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31只(48侧耳)家兔进行了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对其测试参量,电极置放,波形特点及阈值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家兔ABR各波有关正常值和参量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中潜伏期反应的生后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MLR)生后发育模式的异同。方法:在同一批新生SD纯种大鼠连续10周同时观察BAEP和MLR生后发育的变化。结果:BAEP和MLR分别在生后14d和17d出现;BAEP各波峰潜伏期(PL)随鼠龄增长而递减,生后3-4周是PL缩短的主要时期,I波PL在生后29d达成年值,其余各波PL在生后70d全部达成年值;首次出现的MLR,其Po和Na两波PL已达成年值,而Pa、Nb和Pb和PL也随鼠龄增长而缩短,但生后20-23d很快就达成年值;BAEP的Ⅰ、Ⅲ、Ⅳ波和MLR的Nb、Pb波波幅在生后3-4周期间迅速递增,且峰值明显大于成年值,然后逐渐回降。结论:大鼠MLR和BAEP生后发育的模式基本相同,但MLR各波PL较早达成年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干缺血模型ABR变化特点及其在脑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阻断猫基底动脉不同部位血流 ,观察记录阻断血流后不同时间ABR变化特点及其规律。结果 :①夹闭基底动脉上、下段或小脑下前动脉 10min左右 ,ABRP3 ,P4振幅明显减小 (P <0 .0 1,P <0 .0 5 ) ,60min恢复夹前水平 ;②夹闭基底动脉上段 10~60minP5明显减小 (P <0 .0 5 ) ,直到 12 0min尚未恢复至夹前状态。结论 :①猫的ABRP3脑区的血供主要来自小脑下前动脉 ,P1,P2产生部位基本不依赖基底动脉供血 ;②轻度暂短性脑缺血时ABR振幅比潜伏期更敏感 ,振幅减小的程度与脑干缺血的程度密切相关 ;③ABR可用于脑缺血定位诊断及脑功能动态观察的电生理检测。  相似文献   

4.
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立体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殿华  钱学斌 《生理学报》1988,40(4):386-389
用常规组织学、声诱发电位、HRP逆行追踪等方法确定了豚鼠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外侧丘系核及下丘的定位坐标值。对320—700g的豚鼠,耳蜗核中心位置的模坐标值为P 2.3,LL/RL 3.0,H1.5;上橄榄复合体为P2.3,LL/RL1.6,H-1.5;外侧丘系核为P0.8,LL/RL 2.0,H-1.5;下丘为A2.0,LL/RL 2.2,H5.5。对每一脑干中枢,当记录电极插至中心位置时短声诱发电位的振幅最大,主波为负。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耳聋发病率在我国较高且近年并未见有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妊娠晚期是胎儿对耳毒性药物等致聋诱因最敏感的时期之一,因此,研究该期胎儿听力情况及特点对于预防发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已对此提出不少具体的观察听力方法,如用母体外给声刺激,诱发胎儿心率、呼吸率或体位发生突然改变,以此来判断胎儿的听力,但上述指标正常变异值很大,特别是可重复性差,结果不很可靠。1984年Woods等将听觉脑干电反应(ABR)技术用于绵羊活体子宫内的胎羊,获得成功。本实验用豚鼠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体温过高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中潜伏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温过高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 (MLR )的影响。方法 :诱发电位仪颅表记录大鼠BAEP和MLR ;体表物理升温法逐步升高麻醉大鼠体温 ,传感探头式数字体温计监测大鼠直肠体温 ;主要观察BAEP和MLR的波峰潜伏期 (PL)、波峰间潜伏期 (IPL)和波幅随体温升高而发生的变化及它们消失的临界体温。结果 :BAEP各波PL及Ⅰ Ⅱ、Ⅰ Ⅲ、Ⅰ ⅣIPL随体温升高 ( 3 7~ 41.5℃ )而逐步缩短 ,但当体温升高至 42℃和超过 42℃时各波PL及Ⅰ Ⅱ、Ⅰ ⅣIPL不再继续缩短 ,并略有反向延长 ;MLR各波PL和P1 P3、P2 P3IPL也随体温升高 ( 3 7~ 43℃ )而缩短。随体温升高 ,BAEP和MLR波幅的主要表现为降低 ,特别是在体温升高至42℃以后。BAEP和MLR在体温 ( 4 3 .1± 0 .5)℃时出现不可逆性消失 ,且两者同步消失。结论 :体温过高对大鼠BAEP和MLR有相似的显著影响 ,体温过高至一临界值时会造成BAEP和MLR的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7.
强噪声暴露后听觉脑干电反应及皮层电反应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魏保龄  汤浩 《生理学报》1994,46(6):553-560
为了观察噪声作用豚鼠后,在暂时性或移和永久性阈移期间,听觉末梢和听觉各级中枢电反庆的变化规律,我们进行了62d的测定。听神经电反应振幅减小29%(P<0.05),耳蜗核电反应振幅减小28%(P<0.05),上橄榄核电反应反而增加21%(P<0.05),中脑下丘的电反应振幅进而增大37%(P<0.05),听觉皮层电反应振幅却意外地增加131%(P<0.001)。这说明强噪声(125dB 150min  相似文献   

8.
刺激强度、刺激音持续时间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的关系郑辉,李善民(暨南大学医学院听觉生理学研究室广州51063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听觉诱发电位的早期成分,由听觉刺激后10ms内所记录到的7个阳性快波所组成,该波群重叠在缓慢的阳性慢波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干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后循环TIA患者46例作为TI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脑干梗死患者44例作为脑干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健康组,TIA组和脑干梗死组均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BAEP检查,健康体检者在体检时进行BAEP检查,比较3组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的潜伏期(IPL)。结果:TIA组BAEP异常率71.74%,脑干梗死组BAEP异常率56.82%,健康组BAEP异常率24.49%,TIA组患者BAEP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BAEP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PL的Ⅰ、Ⅲ、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IPL的Ⅰ-Ⅲ、Ⅲ-Ⅴ、Ⅰ-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PL的Ⅰ、Ⅲ、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IPL的Ⅰ-Ⅲ、Ⅲ-Ⅴ、Ⅰ-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IPL与PL均明显高于TIA组(P0.05)。结论:BAEP与后循环TIA及脑干梗死存在相关性,并且较为敏感,是优秀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特征与ASD行为表型间的关联。方法:对2019年7月-2020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26例明确诊断的2~6岁ASD儿童的患儿进行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以3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同样的测试,并对其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ASD儿童左右耳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特征及与ASD临床表型的关联。结果:ASD儿童左右耳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42±0.09)ms,(3.67±0.09)ms,(5.65±0.13)ms;(1.45±0.11)ms,(3.69±0.08)ms,(5.62±0.15)ms。ASD组的右耳I,III波的潜伏期均值大于正常组 (P 值均<0.05);ASD儿童两组间左耳III-V,右耳III-V,右耳I-V的波间期分别是(1.97±0.07)ms,(1.93±0.10)ms,(4.15±0.14)ms;ASD组的左耳III-V,右耳III-V,右耳I-V波间期均小于正常组(P 值均<0.05);ASD组中小于等于3岁组与大于3岁组间ABR波间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联性分析发现,ASD儿童语言能力与右耳III波潜伏期,右耳最小阈值V波潜伏期负相关;社会行为能力与右耳I-III波间期负相关;社会生活能力与左耳最小阈值V波潜伏期负相关;而ABC评分与ASD儿童右耳III波潜伏期,左耳I-III波间期,右耳I-III波间期正相关。结论:ASD儿童存在异常的听觉脑干反应特征,且异常程度与 ASD 儿童语言,社会行为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