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北方苜蓿重要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触角感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牛角花齿蓟马雌、雄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比较雌、雄虫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牛角花齿蓟马雌虫触角长度(314.42±7.21 μm)明显较雄虫(260.58±5.69 μm)长,除柄节和第I鞭节外,其他各节雌虫均较雄虫粗大。牛角花齿蓟马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共有7种,即Bhm氏鬃毛(BB)、刺形感器(SChI, SChII)、锥形感器(SBI, SBII, SBIII)、钟形感器(SCa)、腔锥形感器(SCo)、腔形感器(SCav)和毛形感器(ST),雌虫触角上述7种类型感器均有分布,而雄虫触角上未发现腔形感器。牛角花齿蓟马成虫触角感器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方面表现雌、雄个体差异。本研究为深入探究牛角花齿蓟马触角感器的嗅觉通讯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蜻蜓     
蜻蜓属昆虫纲(Insecta)、蜻蜓目(Odonata)。夏秋之际常见于各种水区附近。分布于世界各大区,温暖地带种类较多。全世界现已知有5000多种,我国现已知有400余种。蜻蜓目分三亚目,其中束翅亚目(Zygoptera)和差翅亚目(Anisoptera)均为常见,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仅在印度及日本有分布。束翅亚目称为(虫怱)类,差翅亚目称为蜻蜓。(虫怱)类包括丝(虫怱)、扇(虫怱)(豆娘)与色(虫怱)(艳娘)等常见种;蜻蜓包括蜻:蜓和箭蜓等。  相似文献   

3.
菊星弄蝶雄虫的首次描记(鳞翅目:弄蝶科:花弄蝶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旱弄蝶Celaenorrhinus kiku Hering,1918的模式标本为1头雌虫,该种自发表以来一直没有关于其雄虫的报导,有些学者怀疑该种的有效性,认为其模式标本可能是其它已知种类的个体变异.本文首次记述了该种的雄虫,对其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通过与近似种类的对比证明了该种为有效种.  相似文献   

4.
桔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柏华  张润杰 《昆虫学报》2007,50(6):638-643
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蛹的过冷却点最低(-12.2℃~-15.0℃)。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为-8.1℃。成虫的过冷却点最低值为7日龄雄虫(-10.5℃)和雌虫(-10.1℃),最高值为60日龄雄虫(-5.9℃)和雌虫(-6.4℃),但同一发育时期的雌、雄成虫之间的过冷却点没有差异。测定结果提示蛹期最有可能是该虫在温带地区越冬的虫态。  相似文献   

5.
<正> 1990年7月19日傍晚,笔者在连云港市云台区云台乡妇联河边草丛中调查蜻蜓种类时捕获一头雄性畸形豆娘,经初步鉴定为黄纹(虫匆心)Coenagrion hieroglyphicum Brauer.,其腹部仅有6节,腹长为16cm。正常的该种豆娘腹部为10节,腹长为24cm,第10腹节背面具黑色背中条纹,并在端部向后缘两侧分叉,肛附器表面具细毛。而少节的豆娘却无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6.
记述中国叶蜂科盔叶蜂属1新种:光额盔叶蜂Corymbas glabrifrons sp.nov..该种与日本分布的C.aperta Takeuchi,1919相似,但上唇和后足转节白色,单眼后区宽长比为3:2,雌虫腹部第3、4节黑色,两侧具白斑,触角第3节短于第4节2倍长(40:27),腹部第1节背板大部光滑,其余各节背板均具显著细横刻纹,雄虫各足股节浅褐色,雌虫锯腹片具29个锯刃,锯刃稍倾斜.  相似文献   

7.
沙蟋Gryllus firmus是一种翅多型性的昆虫, 是研究种内迁飞和生殖调控的模式生物。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沙蟋长翅(有飞行能力)和短翅(无飞行能力)雌虫飞行肌内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和脂肪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在温度28℃, 光周期16L∶8D条件下, 第5和第7日龄的沙蟋长翅雌虫飞行肌中JH的滴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在飞行前(即关灯前)4 h, JH的滴度分别由386.52±68.40 ng/g和630.36±37.26 ng/g增加至1 327.53±277.98 ng/g和1 685.77±143.95 ng/g, 与短翅型SW相比分别增加了约3.4倍与2.7倍 (P<0.05)。而相同日龄的短翅雌虫及第1日龄的两型雌虫均无明显的节律变化。进一步在第5和7日龄的长翅雌虫中发现了一个16C的脂肪酸--14-甲基十五烷酸, 也具有节律变化且与JH节律出现的时间相吻合, 而在无飞行能力的沙蟋中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实验还证明JH滴度的增加和节律不是由飞行肌的重量或者飞行肌重量比的变化所致。这些发现有助于探讨和了解保幼激素对飞行调控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
异色瓢虫法国种群对豆蚜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法国种群具有飞行能力较低的特点,在生物防治方面可能更具利用价值。为了使其更好的在田间应用,本文进行了异色瓢虫的法国种群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模型,检验各圆盘方程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同一虫态在不同空间水平对蚜虫的捕食能力有显著差异,在广口瓶处理中(较大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4.51、83.33、111.12、166.67、190及200头;不同虫期及成虫的瞬间攻击率a为3龄>4龄>雄虫>雌虫>2龄>1龄,且1龄的处理时间Th最长(0.2225);在培养皿处理中(较小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6.17、19.23、45.45、100、142.86、111.11头,不同虫期的瞬间攻击率a为2龄>3龄>雄虫>4龄>1龄>雌虫,且4龄的处理时间Th最长(0.1624)。  相似文献   

