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玉环  高谦 《植物研究》2003,23(4):392-395,T001
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报道了云南省柳叶藓科植物的11个新分布记录种和3个变种,包括1个中国新分布记录种细肋镰刀藓(Drepnocaldus tenuinervis Kop.),并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真藓科(Musci:Bryaceae)芽孢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娜  赵建成 《植物研究》2009,29(3):264-269
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对6属15种真藓科(Bryaceae)植物的芽孢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真藓科芽孢形态多样,可以作为该科种间分类鉴定的重要标准。芽孢在不同发育时期,形态特征差异较大。无性芽孢在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产生芽孢的植株一般不易发生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3.
新疆木灵藓科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报道了新疆产木灵藓科植物3属14种,即:瓶藓属Amphiduim(1种),木棂藓属Orthotrichum(12种)和木衣藓属Drummondia,对它们的生境、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并编制了新疆木灵藓科植物的分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5.
从青海省祁连山脉首次报道了奥地利真藓(Bryum austriacum Kockinger, Holyoak&Suanjak)在中国的分布。该种的主要识别特征为:植株纤弱,黄绿色至浅褐色;叶卵状披针形,强烈内凹,覆瓦状排列;叶细胞大,薄壁,疏松排列;大量深棕红色的卵状芽胞在叶腋处单个着生;叶原基小,半透明。该种可能起源于中亚,是高山草甸上腐殖质和富营养化土壤的先锋植物。编制了中国真藓属中有叶腋生球形芽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标本存放于华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SNU)和焦作师专植物标本馆(JZNC)。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疆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植物标本的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报道了中国新疆地区柳叶藓科15属33种,青藓科12属51种,灰藓科11属30种,共计38属114种。其中,中国青藓科新记录种2种,新疆新记录4属37种。优势属10个,且以青藓属(Brachythecium BrushSchimp.)为代表的北温带成分为主;单种属19个,体现了新疆藓类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多样性。新疆3科藓类植物区系成分可划分为9种类型,其中北温带成分居主导地位,占中国新疆3科藓类植物总种数的52.08%,东亚成分次之,占25.01%,热带成分甚微。对中国新疆与中国内蒙古、中国西藏以及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7个邻近地区的区系比较发现,印度物种丰富度最高,俄罗斯和中国新疆次之;中国新疆与中国内蒙古、俄罗斯在物种组成上相似度最高。地理成分区系谱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疆与中国内蒙古地区的植物区系关系最为接近,而且与俄罗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对毛锦藓科的分类学修订中,我们报道3个种和1变种在中国的新分布记录,它们是:外弯小锦藓Brotherella recurvans、纤枝疣胞藓Clastobryum cuculligerum、海岛麻锦藓Taxithelium liukiuense、扭尖金枝藓阔叶变种Trismegistia calderensis var. rigida。这些新记录物种的标本分别采自海南、香港和云南。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纽藓属(丛藓科)中国新记录——节叶纽藓(Tortella alpicola Dix.)(新拟)。该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在中国为首次记录。该种特征:植物体高约1cm,基部细胞雪白色,叶尖端易断裂且形成若干分节。该文对节叶纽藓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其与折叶纽藓[T.fragilis(Hook.Wils.)Limpr.]、长叶纽藓[T.tortuosa(Hedw.)Limpr.]和纽藓[T.humilis(Hedw.)Jenn.]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该种的图版和中国纽藓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产自广西的毛锦藓科1中国新记录种——卷边麻锦藓[Taxithelium kerianum(Broth.)Broth.],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图版,并编制了麻锦藓属的分种检索表,明确了卷边麻锦藓与中国分布的麻锦藓属其它种类之间的形态差别。该种主要分布在南亚及其附近地区,为典型的热带藓类。  相似文献   

10.
该文首次报道了摩拉维采真藓(新拟)在中国的分布。研究表明:(1)摩拉维采真藓的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常聚集在茎顶成莲座状,叶倒卵状披针形至匙形,具长毛尖,具分化边缘,中肋消失于叶尖下,叶细胞长菱形至六边形,叶腋处着生大量单列细胞构成的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芽胞。(2)通过对摩拉维采真藓的命名和系统位置的讨论,确认该种是真藓属细叶真藓组的有效种。(3)摩拉维采真藓与近缘种细叶真藓和幽美真藓有诸多相似特征:莲座状的茎顶、有分化边和菱形至六边形中上部细胞的倒卵形叶,但该种以具有大量叶腋生丝状芽胞和叶中肋不及顶等特征区别于细叶真藓的无腋生芽胞、叶中肋突出叶尖成长芒状,以具有叶湿时平展、干时卷曲和叶腋有芽胞等特征区别于幽美真藓的叶湿时内凹、干时紧贴于茎和无腋生芽胞;拟三列真藓、圆叶真藓和灰黄真藓的部分种群都曾报道有与摩拉维采真藓相似的腋生丝状芽胞,但摩拉维采真藓的假根集生于植株基部、叶有狭分化边、叶缘平直、中肋消失于叶尖下而区别于拟三列真藓的茎中下部密被假根、叶有宽分化边、叶缘背卷、中肋及顶或短出,摩拉维采真藓有分化边和长毛尖的倒卵状披针形区别于圆叶真藓叶有无分化边和圆钝叶尖的卵圆形叶,区别于灰黄真藓有中肋及顶和短尖的卵状披针形叶;柔叶真藓有与摩拉维采真藓相似、中肋不及顶的叶,但无芽胞而易与新记录种区分。(4)该种在北温带有较广泛分布,形成欧洲-北亚-中亚-西亚和北美两个主要分布区;作者在四川和新疆等地的发现可以推测摩拉维采真藓在中国可能有更广泛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报道4种福建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球药隔重楼Paris fargesii Franch.、巫山繁缕Stellaria wushanensis Williams、肾萼金腰Chrysosplenium delavayi Franch.和叉序草Isoglossa collina (T. Anders.) B. Hansen。新分布植物标本均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FAFU)。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陆续发现了福建省被子植物地理新分布记录属及种多个,经整理鉴定,本文报道新分布记录属:八宝属(Hylotelephium)、假奓包叶属(Discocleidion);新分布记录种:浙江蜡梅(Chimonanthus zhejiangensis)、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紫花八宝(Hylotelephium mingjinianum)、冷饭藤(Kadsura oblongifolia)、假奓包叶(Discocleidion rufescens)。凭证标本暂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闽东地区海岛植被调查中,发现了福建省种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属1个:假还阳参属(Crepidiastrum Nakai);新记录种7个,分别是: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 Bunge]、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 Zucc.)、假还阳参[Crepidiastrum lanceolatum (Houtt.) Nakai]、普陀狗哇花(Heteropappus arenarius Kitam.)、浙江大青(Clerodendrum kaichianum P.S.Hsu)、厚叶石斑木[Rhaphiolepis umbellate(Thunb.) Makino]和刺葵(Phoenix hanceana Naudin)。标本全部存放于宁德师专植物标本室(NDTC)。  相似文献   

