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0株气单胞菌的表型特性与毒素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山东省9市(地)临床和外环境等6种标本中检出的260株气单胞菌进行了表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以温和气单胞菌为主(52.69%),嗜水气单胞菌(23.4%)、豚鼠气单胞菌(23.08%)次之。自淡水鱼中检出维隆气单胞菌和易损气单胞菌各1株。随机抽取163株应用溶血试验、CHO细胞测毒素试验、兔肠结扎及CT基因探针杂交试验进行毒素原性研究,温和、嗜水及豚鼠气单胞菌均可产生溶血素、肠毒素,某些菌株的肠毒素具有与严乱肠毒素呈交叉反应因子(CTCE)。  相似文献   

2.
【背景】舒伯特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一种人-畜-鱼共患的条件性致病菌,它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类疾病,近年来更是在水产养殖中被频繁报道。【目的】比较分析4株杂交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WL-4、ZL-1、ZL-13、D075)菌株间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以及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为水产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检测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运用PCR扩增和测序比对菌株的gyrB、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改良平板法检测毒力因子表达,PCR技术检测菌株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通过人工注射感染分析4株舒伯特气单胞菌对杂交鳢的致病性差异;并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试15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以ATCC43700 (人源舒伯特气单胞菌)作为参考,4株菌株理化特性基本相同,gyrB和16SrRNA基因一致性分别为99.57%和100%,聚类分析聚为一簇;不同的舒伯特气单胞菌(ATCC43700、WL-4、ZL-1、ZL-13、D075)均具有溶血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但人源菌株(ATCC43700)与杂交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存在差异,其中人源菌株携带了hlyA、ela、lip、ahal、act,而杂交鳢源菌株(WL-4、ZL-1、ZL-13、D075)携带hlyA、ela、lip、ahal、aer;4株杂交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对杂交鳢致病性存在差异,1.2×10~5CFU/mL浓度腹腔注射感染健康杂交鳢,WL-4、ZL-1、ZL-13、D075对杂交鳢的感染致死率依次为30%、40%、70%和80%;不同菌株(ATCC43700、WL-4、ZL-1、ZL-13、D075)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携带的耐药基因也存在差异。【结论】4株杂交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在致病性、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舒伯特气单胞菌病发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鲟源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huso♀×Acipense rruthenus♂)肝和达氏鳇(H.dauricus)腹水中共分离出4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测定了其致病性,并通过ATB细菌鉴定仪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此外,研究了致病菌株的生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XL2-T对杂交鲟和达氏鳇具有致病性。经鉴定,菌株XL2-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caviae);其在无菌营养肉汤中摇床振荡培养时的生长曲线:0~1.5h为生长延迟期,1.5~28h为对数生长期,28~32h为稳定期,32h以后为衰亡期;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为7,在NaCl含量范围0~10%、沙拉沙星浓度范围0~40μg/ml下均能够生长,但NaCl、沙拉沙星对其生长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发病的鲟肝、胰、肾脏及血水分离到5株细菌,命名为4s-11,4s-12,4s-13,4s-14及4s-15。经人工感染,菌株4s-15具有致病性,鲟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并再次分离到此菌株,故菌株4s-15是鲟此病病原菌。菌株4s-15经生理生化细菌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为维氏气单胞菌。菌株4s-15对左氧氟沙星等1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本研究为防治鲟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福尔马林灭活的豚鼠气单胞菌按2.5×107个/只和5.0×107个/只分成两个剂量组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针对豚鼠气单胞菌的单克隆抗体(McAb),用间接ELISA法对所需的杂交瘤细胞株进行特异性筛选,获得了2株可分泌特异性McAb的杂交瘤细胞,并分别命名为3F3和2C9C3。经过鉴定,这两株McAb能够特异性的针对豚鼠气单胞菌,其抗体亚类分别为IgG1型和IgM型;腹水效价分别为10-6和10-5;相对亲和力较高;3F3针对豚鼠气单胞菌脂多糖表位,而2C9C3针对非脂多糖抗原位点。利用实验制备的McAb建立了以McAb为基础的双抗夹心法膜式超灵敏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所研制的豚鼠气单胞菌胶体金快速检测卡灵敏度好,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检测时间快,操作简便,为水产上豚鼠气单胞菌的快速鉴定和诊断以及该菌流行的监测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源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的克氏原螯虾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L2M-A, 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 证实菌株L2M-A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 (GenBank登录号: KF446251), 其16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气单胞菌属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 而且与豚鼠气单胞菌JXZ-3株(GenBank登录号: JF496552)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 菌株L2M-A在pH59内均能够生长良好, 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最适生长转速为200 r/min, 但浓度6.25 g/mL的双氟沙星对其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可作为防治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鲟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X1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X1,其对西伯利亚鲟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62×105CFU/mL,具有较强毒力;菌株X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为1.0μm~1.2μm×2.1μm~2.4 μm,周生侧鞭毛,在兔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经ATB细菌鉴定仪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X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登录号:EU669667);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X1与嗜水气单胞菌ATCC35654(登录号:X74676.1)的亲缘关系最近,其同源性为99%.此外,菌株X1对先锋必、左氟沙星等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妥布霉素、氟哌酸、舒普深、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达欣、万古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B,洛美沙星等10种药物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发掘维罗纳气单胞菌特异性更强的检测靶点和毒力相关基因靶点,建立能够检测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的PCR检测方法.通过序列比对分析气单胞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筛选对维罗纳气单胞菌特异的引物,用于检测种特异性,利用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保守引物,检测菌株的致病性,并进行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优化,灵敏度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发掘并设计的维罗纳气单胞菌16S rRNA特异性引物结合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保守引物建立的检测方法,对12株气单胞菌和10株非气单胞菌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都能扩增到大小分别为343 bp和232 bp的特异性条带,而非维罗纳气单胞菌的致病性气单胞菌只能扩增到232 bp的气溶素基因特异性条带,其它菌株都不能扩增到目的条带.灵敏度试验表明,该反应体系的检测灵敏度为1.35×10-3 mg/L.我们建立的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检测方法能特异地检测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并具有高度灵敏性.  相似文献   

