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也叫蜈蚣草,属于肾蕨科肾蕨属植物。它栽培广泛,取材方便。每年9—10月是观察肾蕨孢子囊的好时机。过去在普通显微镜下只能看清孢囊结构,看不到孢子弹射。近几年来,我们改用显微投影仪观察,不但结构清晰而且孢子的弹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0.1毫米)的总称。它们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相似文献   

3.
中学同学和大学一年级同学都一样,在刚学生物的时候,对于“细胞是立体的”这样—个概念,很是模糊,想不通。同时,再加以平时讲课,实验所看到的挂图和切片,都只见到细胞切面上的一个平面,因此,总认为细胞是扁平的。这样,就往往影响他们对整个有机体及细胞结构的观察、了解和认识。譬如:在切片中同学看到有的细胞核圆圆地在细胞腔正中,有的则稍偏一点,有的紧挨着细胞侧壁,成长椭圆形,因而就产生了一大堆不解的疑问,其实,原因只不过是我们观察它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形态罢了,因为细胞是一个多面的立体的东西。再多讲,概念也总还  相似文献   

4.
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家兔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为例,说明如何组织实验教学。 1.激发观察动机首先让学生直接观察活的动物体。把饥饿的家兔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看清  相似文献   

5.
大量资料表明,细胞质膜可能是光敏引起细胞死亡的临界靶结构之一。有的作者认为临界靶分子是膜上的蛋白质,有的则认为膜上的靶事件是膜脂的过氧化。由此可见,为了揭示光敏的靶分子机理,必需进一步探讨膜脂和膜蛋白在光敏损伤中的地位。血卟啉衍生物(HPD)除了能较多地潴留于癌细胞外,也能潴留在正常细胞膜中,它杀死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靶分子机理是相似的。基于这一考虑,我们采用血影细胞为材料,观察了HPD对血影细胞的圆二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在医学和生物学上的应用,是近年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电镜可以看清比光学显微镜精细得多的结构,一台分辨率为1—2埃的电镜,不仅能看清  相似文献   

7.
细菌是原核细胞,通常认为它无细胞的复杂分化。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已报道的细菌超微结构有细胞壁、胞浆膜、鞭毛、纤毛、荚膜、核糖核蛋白颗粒、中膜小体、核区、芽胞等。可是最近我们通过电子显微镜在细菌细胞中还观察到一些真核细胞才有的细胞器,如微管、微丝、板层样结构等,现分述如下: 1.细胞壁是一个围绕菌体的致密结构,与保持细菌的固有形态及通透性有关。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菌其细胞壁有明显差别。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层次不清,厚150A左右。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通常由2—3个电子致密层组成,厚100A左右。而我们在牛型布鲁氏菌A_4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0株、酵米面黄杆菌Co33株观察到细胞壁有3—4个电子致密层组成。(图6)(本文图均见封三)  相似文献   

8.
温度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很大,当体温升高时体內的許多化学反应及藥物对机体的作用都加速。在內感受反射方面,許多作者用各种方法使动物体温降低后观察到頸动脉竇升压反射减弱,体温恢复时也恢复原来水平。但也有观察到体温恢复时反射更行减弱的。体温升高时,頸动脉竇反射有的作者發現它加强,有的發現它减弱。本实驗利用大白员在其体温用輻射热提高时,观察它的頸动脉竇反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霉菌的菌丝虽然在低倍镜下就可以看见,但制片时菌丝很易缠结成团,使孢子梗和孢子着生状况不能确切辨认,一些特殊构造(如根霉的假根、曲霉的足细胞等)不易看清。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用透明胶带粘取样品观察霉菌、放线菌等丝状微生物,操作简单,并且菌体的各个部位都能观察得很清晰。方法剪取约2厘米透明胶带,用镊子夹住一端,  相似文献   

