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和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薄背涡虫 Notoplana humilis 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其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巢、储精囊、阴茎、雄性生殖孔,精巢壁由一薄层薄膜组成,每个精巢内都含有不同发育时期的雄性生殖细胞,且精子发育无明显同步性;储精囊呈螺旋状排列在雄性生殖孔附近,囊壁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阴茎为粗大的球形,外壁由柱状上皮细胞和数层肌细胞组成.雌性生殖系统包括输卵管、生殖腔、雌性生殖孔和受精囊,但不形成集中的卵巢和卵黄腺.雌雄生殖孔、生殖腔、受精囊、阴茎等部位呈NADPH-d强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在吸虫分类学上,生殖系统的具体构造是其主要的分类特征之一。在雌雄同体的吸虫,阴茎及生殖孔构造的差异亦造成机械性的种间隔离,形成新种,对徽茎类吸虫,阴茎的形态特征在其分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迄今人们所观察到吸虫的阴茎及生殖孔的形态基本上都是光学显微镜下展示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对其精细构造的具体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就对10种微茎类吸虫的阴茎及生殖孔在扫描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果作一简报。  相似文献   

3.
双穴科吸虫(Diplostomatidae)属于吸虫纲、复殖目、前口亚目。寄生于鸟类及哺乳类。根据卵黄腺和寄主的不同、又分为二个亚科:重翼亚科(Alariinae)及双穴亚科(Diplosto-matinae),前者卵黄腺的分布仅限于前体、寄主为哺乳类、后者卵黄腺分布于前后体或仅限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Derogenetinae亚科中之一新属及新种作一详细叙述。其主要特徵为(1)有阴茎囊包被貯精囊之上端及攝護腺之全部,(2)腹吸盤在体之中部稍近下方,(3)单块卵黄腺在体之最末端,(4)在无卵蓋之一端具两條细长丝状体。擬名陈氏半尾吸蟲(Chenia cheni)为本亚科中之一新属及新种。  相似文献   

5.
枝腺科一新亚科、新属及三新种(吸虫纲:枝腺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作者近年来在江西鸟类和哺乳类所采集的枝腺科吸虫中的三新种,包括一新亚科和新届的建立。卷尾卵形吸虫,新种Cladorchis dicruris sp.nov.寄生于鸟类灰卷尾Dicrurs leucophaeusVieillot的肠道外壁结缔组织囊内,据其形态特征,建立了枝睾属,新属Cladorchis gen.nov.和枝睾亚科,新亚枓Cladorchiinae subf.nov.,同时对枝腺科各亚科检索表进行了补充。巨睪副囊吸虫,新种Parabascus macrorchis sp.nov.见于安氏棕蝠Eptesicus andersoni的小肠肉;平睾坚囊吸虫,新种Pycnoporus(Pycnoporus)parallelorchis sp.nov.见于折翼蝠Miniopterus schrcibersii的小肠内。  相似文献   

6.
在整理标本中,见到有一种吸虫,隶属吸虫纲Trematoda复殖亚纲Digenea前口目Proso-stomata单盘亚目Monostomata环肠科Cyclocolidae,为浙江省的新纪录,标本存杭州大学生物系,兹记述于下:多变环肠吸虫Cyclocoeliummutabile(Zeder,1800)Kossack,1911宿主磯鹬Tringahypoleucos(Linnaeus)寄生部位肠间膜采集时期1977年8月采集地浙江杭州虫体简述虫体长26毫米,宽5毫米。口经咽通入柱形的腔,长0.75毫米。咽圆形,直径为0.95毫米。食道略呈S形,长0.6毫米。两精巢各呈圆球形,每个直径0.41毫米,两者之间距离2.42毫米。卵巢球形,直径0.25毫米,在左边…  相似文献   

