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被在调节陆地碳平衡、气候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监测植被生长变化意义重大.基于AVHRR 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集,在区域、像元两个空间尺度,研究了中国典型干旱区新疆1982—2012年间植被生长的动态变化,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区域尺度,1982—2012年生长季植被NDVI呈极显著增加趋势(4.09×10-4·a-1);NDVI变化趋势存在明显阶段性,1998年前后分别呈极显著增加(10×10-4·a-1)和显著减少(-3×10-4·a-1);生长季NDVI变化趋势的逆转主要发生在夏季,其次是秋季,而春季不存在逆转.像元尺度上,农业区NDVI增加趋势显著;NDVI变化呈两极分化现象,剧烈变化区域多随时段长度延长而增加,尤其是显著减少区域范围快速扩张,导致区域尺度NDVI增加的停滞或放缓.研究区域植被生长受水热条件、人类活动共同控制.春、秋季的气温发挥主导作用,而夏季主要受到降水量的影响.大量施肥、灌溉面积增加等生产活动提高了农田植被覆盖,种植结构、灌溉方式等的改变降低了春季农田NDVI值,载畜量的增加则降低了部分草地的NDVI.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10年MODIS NDVI(分辨率250 m)生长季均值数据,采用普通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东北虎分布区——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东部地区植被的变化趋势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显著下降像元面积占当前东北虎分布区面积的比例为9.6%,NDVI显著上升像元所占面积比例仅0.5%;NDVI显著下降像元散布于整个研究区,NDVI显著上升像元则集中在俄罗斯远东的北部中间区域;东北虎分布区内NDVI显著下降像元的面积比例稍高于其在整个研究区域的面积比例.当前东北虎分布区内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以渐变形式为主.NDVI显著下降的像元主要分布在海拔低、坡度缓以及距公路和铁路较近的区域;NDVI显著下降的像元先随着与居民点最近距离的增加而增多,而后持续下降,NDVI显著下降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可遏制该地区植被退化,进而为东北虎保护和维护该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可持续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多年冻土上的植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多年冻土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的南缘.本文基于1981—2014年LTDR和MODIS 两种数据集对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增加0.0036.空间逐像元NDVI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研究区80.6%区域的植被NDVI具有显著增加趋势(P<0.05),7.7%的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植被NDVI增加强度不同,依次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NDVI增加趋势最大值(>0.004)所占的面积比例依次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多年冻土全区尺度下,植被生长季NDVI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P<0.01),与降水呈较弱的负相关,表明气温是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的主控因子.研究区的多年冻土退化对植被生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连续多年冻土区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增加强度更为剧烈.尽管增加的地表温度可以加快植被生长、增加植被覆盖,但长期来看,多年冻土退化甚至消失会阻碍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4.
1982-2016年东北黑土区植被NDVI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家福  马帅  李帅  任春颖  毛德华  张柏 《生态学报》2018,38(21):7647-7657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监测植被生长变化并探讨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 NDVI和GIMMS NDVI数据集,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在区域和像元两个空间尺度上,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东北黑土区1982-2016年植被生长动态,分析植被生长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1982-2016年东北黑土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分为3个阶段(先增加继而减少最后再增加),区域植被的生长在气温、降水量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明显季节差异;像元尺度上,1982-2016年东北黑土区NDVI总体趋势为改善状态,主要改善植被类型为草原、森林和农业植被,鹤岗市、绥化市和长春市改善面积较大;多年平均NDVI值与同期气温和降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平原地区植被NDVI与气温主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被类型主要为耕地;平原地区边缘和山地地区的植被NDVI与降水量以显著正相关关系为主,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和草地。  相似文献   

5.
基于近20年遥感数据的藏北草地分类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的旬合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对藏北那曲地区植被进行分类,分析不同草地类型代表像元的NDVI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定义那曲地区牧草主要生长期平均NDVI≥0.1的地区为植被区,NDVI<0.1的地区为植被稀少区,进一步分析植被区每个像元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草地类型可分为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4种草地类型的NDVI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型,年最大值出现在8月;近20年来那曲地区植被区7—8月平均NDVI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约在0.1~0.6之间变化,变异系数在0.05~0.40之间.NDVI高的地区,变异系数相对较小;NDVI低的地区,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年变率的范围在-0.005~0.008之间.近20年来那曲地区植被变化不明显,约20%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尼玛和东部的嘉黎、比如、索县和巴青等县)的植被活动在减弱.  相似文献   

