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射线照射离体人血的实验方法,研究所 诱发的染色沐畸变与受照剂量的关系,始于六 十年代初期。1962年Bender和Gooch首次使用X 线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畸变率与受 照剂量间存在着密切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可以 相互推导的回归方程,并且提出了利用染色体 畸变作为“泥仁物剂量计”测定受照人员的吸收剂 量的可能性[3]。此后,很多工作证实,X线、丁 线、中子及其它粒子流,照射离体人血所诱发的 染色体畸变与受照剂量间都有这种密切的定量 关系[1,2,4-12]。与此同时,动物实验及肿瘤病人放 射治疗的研究,说明了这种离体实验方法所得 到的结果,是可以代表整体受照时,畸变率与吸 收剂量的关系的[13-14],/sup>,从而使人们加强了研究 这种“生物剂量计”的信心。在一些核工厂及放 射线工业探伤的事故中,利用检查受照者染色 体畸变的方法测定的剂量,与物理方法估算的 剂量是相互符合的[15-19]。所以说,用这种生物 学的方法测定受照者的剂量,确实是可以在实 际工作中应用的。  相似文献   

2.
中子主要由核反应产生,用放射源和一定 的靶物质,借助于(a"n)或(Y "n)反应,就能 射出中子。加速器中用高能粒子打击靶或反应 堆中的裂变过程都能产生中子流。尤其是近代 医学上中子治癌机的应用和核武器的发展,人 们接触中子的机会就逐渐增多。如果这些场合 安全防护或操作程序出了故障,就有产生过量 照射的危险。所以研究反映中子损伤效应的生 物学指标是必要的。中子以穿透力强为其特 点,它对外周血液尤其是淋巴细胞的辐射效应 是显著的。我们过去的工作已证明,人体接受 分次局部61C0照射后,用直接浓缩法发现外 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和染色体畸变率有一 定相关[1]。用X线照射诱发人淋巴细胞微核, 其剂量效应亦呈线性关系[2]。为评价微核测定 在辐射损伤中的意义和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 采用氖一氖中子发生器照射健康人离体血1),经 过培养诱发淋巴细胞微核,观察剂量效应以及 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树荣  白玉书  黄绮龙  柴文 《遗传》1992,14(2):29-31
本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建立。60Co γ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结果在0.1-5.OGy范围内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回归方程式的回归系数和曲线拟合度进行了显袭性检验,表明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昏适于拟合二次多项式(Y=a十bD+cD2),同时对加Cyt-B的浓度和时间以及终止培养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核法测定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伊虎英 《遗传》1981,3(3):30-31
在放射病早期诊断,辐射防护和辐射遗传 及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中,染色体畸变分析法 由于灵敏度高和可靠性强,受到人们普遍的重 视。现用的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分析法的操作步 骤比较繁杂,效率也不太高,在实践应用中受到 一定的限制。七+年代初,Matte。和Schimid[7] 倡导在研究人类和哺乳动物辐射损伤时用微核 测定法代替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本文工作的目 的是探讨在植物学方面能否用微核测定法代替 染色体畸变分析法,并将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 和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 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微核测定法 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微核测定法是细胞遗传学的方法之一,Matter等首先用啮齿类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疑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并称之为微核测定法。Heddle推荐使用这种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来衡量染色体损伤。目前,该方法已广泛用于评价理化因子诱变活力的研究上。辐射诱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金属离子对高等植物非按期DNA合成(UnscheduledDNASythesis,简称UDS)和微核(MCN)的诱导作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利用高等植物UDS技术检测环境诱变物的可行性,利用3HTdR前体掺入法研究了Cd2+、Al3+作用下蚕豆的UDS效应。结果表明,Cd2+、Al3+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蚕豆UDS和MCN的发生;UDS量与微核率(MCNF)之间呈负相关(r<0),但相关不显着(|r|0.05),且二者间的相关程度在Cd2+和Al3+两种金属离子作用下没有显着差别(P>0.05);利用高等植物UDS技术检测环境诱变物质,在一定受检物剂量范围内是可靠的,但超过这个剂量范围,UDS技术无法检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金属离子对高等植物非按期DNA合成(UnscheduledDNASythesis,简称UDS)和微核(MCN)的诱导作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利用高等植物UDS技术检测环境诱变物的可行性,利用3HTdR前体掺入法研究了Cd2+、Al3+作用下蚕豆的UDS效应。结果表明,Cd2+、Al3+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蚕豆UDS和MCN的发生;UDS量与微核率(MCNF)之间呈负相关(r<0),但相关不显着(|r|0.05),且二者间的相关程度在Cd2+和Al3+两种金属离子作用下没有显着差别(P>0.05);利用高等植物UDS技术检测环境诱变物质,在一定受检物剂量范围内是可靠的,但超过这个剂量范围,UDS技术无法检出.  相似文献   

8.
