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繁殖器官微小,营养器官相似且变异较大,使该属植物的鉴定和命名较混乱。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和长期跟踪观察,对我国记载的苦草属3种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刺苦草(V. spinulosa Yan)、密刺苦草(V. denseserrulata Makino)的命名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这3种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种间形态差异,可为苦草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根、茎、横走茎及叶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生物碱在苦豆子各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苦豆子根、茎及横走茎的初生生长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的发育规律一致,但在次生生长时,部分维管形成层细胞平周分裂只形成薄壁组织,从而将次生维管组织也分离成束.茎与横走茎的功能及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叶是等面叶,上下表皮内都有栅栏组织的分布,其组织分化和发育过程与双子叶植物叶的发育规律一致.在茎、横走茎及叶主脉中,韧皮部的外侧都包围有纤维束,其来源都是原生韧皮部.应用硅钨酸、碘化铋钾及I-KI溶液进行沉淀反应,测定出生物总碱在苦豆子根、茎、横走茎及叶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均存在.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种群动态模型以指导沉水植被修复工程实践, 研究采用同质园实验方法对6种常见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眼子菜(P. distinctus)、光叶眼子菜(P. lucens)、穿叶眼子菜(P. perfoliatus)、扭叶眼子菜(P. intortifolius)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克隆生长模式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 获取了分株形成速率、空间扩张速率、株高增加速率等种群扩张动态参数,及分株数、间隔子长度、分株高度等克隆构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 6种沉水植物的分株数从28d开始增长, 其中苦草的分株形成速率最高, 平均为1.09株/d, 分株形成最大速率出现在55d之后; 穿叶眼子菜和扭叶眼子菜的分株形成速率低于苦草, 但是高于竹叶眼子菜、眼子菜和光叶眼子菜, 最大速率出现在41d之后。虽然苦草的分株最多, 但是分株的株高最低, 其株高增长速率均值为0.2 cm/d。眼子菜属物种中竹叶眼子菜和眼子菜株高增长速率最高, 光叶眼子菜的株高增长速率和分株形成速率都最低。克隆系占据面积随时间的扩张速率为穿叶眼子菜(113.22 cm2/d)>扭叶眼子菜(71.70 cm2/d)>苦草(35.48 cm2/d)>竹叶眼子菜(12.09 cm2/d)>眼子菜(3.07 cm2/d)>光叶眼子菜(0.53 cm2/d)。此外, 研究还发现眼子菜属植物普遍表现出匍匐茎上“节”的形成, 而苦草则不具备这种特性, 匍匐茎“节”的形成及随之形成的不定根在眼子菜属植物空间扩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并在种群构建方面与苦草等其他物种发生分异。基于眼子菜属植物匍匐茎上的“节”可以形成跳跃性的分株, 在种群面积扩张方面更具优势; 而苦草形成分株的数量更多、速度更快, 在提高种群密度保障种群稳定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我在指导学生实验课中 ,发现菠菜叶是一种观察植物下表皮和气孔的好材料。用菠菜叶制备植物叶下表皮和气孔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如下 :1)准备好洁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 ;2 )取洗净的新鲜的菠菜叶 ;3)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菠菜叶的尖端 ,然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带叶柄的一端斜着向上撕 ,即可得到菠菜叶的下表皮 ;4 )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 1滴清水 ;5 )用镊子夹取任意一块菠菜叶的下表皮 ,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用解剖针展平 ,然后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在水滴上 ;6)将制好的临时装片放在目镜为 10×、物镜为 10×的显微镜下观察 ,可以看到在不规则…  相似文献   

5.
苦草属植物体外部形态相似,叶线行或带形,野外难以直接鉴定到种,而雄花雄蕊数目、果实和种子的显微结构是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物种的鉴别性特征之一。苦草属物种的雄花小,仅有1.5 mm,人工解剖雄花观察方法难以实现雄花雄蕊数目的识别;本研究采用雄株雄佛焰苞水培预培养技术获取自然开放的雄花并利用解剖学显微镜对3种苦草属植物雄花、果实和种子进行了解剖观察和研究。显微结构观察表明,苦草(V. natans)雄蕊1枚,果实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具纵条纹;刺苦草(V. spinulosa)雄蕊2枚,果实三棱形,棱上具刺,种子具翅;密刺苦草(V. denseserrulata)雄蕊2枚,果实三棱圆柱形,表面光滑,种子无翅。依据文献,密刺苦草、刺苦草、长梗苦草(V. longipedunculata)和安徽苦草(V. anhuiensis)是安徽苦草属新分布记录种,其中长梗苦草和安徽苦草是分布于安徽的新种。  相似文献   

