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陶纪时期紧邻黔中古陆南缘的贵阳乌当发育有富含牙形刺的碳酸盐岩沉积,但生物地层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乌当地区小谷龙剖面和豹子窝剖面的奥陶系进行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共识别出10个牙形刺带,自下而上为Chosonodina herfurthi带、Drepanodus arcuatus带、Triangulodus bifidus带、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Oepikodus evae带、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Baltoniodusnavis带、Baltoniodusnorrlandicus带、Lenodusantivariabilis带和Dzikodustablepointensis带,时代属于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至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可与华南同期地层的化石带对比。根据牙形刺生物地层,本研究构建了乌当地区奥陶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并限定黔中古陆南缘开始暴露出水面的时间为不晚于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早期。  相似文献   

2.
位于贵阳北东向的乌当处于黔中古陆南缘,是黔北沉积区和黔南沉积区的交汇区.该区奥陶系湄潭组下段(O1m1)发育,主要由灰绿、紫红色泥页岩及浅灰、浅红色中厚层粉砂岩组成.大洼、小谷农两条湄潭组下段剖面均富含笔石、腕足类、三叶虫、棘皮动物及软体动物等多门类化石.其中笔石动物8属31种,包括3个相似种和5个未定种.总体分异度不...  相似文献   

3.
邹琦丽  蒋巧媛   《广西植物》1989,9(2):111-112
<正> 十大功劳是一种药用植物,根、茎可作黄连代用品。广西植物所标本园栽培的十大功劳原认为是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Carr.)。韦发南先生根据Ahrendt,L.W.A. 1961:Berberis and Mahonia,a taxonomic revision,Journ.Linn.Soc.Bot.57(369):1—410.经过详细考证,认为是贵阳十大功劳(Mahonia leveilleana Schneid.)。我们对贵阳十大功劳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如下:14对染色体全部为中部着丝点,不  相似文献   

4.
刘强  雷宇  刘慧 《动物学杂志》2021,56(1):72-72
2019年9月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内(106°48′11″E,26°32′30″N,海拔1132m,挂网高度1.5 m)网捕到1只鹬科(Scolopacidae)鸟类,但因挂网时间过长而死亡.其体重105 g、体长290 mm、嘴长37 mm、翅长190 mm、尾长72 mm、跗跖57 mm.依据其趾间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对大鼠是否有长期毒性作用。将大鼠120只随机分4组,经饮水口服贵阳腐霉菌丝体。菌丝剂量分别为200mg/kg、100mg/kg、50mg/kg,对照组饮自来水。分别于试验期的90d和180d各组取鼠总数的1/3处死进行检查,剩余1/3大鼠待停用菌丝体悬液2周后处死。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生化和组织学指标。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均发育正常,精神食欲好,体重增加;血液学、生化指标变化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内脏系数无异常;对重要脏器的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本研究结果证明灭蚊真菌贵阳腐霉对大鼠是安全的,从而为其在防治蚊虫的推广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毒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晓庆  黄江海  夏嫱 《菌物学报》2013,32(Z1):244-248
贵阳腐霉是很有应用前景的灭蚊真菌.其无性繁殖的游动孢子是其侵犯蚊虫体壁的生理阶段.观察了孢子囊形成的时间及影响因素,并观察了游动孢子形成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为其在灭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刘萍  苏晓庆 《微生物学报》2007,26(3):440-447
为了解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对大鼠是否有长期毒性作用。将大鼠120只随机分4组,经饮水口服贵阳腐霉菌丝体。菌丝剂量分别为200mg/kg、100mg/kg、50mg/kg,对照组饮自来水。分别于试验期的90d和180d各组取鼠总数的1/3处死进行检查,剩余1/3大鼠待停用菌丝体悬液2周后处死。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生化和组织学指标。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均发育正常,精神食欲好,体重增加;血液学、生化指标变化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内脏系数无异常;对重要脏器的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本研究结果证明灭蚊真菌贵阳腐霉对大鼠是安全的,从而为其在防治蚊虫的推广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毒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萍  苏晓庆 《菌物学报》2007,26(3):440-447
为了解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对大鼠是否有长期毒性作用。将大鼠120只随机分4组,经饮水口服贵阳腐霉菌丝体。菌丝剂量分别为200mg/kg、100mg/kg、50mg/kg,对照组饮自来水。分别于试验期的90d和180d各组取鼠总数的1/3处死进行检查,剩余1/3大鼠待停用菌丝体悬液2周后处死。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生化和组织学指标。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均发育正常,精神食欲好,体重增加;血液学、生化指标变化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内脏系数无异常;对重要脏器的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本研究结果证明灭蚊真菌贵阳腐霉对大鼠是安全的,从而为其在防治蚊虫的推广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毒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贵阳地区黄刺蛾种群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s Walker是贵阳地区的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种群年生活史同时存在1年1代和1年2代现象,其中1年1代的个体数占大多数,大约占虫口总数的3/4。1世代或2世代的个体越冬后的成虫羽化都集中于5月中、下旬;茧内滞育虫态(含预蛹和蛹)长达8~10个月;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越冬代有很强的自然控制力,冬季茧的平均寄生率达34%。成虫的黑化个体占2.75%。室内养虫笼中黄刺蛾产下的卵粒有3种形状。研究期间(2004~2007年)发现黄刺蛾在贵阳的寄主植物有所不同,认为不同年份嗜食寄主植物有明显不同。根据黄刺蛾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及天敌的自然控制力,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夏嫱  胡慧  黄江海  苏晓庆 《菌物学报》2013,32(Z1):249-254
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贵阳腐霉菌丝生长、产孢能力及灭蚊能力的影响,探讨贵阳腐霉对NaCl溶液的耐受性,为其在含盐水体中控制蚊虫种群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溶液可以促进贵阳腐霉菌丝生长及孢子囊形成,高浓度NaCl溶液则抑制菌丝生长及孢子囊形成。于0.01%浓度NaCl溶液中培养24h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孢子囊数量最多,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随着NaCl浓度升高,菌丝及孢子囊形成均受影响。菌丝生长速度降低,孢子囊形成数量减少。在0.75% NaCl溶液中贵阳腐霉的菌丝生长严重受抑制,且产孢子囊能力为零。灭蚊实验表明,0.01% NaCl溶液中贵阳腐霉的灭蚊能力在72–96h时均比蒸馏水对照组强,但二者未有显著差异,120h蒸馏水对照组灭蚊能力均明显高于各浓度NaCl溶液处理组;蚊虫总感染率蒸馏水对照组均显著高于NaCl溶液处理组。  相似文献   