9.
蟹组织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6月从江苏省启东市某水产养殖场患病濒死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分离出 3株致病菌。经回感实验证实了菌株在 2 4h内对健康蟹的致死率分别为 10 0 %、75 %和 6 0 % ,回感温度升高可导致死亡时间缩短。经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分别定名为 ES- 1、ES- 2和 ES- 3菌株。3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 35℃ ,p H8,Na Cl浓度 0~ 1%。  相似文献   

10.
1999年6月从江苏省启东市某水产养殖场患病濒死的中华绒螯肝胰腺中分离出3株致病菌,经回感实验证实了菌株在24h内对健康触的致死率分别为100%、75%和60%,回感温度升高可导致死亡时间缩短,经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分别定名为ES-1、ES-2和ES-3菌株。3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35℃,pH8,NaCl浓度0-1%。  相似文献   

11.
弧菌科,气单胞菌科和邻单胞菌属分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chi  何晓青 《微生物与感染》1990,13(6):262-264,247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患病台湾泥鳅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Zy01,通过鉴定并筛选敏感药物,为台湾泥鳅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台湾泥鳅肌肉溃烂处分离细菌,经理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并利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菌株Zy01为2015年11月引发台湾泥鳅疾病的病原菌,其对台湾泥鳅的LC50为2.0×10~6 CFU/m L。菌株Zy01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维氏气单胞菌相似性为99%,综合判断该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菌株Zy01对环丙沙星、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阿奇霉素及庆大霉素等10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等9种抗生素不敏感。【结论】分离菌株Zy01对台湾泥鳅有致病性,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及新霉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道了大连地区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及气单胞菌生态分布的研究结果。从152份海产品中共检出88株致病性弧菌及气单胞菌,检出率为57.9%.在检查欧氏六线鱼、太平洋鲱鱼、蓝色马鲛;蝼蛄虾;紫贻贝、杂色蛤仔和毛蚶共7种海产品中,检出9种致病性弧菌和1种气单胞菌,即溶藻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麦氏弧菌、少女鱼弧菌、弗尼斯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非01群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鱼虾类中菌株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贝类。检出菌株中溶藻弧菌所占比例最高(54.5%),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27.3%)。首次从海生物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少女鱼弧菌等致病原因菌株.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了西伯利亚鲟细菌性败血症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lia)X1菌株、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XL2-T菌株、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W1菌株与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lia)M3菌株等水产养殖主要病原菌与抗血清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显示具有致病性的同属菌株X1菌株、XL2-T菌株、W1菌株交叉反应程度较大,说明这3株菌表面存在较多相同抗原决定簇。而无致病性菌株M3与其他3株致病性菌株免疫交叉反应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鳜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从患病的鳜(Siniperca chuatsi)肝脏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WJ2014-1进行鉴定,旨在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今后鳜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鳜肝脏分离致病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用菌株WJ2014-1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后,鳜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罗红霉素、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等21种抗生素敏感,对氯霉素、诺氟沙星、萘啶酸等9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WJ2014-1对鳜有致病性,生产中可选用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志宏  杨慧  李铁梁  罗琳  高俊莲 《微生物学报》2009,49(10):1289-1294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引起养殖西伯利亚鲟鱼(Acipenser baerii)病害的致病因子。【方法】从北京地区自然患病的西伯利亚鲟鱼体内分离到致病菌株X-1-06909,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菌株X-1-06909与Aeromonas veronii ATCC 35624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6%;结合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  相似文献   

17.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是我国养殖鱼类的重要病原,对其侵袭机制和毒力因子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毒力因子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气单胞菌分离与鉴定用培养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六种中药及其复方对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病鳗内脏中分离的5 株致病性气单胞菌,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五倍子、石榴皮、大黄、虎杖、黄芩及黄连各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再根据棋盘法设计15 种双联用药方和4 种三联用药方, 同样检测各组合配方的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6 味中药对养殖鳗鲡5 株致病性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效果, 其中五倍子的抑菌作用最强, 其次是大黄和石榴皮, 而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差; 15 种双联用药方较各味中药单用的抑菌活性绝大多数出现增强, 抑菌浓度至少减低39%, FICFIC≤0.5 表现显著增强抗菌活性的协同比例占23.3%; 4 种三联用药方对5 株致病性气单胞菌均具有显著的协同抑制效应, 复方中单味中药的抑菌浓度可以降低80%以上; 而双联用HC14 对4 株致病菌出现FIC≥2 的降低彼此抗菌活性的相互拮抗现象。由此说明合理运用不同中药的联用配伍, 不仅可提高单味中药的抗菌疗效, 而且大大减少了单一中药在实际养殖生产中的给药浓度, 降低药物在环境中的残留量, 防止残留药物造成环境污染, 并且降低用药成本, 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为中药复方防治细菌性鱼病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首次从临床症状表现为溃疡、腐烂的患病江豚表皮分离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XJ-JT株。通过细菌理化性质鉴定、遗传进化分析、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J-JT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其基因序列与银鲫源性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高度同源;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鲫鱼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