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秋水仙碱诱导重瓣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重瓣大岩桐叶片为外植体,经秋水仙碱处理得到大量的多倍体植株。在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碱20mg L^-1处理一周,可使重瓣大岩桐的诱变率达到62.5%,对再生植株进行形态学观察表明,多倍体植株比二倍体的茎粗壮,叶片增大,加厚。细胞学鉴定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52,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2n=26。  相似文献   

2.
以二倍体梨(Pyrus communis L.) 品种'丰产'试管苗的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秋水仙碱处理对叶片不定梢再生及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秋水仙碱处理时间增加,叶片不定梢再生率下降,而多倍体诱导率增加;以0.4%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叶片48 h效果最好,多倍体诱导率为6.1%.(2)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分析鉴定表明,获得的多倍体有三倍体、四倍体和混倍体;多倍体与二倍体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多倍体比二倍体茎粗、节间短,叶形指数小,根粗而且短.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碱诱导相结合培育植物多倍体的优点、诱导方法、最佳药液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组合的选择及诱导材料的选取,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双亚7号成熟种子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碱浸泡亚麻种子后进行无菌培养来诱导多倍体。方法是将种子消毒后在培养皿中萌动处理后,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来诱导多倍体。结果表明:种子在水中萌动时间为36 h,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浓度为0.075%,处理时间为24 h,变异率为40.7%。通过对外部形态的观察发现四倍体的茎比二倍体的粗壮,叶片较二倍体厚,颜色较二倍体稍深,表面较二倍体略显粗糙,通过生根后对根的观察发现四倍体的根较二倍体的粗壮,根条数比二倍体的要少。  相似文献   

5.
秋水仙碱对水稻诱变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水仙碱(colchicine)作为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的阻断剂,在细胞遗传学研究和诱变育种实践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有关使用秋水仙碱处理诱变稻种的具体条件及效果的详细报道仍然较少。笔者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对早稻种子作不同时间的处理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探索秋水仙碱处理诱变水稻的最佳条件。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秋水仙素诱变离体卷丹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0.15%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基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苗,并对多倍体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 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细胞学观察发现,对照为三倍体、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诱变出的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体数目由53~72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的非整倍的异倍型嵌合体。诱变株与对照植株间幼苗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等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一种新的甜菊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获得的基因cDNA全长1419bp,编码473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约53.2KDa。与常见的糖基转移酶基因比较,相似性达44%以上,工具有糖基转移酶的保守序列。体外异源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在花青素类和甜菊醇等糖基受体上转糖基的酶活性。在对一系列不同底物的酶活性进行比较后,推测这种糖基转移酶在体内参与了甜菊糖苷的合成。结果表明,具有广泛的底物活性的类黄酮类糖基转移酶,在甜菊体内不仅对类黄酮转糖基,而且在生成水溶性甜菊糖苷的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甜菊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的积累与愈伤组织的生长呈负相关、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及转绿呈正相关。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并不是积累较高水平甜菊糖苷的必要前提。绿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不论有芽分化或无芽分化时,其甜菊糖苷含量均较高。在电镜下观察到,这两种愈伤组织细胞具有类似的超微结构特征:细胞高度液泡化;叶绿体发育成熟,光合膜系统结构发达,基质浓厚且含有质体小球;微体具有典型的晶格结构,常与叶绿体紧  相似文献   

9.
南丹参离体快速繁殖与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IAA 0 .2mg·L-1的培养基上诱导南丹参丛生芽的频率最高 (达 10 0 % ) ,每一丛生芽数达 2 0~ 30个 ,移栽成活率 90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 2 ,4 D 0 .2mg·L-1培养基上 ,叶缘及叶柄上长出绿芽或浅褐色愈伤组织 ,经多次继代仍具有分化植株能力。多倍体诱导以秋水仙碱 15mg·L-1处理愈伤组织和预培养 1周 ,处理时间 1周的叶片诱导效果较好 ,加倍率可达 33.33% ,且多数为整株加倍。加倍植株叶片较肥厚宽大、皱折增多、色深、根粗壮 ,气孔比二倍体明显增大 ,染色体数为 2 8~ 32条不等 ,其中可见部分为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10.
11.
1.甜菊花药发育至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达最大程度的发育。细胞器丰富且呈活跃状态,脂肪微粒沿内切向面和径向面沉积。2.绒毡层周原质团具有大量呈现活跃功能的细胞器,并不断积累各种物质,其R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亦较强,认为周原质团有一定的重组行为。3.发育早期药室内壁细胞结构较简单,但至周原质团物质将被小孢子完全吸收时,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剧增,R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亦骤然增强,认为此时药室内壁细胞对花粉发育起供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应用超薄切片、样品倾斜观察、连续切片叠加重组等技术,研究了甜菊叶片及其组培细胞微体晶体的立体结构,以及晶体立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甜菊微体晶体为立方体形的晶格结构,推测是由过氧化氢酶和乙醇酸氧化酶纵横交错排列而成规则的岩盐结构型立方体.此构型与细胞内活跃的糖代谢活动及甜菊糖苷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应用超薄切片、样品倾斜观察、连续切片叠加重组等技术,研究了甜菊叶片及其组培细胞微体晶体的立体结构,以及晶体立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甜菊微体晶体为立方体形的晶格结构,推测是由过氧化氢酶和乙醇酸氧化酶纵横交错排列而成规则的岩盐结构型立方体.此构型与细胞内活跃的糖代谢活动及甜菊糖苷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甜菊叶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叶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叶外植体转移到培养基上培养后,叶绿体的片层结构逐渐退化。在叶绿体发生退化的过程中伴有叶绿体出芽和原质体的形成。推测新产生的原质体来自叶绿体产生的芽状体。而叶绿体本身最后完全解体消失。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这种变化与高度液泡化的叶肉细胞脱分化至分生状态是平行的。随着培养的进行,分生状态的细胞发生液泡化变为薄壁细胞时,在愈伤组织表层的细胞中,质体重新形成片层结构,而内部细胞的质体则充满淀粉粒。  相似文献   

