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段金楠  蔡群  王浩  盛吉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5):614-617, 封三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其除了可调节钙磷代谢,参与骨骼生长外,还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抗炎抗纤维化等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ILD)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组肝脏炎症性病变,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AILD存在相关性,AILD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普遍降低,补充血清维生素D可降低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因此,探究维生素D在AI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对维生素D在AIL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症,以钙磷代谢失常和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严重者发生骨骼畸形。治疗时主要进行维生素D疗法。一般口服治疗量的维生素D是安全的,但如误用过量的维生素D、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或对维生素D敏感者则可导致中毒。...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营养素,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维生素D对人类健康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已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与多种骨代谢相关疾病有关,并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关系密切。在骨代谢方面,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软骨病、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甚至会导致急性跌倒事件的发生和骨折的形成,而甲状旁腺激素(PTH)是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代谢过程及维生素D受体多样性及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相关性,以便有助于探究维生素D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补充维生素D、胶原肽和钙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及对骨保护素细胞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α-MEM培养基培养MC3T3-E1细胞。检测Ca2+(20 μg/mL)、维生素D(0、10-12、10-11mol/L)、胶原肽(0、50、100μg/mL)三者交互作用剂量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作用及RANKL、OPG mRNA表达。结果:维生素D、胶原肽和钙交互剂量作用下细胞增殖水平无明显差异。维生素D联合钙能够明显降低RANKL mRNA表达水平,提高OPG mRNA表达水平,降低RANKL/OPG比值。而胶原肽联合钙对RANKL以及 OPG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维生素D联合钙可通过抑制小鼠成骨细胞RANKL mRNA表达、促进OPG mRNA表达,从而促进骨的形成,抑制骨的吸收。维生素D和钙联合补充胶原肽,对成骨细胞RANKL,OPG mRNA表达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帕金森病患者及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由于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调节神经营养因子,降低神经毒性的功能,能同时针对几种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因素发挥作用,特别是老年人纠正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阻止神经元的损失和PD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因此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治疗PD的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相关性。该文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帕金森病中可能发生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与钙、磷的代谢密切相关。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并对骨组织中的沉钙成骨有直接促进作用。在人体,儿童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软骨病(佝偻病),成人则发生骨软化病。在动物(主要是幼小动物)维生素D缺乏症一般表现为生长抑制、体重降低、行动迟缓、姿势异常、肌肉无力等症状。用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可在较短的时期内看到维生素D对其健康的明显效应。实验动物的选择观察维生素D与健康的关系,应用幼小动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05,40(8):51-51
补充维生素D和钙一直被认为是预防老年人骨折最有效和简便的方法,而且从来没有人对此表示过怀疑。但是英国科学家的两项最新研究显示,补充钙和维生素D似乎不能预防老年人骨折。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维生素D(VitD)在钙、磷代谢及骨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VitD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经过补充VitD可以预防或治疗高血压,VitD缺乏参与了高血压的形成,成了最近争论的焦点。故本文将对VitD和高血压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婴儿早期补充维生素D水平对其生长发育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的健康婴儿2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维生素D补充情况分为观察组(维生素补充充足组)134例和对照组(维生素缺乏组)101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婴儿出生时和6月龄时的身长、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变化情况,检测6月龄时肠道内主要菌群含量,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出生时两组婴儿身长、体重和BMI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6月龄时观察组体重和B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婴儿早期维生素D补充不足能够导致体重增加和BMI升高,并能引起肠道菌群数量增加,影响婴儿的生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孕妇妊娠早期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正规产检并分娩的非孕前糖尿病孕妇,在其建卡初检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妊娠24-28周行糖筛查及糖耐量试验,诊断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收集并整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维生素D测定孕周与测定季节、孕期维生素D补充情况等信息。