11.
云南乌骨绵羊乌质性状与TY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舒黎  毛华明  舒文  邓卫东 《遗传》2006,28(3):291-298
乌骨乌肉是乌骨绵羊的主要乌质性状。本文测定了乌骨绵羊、兰坪本地羊和罗姆尼羊血液TYR活性并分析了乌骨绵羊与乌骨鸡组织器官黑色素结构,结果表明:乌骨绵羊TYR活性显著高于兰坪本地绵羊和罗姆尼羊(P<0.05);乌骨绵羊黑色素与乌骨鸡黑色素的IR光谱基本一致,黑色物质主要是真黑色素。首次克隆了绵羊TYR基因第一外显子长667 bp序列,并检测了乌骨绵羊和非乌骨绵羊TYR基因多态性。结果发现,检测的乌骨绵羊TYR基因第一外显子有两个变异位点,分别位于第64和154号编码氨基酸上,但都属于同义突变。通过对64号位置设计酶切位点检测TYR基因多态性,结果发现,该突变与乌质性状有关基因紧密连锁,TYR基因上可能存在乌质性状相关功能突变位点。另外,TYR基因多态性与毛色的表型相关极显著(P<0.01),该基因可能也是毛色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31日中国银屑病防治研究专项基金委员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2009年“世界银屑病日”医患座谈会,由解放军第44医院承办。参加人员有:中国银屑病防治研究专项基金委员会的12位皮肤科专家,贵阳地区皮肤科医生和银屑病患者100余名,还有1名山东省青岛市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心理治疗已获得很好效果也特地来参加。  相似文献   

13.
城市残存森林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探究城市化与城市残存森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特征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城市残存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本研究以中国西南山地城市贵阳为研究区域,调查了9个残存森林斑块72个样地中木本植物的组成,计算了其系统发育指数,通过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相似性分析等方法解析了城市化和边缘效应对城市残存森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灌木群落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较高但系统发育结构的聚集趋势更明显;高城市化水平下幼苗幼树层植物群落的边缘效应显著;城市化水平对边缘生境植物群落系统发育特征的影响大于内部生境;高城市化水平边缘生境植物群落与低城市化水平内部生境植物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差异大。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和边缘效应共同影响了残存森林斑块中植物群落的系统发育特征,建议控制残存斑块周围的城市化程度以减轻边缘效应对残存植物系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赵竟男  苏晓庆 《菌物学报》2008,27(4):594-600
Pythium guiyangense is a mosquito pathogen, and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promising agent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mosquitoe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strains adaptable to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ing stable virulence to mosquito larvae, and being able to prolong the shelf life, an effort was made on transforming the fungus by using homologous or heterologous virulence genes. In this paper, 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experiment of P. guiyangense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s reported. As a result, an A. tumefaciens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贵阳腐霉类枯草菌素蛋白酶(Pr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并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Pr1基因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锅柄聚合酶链反应法(Panhandle PCR)扩增Pr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并利用真核生物启动子分析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分析。结果:获得864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包含2个TATA框,一个可能的转录起始区,并具备氮调控因子结合位点(相隔很近的GATA序列),碳调控因子结合位点(5’SYGGRG 3’)。这与Pr1的表达受碳/氮抑制的结果一致。结论:Panhandle PCR方法成功克隆贵阳腐霉Pr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Q975036。  相似文献   

