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岸线长约11,000公里,内陆江河、湖泊很多,海水、淡水所产鱼类总计不下2,000种,多数都有经济价值。本文为篇幅所限,只能择其最重要的叙述十余种,其中小黄鱼、大黄鱼、鳓、带鱼、鲐、鲅、海鲇是重要的海产鱼。鲥鱼、大麻哈鱼是海鱼而到江中产卵的。草鱼、青鱼、鲢、鱅是我国饲养最多的淡  相似文献   

2.
带鱼属(Trichiurus)鱼类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对象之一。然而,有关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这种带鱼(简称中国近海带鱼)应取何名、属于何种及其系统进化过程等问题仍未有统一的认识和定论。本研究通过测定中国近海带鱼14个群体共计166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该物种与中国近海其他3种带鱼属鱼类的序列变异,比较该种带鱼与世界其他带鱼属有效种的形态差异,综合探讨其命名、分类地位及系统进化过程。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中国近海带鱼(Tsp-CH)与台湾(Tj-WT)及日本(Tj-JP)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的组间净遗传距离(0.000 7~0.002 1)远低于带鱼属内其他种间的净遗传距离(0.065 6~0.082 0),也明显低于高鳍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地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0~0.016);分子变异分析(AMOVA)和FST分析均表明这三组带鱼组间遗传分化不显著。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带鱼与来自台湾及日本的带鱼(T.japonicus)的遗传分化处于种内水平。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的带鱼(T.japonicus)(即包括Tsp-CH,Tj-WT,Tj-JP)与高鳍带鱼(T.lepturus)、南海带鱼(Trichiurus nanhaiensis)、短带鱼(Trichiurus brevis)等3种带鱼属鱼类互为单系,在属内各自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结合分子数据和形态学比较研究资料,本研究确认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这种带鱼是Trichiuru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它在种的分化、形成、分布及形态上与世界其他带鱼属鱼类存在系列差异。  相似文献   

3.
马鞍列岛海域小黄鱼的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以及朝鲜西部水域,历史上曾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墨鱼(Sepiella maindronide)和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并称为"四大渔业",是我国海洋渔业史上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其在我国海洋渔业上的重要地位,国内已有较多小黄鱼摄食习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正>铰齿鱼类包括拱鱼目、半椎鱼目和鳞骨鱼目。生活在中北美和古巴淡水环境的雀鳝是铰齿鱼类鳞骨鱼目的现生代表,被称为活化石,为新鳍鱼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新鳍鱼类是辐鳍鱼亚纲最大的演化支系,几乎分布于地球上各种水环境。除了多鳍鱼和鲟鱼,其他所有的现生辐鳍鱼类都属于新鳍鱼类。《古脊椎动物学报》最新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我国云南罗平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铰齿鱼类:优美玉带鱼。优美玉带鱼,可归入  相似文献   

5.
安氏新银鱼的拉丁种本名anderssoni为有效名称。中文名称安氏新银鱼为学名译音,简而易记。该种为沿岸上层小型海产鱼类,从不进入淡水生活和繁殖。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达杭州湾)和朝鲜的西岸和南岸。为北方沿岸春季重要经济鱼类。目前产量明显下降。应注意防止捕捞过度,加强治理沿岸环境污染。建议在沿岸和成水或半成水湖泊进行驯化和试养。  相似文献   