7.
1.这次在北京地区进行羊体内寄生蠕虫调查,经鉴定结果:共计吸虫2种,絛虫1种,线虫19种。以寄生线虫最为普遍,其中又以羊仰口线虫、美丽筒状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节结虫及粗纹节结虫等5种线虫的感染率较高。 2.于山羊第四胃内发现一寄生线虫新种,定名为长交合刺奥氏线虫Ostertagia(O.)longispiculata sp.nov.,并对该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新种的主要特征为:雄虫体长8.925—9.572毫米。交合刺一对,等长,长0.280—0.302毫米。于距末端0.053—0.075毫米处分成3分枝。即:背枝,长0.053—0.075毫米,背腹面扁而宽;侧腹枝,长0.046—0.065毫米,较背枝细,末端呈锥状;中腹枝,长0.041—0.061毫米,宽度同侧腹枝,末端呈钩状。导刺带呈匙状,长0.083—0.099毫米。 3.瞪羚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gazellae寄生于锦羊的小肠内,为该虫一新的宿主,且为我国新纪录。 4.关于两种同物异名的讨论。我们考虑O.(O.)erschowi,为O.(O.)trifurcata的同物异名;O.(O.)hsiungi为O.(O.)buriatica的同物异名。并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5.附有奥氏亚属Ostertagia(O.)各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报道单肠目Rhabdocoela斯库台科Scutariellidae斯库台涡虫属Scutariella新种:中国斯库台涡虫,新种Scutariella sinensis sp.nov.,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研究。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1)二支卵黄腺在背部两侧沿肠管分布,在近肠后部愈合,整体呈"U"型;(2)生殖孔位于肠前端腹侧;(3)咽腺丰富,位于咽肠交界处的两侧;(4)精巢、卵巢位于肠道前1/3腹侧。新种的18S rDNA和28S rDNA分子系统发生研究首次提供了切头类斯库台科的分子数据,确定切头亚目Temnocephalida的分类地位及该亚目与吸虫类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竹缘蝽属一新种(半翅目:缘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竹缘蝽属Notobitus Stl的一新种,来自广东龙门县南昆山。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 扁股竹缘蝽,新种Notobitus femoralis sp. nov. 体长20毫米,腹宽6.0毫米。深黑褐色,稍带金属光泽,体被极短的灰白色细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鄂东南富水流域收集的吸虫标本中,发现后睾科吸虫二新种,即寄生于大灵猫胆管中的细长次睾吸虫,新种Metorchis elongata sp. nov. 及寄生于鳖胆管和肠道的通山对体吸虫,新种Amphimerus tongshanensis sp. nov. 本文对二新种的形态作了详细描述,对新种与近似种的主要特征列表进行比较,并讨论了建新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吸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主要寄生于鸟类,其次是哺乳类、爬虫类,少数见于鱼类。目前文献报道本科吸虫能寄生于人体的虫种已有十多种,在我国报道寄生于人体的已有7种(赵慰先等,1983)。其中棘隙属Echinochasmus Dietz 1909在我国曾报道寄生于人体的仅有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及抱茎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perfliatus。本文现报道在广州市郊区发现寄生于人体的棘隙属一新种——九佛棘隙吸虫,新种Echinochasmus jiufo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2.
在埃塞俄比亚境内塔纳湖中发现了1种寄生于鲤科鱼类: 间魮(Labeobarbus intermedius)和Labeobarbus tsanensis体内的许氏绦虫, 经形态学鉴定其为亚美尼亚许氏绦虫Khawia armeniaca (Cholodkovsky, 1915)(绦虫纲: 鲤蠢目)。该绦虫鉴别特征为头节呈半球状, 边缘光滑, 无皱褶; 睾丸分布区域从虫体中部至阴茎囊之前; 卵巢前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中后部至阴茎囊前部区域, 少数排列在阴茎囊之后; 子宫起始于阴茎囊后方弯曲环绕直至卵巢后部区域, 有少许卵黄腺排列在子宫和卵巢的两侧。此外, K. armeniaca卵巢呈滤泡状或蝴蝶状, 雌雄生殖孔分离但彼此距离很近, 开口于体表并形成同一生殖腔, 且雄性生殖孔位于雌性生殖孔前方。卵巢后卵黄腺数目少于100个, 分布于虫体末端, 卵黄腺距离卵巢后翼较远, 部分样品内卵黄腺接近卵巢后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华北、华东地区家禽寄生吸虫和线虫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956—1962年间,作者在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南京、扬州、合肥和上海等地,检查了鸡863只、鸭1091只和鹅73只。从所获标本的鉴定结果,共找到寄生蠕虫34种(不包括絛虫),分隶于14科20属。其中包括1个吸虫新种、2种吸虫和6种线虫的国内新记录及4个新宿主。 2.在34种寄生蠕虫中,吸虫占2/3,线虫仅占1/3。这可能与禽类的生活习性及吸虫的发育有较密切的关系。 3.同种蠕虫对家禽的危害,以吸虫来说,鸭、鹅高于鸡;以线虫来说,则鸡高于鸭鹅。 4.在华北、华东地区的家禽寄生蠕虫,以卷棘口吸虫、鸡异刺线虫和鸡蛔虫为优势种类。 5.在南京家鸭小肠内发现一新种吸虫,定名为家鸭拟鴞形吸虫Pseudostrigea anatis,sp.nov.,其主要特征为:体形大,长3.90—4.62毫米;虫体前后两部之比为2:3;卵巢类圆形;睾丸横椭圆形;卵黄腺掩盖了生殖器官;子宫中卵子的数目多,54—91个。此外,新种与其他类似种类作了比较与讨论。 6.文中除对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讨论和附图外,并对各旧种与其他作者的记载不同的地方,加以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1976年12月,我们在西安动物园一头非洲狮(Panthera leo Linnaeus)的小肠中采到了5条绦虫,其中一条不成熟,另一条缺头结,其余3条完整无缺,并且都已成熟。经详细观察,确定为一个新种。狮单圈钩带绦虫Monordotaenia leonina,新种 体呈乳白色,头结上只有一圈吻钩。体长378—605毫米,最大体宽2.6—5.0毫米。生殖孔不规则地左右交替,并开口于节片侧缘中部稍后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中国涡虫单肠目1新纪录科背睾涡虫属1新种,即中国背睾涡虫Phaenocor asinensis sp.nov.。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外轮廓呈长子弹形,后缘呈刀切状;精巢长度占体长的2/3,位于卵黄腺的背部。阴茎表面小刺呈犬牙状,其内折部中段具4个矩形的粗刺。子宫有2个开口,一端连接卵巢,另一端连接生殖腔。卵黄腺呈条形,具短分支,左右卵黄腺无衔接。生活于淡水。标本保存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形态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杭州棘隙吸虫,新种Echinochasmas hangzhouensis sp. nov., 虫体较小,前狭后宽1.406—1.605×0.227—0.341,头领发达,头棘22—24枚,角棘4枚,体表披棘,口吸盘端位,近圆形。腹吸盘大,为口吸盘的二倍左右。具前咽,食道长。二睾稍有重叠,位于中横线之下,阴茎囊大,卵圆形,内含贮精囊,卵巢小,近圆形,位于腹吸盘与前睾之间,具受精囊,梅氏腺。卵黄腺位于身体的两侧,在腹吸盘与前睾前及后睾后卵黄腺在中央相汇合。子宫短,虫卵数少。  相似文献   

