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 3年制初中生物教材中 ,有几个实验设计我们认为不够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也多次遇到学生质疑。为此 ,我们将这几个实验略作改进 ,使之更为严密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增补对照实验1 .1 第 1册 (上 )关于“种子呼吸时释放CO2 ”这一演示实验 ,教材中只设计了萌发种子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装置 ,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 :空气中也含有CO2 ,是不是空气中的CO2 使石灰水变浑浊的 ?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疑虑 ,我们将书上的装置设为甲装置 ,另增设乙装置作为对照 (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2.
“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采用书上的装置(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人教社版),操作时不易控制漏斗中的水量,稍不小心,漏斗中的水会一下子漏光,而使CO2从漏斗中泄露,且插入石灰水中的玻璃管口径较粗,使CO2还未能充分与石灰...  相似文献   

3.
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新教材实验中,有些实验在不改变实验目的前提下,经适当改进,更便于实验教学,效果更佳,下面略举2例。回例:生物教材第一册(上)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呵作如下改进:用带支管的试管装萌发种于,试管口用小橡皮塞子塞紧,支管口装上橡皮导管,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过一段时间(约24h)把此试管放入装有温水的烧杯(或其它容器)里,将橡皮导管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后,澄清的石灰水马上变浑浊。上述改进了的装置,不与外界空间相通,萌发种子呼吸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就全在带支…  相似文献   

4.
关于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实验我做了如下改进:把金鱼藻或其它沉水植物放在盛满清水的无色玻璃器皿中,把漏斗扣在金鱼藻上面。取一支无底试管,一端塞上打孔的胶塞,在胶塞的孔内插一段约5厘米长的玻璃管,玻璃管端套接一段约10厘米长的乳胶管,胶管端接上一根约3厘米长的尖嘴玻璃管(口径约1毫米)。将这个装好的无底试管套在漏斗颈上,用嘴衔住尖嘴玻管吸气,水即上升到玻璃管及胶管内,用止水夹夹住胶管(如图)。将此装置移到光下,待气体充  相似文献   

5.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对于学生了解和加强认识光合作用的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物课本介绍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在实际应用时,效果不理想。例如,按照书中介绍的装置进行实验,必须用手堵住装满水的试管口,倒插入水中,然后套在漏斗柄上。这样做,试管内容易出现气泡影响实验效果,为了作到试管中一个气泡也没有,往往要反复操作,这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因草率而降低实  相似文献   