9.
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第5代、第6代室内种群饲养结果显示,该虫的有效越冬虫源为第5代滞育的老熟幼虫,滞育率24.4%~33.1%,第6代棉大卷叶螟的发生对第2年的种群基数影响不大。滞育老熟幼虫的越冬存活率为60.0%~71.9%。次年越冬代羽化的成虫雌虫少,雄虫多,单雌产卵量平均为163.4~198.8粒。  相似文献   

10.
黄曲条跳甲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成虫的触角结构、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对雌、雄成虫触角及感器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触角为线形,共11节,即柄节、梗节和9个鞭小节。雄虫触角的长度略长于雌虫(雄:1.48±0.03 mm;雌:1.42±0.05 mm),其中,雄虫触角鞭节第3亚节长度明显长于雌虫(雄:0.19±0.02 mm;雌:0.15±0.01 mm,t=3.77,P=0.0054),且明显膨大,其余各节长度和形态在雌雄虫间差异不显著。触角感器共9种,分别为毛板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1型和2型、锥形感器1型、2型和3型、槽钉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各种感器中除耳形感器仅分布在雄性触角末节外,其他类型感器的分布在雌、雄性个体间无明显差异。雄成虫触角上各种感器数量总和明显多于雌成虫,其中,毛形感器1型、锥形感器1型和耳形感器的数量雄成虫明显多于雌成虫。比较并讨论了黄曲条跳甲触角上不同类型感器的适生意义,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黄曲条跳甲触角感器的功能和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11.
OMKAR  Geetanjali MISHRA 《昆虫学报》2014,57(10):1180-1187
【目的】尽管一雌多雄在瓢虫科中常见,但各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不足以解释雌虫多次交配和一雌多雄的一般适应性意义或适合度后果。本研究以温度为胁迫因子,旨在评价一雌多雄的某些益处(如增加的适合度)是否可传递给后代。【方法】本研究检测了黄斑盘瓢虫Coelophora saucia (Mulsant) 3种交配处理中的适合度:一雌一雄(与同一雄虫交配5次,1次/d),先后一雌多雄(与5头不同的雄虫依次交配5次,即每天与新的雄虫交配1次),以及同时一雌多雄(放进5头雄虫,任由雌虫选择雄虫,交配5次,1次/d)。观察了各交配处理不同温度下(25, 27和 30℃)繁殖力、卵的育性、后代发育和存活。【结果】结果表明,经历一雌多雄然后进行交配选择或竞争的雌性的繁殖能力最强,后代能在更广温度范围内最好地适应发育和存活。但先后一雌多雄交配的雌性与一雌一雄交配的雌性的繁殖能力相似。【结论】结果说明,在无交配选择或雄性竞争的条件下,一雌多雄的益处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在依次射精的雄性间存在精子竞争,或由于雌性的隐性选择。据我们所知,本研究中观察发现的无交配选择时不表现一雌多雄的益处的现象,之前在昆虫中未观察到过。  相似文献   

12.
半蓝角伪叶甲Cerogria basalis(Hope,1831)为角伪叶甲属Cerogria Borchmann,1909的1个大型种,过去仅知道分布于印度,尼泊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一直缺乏详细和正式的形态描述。近年来,我们从云南采集到该种的雌虫和雄虫。本文对该种雌性和雄性成虫,特别是触角、腹板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作了详细描述。提供了该种雌、雄两性成虫的背面观和腹面观以及生境照片,以及触角、雄性末节腹板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片。本文还讨论了种内变异。这些工作为该种的正确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异色瓢虫幼虫对桃一点斑叶蝉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色瓢虫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可捕食多种小型害虫,在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就异色瓢虫不同龄期幼虫对不同龄期(虫期)桃一点斑叶蝉捕食作用的研究结果,这时以虫治虫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为:(1)异色飘虫幼虫对桃一点斑叶蝉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2)随着捕食者和猎物年龄的增加,瞬间玫击率增大,处理时间增长。同时干扰常数亦增大。(3)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促进取食活动。(4)空间的大小不能改变功能反应类型,仅能使参数数值发生变化。(5)异色瓢虫幼虫喜好选择高龄桃一点斑叶蝉若虫捕食。  相似文献   