6.
应用HPLC分析方法同时测定藏药提宗龙胆和线叶龙胆两种植物花中落干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4种苦苷类成分的含量.采用Econosphere C18色谱柱(250×4.6 mm,5 μm),以甲醇-0.5%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结果表明,除提宗龙胆中未检出獐牙菜苦苷外,其它成分均在两种植物中存在,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山东广义苦荬菜属(菊科)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召兰  李法曾   《广西植物》2007,27(3):435-439
对山东广义苦荬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光镜下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广义苦荬菜属9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1)小苦荬型: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偶有非典型不等型,上、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2)黄瓜菜型:上表皮无气孔器,下表皮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偶有非典型不等型,上、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深波状;(3)沙苦荬型: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偶有非典型不等型,上、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4)苦荬菜型: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偶有非典型不等型,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弓形;与中国植物志把广义苦荬菜属划分为4个属的意见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苦草是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苦草属(Vallisneria)沉水草本植物,无直立茎,叶基生,线形或带形,常被称为扁担草、蓼萍草、水韭菜、面条草、扁子草和鸭舌条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本属植物有6~10种〔1,2〕,我国的苦草属植物依《中国植物志》第8卷有3种——苦草(V.natansHara)、刺苦草(V.spinulosaYan)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Makino),而没有V.spiralisL.,VasiaticaMiki和V.giganteaGraebner等种〔1〕。本文苦草属植物的命名以《中国植物志》第8卷为准,引用文献一般尊重原作者的意见。下文中,无具体说明,苦草均为苦草属植物的通…  相似文献   

9.
将植物营养茎端周围的幼叶剥除,置于解剖镜下观察,即可看到幼嫩的茎端及其周围突起的叶原基(图1)。按照一般的概念,幼嫩的茎  相似文献   

10.
以前观察原生质流动习惯于用黑藻。我们改用一种水生植物——苦草,观察效果也很好。实验前,采集新鲜苦草植株,置大烧杯清水中,并用日光或灯光照射10分钟,后截取幼叶顶端近中脉部分一小块,制成临时  相似文献   

11.
由于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繁殖器官微小,营养器官相似且变异较大,使该属植物的鉴定和命名较混乱。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和长期跟踪观察,对我国记载的苦草属3种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刺苦草(V.spinulosa Yan)、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 Makino)的命名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这3种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种间形态差异,可为苦草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苦皮藤素V是一种对昆虫具有毒杀活性的化合物,从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中分离出来。目前,已发现苦皮藤素V可与粘虫中肠液泡型ATP酶(V-ATPase)的H、B和a亚基结合,但是其具体作用机理还尚不清楚。本研究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得到的东方粘虫中肠V-ATPase A亚基突变体TSCA和V-ATPase B亚基包涵体洗涤、溶解后进行复性,获得可溶性AB亚基复合物后采用亲和层析纯化。将纯化好的AB亚基复合物测定H^+K^+-ATPase活性,证明其有ATP水解活性。随后,测定苦皮藤素V对复合物ATPase的抑制活性,发现加入苦皮藤素后,复合物ATPase活性降低。因此,其可能是通过抑制了AB亚基复合物的ATPase活性,从而产生了杀虫效果,证明AB亚基复合物为苦皮藤素V的潜在靶点之一。这为了解苦皮藤素与VATPase相互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杀虫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微生物群落的分解代谢能力和分解代谢谱的分析,以实现对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应用探究。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中,根据湿地存在不同植物的物种或组合不同会产生不同景观。本实验将苏北湿地的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四种不同的植物物种建立了自由漂浮植物系统处理湿地中生物:菖蒲(L)、荷花(S)、睡莲(E)和田子萍(P)。自由漂浮植物组被安排为单一栽培(一种植物种)、双栽培(两种不同的植物种;所有可能的配对)或四种栽培(每种植物种)。使用稀释的养殖场污泥流出物,每周两次用20 L再生废水喂养自由漂浮植物系统。使用群落级生理剖面法(CLPP)在4个月的操作期后评估每个中胚层中的微生物群落。据观察,单一栽培湿地系统具有不同的分解代谢活性和分解代谢丰富度。本研究还发现来自单一栽培生物群的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模式彼此明显不同,并且混养群落与相应的单一栽培对应物不同。  相似文献   