6.
沼气监视瓶     
沼气监视瓶是在沼气池和灯炉具、气压表之间,安装的一个500毫升玻璃瓶。瓶内放250毫升石灰水,瓶口用双孔橡皮塞塞紧,并用石蜡封严。一孔插入一根长玻璃管,伸人到石灰水里,另一孔插入一根短玻璃管。将长玻璃管连接沼气池,短玻璃管连接灯炉具和气压表(见图)。监视瓶的作用有三:①可用来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初中《生物》(上)演示种子和叶片在呼吸作用中释放CO2的实验中,笔者在实验操作中发现漏斗口不易密封,容易漏气;因CO2能溶于水,所以在用清水将广口瓶内气体排出时造成少量CO2气体的损耗,影响实验效果。笔者对此实验改进后,不仅操作简单易行,而且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8.
于课前一周,取4只小瓶(如罐头瓶)分别编号甲、乙、丙、丁。甲瓶中装1/3吸胀的麦种,乙瓶中装麦种后再加过量的水,丙瓶中装干麦种,丁瓶中装煮过的麦种,4瓶均用塑料布封闭瓶口。上课时,让学生观察:甲瓶的中上层麦种已发芽其它则无发芽的。用注射器抽甲瓶中气体注入盛有石灰水上清液的试管中,结果液体变浊。打开甲瓶盖,把燃烧的火柴梗伸入瓶内即灭。用同法,其它瓶则无此现象。最后发给每个学生几粒已发芽的麦种咀嚼品味。此实验证明了:种子的萌发需要有正常的具有生活力的种子;需要水分、空气(和温度);进行呼吸作用并放出二氧化碳;内部物质的转化和分解(即淀粉分解成糖)。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通过氢氧化铵(NH_4OH) 气体分子经挥发,透过膜与酚酞溶液(指示剂)产生颜色反应,来模拟细胞膜对气体分子的通透性,并借此来说明动物体內由于气体分子的浓度差,O_2和CO_2分子可经细胞膜扩散。材料氨水(氢氧化铵溶液)、1%酚酞溶液、肠衣(或玻璃纸)、试管、小口瓶、线。方法步骤 1.取一试管,倒入1%酚酞溶液约2/3,用一块稍大于试管口径浸湿的肠衣(或浸湿的玻璃纸)覆盖在试管口上,用线沿管口牢牢地结扎。2.取一瓶口稍大于试管口径的小口瓶,倒入10%—50%的氨水(以原液作为纯液配制,溶液浓度稍提高,可缩短实验所需时间)。3.将试管倒置放在盛有氨水的小口瓶上,如试管口径大于瓶口,可用手扶着试管。不久,即可见试管内有徐徐上升的呈樱桃红色的色流,这是由于小口瓶内呈碱性的NH_4OH气体分子由于气体分子浓度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生理教学中 ,渗透作用是一个重点问题 ,为使学生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改进的图例 ,对渗透作用的讲解进行了一些改进。       图 1 渗透现象            图 2    1.实验开始时  2 .经过一段时间  首先讲解教材中的渗透作用实验图 (图 1) :绑有半透膜 (蚕豆种皮或猪膀胱 )的漏斗中装入蔗糖溶液 ,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之中 ,半透膜两侧的水势差推动水分从高水势的烧杯流向低水势的漏斗中 ,致使漏斗中液面升高。在液面逐渐上升的过程中 ,由这段液柱造成的液体压强也逐渐增大 ,漏斗中…  相似文献   

11.
孙智敏 《四川动物》1989,8(1):30-31
蜘蛛是教学和科研上常用的实验材料,又是害虫的重要天敌。掌握蜘蛛的采集,有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蜘蛛的采集因种类及生态类型不同而异。笔者在长期的蜘蛛采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分别介绍如下:一、采集工具常用的采集管以口径2.5cm,管长10cm,管壁厚2mm为好。也可用试管、广口瓶、三角烧瓶、罐头瓶等代用。管(瓶)口内壁事先涂一些石灰水,以防扣捕时,蜘蛛从管(瓶)内脱出。瓶内则放些草或折曲纸条等。这样一个采集瓶可放几头蜘蛛,节省用具,瓶口用纱布封扎。采蛛网(可用捕虫网代替),75—80%酒精,毛笔。此外还有镊子、放大镜、记录本、铁锹…  相似文献   

12.
(一) 原理下图A瓶中的发酵液发酵后产生的CO_2聚集于瓶顶部,压迫1号管中的液位上升,待发酵完毕后,打开2号管中的夹子,CO_2由于受到1号管中静水压而进入盛Ca(OH)_2的B试管,若有浑浊现象产生,即可证明有CO_2生成。取出发酵液4ml,滴入B管,再加入2~3滴碘液和适量10%NaOH溶液至碘液的黄色消失为止,稍停片刻,则可嗅到碘仿的特殊臭味,即证明发酵液中产生了酒精。  相似文献   

13.
杨守菊 《生物学通报》2001,36(11):27-2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已探索、省悟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本节课中 ,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感观和思维积极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 课前准备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装置 1套 ,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装置 1套 ,澄清石灰水 ,玻璃管若干支 ,试管若干支 ,装有煮熟种子、萌发种子和干燥种子的暖瓶各 1个 ,温度计 3支 ,洋葱根、叶呼吸装置各 1套。2 教学过程2 .1 情景激凝1)呈现一幅生…  相似文献   