6.
1982-2003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揭示贵州植被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1982-2003年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研究数据(GIMMS NDVI)和相应的气候资料,通过对逐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运用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近22年来贵州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NDVI、温度和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01(10a)-1、0.302℃·10a-1、12.776 mm·10a-1;2)月平均植被NDVI随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与月平均降水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降水量对植被NDVI的作用存在一个阚值;3)温度与NDVI的年际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具有同步性,年降水量与NDVI的年际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4)贵州省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同时,气温变化较降水量变化对植被变化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极度缺水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植被覆盖度俨然成为了该区生态环境的“指示剂”, 其发挥的核心作用不容小视。选取西北内陆干旱区核心区域—黑河源区为研究对象, 利用MODIS NDVI数据, 采用最大合成法和趋势分析法, 探讨该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 并分析地形因素和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 (1)研究区自2000年开始NDVI整体自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加趋势, 增加面积显著大于减少面积且累计增加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50.58%, 表明整个研究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 (2)对年、月际降水量和NDVI进行拟合后发现, NDVI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3)不同海拔梯度范围内, NDVI以3000—3300 m为界, 界上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 界下呈明显减少趋势; (4)从坡度来看, NDVI以坡度25°为界, 界下NDVI值随坡度增加呈增大趋势且增幅明显, 界上NDVI值开始减少, 减幅较小; (5)不同坡向上, NDVI以正东向半阴坡和正西向半阳坡为界出现明显的高低值分区, 其中最高值出现于正东向半阴坡, 最低值出现于西南—正南向阳坡。  相似文献   

8.
定量评价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了解区域生态变化特征,促进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利用MODIS-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探讨了锡林郭勒2000–2015年生长季植被NDVI时空格局;然后,将各驱动因子的空间影响面积与植被显著增加/减少区域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二者比例即为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NDVI整体缓慢增加,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NDVI显著增加面积大约是显著减少面积的2倍,且在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植被NDVI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NDVI显著增加区域,气候影响比例为47.79%,且降水和气温影响比例相当;禁牧及草畜平衡政策是最主要的人为影响因素,占比69.55%。在NDVI显著减少区域,气候因素占比52.55%,且以降水影响为主;人类活动占比24.73%。在NDVI显著增加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于气候因素,且二者耦合作用较突出。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及其与生态气候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2-2006年间浙江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关键生态气候指标(生物热量指数和生物干湿度指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浙江省植被覆盖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NDVI显著减少的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0.71%;生态气候指标与滞后一年的NDVI显著相关,其中生物热量指数与NDVI呈显著负相关,生物干湿度指数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研究区湿度的增加可促进植被长势,而过高的热量对植被生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能够反映植被生长状况,被广泛应用于区域乃至全球的植被变化研究中。该文利用1982–2012年GIMMS-NDVI数据,通过基于像元的线性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基于场域的经验正交分解(EOF)、奇异值分解(SVD),综合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信息,研究了近31年来中亚植被的变化及其变化中的区域差异,分析了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线性趋势分析发现,34%的中亚植被NDVI显著增长(p0.05),山区植被NDVI的增长速率可达到每年0.004。偏相关分析表明,63%的中亚植被受到降水的显著影响(p0.05,仅4%为负相关),而32%的植被受到气温的显著影响(p0.05,仅9%为正相关)。EOF分析发现,中亚植被NDVI的变化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山区及东北部的植被NDVI变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先增长(1982–1994年)、后波动(1994–2002年)、然后继续增长(2002–2012年);而西北部平原区的植被NDVI变化主要表现为两个阶段,即先增长(1982–1994年)而后减少(1994–2012年)。SVD分析表明:1982–2012年间中亚植被受到降水和气温的共同影响,植被NDVI的空间变化特征与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较为一致,但西北部和山区的植被NDVI对气温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