14.
主要是利用核基因组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 ITS)序列数据探讨了Buck和Goffinet(2000)限定的真藓科内各属间及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ITS序列的最大简约法(MP)及贝叶斯推论(BI)分析结果显示:不支持Cox(1999)利用rps4/trnL-trnF数据分析将丝瓜藓属移至提灯藓科的结论。ITS数据分析与Holyoak(2007)利用trnL-F,trnG和atpB-rbcL序列数据分析将Bryum algovicumB.caespiticiumB.capillareB.pseudotriquetrumPlagiobryum zierii划归Ptychostomum的结论一致,同时,为Spence(2005)依据形态学特征将B.pallescenB.pallensB.uliginosumB.amblyodonB.lonchocaulon划归Ptychostomum提供ITS分子证据支持。基于以上研究,建议将以上提到的真藓属种和平蒴藓移至Ptychostomum。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采自中国腺水螨科1新纪录亚属,拟腺水螨亚属Pseudolebertia Thor,1897及1新纪录种,光足腺水螨Lebertia(Pseudolebertia)abseta Guo,Jin et Asadi,2006.检视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王萌  张淑梅  王欣  李丁男  王丹  张旭 《广西植物》2017,37(7):930-933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域辽阔,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164科928属3 103种。该文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及相关资料,报道了东北地区木本植物1个新记录属是黄连木属(Pistacia L.)(漆树科Anacardiaceae)和5个新记录种,分别是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东北忍冬(Lonicera elisae)、郁香忍冬(L.fragrantissima)、毛叶水栒子(Cotoneaster submultiflorus)。该文报道的新记录种凭证标本保存于大连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这些新记录木本植物的发现,对东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其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李孟凯  普布顿珠  邢震  李惠玲  章漳  王伟 《广西植物》2022,42(10):1780-1785
东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西藏为其重要组成单元,明确该地区本底植物资源及地理分布对区域植物区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报道了笔者在西藏考察中发现的西藏兰科(Orchidaceae)植物5个新记录属,即美柱兰属(Callostylis Blume)、异型兰属(Chiloschista Lindl.)、蛇舌兰属(Diploprora Hook. f.)、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Blume)和宽距兰属(Yoania Maxim.)。对应的5个新记录种,即美柱兰(Callostylis rigida Bl.)、异型兰(Chiloschista yunnanensis Schlechter)、蛇舌兰 [Diploprora championii(Lindl.)Hook. f.]、毛莛带叶兰(Taeniophyllum retrospiculatum King & Pantl.)和印度宽距兰(Yoania prainii King & Pantl.)。该文还附有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片。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区系资料,拓宽了西藏兰科植物的记录,并对西藏及毗邻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彭贤锦 《蛛形学报》1992,1(2):10-12
本文记述了产于我国的跳科。铜头菱头蛛Bianor aeneiceps(Simon,1991)和棕绯蛛Phlegrafuscipes Krlczynski,1891两新纪录种。标本保存在湖南省生物研究所。文中测量数据均以mm为单位。  相似文献   

19.
结合相关的研究资料,对新疆西部部分山区实地采集的地衣标本进行初步整理、分类和鉴定,结果发现了微孢衣属(Acarospora)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 Acarospora glaucocarpa,Acarospora peliscypha,Acarospora veronensis。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采自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的8个中国种子植物新记录种以及1个西藏新记录属。前者分别是吉隆牛奶菜(Marsdenia roylei)、塔基棕榈(Trachycarpus takil)、喀西蜂斗草(Sonerila khasiana)、旋花锡生藤(Cissampelos convolvulacea)、吉隆角盘兰(Herminium edgeworthii)、尼泊尔西番莲(Passiflora napalensis)、椭穗姜花(Hedychium ellipticum)和藏南象牙参(Roscoea brandisii); 1个西藏新记录属为箭药藤属(Belostemma) (箭药藤 Belostemma hirsutum)。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和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室(X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