6.
沙带鱼是带鱼科中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近年来,过度捕捞和渔业生态环境变化使沙带鱼的自然资源和种群结构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急需开发出大量多态的沙带鱼微卫星位点以促进其种群遗传学研究。本研究采用SLAF-seq技术,首次在沙带鱼基因组DNA中筛选出28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8,平均值9.11;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77~0.871(平均值0.634)和0.151~0.942(平均值0.711);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137~0.919,平均值0.670。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有3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并显示出较高的近交系数和无效等位基因频率,其余25个位点均符合HWE。这些多态性微卫星DNA标记可为沙带鱼的种群遗传资源研究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和技术支撑。此外,跨物种扩增结果表明,有19个微卫星标记在4种带鱼属鱼类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这些标记可为阐明带鱼科属间或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几年的东海鱼类区系调查研究期中,我们曾在浙江沿海大陈岛附近海区水深70米处,先后采获了前所未曾见过的带鱼状鱼类标本三尾,经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属新种,题名为“中华拟窄颅带鱼”。现将新属新种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东海带鱼聚集特征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鱼类通常以集群的形式分布在特定空间内,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基于1971—2011年中国机轮拖网渔业捕捞统计及底拖网科学调查获取的东海带鱼数据,并结合夏季研究水域内海表温度及黑潮区PN断面表层盐度数据,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对东海带鱼资源的聚集特征进行年代际分析.全局自相关性分析显示,1971—2011年Moran I指数先减小再增大且均为正值,表明东海带鱼聚集性呈先减弱再增强的趋势;PN断面表层盐度均值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局部自相关性分析显示,除1971年带鱼热点分布受作业水域范围限制而集中在中部外,1981—2011年带鱼分布热点区域呈现先向南部外海移动,随后逐步向北部外海移动的格局,且相应的热点分布范围亦呈现先集中后扩散的趋势.带鱼热点分布区域随海表温度第一模态变化做适应性移动,且均靠近黑潮北分支左侧水域.  相似文献   

9.
秋汛带鱼对水团舌锋的聚集反应与渔场预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中 《生态学报》1989,9(4):372-377
本文分析了秋汛带鱼对水温舌锋伸展的聚集反应,这种聚集反应常出现在舌锋延伸与流界的交汇区、带鱼的适温区域内,舌锋线附近聚集密度较大,渔业产量也与聚集强度成正比。利用这一现象,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从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着手,分析水团和海流的分布变动情况,结合当时生产实际和鱼类生物学状况,进行中心渔场短期预报。预报实践初步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它对渔业生产有重要价值,对于探讨鱼发规律和预报方法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是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架海域的暖温性近底层鱼类,长期位居我国单鱼种渔获量第一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变化导致中国近海带鱼资源基础和遗传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但有关带鱼种群的微卫星DNA标记研究却较为缺乏,不利于该物种遗传资源评估和保护。为此,本研究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SLAF-seq技术,从带鱼的195 308个SLAF标签中识别出25 704个二至六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经过引物扩增验证,最终筛选出36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各位点等位基因数4~35,均值14.47。观测杂合度0.214~1.000,期望杂合度0.456~0.979,均值分别为0.620和0.803。所有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值均大于0.25。经Bonferroni校正,21个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且各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这2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可为带鱼的种群遗传资源研究提供新的有效分子标记和技术支撑。Bottleneck分析结果表明,宁波近海带鱼群体未检测到近期的遗传瓶颈效应,这可能与目前东海区带鱼野生群体数量还比较庞大、遗传变异仍然较为丰富有关。跨物种扩增结果显示,分别有12、16、4和3个带鱼微卫星标记在带鱼属(Trichiurus)、沙带鱼(Lepturacanthus savala)、窄颅带鱼(Tentoriceps cristatus)及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这些微卫星标记为今后带鱼科相应属、种的系统进化关系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手段和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东海带鱼和小型鱼类空间异质性及其空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1年秋季东海区121个调查站位的调查资料,以变异函数为工具,分析带鱼和7种小型鱼类(黄鲫、棘头梅童鱼、鳄齿鱼、六丝钝尾虎鱼、发光鲷、七星底灯鱼和细条天竺鲷)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带鱼的变异函数曲线与细条天竺鲷、六丝钝尾虎鱼和发光鲷的曲线极为相似,对不同距离的变异函数值进行相关分析,带鱼与上述3种小型鱼类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黄鲫和棘头梅童鱼的变异函数表现出纯金块效应,而其它几种鱼都可拟合为球状或指数模型,并且都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其中细条天竺鲷、六丝钝尾虎鱼和发光鲷的变程也都接近或超过带鱼265km的变程,带鱼与这3种小型鱼类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追随关系,因此它们是带鱼的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12.
海产鱼类的鱼苗生物学特性与苗种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产仔鱼培育曾被认为是个难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其生物学特性缺乏足够了解。经二十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有些海产鱼类的人工苗种生产已达到了实际应用。然而,育苗成活率仍有待提高。因此,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改变大鲵食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对大鲵进行驯化,其食性从摄食淡水水生动物改变的摄食海产鱼、虾。投喂海水鱼类最高饵料利用率达95.2%,饵料系统1.87-4.02。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混喂试验表明,对海水鱼类的摄食率68.9%,淡水鱼类是60.8%。从试验得出结论:在沿海地区用低值的海产鱼类代替淡水水生动物喂养大鲵,大鲵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真鲷精子的超低温冻存及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名贵经济鱼类育种或种质资源保存的需要,精子超低温冻存及冻精质量评价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在海产鱼类中,已见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相似文献   

