单胞菌分为9个基因型, 其中第四类群基因Ⅳ型包含了14株菌株, 约占总菌数的35.9%, 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区, 推测其可能是引起斑点叉尾 发病的主要流行性基因型。不同地区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地域性差异, 而同一地区分离株既存在相同基因型现象, 也存在基因型多样性现象。    相似文献   

4.
【背景】舒伯特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一种人-畜-鱼共患的条件性致病菌,它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类疾病,近年来更是在水产养殖中被频繁报道。【目的】比较分析4株杂交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WL-4、ZL-1、ZL-13、D075)菌株间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以及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为水产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检测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运用PCR扩增和测序比对菌株的gyrB、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改良平板法检测毒力因子表达,PCR技术检测菌株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通过人工注射感染分析4株舒伯特气单胞菌对杂交鳢的致病性差异;并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试15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以ATCC43700 (人源舒伯特气单胞菌)作为参考,4株菌株理化特性基本相同,gyrB和16SrRNA基因一致性分别为99.57%和100%,聚类分析聚为一簇;不同的舒伯特气单胞菌(ATCC43700、WL-4、ZL-1、ZL-13、D075)均具有溶血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但人源菌株(ATCC43700)与杂交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存在差异,其中人源菌株携带了hlyA、ela、lip、ahal、act,而杂交鳢源菌株(WL-4、ZL-1、ZL-13、D075)携带hlyA、ela、lip、ahal、aer;4株杂交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对杂交鳢致病性存在差异,1.2×10~5CFU/mL浓度腹腔注射感染健康杂交鳢,WL-4、ZL-1、ZL-13、D075对杂交鳢的感染致死率依次为30%、40%、70%和80%;不同菌株(ATCC43700、WL-4、ZL-1、ZL-13、D075)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携带的耐药基因也存在差异。【结论】4株杂交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在致病性、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舒伯特气单胞菌病发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萍  刘彤  姜媛  杨暑伏 《生物技术》2000,10(2):45-46
气单胞菌 (Aeromonassp .)是人、动物的致病菌〔1,2〕。对气单胞菌进行准确、快速鉴定 ,对该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该菌的初步鉴定都采用肠杆菌科细菌指定的三糖铁琼脂 (TSI) ,该培养基对弧菌科中气单胞菌的特异性鉴别作用低 ,影响气单胞菌的检出率 ,我们参考有关文献〔3〕研制出气单胞菌初筛鉴定琼脂 (APA) ,并用气单胞菌与相关菌对 2种培养基作了特异性鉴别作用的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菌株 :气单胞菌 (Aeromonassp .) 1 6 0株 ,肠杆菌 (Enterobacters…  相似文献   

6.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法提取西伯利亚鲟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外膜蛋白,电泳显示所提取的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6~120 kDa;为比较该菌株与气单胞菌菌属其他细菌外膜蛋白组分及抗原性异同,以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和无致病力的嗜水气单胞菌为对照,电泳图谱显示4种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6~120 kDa之间;利用抗西伯利亚鲟嗜水气单胞菌血清的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该菌株外膜蛋白中分子量为75 kDa、52 kDa、43 kDa、40 kDa、34 kDa、28 kDa的蛋白条带呈现阳性反应,其他3种气单胞菌外膜蛋白中均有与该抗血清反应的条带,且分子量为28 kDa、34 kDa的反应条带为4株菌共有;43 kDa与75 kDa反应条带为部分菌株共有.为进一步筛选和研究致病性气单胞菌的共同保护抗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省中山市的池塘水样、底泥、健康鱼、肠道及稻田土样中用Aeromonas的选择培养基分离到10株气单胞菌。通过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序列测定、与气单胞菌典型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聚类分析,对它们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该地区环境中气单胞菌的优势种除A.hydrophila(HG1组)外,还有A.caviae(HG4组)、A.jandaei(HG9组)和A.veronii(HG10组),其中后两种是国内新记录。这是国内首次对环境中气单胞菌多样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株高产PLC的CW-W-90-3菌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 9年 ,筛选了 1株高产 phospholipaseC(PLC)的CW W 90 3菌株[1,2 ] ,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 ,初步将其归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3 ] ,由于该菌株的许多生理生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相同。