16.
贵阳花溪区石灰土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选取贵阳市花溪区典型石灰土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石灰岩和土壤中7种重金属(Cu、Zn、Mn、Cd、Ni、Pb、Co)的含量特征,以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进行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林地石灰岩以Pb的平均含量(40.21mg·kg-1)最高,Zn的(5.78 mg·kg-1)最低,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Pb>Ni>Mn>Co>Cu>Cd>Zn;林地土壤中以Mn的平均含量(451.16 mg·kg-1以上)最高,Cd的(2.87mg·kg-1以下)最低,7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在8.57%~63.10%之间,Zn的平均含量明显低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Cu、Mn、Cd、Pb、Ni、Co的平均含量高于或接近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Cu、Zn、Mn、Ni、Co,Ni与Pb,Cd与Pb,Cd与Co来源相同的可能性较大,而Cd与Cu、Ni,Pb与Mn、Cu、Co的来源不同;石灰土偏碱性,富含Ca、Mg元素,有利于重金属Cd、Pb的累积.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多因子综合指数(内梅罗指数法)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评价结果一致,林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在3.67以上,达到重污染程度,以Cd的污染指数(4.94以上)最高,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次是Pb(1.82以上),Zn、Mn污染程度最低,林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173.75以上,为中度生态危害程度,产生最大生态危害的是Cd,其次是Pb、Ni、Co、Cu,危害程度最小的是Mn、Zn,在相同的成土母岩和人为活动影响下,无林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明显高于有林地.  相似文献   

17.
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二段Phycosiphon数量丰富、保存完整,为研究其行为习性提供了良好材料。对61个样品中的267个“U”型叶片的宽、高和边缘管直径统计分析表明,“U”型叶片宽、高比一般在0.5–0.6之间,边缘管直径和叶片高之比在0.12–0.18之间,据此推测Phycosiphon造迹生物大小与叶片大小存在一定的关系。对Phycosiphon造迹生物行为习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叶片的凹曲方向可以指示造迹生物的觅食方向。Phycosiphon基本形态由“U”型觅食迹和线形爬行迹构成,“U”型觅食迹和线形爬行迹可以构成鹿角状、团状、不规则状以及链状四种组合类型。鹿角状和团状多形成于浊流事件之前,指示低能静水环境;不规则状一般形成于浊流事件之后,指示沉积速率较快和相对高能的水体环境;链状在这两种环境中都有发育,体现了Phycosiphon造迹生物随机性觅食的特点。Phycosiphon发育特征表明研究区在早三叠世处于浅海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地带,浊流频发,但整体处于贫氧、低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2~1992年和2001~2002年上海奉贤地区每年3月~6月灯诱捕蚊的现场调查数据,采取相关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天气图分析法,探讨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季节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带喙库蚊季节分布按蚊虫密度变化划分为首次出现期、季节增多期和混合发生期三个时期。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的温度条件是:首现日当天和前1天的日平均气温均≥11.0℃,其2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值≥25.5℃,或首现日当天、前2天和后1天任意连续3天的日平均气温均≥11.0℃,其3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值≥34.0℃,结果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和首现日温度日期的差异在1~2天内(91.7%)。三带喙库蚊季节增多期其逐候蚊虫密度(Y1)与平均气温(X1)呈显著的正相关,用一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1=-9.3534+0.7217X1;至候平均气温≥18℃(平均始日为5月3日)进入三带喙库蚊混合发生期。总体上三带喙库蚊蚊虫密度季节分布与平均气温、“S”系风向变化存在密切关系。首次出现期至季节增多期三带喙库蚊突增日与锋面天气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关联,候平均气温≥18℃是三带喙库蚊大量发生和进入峰期重要的温度指标。上述结果提示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春季和初夏随气流北迁降落的可能性相当大。  相似文献   

19.
谢健  刘景时 《生命世界》2006,(12):16-17
由人类活动增强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深刻影响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186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摄氏度。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已经明显缩小、极端事件(例如高温天气、强降水、热带气旋强风等)时有发生,一些地区越来越干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