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两足直立姿势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国强 《化石》1992,(4):28-29
人类是怎样取得直立姿势的?我们在对非洲现代灵长类动物进行一系列观察后,发现现代有些猿类在多种的情况下常常两足直立。比如它们在地面上需要环颐周围时;用前肢携带食物或其它东西时,或者作出某种表情时;它们都会站立起来。对此现象研究,或许会引发我们对人类产生直立姿势的种种猜想,以解释那些至今使人困惑的问题,包括人类产生直立姿势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龚缨晏 《化石》1996,(2):8-9
人的双脚是怎样开始直立行走的龚缨晏在现代世界上,只有我们人类才采取双脚直立的行动方式,这是人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双脚直立行走的产生,是人类起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现有的材料而言,约400万年前出现于非洲的南方古猿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人材...  相似文献   

3.
直立造成了人类独有的体型,因此人的体型叫直立体型。人的体型是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也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一)直立与人类体型形成的关系直立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首先是双手获得了自由,从此手不再是行走和支持的器官,而是能够操持器物、创造财富的劳动器官。  相似文献   

4.
小偃6号小麦旗叶直立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对小麦旗叶姿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单体、端体的F_1及F_2分析表明:中国春2D染色体上至少有两个旗叶下披基因,即位于2DL上的P_1和2DS上的P_2,前者表达能力很强,后者则较弱,与小偃6号旗叶直立基因共存时分别表现为显性和隐性;小偃6号的旗叶直立基因E也位于2D染色体上,同(P_1+P_2)共存时表现为隐性,仅与P_2共存时则表现为显性。文章还就这些基因的染色体操作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豢养条件下,白暨豚的游泳除背向上正常姿态外,尚有侧游、仰游、滚游、跳跃、直立、浮卧和滑行多种型式。呼吸间隔时间不均匀,最短5秒,最长243秒,呼吸率为109—143次/小时。它的昼夜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激烈活动”和“平缓活动”两种状态,后者可能是一种休息方式。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养下白暨豚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豢养条件下,白鱀豚的游泳除背向上正常姿态外,尚有侧游、仰游、滚游、跳跃、直立、浮卧和滑行多种型式。呼吸间隔时间不均匀,最短5秒,最长243秒,呼吸率为109—143次/小时。它的昼夜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激烈活动”和“平缓活动”两种状态,后者可能是一种休息方式。  相似文献   

7.
最近,英国利物浦理工学院脊椎动物心理学和进化学讲师惠勒说,人类的祖先开始直立行走,主要是为了保持头部凉快,而非解放他们的手臂。惠勒还在《新科学家》周刊发表文章,认为早期人类从阴暗的森林迁移到较开阔的平原时,要抵受阳光的照射和较高的气温。他推测,原始人的身体组织无法用呼气来降低体温,巨大和脆弱的大脑会因体温仅升高1—2℃而受到损害,惠勒认为,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是在穿越空旷的赤  相似文献   

8.
正260万年前,第四纪冰期开始,急剧的环境变化迫使所有动物必须不断适应新环境。许多哺乳动物都灭绝了,但灵长类却练就了直立行走的新技能,从此开启了地球上最辉煌的"人类时代"。从猿到人,脑容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直立行走和工具使用被认为是人类出现的重要标志。直立行走使人类的双手得以解放,因此人类可以使用双手去获取食物,使用工具,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存几率。手部动作的完成不仅需要肌肉、骨骼等末端生物器官的参与,更需要大脑对环境中的物体的大小、形状等信息进行分析,选择要完成的动作类型,并对动作进行提前编码和实时调控。本文将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综述视觉引导的手部动作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已有理论、存在的争议、一些新的证据以及动作研究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是唯一以完全直立的姿势进行活动的。经过长期的进化使人体结构也逐渐适应了这一姿势,人体结构的进化使人类在维持直立姿势中能够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而保持平衡和稳定。人的足则是实现这种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的长度直接影响着足的有效长度(重心的最大前后移动范围,为足长的三分之二,平均约为12.5厘米)和人体支撑面的大小。由足的  相似文献   

11.
山城 《化石》2005,(2):17-17
新华社电 一个由美国和埃塞俄比亚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小组5日认为,他们发现的骸骨化石属于人类最初的可以直立行走的祖先。  相似文献   