14.
实验装置如下图。将废滴定管下端有开关钮的一段和一个漏斗安在大小适宜的橡胶塞上,在漏斗颈下端再接上一段乳胶管,直达三角瓶下部(见图)。将水生绿藻放入三角瓶中并灌满清水,塞紧橡胶塞。此装置在阳光下2—3小时左右就有明显的气泡上升,同时迫使瓶内水分从漏斗内上升或排出。待氧气积累到一定量时即可用于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装置是用1 0 0 m m的烧杯、培养皿盖。具体操作时 ,滤纸条容易掉到烧杯中 ,而且烧杯是透明的 ,层析出的色素带受到阳光的照射 ,易分解 ,影响实验效果。为了克服以上缺点 ,现将我在实际教学中的改进简述如下 :1 )将一只回形针拉直 ,把它的一端折成勾状 ,另一端从下向上穿过试管塞 ;再将第 2只回形针挂在勾上 ,然后将勾钳紧。2 )将不透光的纸用胶水粘成一个比试管略大的圆筒并套在试管外 ,遮挡阳光 ,使层析出的色素带不致被光分解。再将试管放置于试管架上。3 )在试管中注入层析液 2 ml,用回形针夹住制备好…  相似文献   

16.
取两个大试管(其他瓶子也可代用)。两试管内各置以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约1/3试管。试验时以手指住b管口,用口吸O管,空气便由a管而入A试管,见A试管内的石灰水不起变化,说明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极少,仅占0.03—0.04%。接着,移去按住b管口的手指,改用手指按住a管口,用口呼O管,呼出的气体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讲人体解剖生理学血循环器官一章中“红血球和氧的运送”一节时,会试着把氧气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新鲜的鸡血里,满意的验证了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教学的效果上是很好的。现在我把这个小实验介绍一下:先把血的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放在烧杯里,然后注入新鲜鸡血搅拌使它不凝固。同时,准备好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全套装置备用(氧可在试管中制取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即可。二氧化碳在瓶中制取,用大理石加盐酸即可)。在讲到当血经肺泡毛细血管时,在氧气多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即与氧结合与二氧化碳分离,形成鲜血的动脉血。这时即将制出的氧气用玻璃管通入血中(或事先制好氧气贮于瓶中用时用排水取气法用管通入血中  相似文献   

18.
初中植物学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驗是把一盆绿色植物用玻璃罩罩住,里面放一杯石灰水。由于CO_2的作用石灰水可以变混浊了,但是在黑暗下經过一两天,石灰水在多数情况下,除了表面浮了一层白色薄膜外,并不能显示得很混浊,而且又由于不是当场起变化的,给学生的印象不深。并且要密閉涂油也不太方便。作者根据自己的經驗,改进装置及操作过程如下:(1)试验前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讲植物“光合作用”一节课时,因居地偏僻找不到金魚藻,我们就找了一些本地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代替。经过重复试验,有些是可以代用的,而且效率尚好。一、水生植物:我们这地方池塘沼泽中夏秋春三季都有一种绿色丝状绿藻,本地俗称“嘎马衣”,用它作实验一般较好,虽比不上金魚藻效率,但也能说明问題。用直径一厘米二的试管在半天內即可得氧7厘米。如安装不好则效率倍减。在实验时应注意把绿藻稀释(太浓则气泡不能上去),漏斗必须扣在接近杯口使绿藻完全罩于其下,否則藻即由缝尽排挤于漏斗上面。在装漏斗时须等藻沉聚于底时方可。这样,試管就往上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实验七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 (第 4 9页 ) ,其中“p 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 ,若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水解 ,产生的现象将是 1、2号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色 ,3号试管溶液变蓝色。原因是 :1号试管内既没加碱 ,也没加酸 ,溶液近似中性 ,适于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 ,所以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而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2号试管内加入了Na OH溶液 ,使得 p H过高 ,淀粉酶失活 ,淀粉未分解 ,但加入碘液检验仍不变蓝色 ,这是因为 I2 与 Na OH发生了反应 ,即 :3I2 +6 Na OH 冷 5 Na I+Na IO3 +3H2 O(歧化反应 ) ,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