结果:1000例孕妇中,GDM发病率为11.5%,维生素D缺乏比例占67.4%;其中,约有54%孕妇常规补充复合维生素,约含维生素400 IU/天,10%孕妇常规补充维生素D。GDM孕妇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7)。维生素D缺乏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是维生素D水平较高组的1.944倍,且在秋冬季更易发生GDM。可以考虑在孕14-16周进行维生素D水平的早期测定。结论:孕妇维生素D缺乏十分普遍。妊娠早期孕妇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孕妇胰岛素抵抗及孕期发生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的膳食营养状况,分析叶酸、维生素D等水平与妊高症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市院区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简称妊高症)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妊高症分型分为三个亚组:妊娠期高血压组(38例)、轻度子痫前期(36例)、重度子痫前期(32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正常孕妇126例为对照组。采用24h回忆法统计孕妇膳食状况,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D、血清钙、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分析影响PIH的相关因素。结果:孕妇不同膳食结构中,谷类、乳类、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摄入量均不足,豆类和油脂类摄入量适宜,畜禽肉类和蛋类摄入过量;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叶酸、维生素D以及血清钙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中各亚组患者,随着妊娠高血压程度的不断加重,观察组中各亚组血清中叶酸、维生素D以及血清钙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最高,正常对照组血清Hcy水平最低,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对影响PIH的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在年龄、BMI、血清叶酸、维生素D、血清Hcy和血清钙水平等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BMI、血清Hcy为PIH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维生素D、血清钙为PIH的保护因素。结论: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的膳食营养结构不均衡,谷类、乳类、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摄入量均不足,畜禽肉类和蛋类摄入过量,营养结构有待改善。PIH的发生与维生素D、叶酸和血清钙水平密切相关,BMI、Hcy是影响P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维生素D和血清钙是PIH的保护因素。孕妇在妊娠期间补充叶酸、维生素D、血清钙和控制能量过度摄入,对预防和降低PIH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少年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直接相关。最近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还表明,维生素D(VD)缺乏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抑郁症,老年痴呆症,感染性疾病,肌肉骨骼功能下降等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也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因此,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多种疾病风险,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益。本文系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阐述维生素D水平与多种临床疾病之间的关联,并对人体血清VD浓度合理监测及合理补充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少年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直接相关。最近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还表明,维生素D(VD)缺乏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抑郁症,老年痴呆症,感染性疾病,肌肉骨骼功能下降等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也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因此,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多种疾病风险,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益。本文系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阐述维生素D水平与多种临床疾病之间的关联,并对人体血清VD浓度合理监测及合理补充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3的经典作用是调节体内钙、磷的代谢平衡和维持骨的健康,有证据显示维生素D3也可调节动物生殖。维生素D代谢酶可合成和降解活性维生素D3及其代谢中间产物,活性维生素D3通过结合至目标组织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以发挥其生物学作用。VDR和维生素D代谢酶在雄性生殖系统中表达,表明维生素D3在雄性生殖生物学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维生素D3与雄性生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推进维生素D3影响雄性生殖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子代小鼠维生素D的干预,探讨维生素D对子代小鼠行为的重要影响,为孕期补充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孕鼠维生素D缺乏的实验模型。