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片水势降低对荔枝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荔枝(Litchi chinensis)是岭南佳果。但它生长的地区范围狭小,植株生长缓慢,故不易扩大种植和增加果实产量。除了研究荔枝开花习性的工作外,关于荔枝对环境适应性所知甚少。在华南,植物仍遭受季节性干旱。在自然田间情况下,荔枝也常受到土壤缺水和低的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叶片水势降低和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对荔枝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将有助于阐明荔枝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生理反应。本文报道叶片水势降低、叶片/空气水蒸汽压陡度和细胞间 CO_2浓度变化对荔枝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国的香蕉、荔枝、椰子等佳果,都是大自然宠坏了的娇儿。它们只要稍向北移,一遇冰雪,就会憔悴不堪更结不出什么佳果来,了。柑桔在南方果木中算是适应性较强的,它可耐零下八度左右的低温,但历来也只能在淮河以南生长。“桔逾淮河而为枳”,已是千古  相似文献   

3.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宋代诗人苏轼赞美荔枝的名句。荔枝以其清甜爽脆、别具一格的风味赢得历代诗人的赞美,被誉为岭南佳果。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在我国已有二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它原产我国南部。如今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夏威夷等地区亦有引种。荔枝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植物。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光滑,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光滑革质,叶背灰白色,侧脉  相似文献   

4.
正在古代,荔枝有许多名字,如离支、离枝、荔支、丹荔、荔子等。荔枝不属于中原传统物产,性喜温热,长在南方。汉朝统一南北,将交趾纳入版图后,当地的荔枝也被发现。《汉书》记载,汉武帝将南越灭国之后,发现该地"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韦昭作注解释道:"果,龙眼,荔枝之属。"汉武帝的文学之臣司马相如在其歌功颂德的《上林赋》中写道:"答遝  相似文献   

5.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6.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姚振威  刘秀琼 《昆虫学报》1990,33(2):207-212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 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原产地,种植面积和产量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以“岭南果王”著称的中国荔枝在国际鲜果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在我国广泛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是荔枝的主要害虫,其幼虫蛀食荔枝果核、果蒂,会影响果实生长发育及商品果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荔枝蒂蛀虫的行为隐蔽,世代重叠,难以控制。目前生产上对该虫的控制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产生污染环境、药物残留、食品安全以及虫抗药性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从荔枝蒂蛀虫生活习性及危害发生规律、预测预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生物源农药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研究方向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荔枝果皮结构与果实贮藏性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潘洵操  谢宝贵   《广西植物》1997,17(1):79-84
在荔枝淮枝品种果实贮藏中进行单果失重率的测定,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鲜果、褐变果、霉变果的果皮进行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荔枝果实外果皮细胞形态结构特殊,向外突出成半球形并和栅状组织一样极易破损失水而加速果皮的褐变。褐变前、霉变前后果实失重率大。电镜下观察霉变果实表面布满着酵母和其它菌体,真菌菌丝侵入果皮内生长繁殖,破坏栅状组织等,是导致果实迅速霉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六种荔枝果蛀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55,(2):129-150
荔枝害虫种类甚多,就笔者两年来的观察已知有50余种。在过去一般果农及若干研究荔枝害虫的学者,均认为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蝽科Pen-tatomidae)为荔枝果实的唯—首要害虫,但若就其为害严重性而言,本文所述6种果  相似文献   