15.
牛首科(Bucephalidae Poche,1907)的种类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主要为鱼类的专性寄生虫之一。 我们自1958至1964年间分别在海南岛及舟山群岛采集海产鱼类的牛首科吸虫,经  相似文献   

16.
高鳍带鱼遗传变异及与近缘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鳍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Linnaeus,1758分布广泛、形态多变,与近缘种间辨别困难,在其种群鉴别、物种分类及系统进化上争议较大。本项研究通过测定采自海南三亚外海高鳍带鱼疑似种11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已报道的该物种其它地理种群及其近缘种的同源序列,采用生物软件对碱基组成和序列变异进行分析,计算Kimura双参数净遗传距离和分歧时间,进行分子变异分析(AMOVA)和分化固定指数(FST)计算,并以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为外群构建NJ、ML系统树,综合探讨世界范围内高鳍带鱼的遗传变异及与近缘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根据所得分子数据并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采自海南三亚外海的带鱼是高鳍带鱼T.lepturusLinnaeus,1758,该物种在中国南海和东海南部有分布;2)海南三亚外海、非洲西岸和大西洋西岸的高鳍带鱼是同一个物种的3个地理种群,彼此间遗传分化显著;3)高鳍带鱼是带鱼属中最新演化的种类,与日本带鱼T.japonicus、带鱼未定种Trichiurussp.2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短带鱼T.brevis则是比它们原...  相似文献   

17.
金线鲃属的初步整理及其种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金线鲃属是我国鲤科鱼类的一个特有属,原称金线鱼属,这个名称导源于模式种在产地的俗称,因与以往鱼类学文献早已沿用而系海产的金线鱼属Nemipterus Swainson同名,曾改称波罗鱼属(王幼槐1979;武云飞、吕克强1983),但未被广泛接受,现称系《中国鱼类系统检索》所重拟,既考虑到习惯原称,又表明了亚科的隶属,故而较为合理可用。 过去本属只记载1种,分化为3个亚种,分别分布在云南东部的三个湖泊中(伍献文等,1977;褚新洛、陈银瑞,1978)。近数年来,随着调查采集的深入,陆续另有发现,现经初  相似文献   

18.
带鱼(Trichiurus spp.)是我国东海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通过研究分析我国东海带鱼肠道内容物的菌群结构,了解其所携带的自身特有的病原微生物情况。采集我国东海海域捕获的带鱼,提取肠道内容物DNA,采用Ion S5TM XL高通量测序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构建10个样本的16S rRNA V3-V4区基因测序文库。结果显示,10个样本共得到 1 221 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分属28个菌门345个菌属。从门水平上看,柔膜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较高,分别为51.30%和29.58%;从属水平上看,支原体属(Mycoplasma)和弧菌属(Vibrio)占比较高,相对丰度分别为50.95%和13.79%。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东海带鱼肠道内容物微生物菌群中支原体属含量可能较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相关生产过程需提高警惕并采取一定控制措施,同时为新病原的发现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7 年12 月和2008 年5 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的2 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 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方法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 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2 个群落, 分别为咸淡水湾内鱼类群落(群落Ⅰ, 以稜鳀类、前鳞骨鲻和斑鰶等鱼类为代表)和海水广布湾口鱼类群落(群落Ⅱ, 代表种有带鱼、刺鲳、黄吻稜鳀、竹荚鱼和二长棘鲷等)。ANOSIM 检验表明, 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春季: R=0.803, p<0.001; 秋季: R=0.855, p<0.001)。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鱼类群落与主要环境因子(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pH 和溶解氧等)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季节鱼类群落格局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鱼类群落组成的变化与水深、盐度和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真鲷人工繁殖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绵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大片的沿海滩涂,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沿海辽阔的浅海水域进行人工养殖,开发更多的海水养殖品种,以适应水产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我们进行了真鲷人工繁殖等试验。真鲷(Pagrosomus major)是我国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一向被誉为海味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