将子代小鼠分为三组:肌注维生素D的低剂量饮食组(a组,补充组)、肌注生理盐水的低剂量饮食组(b组,缺乏组)和正常饮食组(c组)。在第24天和第60天时,采用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社交试验对子代小鼠的行为进行监测。结果:孕期维生素D缺乏对子代小鼠的维生素D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子代小鼠出生10天时血清维生素D的浓度分别为:低剂量饮食组12.98±0.65μg/L,正常饮食组35.38±1.13μg/L,两组浓度值差异显著(P0.05)。旷场实验中,第24天时,缺乏组子代小鼠的运动总路程为1044±89.21 cm,显著少于补充组(1701.56±150.5 cm)和正常组(1755±154.2 cm),而其在中央区停留的时间为34.84±3.54 s,显著高于补充组(21.36±3.05 s)和正常组(21.77±3.64 s),其在周边停留的时间为265.2±3.54 s,显著少于补充组(278.6±3.05 s)和正常组(278.2±3.64 s);第60天时缺乏组子代小鼠在中央区停留的时间为28.79±3.68 s,显著高于补充组(17.21±2.59 s)和正常组(18.37±1.99 s),其在周边停留的时间为271.2±3.68 s,显著少于补充组(282.7±2.54 s)和正常组(281.6±1.99 s)。缺乏组在第60天时行动总路程为1653±141 cm低于其他两组,但差异不显著。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三组子代小鼠第24天的穿越次数均显著高于第60天,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缺乏组的降低趋势更为明显。平台停留时间方面,三组子代小鼠在第60天均多于第24天,呈增加趋势。社交实验中,第24天时三组小鼠探索空笼子的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缺乏组小鼠与代表新伙伴的陌生鼠1接触的时间低于与空笼子的接触时间,而正常组和补充组小鼠与陌生鼠接触的时间明显多于空笼子。第60天时三组小鼠探索空笼子的时间也没有明显差异,虽然缺乏组小鼠与陌生鼠的接触时间略高于与空笼子的接触时间,但差异不显著,而正常组和补充组小鼠与陌生鼠接触的时间仍明显多于空笼子。结论:向维生素D缺乏的子代小鼠补充维生素D能够对子代小鼠的兴奋性、空间认知能力、学习记忆能力和社交行为产生良性影响,在发育早期进行维生素D补充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答当我们在各种剧烈运动之后,身体的骨胳肌会产生一种酸痛感,几天后酸痛便消失。我们知道,人必需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将体内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大量的能量,供各项生理活动利用。在剧烈运动时,全身骨胳肌特别是下肢肌收缩活动加强,急需大量能量供给,这时呼吸频率、心率逐渐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而且体内大部分血液被输送到运动系统,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满足体内糖类完全氧化所需的氧气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vitamin D,Vit D)除了经典的钙磷调节作用外,近年来大量研究还发现其与免疫调控密切相关,与多种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关联,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全球发病率高、分布广泛的免疫性疾病之一,了解其发病机制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存在积极的意义。而维生素D缺乏在SLE患者中比一般人群更普遍,过去的十多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维生素D在SLE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本文就其近年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独口服乳清蛋白、维生素D或两者联合补充促进绝经期女性骨骼、骨外健康效应及改善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方法:2015—2016年在北京市王佐镇50岁及以上绝经期女性中,筛选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80名,并随机分4组,即对照组(普通膳食组)、维生素D组、乳清蛋白组和乳清蛋白联合维生素D干预组。随访半年,重点监测受试者口服维生素D以及乳清蛋白前后血清1,25-(OH)2D3、血生化指标以及上下肢肌力测定,握力、步速等变化的同时,应用ISCCWG诊断标准进行肌量测定,观察ASM指标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4组间患者前述指标在基线以及给予乳清蛋白和维生素D后变化的差异。结果:通过连续6个月每日单独补充800 IU维生素D,可以使受试人群的体内血清1,25-(OH)2D3水平达到30 ng/mL,且恢复到了正常水平(P<0.05)。当同时联合每日30 g乳清蛋白进行干预,6个月以后其受试者体内的血清1,25-(OH)2D3水平也可达到30 ng/mL。通过干预实验的结果表明,受试人群体内的白蛋白水平、体内血清肌酐、四肢骨骼肌量、步速、握力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尤其在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后,变化更为显著。结论:维生素D、乳清蛋白的干预对受试人群的四肢骨骼肌量、步速、握力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趋势,尤其在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后,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悉尼的研究人员发现,不能使伴侣怀孕的男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现象。他们分析了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精子的DNA断裂频率,对结果大为吃惊。阳光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而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钙和磷的含量,以便形成健康骨骼。生育专家安妮&#183;克拉克博士检查了近800个患有不育问题的男性血液,发现近1/3男性体内含有的维生素D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Li BY  Tong J  Zhang ZL 《生理学报》2006,58(6):573-576
以维生素 D 受体基因敲除雌性小鼠为模型,研究雌激素对骨、钙代谢的调节作用。外源性给予雌二醇一个月后,观察小鼠血钙水平的变化,同时测定小鼠骨密度,并利用胫骨非脱钙 von Kossa 染色观察钙化的骨小梁和未钙化的类骨质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外源性给予雌二醇一个月后,维生素 D 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血钙水平,从(2.10±0.37) mmol/L 上升到(2.80±0.41) mmol/L (P<0.05); 骨密度从(0.037±0.006) g/cm2增高到(0.048±0.007) g/cm2,显著改善(P<0.05) ;钙化骨小梁面积显著增加,未钙化的类骨质面积显著缩小。结果提示,外源性雌二醇对骨、钙代谢具有非依赖于维生素 D 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