15.
甜菊不同叶龄细胞结构及其甜菊糖甙含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不同叶龄细胞结构与甜菊糖苷含量分布。应用电镜技术观察表明,现蕾期成叶细胞内具有内含物丰富的巨大液泡,这些内含物呈大小不一的颗粒或小泡。应用差速离心法,对甜菊成叶的叶肉细胞进行亚细胞分离,并对各部分进行甜菊糖苷的提取与微量测定。结果表明,甜菊糖苷主要存在于12000g的上清液(这部分主要包括液泡内含物和可溶性细胞质)。结合细胞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质是合成UDPG的主要场所,在甜菊糖苷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不同叶龄叶片甜菊糖苷测定表明,现蕾期成叶的甜菊糖苷含量最高。从甜菊不同叶龄细胞结构和甜菊糖苷含量测定结果,现蕾期是甜菊叶片收割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16.
钙离子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一种大量元素,而且起了偶联细胞外刺激与胞内反应第二信使的作用,是多种受体激动后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环节。近年的研究表明:高温、干旱、触摸、低渗、低温、风、机械刺激、病原菌感染等多种环境胁迫均能引起胞质Ca~(2+)水平的改变。这种变化被认为是植物细胞感受环境胁迫的原初反应之一,它通过启动基因表达和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调节细胞对环境改变的适应反应。胞质Ca~(2+)水平的改变有两种来源:胞外Ca~(2+)跨膜内流和胞内钙库如内质网中的Ca~(2+)释放。其中由肌醇磷  相似文献   

17.
甜菊愈伤组织分生区细胞中膜内含物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在分化培养基上的甜菊(Stevia rebaudiana)愈伤组织分生区细胞中存在双膜和多膜内含物。电镜观察表明,这些膜内含物是由一圈或多圈呈同民贺或卷绕状排列的内质网包围部分细胞质而形成的。双膜内含物内外层膜的靠细胞质表面有核糖体附着,而多膜内含物仅在其最外层潴泡的外膜上偶有和量核糖体附着。附着细胞液泡化程度的提高,多膜内含物通过液泡膜内陷而转移到液泡中或通过消化其中被包围的细胞质及内膜而转  相似文献   

18.
甜叶菊的受精作用及胚和胚乳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熟胚囊被珠被绒毡县包围,由卵器、具次生核的中央细胞以及数目为1至6个反足细胞组成。传粉后6小时左右,雌、雄性核融合。配子融合同精核与次生核的融合几乎同时发生;精核与次生核融合速度快于配子融合。甜叶菊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类型。传粉后8小时左右,初生胚乳核分裂,其分裂方向可与胚囊长轴平行或垂直,从而形成最初的两个胚乳细胞。胚乳细胞前5次分裂是同步的。心形胚阶段,胚乳细胞呈现被消化吸收的迹象。胚乳发育属细胞型。传粉后10小时左右,合子第一次分裂,为横分裂。胚胎发育属紫菀型。  相似文献   

19.
在分化条件下甜菊愈伤组织分生区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甜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中尚未发生器官分化的分生细胞团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器官分化条件下,愈伤组织中形成的分生区域的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且具核仁泡,部分细胞核中含有核内含物.大量小液泡分布在细胞的边周或散布于整个细胞中.液泡中通常含有陷入的细胞质成分和膜状物.部分液泡的形成与内质网膨大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观察到由内质网形成的多圈膜和双层膜包围细胞质成分的同心环结构.高尔基体及其小泡丰富,有时聚集分布在细胞某一区域.核糖体密集,有的聚集成多聚核糖体.因此,愈伤组织中分生区的细胞与分生组织中的液泡化和分裂的细胞类似.分生区细胞的另一明显特征是出现质膜内陷.推测这些超微结构特征可能反映了甜菊愈伤组织器官分化前的某些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甜菊组织培养物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与脱分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含有叶绿体的甜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细胞转移至新鲜培养基后,导致光合片层的逐渐减少或消失,最后叶绿体脱分化形成原质体样的结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光合片层的减少或消失与降解及叶绿体分裂特别是不均等缢缩分裂而致基质组分和类囊体膜稀释有关。这一过程并不完全同步,一些质体含有少量正常的片展而另一些质体含有退化的片层甚至片展结构完全消失。细胞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细胞器大多聚集在细胞核附近,细胞质增加并向细胞中央伸出细胞质丝。同时可观察到原质体。培养7d后,许多细胞呈分生状态,细胞质富含细胞器,充满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此时细胞中的质体大多呈原质体状态。在细胞生长的稳定期,质体内膜组织成基质基粒片层,同时质体核糖体增加。文中讨论了高度液泡化细胞脱分化与细胞中叶绿体脱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