14.
栽培条叶龙胆根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关旸  王臣  李业欣  徐娜  刘鸣远 《植物研究》2004,24(2):184-18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栽培条叶龙胆根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花末期(9月3日)龙胆苦苷含量高于果期(9月18日)和枯萎期(10月10日);同一根系中二龄根的含量显著高于一龄根;有性后代个体之间龙胆苦苷含量差异显著,对条叶龙胆进行高含量育种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好材料──苦荬菜苦荬菜,菊科,多年生草本,基生叶长卵形或卵状复原时,亮紫色液泡的大小、深浅变化尤为明显。披针形,有不规则的齿裂,茎上部叶舌状而微抱茎,头2.在用洋葱表皮做此实验时,表皮常卷曲。而苦5状花序顶生成伞房状花...  相似文献   

16.
凹叶厚朴是我国的特产,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也可作为观赏树或行道树。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var.biloba)属于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植物凹叶厚朴的染色体核型尚未见到报道。本文对凹叶厚朴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观察叶的结构和气孔的材料适于叶结构观察的植物有蚕豆、女贞、花生、丁香、石竹、山茶、海桐、桃、梅等,因这些植物叶片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明显,也易于徒手切片。有些植物如鸢尾科、石蒜科、百合科的一些植物的叶片与日光平行,在接近下表皮处都是栅栏组织,沉水植物叶肉不发达,无栅栏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这些都  相似文献   

18.
晚古生代瓢叶目植物的古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已知瓢叶目植物生态信息较为全面的观察分析表明 ,华夏植物群中瓢叶目植物的生态条件与欧美植物群较为相似。很可能 ,瓢叶目植物在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均可发育于水分充足的低地植物群和排水条件较好的高地植物群。对华夏植物群中某些低地群落的植物古生态样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一般情况下 ,瓢叶目植物的属种数量与植物群落中其它类群数量相比所占份额较少 (分异度不高 ) ,而它的个别种的数量则在群落中占据的比重较大 ,甚至占据优势地位 (丰度较高 )。从群落结构来看 ,瓢叶目植物所在的群落往往具有较好的分层结构。瓢叶目和某些楔叶纲、真蕨和种子蕨纲植物共同构成群落的林下层植被。群落的中、高层通常是石松纲和科达纲 。  相似文献   

19.
苦槛蓝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槛蓝属(Myoporum)是隶属于苦槛蓝科的双子叶植物。此属植物共约32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例如我国和日本)、大洋洲(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和印度洋的毛里求斯等地。我国只有苦槛蓝(M.bonti-oides)一种,产两广、福建和台湾的海边。在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的温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该属植物分布很广,少数还分布于干旱地区或北部的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谷苦豆子C、N、P含量变化及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东  陈亚宁  李卫红  朱成刚 《生态学报》2018,38(17):6163-6170
研究苦豆子不同器官中碳、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该植物蔓延的生态学机制。系统分析了伊犁河谷苦豆子根、茎、叶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苦豆子C、N、P含量均值分别为391.40、13.17、1.51mg/g,C∶N、N∶P、C∶P均值分别为45.61、8.52、326.38。苦豆子根、茎、叶在整个生长季内C、N、P均值含量变化一致,为叶茎根。在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分析中规律则不同,C含量随着生长时期的增加而增加,N和P的含量则随着生长时期的增加而减少;苦豆子根系中的C、N、P含量有随着深度变化而递减的趋势;器官间的差异性说明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对C、N、P的吸收利用具有特异性。植物叶片中C、N、P含量和N∶P普遍较低,苦豆子生长受N、P的共同限制,更容易受到N元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