但其极生单鞭毛和无色素及少许生理生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相异。后经AutomatedBacteriaIdentificationSystem BiologMicroStationSystem检测 96种C源和N源的利用及其个体群体发育 ,说明其与粘质沙雷氏菌 (Serratiamarcescens)相符 ;并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该菌株的系统发育 ,从分子水平上对该菌株进行 16SrRNA序列分析煌同源性比较。根据CW W 90 3菌株 16SrRNA与GeneBank数据库中Serratiamarcescens的 16SrRNA的序列具有 99%的同源性 ,终将CW W 90 3菌株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武汉株 (SerratiamarcescensWuhanstrain)。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88年夏季对北京地区一次爆发性鱼病病原学研究的结果。从病鱼脏器和池塘疫水中分离到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氧化酶阳性菌株占75.6%,大多数为溶血性菌株,而不发病鱼池的健康鱼中氧化酶阳性菌株为0.1~1%,详细的生化检定证明这些细菌为气单胞菌,且为同一血清型,但不同于现已报告的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凡隆气单胞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而为气单胞菌的一个新种。流行病学资料与实验感染健康鱼发病成功,证明该菌是这次鱼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选择性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等方法,对从53份水貂病料中分离的35株沙门菌(Salmonella)进行了鉴定,分离率66.04%(35/53),其中34株为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分别命名为Se-SD-1~Se-SD-34,1株为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St),命名为St-SD-1,这表明沙门菌在山东省诸城市水貂群中流行。采用PCR方法对35株沙门菌的10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invA和mgtC的携带率为100%(35/35),sopE和tolC 97.14%(34/35),stn 94.29%(33/35),avrA 88.57%(31/35),spiA 82.86%(29/35),hilC 68.57%(24/35),spvB 62.86%(22/35)和pefA 42.86%(15/35),毒力基因在不同菌株的分布不同。对阿莫西林等11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35株水貂沙门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34株Se普遍耐药,其中对新霉素的耐药率最高(15/34),并存在对多种药物耐药现象,1株St耐药不严重,仅对四环素耐药...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嗜盐微生物系统发育与种群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湖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水体中嗜盐微生物的生存现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OSM培养基(Oesterhelt-Stoeckenius medium),从湖域生境水样中富集和分离获得嗜盐微生物35株,以中度嗜盐菌为主,约占62.9%(22株);轻度嗜盐菌次之,约占22.9%(8株);耐盐菌与非嗜盐菌分别占11.4%(4株)和2.9%(1株)。根据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菌株最多,约占68.6%(24株);芽孢杆菌纲次之,约占17.1%(6株);放线菌纲、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1株)和散囊菌亚纲(Eurotiomycetidae,1株)的类群相对较少。这些嗜盐菌属于14个属,其中以海洋螺菌目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为优势种群,共计10株;其次为海单胞菌属(Marinomonas),共4株。中度嗜盐菌盐单胞菌属应为青海湖嗜盐菌的优势种群,可能因为相对偏低的盐度环境,为其长期进化和适应性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滴水湖沉积物中可培养优势微生物种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滴水湖湖心采集底泥样品,对底泥中可培养优势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滴水湖沉积物中菌落总数为2.43×104CFU/g,分离纯化后的8株优势菌种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7.5%,其中7株为GN-NENT(革兰氏阴性非肠道菌)、1株为GP-ROD SB(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鉴定结果显示,8株菌种分别为:鳗鱼气单孢菌(Aeromonas encheleia)、乙酸钙不动杆菌/基因型1(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enospecies1)、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DNA group12)、腐败希瓦氏菌B(Shewanella putrefaciens B)、维罗纳/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sobria DNA group8)、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和梅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  相似文献   

13.
