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了加快基因功能的研究,利用已有的来源于不同组织的cDNA克隆,并通过交换和购买补充了低丰度和染色体覆盖不完全的部分cDNA,研制开发出具有相当代表性、覆盖较完全的高密度cDNA表达型基因芯片,每张芯片上含有384个质控DNA和12 630个cDNA探针,其中包括12 508个Unigene和122个表达序列标签(EST).利用这些芯片,对肥胖患者及正常人内脏脂肪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发现在肥胖患者内脏脂肪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的有与凋亡相关的基因、与免疫有关的基因以及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基因等,而下调的主要是与脂肪酸及胆固醇合成有关的基因,对这些基因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将为阐明肥胖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1994年Zhang等人利用定位克隆技术首次成功地克隆出小鼠肥胖基因(obese gene,ob基因)及人类同源序列后[1],其他动物如鸡、鸭、猪等的肥胖基因结构和部分功能相继得到了报道,但关于鱼类ob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3.
人Leptin和肥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病过程复杂,危害严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最近人和小鼠的肥胖基因被相继克隆,发现它能在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其编码的蛋白Leptin可作用于下丘脑,产生抑制摄食、减轻肥胖、减少体重的作用。此外,它还对生殖系统、造血系统等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隋杰  肖灿鹏 《生物技术通讯》2002,13(2):S007-S010
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病过程复杂,危害严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最近人和小鼠的肥胖基因被相继克隆,发现它能在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其编码的蛋白Leptin可作用于下丘脑,产生抑制摄食、减轻肥胖、减少体重的作用。此外,它还对生殖系统、造血系统等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肥胖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肥胖机制的研究是目前最为活跃并取得迅速进展的领域之一。在最近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了克隆肥胖基因(obese gene,ob gene)、阐明ob基因产物--leptin(瘦因子)的结构、克隆leptin受体的基因部分阐明leptin作用的机制,使肥胖研究跨入分子时代,为人类从根本上控制体重、提高健康水平,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综述几个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单基因肥胖的遗传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崇本  吴鹤齡 《遗传学报》2004,31(8):864-869
肥胖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遗传率。目前已经克隆了人类的7个基因,这些单基因突变可以独立地导致人类极度肥胖,其中6个都与食欲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有关,1个与脂肪细胞分化调控有关。深入分析人类肥胖的遗传基础,对于阐明肥胖发生的机理以及对于抗肥胖药物的设计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一项用小鼠的研究提示,不论出生前营养过剩还是营养不足,都会改变基因活性,导致小鼠成年期发生肥胖.研究者预言,该发现可能为肥胖的人提高更多的治疗方法.某些科学家已提出,肥胖与各种疾病的产生与胎儿发育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为了测定胎儿基因活性的改变是否会启始肥胖,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肥胖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肥胖(obesity)的病因及肥胖基因(ob)的表达与调控,根据文献报道的hob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中国人的ob基因(包括信号肽在内的cDNA全长540bp),PCR产物采用T-A克隆法首先连接到克隆载体pUC119,然后定向转移到经改造的真核表达载体pSV-β-lacZ,酶谱分析表达克隆基因为的人肥胖基因。  相似文献   

9.
肥胖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症是摄食和能耗平衡机制的失调,可引起多种疾病,如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癌症等.肥胖基因的克隆为研究肥胖的机制提供了重要途径.肥胖基因编码消瘦激素,作用于下丘脑,控制代谢、能耗和生殖系统.实验表明,重组的消瘦激素具有使肥胖基因缺陷和神经肽Y缺陷小鼠代谢和体重正常化,恢复肥胖基因缺陷小鼠生育能力等活性.进一步研究肥胖基因作用机制,开发针对各种缺陷的药物,能使肥胖症的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肥胖基因及其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与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相继发现了肥胖基因及其受体(OB-R)。小鼠由于肥胖基因突变,导致肥胖表型的出现,而人体中肥胖基因的表达与肥胖呈正相关。小鼠中OB-R存在多接剪接形式,其中短胞内区形式的受体认为与肥胖有关,人体中有关受体的研究还很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人肥胖(obesity,OB)基因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中国汉族成人腹膜后脂肪组织总RNA中扩增出肥胖基因编码区序列(cDNA).定向亚克隆pUC19质粒,克隆的OBcDNA不含信号肽序列并加入了新的起始密码子ATG,序列分析表明,与日本报道的人OBcDNA相比,多出一个谷氨酸密码子CAG.将OBcDNA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BV220,构建了重组OB基因表达质粒pBV220-OB.SDS-PAGE证实pBV220-OB在大肠杆菌中可表达分子量为16.7KD的特异蛋白带.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三重大学日前发表公报称,发现一种称为"MXD3"的基因与肥胖有关。研究小组认为,如果开发出遏制这种基因作用的药物,就有望缓解代谢综合征。研究小组利用小型热带鱼--斑马鱼进行了实验。研究人员给斑马鱼喂食过量的食物,约8周后取出内脏脂肪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91个基因的功能变得活跃起来,其中有9个基因,包括"MXD3"基因迄今尚未被报告过与肥胖有关。研究小组通过基因技术,分别培育出能遏制这9个基因的9种斑马鱼,然后与未进行基因改造的斑马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同样投放过量  相似文献   