12.
一.棕榈科植物的形态概述棕榈科(Palmae)是一种既富具风趣且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属单子叶植物的乔木或灌木,其生长姿态的优美实为种子植物门中各木本植物之冠。茎:粗壮或柔弱,通常具木质、直立、无分枝的圆桂形树干;有时为攀缘状,有时则极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24日,著名的古人类学家玛丽·利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宣布了一项新的发现:即三百五十多万年前人类的远古祖先的足印。足印的形态和分布表明:它们是由一个直立行走的个体留下来的,而这种直立行走的样子与现代人的直立行走的样子十分相像。这些足印是英国的科学家A·黑尔在莱托里尔发现的。莱托里尔,是坦桑尼亚北部地区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个著名的考古地点。足印保存在一层灰黄色的中  相似文献   

14.
人类头盖骨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最重要依据。通过研究人类的头骨化石,能够了解古人类的直立程度、手脚分工和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年龄、寿命、食性等特征。并且根据头骨的形态特征,推断当代世界四大人种的可能祖先和来源。因而人类学工作者,对于寻找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人与生物圈》2011,(3):1-2
人类正面临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消费经济的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生态与环境出现空前危机。为此,人类开始了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以“生态文明”为主导价值的科学发展观,并致力于将这一战略构想落实于各项事业,以主人翁的姿态加入到人类这一伟大行动中。  相似文献   

16.
对人与猿的结构、行为等特点进行比较,表明人类发生意识突破和"依靠工具"(防卫等),人与工具结合具有进步性,使人类的进化具有独特性。人体改变出现以心理意识主导的结构(基因)选择,它以适应工具、文化为方向,人逐渐直立和脑量增加等。分析了人类进化的心理学基础,阐明人与猿的分离方式及机制:即在工具意识上"断开",产生以心理选择为主导的结构和心理等的不同改变。建立人类进化的新模式,并从不同角度验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史杭 《化石》1997,(3):18-20
人与动物的行为史杭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人类的起源。虽然人们发现人与哺乳动物特别是与灵长类动物在解剖和生理上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与动物毕竟有极大差别,人能直立,有能劳动的双手,有语言,有发达的大脑,有认识和改变自然的能力。所以直到达尔文的...  相似文献   

18.
答:若要问标准的站势和坐势应该是怎样的?回答当然是要挺胸直腰且两眼平视前方。在几乎所有的人心目中都是这样认为的,以至学校也一直把它作为最规范的姿态标准倍加推崇,且要求学生时时刻刻都应该这样。其实,除了接受检阅,队列操练等特定场合里应该保持挺胸直腰以外,平常,如上课,听报告,看戏看电影等都大可不必。只要不弯腰驼背,而保持舒适自然的姿势就行了。况且,如果长期强制性地挺胸直腰,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还可能出现一些脊柱病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育。首先,从进化的观点出发,地球上从早期的古猿演变到人的漫长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不能直立行走(如:生活在距今1500万年前后的森林古猿)6到不完全直立行走(如:生活在距今大约170万年  相似文献   

19.
孙毅 《化石》1997,(1):2-4
1989年初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上登载了一幅“人类的进化”的漫画,画的上排是猿直立行走,逐渐进化成了人,下排是现代人坐着,逐渐又变成了猿。当然,这是讽刺现代人坐着按电钮办事的漫画,但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代人是否还在进化?达尔文的人类起源和自然选择的理论奠定了人类进化学说的基础。人类起源于一种古猿,属于一个物种的“一祖论”。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它由四足运动转变成两足运动,有的认为是环境因素促成。由于气候变化,森林破坏,它们不得不走出大森林,进人亚热带大草原。大约在200万年前,人类的…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古人类学家相信,人脑的扩大和人脑结构的发展是在直立行走之后。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地区发现的距今300多万年的“露西”化石及其同类虽然已能相当好地直立行走,但其脑子仍是象猿那样大小。 最近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专门研究人类化石脑结构的霍洛韦教授(Ralph Holloway)说,虽然“露西”的脑并不比猿的大多少,然而却显示其结构已有向人的方向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