17.
广西猕猴体内枝腺科吸虫一新属新种记述(吸虫纲,枝腺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从广西产猕猴小肠内检获的一种小型吸虫,经形态学研究与文献上所记载的同科近似属种比较,该吸虫具有高度发达的排泄囊,虫体细小,体被细棘,生殖孔开口于体前1/3左侧边缘,肠管细长延伸达睾丸后缘附近等特征确定为1新属新种.根据该吸虫巨大的排泄囊特征,定名为中华巨囊吸虫Megacystium sinensis gen.et sp.nov..文中描述了新种形态结构及新属特征,并讨论了与同科近似属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渤海鱼类复殖吸虫Ⅵ(吸虫纲:孔肠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渤海(大连市)采集的六线鱼肠内发现大连新卷宫吸虫,新种Neohelicometra dalienensis sp.nov.,虫体大小4.8—5.5×0.5—0.6mm。口腹吸盘比1:0.7。睾丸前后排列,较大。生殖孔在咽后。卵巢分叶,在赤道线稍后。卵黄腺在体两侧,起自腹吸盘之后,不伸到体末端。卵43—58×20—33μm。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1月在浙江省桐庐的栉鼠耳幅Myotis fimbriatus(peters)的小肠中得到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的吸虫14条,经鉴定为软体长吸盘吸虫Longitrema chilostomum(Mehlis,1831)Chen,1954.(测量单位:毫米)。体呈长椭圆形,在腹吸盘处最宽,侧面呈棱形,大小为1.56—1.98×0.43—0.71。口吸盘为长圆形,长大于宽,0.26—0.28×0.21—0.22。腹吸盘为0.14—0.21×0.15—0.16。咽球形,0.05。食道长0.14—0.12。盲肠末端在睾丸之前。睾丸卵圆形,0.14—0.16×0.11—0.14,位于腹吸盘之两侧。阴茎囊为0.11—0.12×0.12—0.13。生殖孔位于腹吸盘之前。卵…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野外及室内喂养观察、野外采集、室内解剖等方法,对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繁殖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为雌雄异体,具有明显的第二性征;壳顶面观察,雌性的第2~3螺层为黑色,雄性的为淡黄色。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生殖孔组成。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前列腺、阴茎囊和阴茎组成,此外还具有特殊的辅助交配器和香腺。福寿螺交配方式特殊,辅助交配器和香腺在交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福寿螺为倒退式产卵,产卵于水面之上的附着物上,腹足在产卵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雄螺独特的交配器官和交配方式、雌螺独特的产卵方式和高繁殖力、受精卵的离水孵化使福寿螺后代数量极大,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