10.
玉米花粉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上异染色质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谷明光  林侠 《遗传学报》1991,18(3):235-238
我们用Giemsa BSG C-带技术检查了玉米花药培养获得的花粉单倍体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上异染色质的变异,观察结果表明,有的植株所显示的C-带数目是与供体植株的相一致,有的植株所显示的C-带数目则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有的增加,有的减少。并讨论了异染色质发生变异的可能原因。还相应地观察到间期核中染色中心的变化是与中期染色体上C-带数目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已经知道,对预定脊索的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位于它两侧的预定肌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预定脊索和肌节细胞相互靠得很近,或者相隔一定距离,以突起相连形成腔隙。有被小窝和小泡在两类细胞的外缘常被观察到。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肌节细胞近腔隙的部位或者附近,球状体的出现。它们大小不等,内含物主要是颗粒,有的松散分布,有的致密地充满整个球状体。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电子染色与这时期胚胎细胞中的核糖体很相似。在预定脊索细胞中以及附近,未见上述结构,但是,观察到它们伸出突起包吞腔隙中物质的现象。讨论了这些球状体的出现与脊索决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油菜叶片及其脱分化和再分化中质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电镜观察了油菜叶片植株再生中质体的超微结构变化。在油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基粒,基质片层发育良好,偶尔有淀粉粒。在来自叶片的愈伤组织细胞中,质体体积变小,类囊体已经消失或部分消失,有的质体含有淀粉粒,但很少有质体小球。经培养分化后的愈伤组织,特别是在表层细胞中,质体数量急剧增多,形态变化很大,贮藏淀粉明显减少。基质内已有泡状或管状结构。有的质体已出现长的基质片层,但未见到基粒;质体中常有质体球。由此可见,质体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细胞器,它的变化与细胞分化有关,变化最大的部分是片层系统,贮藏淀粉,质体小球。片层系统中尤以基粒片层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世界》2009,(2):5-5
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神奇的“四眼鱼:它的—对眼睛含有晶状体,另—对朝下的眼睛中含有一种与反射镜功能相同的物质,光线进入该眼睛后会被反射到视网膜上,帮助它看清下方的物体。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的家庭结构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哺乳动物的配偶制度,有的是单婚(monogamy)即一夫一妻制,有的是复婚(polygamy)即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制,在婚配育幼阶段有一定的家庭组织,有的还有社会(社群)组织,这些在鳍脚类、有蹄类和灵长类中比较常见,但在小型兽类中则多为杂婚,无固定配偶,由母兽育幼,幼兽独立生活后即行分离。我们研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时,发现它们似乎有家庭结构,遂进行了一些观察,今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衣藻细胞小,能游动,加碘液杀死细胞并染色,藻体颜色失真。而且只要碘液稍浓,或染色时间稍长,整个细胞变成蓝黑色,基本结构无法看清。用生活细胞观察结构效果较好,方法是;用吸管吸取培养液一滴于载玻片中央,加盖片。于盖片的某一侧加一滴透明胶水(商品),再用解剖针微微掀动同一侧盖片的边缘一次,透明胶水即向盖片下扩散,并形成浓度梯度。在各梯度中都有衣藻分布。盖片下无胶水的地方藻细胞游动迅速,胶水浓度稀的地方细胞游动减慢。随着胶水浓度的增高,细胞游动速度递减,最后被迫停止运动。在这个区域选择几个个体大,结构清楚的生活细胞,观察其基本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皎洁的月光下,月季含羞绽放,在朦胧如纱的幻影中,显得格外娇艳,当你有心上前攀折,却不当心被茎上着生的刺扎破了手指——尽管有着柔弱的外表,花儿也常会给不速之客一个难忘的教训。事实上,在进行野外观察和采集植物标本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植物都带有刺,这些刺有的是植物体表结构外突形成的,有的是器官变态形成的;有的刺生在茎干,有的刺生在叶柄,有的刺生在果实上;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保护植物、抵抗干旱、攀援作用、帮助传播种子等等。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植物刺的类型丰富多样性,也体现了带刺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展中对环境的适应性。为了帮助读者认识这些带刺植物,本文根据植物刺的发育来源、  相似文献   

17.
吴琪 《生命世界》2009,(4):86-87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1.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在生物教学中,必须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物质存在不同形态,其中有的能被我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和观察到。  相似文献   

18.
在解剖蚯蚓的实验中,对循环系统的观察过去多采用浸制标本进行。由于标本浸泡过久,组织结构变形,血管壁皱缩,血液凝固呈紫黑色,因而部分血管不易看清,特别是神经下血管往往更难以辨认。我们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曾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现介绍如下。材料的采集与处理实验前将活蚯蚓放入一个盛土的容器内培养2—3天。实验时,将培养过的蚯蚓放在5%的甲醛溶液中处理3—5分钟,使之麻醉,然后用清水洗净,置于蜡盘上进行解剖。由于处理时间较短,其内部构造还保  相似文献   

19.
1954年5月至11月我们在哈尔滨市郊区松花江沿岸曾作过关于软体动物的初步调查工作,对于蚌的生活习性,及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根据观察所得简单介绍如下: 蚌的生活习性:蚌是生活在淡水里边的瓣鳃类软体动物,在我国各地的湖泊、池沼和河流中,能找到各种不同的蚌,有的栖息在较深的水底,有的爬行于浅水的水边,有的喜欢流水,有的喜欢静水。它以微小的生物和有机物的碎屑为食,这种摄取食物方式是和它的笨重的介壳和不甚灵活的体制构造有关系的。蚌在运动时是很有趣味的。我们曾把活蚌侧放在清水砂砾中,经过玻璃缸透视其斧足活动的情形;静置不久,则见白色的斧足从蚌体前端腹侧徐徐伸出;侧向沙面弯曲;待伸入砂砾中后,足之先端即渐渐扩张,基部收缩,牵引蚌体直立,以后蚌按直綫前进(图1)。当蚌直立后,前部侵入砂中,后部露于砂外,它的出入水孔清楚可见。斧足伸出后延长,再斜向体前方插入砂中,照前扩展和收缩,以牵引身体前进。因为蚌的种类不同,每次移动的距离亦不一样:巨蚌(Cristaria plicata var.herculea Midd.)每次可移动2—3厘米。而蛛蚌(Unio douglasiae  相似文献   

20.
正在菌物大家族中,有一种个体娇小、形态多样、色彩艳丽、结构精巧,既像动物又像植物的生命物质,即黏菌。生物学家们关于黏菌的分类归属问题争论了近百年,其实它是一种由菌物学家来研究的原生动物。相对于蘑菇来说,黏菌的子实体要小得多,其高度甚至只能用毫米或微米来计算,但其形态却是多种多样。有的有柄,有的无柄;有的呈块状、丝状、球状,有的呈网状、灯笼状、挂钟状;有的如扭曲的绳索,有的似花如蕾。黏菌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