13.
肥胖基因的分离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CR技术自外周血白细胞染色体DNA中扩增获取了肥胖基因(ob基因)的外显子2和3序列.经过拼接,获得了全长的ob基因编码序列. 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利用PCR技术扩增出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BV220中获得了表达菌株,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初步纯化,为进一步研究ob基因产物的功能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人肥胖基因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中国汉族成人腹膜后脂肪组织总RNA中扩增出肥胖基因编码区序列(CDNA),定向亚克隆至PUC19质粒,克隆的OBCDNA不含信号肽序列并加入了亲折起始密友子ATG〈序列分析表明,与日本报道的人OBCDNA相比,多出一个谷氨酸密码子CAG,将OBCDNA定向克隆至原功体PBV220,构建了重组OB基因表达质粒PBV  相似文献   

15.
又一次发现小鼠肥胖基因近年来,科学家们已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一些与肥胖有关的基因。美国的EdwardH.Leiter与TurgenK.Naggert等在今年6月的《NatureGenetics》上又报道发现1个有关肥胖的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羧肽酶基因...  相似文献   

16.
华裔科学家克隆出哺乳动物日周期主控基因生物节律分子机制的研究是1997年科学界的一大热点,美国和日本的实验室分别克隆到了几个与生物节律有关的基因(已在本刊1998年第1期报道),1997年9月和12月的Cel杂志刊载华裔科学家孙中生等的文章,称他们克...  相似文献   

17.
肥胖基因和苗条蛋白——Lept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铁 《生物学通报》1998,33(4):7-10
最近肥胖基因被克卫,发现它在脂肪组织特异表达,编码的蛋白--Leptin可作用于下丘脑,产生抑制摄食、减轻肥胖、减少体重的效应,在体重稳态的维持中个有重要作用,它还对生殖系统、造血系统等有调节作用。肥胖基因的突变或者Leptin受体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小鼠和大鼠发生肥胖,但尚未发现人的肥胖与肥胖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肥胖基因(obese gene,OB gene)表达产物瘦蛋白(leption)具有调节体重、影响动物生长和繁殖率等一系列生物学功能。通过牦牛脂肪组织总RNA的提取,利用RT-PCR克隆出牦牛OB基因的成熟肽cDNA,构建O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OB-pET32a(+),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使融合蛋白表达,通过SDS-PAGE检测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表明,克隆的OB基因成熟肽片段为456 bp包含EcoR I和BamH I两个酶切位点,与普通牛、瘤牛该基因的相似性达98.6%。原核表达产物为包涵体形态,大小为31 kD,符合预期结果,为OB基因的高效表达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肥胖是人类体质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遗传与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其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其预防与控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致病的基因数不同,肥胖可分为单基因肥胖综合征、单基因肥胖和多基因肥胖。本文对迄今为止的多基因肥胖风险的预测及其对生活方式影响研究中的主要结果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肥胖基因及其受体与脂肪沉积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 ,哺乳动物能量平衡应该受到反馈回路的控制 ,回路中下丘脑可以感应能量贮存量 ,继而调节采食量和能量支出以保持平衡体重。此假说源于一种脂肪组织产物通过在血浆中循环作用于下丘脑影响能量平衡。试验表明 ,肥胖鼠不能产生足量的饱食因子调节其食物消耗 ,而db鼠虽能产生饱食因子 ,但因饱食中枢缺陷而不能对其起反应。1 .肥胖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多态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肥胖基因被克隆测序 ,终于发现了ob/ob小鼠的特定基因缺陷 (Zhang等 ,1 994) ,由于基因突变 ,ob/ob小鼠不能产生瘦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