10.
贵妃红荔枝开花与落果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荔枝新品种——贵妃红进行单穗雌雄花、花穗群体雌雄花以及落果特性的观察,总结出贵妃红荔枝的开花和落果特性,并提出若干针对性的保果壮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营建荔枝 旋扭山绿豆复合种植系统和荔枝单一种植系统的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害虫总数显著减少,仅为单一种植园的61.27%,在果实生长关键期的5月份的数量仅是单一种植园的50.45%.旋扭山绿豆与荔枝树存在相互协调关系:两者具较少共同害虫,其害虫却存在多种共同天敌;旋扭山绿豆冬季开花为天敌昆虫越冬提供庇护场所和替代食物,两者花期基本衔接,利于害虫天敌的生存及繁殖.在荔枝开花和荔果生长期的3~6月份,复合园荔枝树上的天敌数量与害虫数量之比分别为单一园的4.22、2.34、2.28和20.63倍,有效地发挥了对荔枝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荔枝蒂蛀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是中国岭南地区、东南亚、印度和尼泊尔一带广泛分布的重要果树害虫。该虫以幼虫钻蛀取食荔枝和龙眼的果实、嫩梢、花穗,隐蔽性强,防治困难,加上防治措施不当,化学农药的滥用,使得该虫迅速成为这两种优质名果的最主要害虫。本文整理近30年荔枝蒂蛀虫的研究报道,从分类学,生物学特性,触角感器及嗅觉机制,人工饲养技术,以及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荔枝蒂蛀虫的研究进展,提出在荔枝蒂蛀虫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吸果夜蛾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害虫之一。在我国为害桃、李、葡萄、苹果、杧果、柑桔、荔枝、柿子、枇杷、番石榴等的果实。目前已成为我国山区发展果树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广东山区种植柑桔,被害果率常达10—30%。近几年来,我们参加了吸果夜蛾的防治工作,进行了一些试验观察,下面就吸果夜蛾的防治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各地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元红荔枝从福建福州北移浙江苍南,年花果物候期缩短7d,不同基枝翌年抽穗结果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培育一定数量的生长枝是丰产稳产的前提,以8月上旬抽发的秋梢母枝翌年穗果量高。花芽生理分化运期在10月底,形态分化期与福建比较只是时间上顺延。因此,浙南荔枝栽培强调前促后控秋梢母枝;培育壮穗,控制花量;保果壮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机油乳剂对果树进行安全性和防治荔枝蒂蛀虫Conopmorpha sinensis Bradley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机油乳剂后荔枝和龙眼的落果率与对照树无差异.喷清水的对照树其蒂蛀虫蛀果率比喷机油乳剂的处理树高,分别为150、200和250倍机油乳剂处理的2.8、3.0和2.7倍.在荔枝、龙眼园应用机油乳剂防治害虫不会导致落叶、落果、畸形叶和畸形果,也不会延缓果实的生长和成熟及降低单果重,而有利于控制介壳虫、螨类、蛀果类等害虫.机油乳剂可替代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有利于果园天敌的生存、繁殖,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 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Giard)是本县荔枝的主要害虫之一,有些荔枝树的新梢、嫩叶被害率达100%。除为害荔枝外,这种蓟马在本县还为害龙眼、油桐、乌桕、沙梨、柿、杧果等树木。1985年和1986年作者对其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观察,并作了一些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澳大利亚一些产区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实的变褐、失重和腐烂问题进行了三年的研究;以热苯菌灵溶液浸果并用塑料薄膜包装,可减少果实采后的损耗。在20-30℃条件下,为了防止荔枝果实的腐烂,变褐和失重,作者建议把荔枝果实浸在52℃的0.05%苯菌灵溶液2分钟,然后将果实装入小篓,再用0.01毫米厚的聚氯乙烯薄膜袋包装。  相似文献   

18.
棕果蝠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其对近缘种的通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果蝠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广、种群数量大,对龙眼、荔枝等水果种植业造成巨大危害。近年来,棕果蝠在国内被大范围捕杀,造成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了获得用于研究棕果蝠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我们利用探针富集法构建了棕果蝠部分微卫星基因组文库,筛选出棕果蝠的4 个高度多态性位点;并结合前期本研究组已经发表的棕果蝠微卫星位点,共检测了10 个棕果蝠特异的微卫星标记在其它4 种果蝠(短耳犬蝠、犬蝠、大长舌果蝠、小长舌果蝠)内的通用性,为不同果蝠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微卫星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三新种是壳菜果伪足瘿螨Nothopoda mytibariae sp. nov., 木香新联节瘿螨Neocosella aquilariae sp. nov. 和荔枝离节瘿螨Disella litchii sp. nov., 它们都分布在广西。  相似文献   

20.
以8年生‘妃子笑’荔枝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45d果面喷施0、1.10、1.30、1.50、1.70和1.90g/L的L-谷氨酸,研究各浓度L-谷氨酸处理对‘妃子笑’荔枝果实生长、果皮着色和果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各浓度L-谷氨酸处理对采收期(处理后20d)荔枝果皮中的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1.30~1.90g/L L-谷氨酸处理采收期荔枝果皮中花青苷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92%以上;在采收期,1.10~1.30g/L L-谷氨酸处理的果面色泽参数a*值显著高于对照,色度角h°值、亮度L*、色彩饱和度C值均显著低于对照。(2)与对照相比,1.10g/L L-谷氨酸处理使采收期荔枝果实单果重、纵径和横径分别显著增加30%、4%和6%,而1.90g/L L-谷氨酸处理的单果重、纵径和横径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2%。(3)L-谷氨酸(1.10、1.30和1.70g/L)处理使荔枝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峰值的出现时间比对照延迟5d,缩短了果皮与果肉的发育间隔时期;各浓度L-谷氨酸处理对果肉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1.30g/L L-谷氨酸处理使荔枝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提高15%。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L-谷氨酸处理可显著促进‘妃子笑’荔枝果实生长和果皮着色,并有效改善果肉营养品质,其中以1.30g/L L-谷氨酸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过高浓度L-谷氨酸(1.90g/L)则抑制荔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