C重离子对山薰豆种子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探讨了C6+重离子对山薰豆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发现,C6+重离子对山熬豆种子的萌发率、成苗率、幼根及幼苗生长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且辐照剂量与效应呈明显正相关.此外,与60Co-г射线相比,C6+重离子不仅诱导形成了较高的有丝分裂畸变率,而且还能在所用剂量的低中级剂量范围内(102-105P/cm2)产生较宽广的畸变谱,表明C6+重离子照射有可能在辐射损伤较小的情况下产生有用突变.文 章还推论了C6+十重离子在山蕉豆无毒或低毒品系的诱变育种中可能采用的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9.
徐厚镕 《遗传》1982,4(3):15-18
激光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国内外都取得 了一定进展。Zkzolot[8]用红宝石激光器照射雄 性果蝇幼虫产生了突变。中山大学[3]用CO2激 光器处理植物花药,引起大量染色体畸变。安 徽农学院[5]用钦玻璃激光器照射蚕卵,获得一 雌一雄的突变体,进而育成新原种。华南农学 院[2]用显离子激光照射蓖麻蚕蛹,诱发蛾翅突 变,并育成优良新品种。但也有经照射后未发 现突变的>,对此有必要从实践和理论上作进 一步探讨。我们采用特定位点法,以家蚕形质 性状为标志,研究了激光对家蚕诱变的效应,并 进行了染色体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两例事故受照者染色体畸变分析及生物剂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玉民  傅宝华  韩林  陈玉浩  赵风玲 《遗传》2002,24(4):417-419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形和CB微核分析方法,对2000年河南许昌“3.06”^60Co辐射事故1例受照(A)和2000年河南开封“6.26”辐射事故一例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致γ射线照射受照(B)的生物剂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A”和“B”两例受照依据双+环率估算的剂量分别为1.44Gy和0.15Gy,CB微核率估算的剂量分别为1.43Gy和0.22Gy,与用物理方法估算的剂量比较接近,亦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一致。泊松分布检验证实,“A”偏离泊松分布,受到不均匀照射。提示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分析是非常可靠的生物计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韩玉现  张玉瑛  陈德高 《遗传》1981,3(4):11-14
真核细胞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是当前分子 生物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 是特定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更加引人注意。真核 细胞的核仁是核搪体装配的场所,它含有多拷 贝的特定基因— 核糖体RNA基因(rDNA) 和专门负责转录rDNA的RNA聚合酶I,唯 一的基因产物是rRNA。因此,核仁及其染色 质是研究特定基因转录及其调节控制的一个理 想系统。Busch 等〔141于1964年第一次证明离 体核仁能在体外系统中合成rRNA。其后,不少 工作者分别用鼠肝细胞[7,15]、蛙卵母细胞[8] 、四 膜虫细胞[5],以及多种人工培养细胞(Novikoff 肝癌细胞、Hela细胞、Ehrlich 腹水癌细胞 等[1][2]的核仁及其染色质对rRNA的体外合 成进行了研究。我们以小鼠肝核仁为材料,研 究核仁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试图寻找与rRNA 体外合成有关的某种调控蛋白,以便阐明真核 细胞核糖体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2.