链孢囊放线菌及其相关菌的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链孢囊菌属的28株放线菌和4株气丝可形成孢囊的放线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条件、抗生素敏感性、抗菌谱等107项试验测定。根据Ssm相似性系数及平均链锁聚类方式,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对这些菌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1株国际公认的链孢囊菌属的标准菌和一株已知的链孢囊菌与供试未知菌,在59%的水平上归为一群。通过数值分类把所比较的菌株在77%水平上区分为不同的表观群,为进一步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和种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气单胞菌分离株的鉴定与多位点序列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气单胞菌菌株分类情况,并分析其致病性.[方法]采集环境样品和鱼类标本,分离并鉴定气单胞菌菌株,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利用PCR和测序方法分析毒力基因Aera、Hly、Aha1、GCAT和Nuc的分布.[结果]通过对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分析,确认属于4种不同气单胞菌的7个分离株.发现所有菌株至少有1种毒力基因阳性,其中3株具有4种毒力基因.药物敏感实验显示,6株分离株对3种或3种以上抗菌素具有多重耐药性.最后,对看家基因gyrB、groL、gltA、metG、ppsA和recA进行分析,与MLST数据库中的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发现7株分离株均为新的不同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结论]气单胞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杀鲑气单胞菌在水产品致腐、致病等方面存在潜在危害,为探究其危害机制及可能的控制方法,笔者基于群体感应系统对杀鲑气单胞菌自身生长、产信号分子能力以及与水产品常见特定腐败菌共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腐败海鲈鱼中分离鉴定得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CS12,与杀鲑气单胞菌B52的16S r DNA序列相似度达99%;该菌株不耐酸,p H≤5. 0不生长;能够诱导紫色杆菌CV026产紫色且紫圈扩散明显,气质检测分泌信号分子主要为C6-HSL;比较各单菌及共培养的情况发现,杀鲑气单胞菌CS12与不同腐败菌共培养时在不同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征;与荧光假单胞菌PF03共培养时存在群体感应抑制现象,产信号分子能力明显减弱。表明杀鲑气单胞菌CS12与荧光假单胞菌PF03共培养产生了较好的群体感应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源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的克氏原螯虾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L2M-A, 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 证实菌株L2M-A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 (GenBank登录号: KF446251), 其16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气单胞菌属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 而且与豚鼠气单胞菌JXZ-3株(GenBank登录号: JF496552)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 菌株L2M-A在pH59内均能够生长良好, 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最适生长转速为200 r/min, 但浓度6.25 g/mL的双氟沙星对其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可作为防治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健康草鱼肠道菌、患肺炎病草鱼肠道菌进行菌群分析,发现正常草鱼肠道中有气单胞菌(Aeromonas)、哈夫尼亚菌(Hafni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多种菌,肠炎病鱼肠道中一般仅有气单胞菌的单一菌群。拮抗试验表明哈夫尼亚菌与气单胞菌之间有一定的拮抗性。回归试验表明哈夫尼亚菌无致病性,3种气单胞菌有致病性。微生态治疗试验表明哈夫尼亚菌对患肠炎病的草鱼肠道有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酸马奶中酵母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少数民族牧民家庭采集的28份传统工艺酿造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出87株酵母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物多样性分析。生化试验结果表明,新疆地区酸马奶中的酵母菌为Saccharomyces unisporus(占总分离株的48.3%),Kluyveromyces marxianus(27.6%),Pichia membranaefaciens(15.0%)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9.2%)。选取其中的6株酵母菌和1株参考菌株,进行大亚基(26S)rDNA D1/D2区域(600bp左右)碱基序列分析,并通过GenBank进行同源序列搜索以确定各菌株的归属,进一步验证生理生化方法的正确性。从得到的结果中可以看出,S.unisporus和K.marxianus为新疆地区酸马奶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朱鹮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对朱鹮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产胞外酶活性进行分析,可为朱鹮种群数量恢复提供思路。【目的】了解朱鹮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测定其产胞外酶活性。【方法】采用纯培养的方法获得朱鹮肠道微生物,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使用水解圈法筛选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菌株。【结果】从人工喂养的朱鹮新鲜粪便中共分离到296株细菌,共计2个门11个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236株,占分离总数的79.73%,分别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137株,占分离总数的46.28%;哈夫尼亚菌属(Hafnia) 39株,占分离总数的13.18%;变形菌属(Proteus) 28株,占分离总数的9.46%;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23株,占分离总数的7.77%;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6株,占分离总数的2.03%;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1株,占分离总数的0.34%;志贺菌属(Shigella) 1株,占分离总数的0.34%;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1株,占分离总数的0.34%。厚壁菌门(Firmicutes) 60株,占分离总数的20.27%,分别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33株,占分离总数的11.15%;库特氏菌属(Kurthia) 14株,占分离总数的4.73%;芽孢杆菌属(Bacillus) 13株,占分离总数的4.39%。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占细菌总数的46.28%。经过生理生化鉴定,每个菌株生理生化鉴定出的种属与各自的16S rRNA基因鉴定出的种属相一致。产酶活力分析结果显示有238株产蛋白酶、25株产脂肪酶、24株产淀粉酶、15株产纤维素酶,分别占分离总数的80.41%、8.45%、8.11%和5.07%。【结论】朱鹮肠道微生物分离出的细菌可分为2门11属,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占细菌总数的46.28%;产酶活性分析显示,80.41%的菌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染料脱色菌的分子分类和有关基因与其脱色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印染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到12株具有不同脱色特性的细菌,比较分析这12株细菌的质粒携带情况、分子分类地位和黄素还原酶基因(fre)的拷贝数与其脱色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所分离到的这12株菌分别归属于希瓦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和苍白杆菌属。具有较广谱脱色能力的细菌在系统进化树上基本聚为一类,分别归属于希瓦氏菌属和气单胞菌属,其质粒携带率也较低。fre基因在不同菌属中的基因型存在很大的差异,仅仅采用一套引物无法对不同菌属中的fre基因进行有效的扩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