14.
记述采自广西大明山的蚋属1新种,大明蚋Simulium(Simulium)damingensesp.nov.(图1~15)。新种依其两性尾器特征,隶属于淡足蚋组malyschevi group(Takaoka and Davies,1996)。新种雌虫第7腹节有分支毛丛,雄虫生殖腹板的形状,与印度的S.(S.)hirtipannus Puri和日本的S.(S.)nacojapi Smart近似。但新种雌虫食窦弓光滑,爪简单,足的颜色及幼虫后颊裂伸达亚颏后缘等特征可与以上两种相区别。报道自日本的S(S.)kyushuense Takaoka,1978的幼虫后颊裂延伸达亚颏后缘,但其雌虫第7腹节无分支毛丛可资鉴别。正模♀,副模7♀♀,5♂♂,21蛹,6幼虫,均采自广西大明山小溪急流向阳水草中。模式标本存放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5.
松墨天牛成虫交配与产卵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永慧  郝德君  王焱  戴华国 《昆虫知识》2006,43(1):47-49,F0004
观察了养虫笼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交配和产卵行为。描述了雌、雄虫在交配过程中的多种行为,雌、雄虫间的交配时间可持续23~540 min,平均约200 min;有重复交配现象,重复交配次数可达2~18次;每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100 s。雌虫背负雄虫,边取食边产卵;也可脱离雄虫单独产卵。雌虫在寄主枝条上咬槽产卵,通常日产卵1~2粒,最多3粒。产卵期的长短和产卵量的多少取决于雌虫个体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16.
龟纹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符台Holling Ⅱ型模型,其模型为:Na=0.9233N/(1 0.0171N)(雌虫)和Na=0.8641N/(1 0.0164N)(雄虫),瓢虫捕食豆蚜的数量随豆蚜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豆蚜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37.42(雌)、34.11头(雄)和17.25(雌)、15.8头(雄)。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3032·P^-15634(雌)和E=0.3048·P^-1.1697(雄)。干扰反应的教学模型为:E=0.8104·P^-2.1721(雌),E=0.7125·P^-2.2660,E=0.5963·P^-2.1751(雌雄混台种群)。  相似文献   

17.
寄生白蜡虫雌虫的蚜小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我国养殖白蜡虫最多的地区。寄生白蜡虫雌虫的蚜小蜂,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报道的二种蚜小蜂是寄生在白蜡虫雌虫二龄幼虫和成虫体内,在四川白蜡虫养殖区较为常见的种类,即日本软蚧蚜小蜂及环刺花翅蚜小蜂。白蜡虫雌虫是它们的新宿主。1.日本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扫描电镜对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结构、分布及数量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锈色粒肩天牛成虫触角鞭节状,由柄节,梗节和9节鞭节组成。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分布着4类8种感器,分别是2种毛形感器,2种刺形感器,3种锥形感器和1种芽形感器。而发锥形感器和短刺形感器只分布于雄虫的触角上,不同类型感器在雌、雄个体上的长度及分布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柠条长角象Trigonorhinussp.是内蒙古地区新发现为害中间锦鸡儿Caraganaliouana Zhao Y. Chang&Yakovlev的蛀干害虫。为便于种群调查和分辨雌雄成虫,本文对柠条长角象雌雄性别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测量柠条长角象成虫体长、体宽和第6腹板以及腹部末端和鞘翅末端是否完全覆盖腹部腹板等形态特征,进行雌雄成虫个体判别。【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比较发现,雌雄两性成虫体长(t=﹣0.294,P=0.771)、体宽(t=0.981,P=0.337)和体宽与体长之比(t=1.352,P=0.191)差异不显著。通过对柠条长角象雌雄成虫个体的体征观察发现,差异主要表现在:1)雌虫腹部末端于中央圆弧处凹入呈二裂形,雄虫腹部末端钝圆;2)雌性的第6腹板长度(0.48±0.01)mm明显较第5腹板长,而雄性(0.30±0.01)mm显著短,且雌虫第6腹板所占体长比例(0.16±0.01)mm大于雄虫所占体长比例(0.11±0.02)mm;3)雌虫鞘翅完全覆盖腹部末端,雄虫鞘翅未完全覆盖腹部末端。【结论】仅依据柠条长角象体型大小鉴别雌雄成...  相似文献   

20.
新组合种浙江偏角飞虱雄虫记述(同翅目:飞虱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朱坤炎根据1雌虫描述的新种浙江簇角飞虱 Belocera zhejiangensis Zhu,从触角、翅纹和阳基侧突等特征来看,似更接近于偏角飞虱属 Neobelocera Ding et Yang,1986。因此,拟对该种进行重新组合,并将中名改为浙江偏角飞虱,同时增补其雄性记述、寄主植物和新的分布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