已知6×10~5拉德~(60)Coγ-线照射天麻、当归和党参,能有效地杀虫防霉而药效不受影响。但大剂量照射中药有无可能产生副作用,特别是长期的遗传影响,仍有疑问。我们以常用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测定和离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为指标,研究天麻、当归和党参经大剂量照射后,诱变活性有无变化,旨在评定中药辐射保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氮分子激光对雄性小家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是六十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 具有能量高度集中、光色单一、方向性好等特 点。激光在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已有不少报 道[1],并证明有一定的诱变作用。.在遗传效应 的研究方面,也先后在各种农作物上观察到激 光照射后能提高染色体畸变频率[2]。在医学临 床上,利用激光治疗各种疾病,并进一步开展了 激光对生物和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3,4]。另 一方面,随着激光在工、农、医及国防方面应用 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激光器。因此, 不同程度地受到激光照射,激光对人的眼睛、皮 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已有不少报道[5]。至 于激光照射其它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的作用 如何,目前还很少报道。由于激光对生殖细胞 的改应可能导致遗传效应,因此,具有特殊的重 要性。我们以染色体畸变为指标,研究了激光 对雄性小家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在大剂量辐射条件下建立生物量计的可能,本实验研究了在10MeV电子束照射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各种核损伤指标的改变与剂量(0—40Gy)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复合核损伤指标——核异常率、微核率、核固缩率和核裂解率亦随之上升,在0—20Gy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P<0.01的核损伤指标是:核异常率、微核率。P<0.05的是核变形率;在0—40Gy范围内,与之呈线性关系,P<0.01的仅有核固缩率。和染色体畸变分析相比,核异常检测方法简便,可反映超剂鞋(如>10Gy)辐射的损伤,值得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苯、甲苯、二甲苯细胞遗传学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宝珍  唐琪妮  刘云利 《遗传》1980,2(2):29-31
间期细胞微核测定方法,国内已有报 道[1,2],但绝大多数工作是在研究辐射损伤中进 行。近年来由于工业毒物诱发染色体畸变和职 业性癌症相关的临床和实验资料的提出[3],致 使考虑应进行有关苯类溶剂的细胞遗传学效应 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顾远锡 《动物学研究》1982,3(3):311-316
本文用细胞化学的方法证实了在不加培养基的狗和猴离体血液中,淋巴细胞形志及Acp活力在24小时内仍能保持正常。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得出了离体血液丙线200、300、400及600拉德照射后,淋巴细胞Acp活力“4”分型改变与辐射剂量相关的方程。 文中还就离体血液丙线照射后Acp活力测定应用于生物剂量估算、某些抗放药物效价的验证以及照射后淋巴细胞Acp活力改变的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作者曾在丙线外照射中小剂量诊断指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到家免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酯酶(Acp)活力与受照剂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顾远锡,1980)。以后又发现具有抗放作用的胰岛素对丙线照射狗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Acp活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顾远锡,1980)。这些结果提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Acp活力的测定有可能作为受照剂量的估算方法,并可用来判断某些抗放药物的效价。后经动物实验证实了上述设想 (顾远锡,1981)。剂量估算方法和药物效价判断的应用,其主要对象是人,但是在人身上是无法进行整体照射情况下淋巴细胞Acp活力的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进一步设想如果动物及人的离体血液经照射后,其淋巴细胞Acp活力与照射剂量之间仍存在线性关系,而且在给抗放药后取血照射仍能看出药物的保获作用,则这一生物指标不仅有可能用于整体动物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证明:1.γ辐射处理可导致水稻和蚕豆芽中可溶性蛋白质与同工酶谱的变化;2.γ射线诱发蚕豆根尖细胞畸变率、断片率、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均符合模式Y=a+bx+cx ̄2,呈抛物线变化趋势;3.微核率、断片率与核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呈正相关。从而作者认为微核率、断片率可以作为检测染色体辐射效应的可靠指标;4.γ射线照射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带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染色体畸变作为放射损伤诊断的指标,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我们于1973年对上 海等地区从事各种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体 检,对其中工龄较长或曾经受到事故性照射的 人员都作了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检查(连同武汉 地区10名放射性工作者及有关病人共74例)。 分析研究了这些人员所受放射损伤的情况,为 进一步研究慢性职业性照射体细胞染色体畸变 的规律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用胞质分裂阻断法建立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建立~(60)Coγ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结果在0.1—5.0Gy范围内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回归方程式的同归系数和曲线拟合度进行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皆适于拟合二次多项式(Y=a+bD+cD~2),同时对加Cyt-B的浓度和时间以及终止培养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作为高 效、无公害农药用于防治农、林、果、蔬害虫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1]。近年来,为了提高苏芸金杆 菌对昆虫的致病力,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了 苏芸金杆菌的伴袍晶体与杀虫毒力的密切关 系[2],并通过自然筛选或遗传育种方法不断获 得了新的变种和高毒效菌株[3,4,10,11]。我国1975 年从美国引进B. thuringiensis var. kurstaki (HD-1)以来,已较广泛地应用于生产[5],但对 原有菌种进行改良尚无报道。我们用化学诱变 剂亚硝基孤(NTG)处理HD-1菌种,获得了一 些诱变菌株,并研究了NTG 对苏芸金杆菌晶 体、芽抱以及诱变后对昆虫毒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