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登革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位点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登革病毒,鉴定流行株的血清型及其毒力。对其中两分离株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其可能的毒力位点变异。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91份,接种于C6/36细胞分离病毒,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及分型。并通过乳鼠脑内接种和空斑试验,测定分离株的毒力。扩增2株分离株E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变异位点。结果:在91份血清中经2~3次传代分离出8株病毒,鉴定为登革1型病毒。在E蛋白影响毒力的3个区段中,两分离株有3处存在变异。结论:推测此次广州地区流行登革热可能由DEN 1型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株的毒力较弱。毒力减弱可能和其基因位点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云南森林脑炎病毒的动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离自云南的森林脑炎病毒进行了动物敏感性研究,实验证明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三日龄乳鼠无论经脑内、腹腔、皮下接种均能致病、死亡,但毒力较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低;三周龄小白鼠经鼻腔接种亦能发病致死。对乳大白鼠、幼年豚鼠和金黄色地鼠能引起发病或死亡,病毒抗原定位主要在脑组织。病理检查表明感染的各种动物脑组织均有明显病变。此外,对鸡胚敏感,能引起BHK_(21)、Vero、Vero-E_6等传代细胞及人胚肾、乳猪肾原代细胞的CPE_0结果表明了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细胞、动物的致病性与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相似,仅毒力稍低。  相似文献   

3.
【背景】粪肠球菌作为一种重要的乳酸菌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很多粪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因此充分了解粪肠球菌基因组中毒力基因(Virulence genes)的携带情况对合理利用该菌种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还没有研究专门报道不同分离源粪肠球菌基因组中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目的】了解不同分离源粪肠球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评估分离自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的粪肠球菌的安全性。【方法】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确定107株分离自乳源、血液、尿液、粪便和水源中的粪肠球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使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分离源菌株毒力基因的差异,通过卡方检验筛查出环境特异性毒力基因。【结果】在107株粪肠球菌基因组共找到88种编码不同功能蛋白的毒力基因,其中与粘附相关的毒力基因最多。同时发现乳源分离株与其他环境分离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乳源分离株中携带的毒力基因与其他环境分离株无显著差异,表明分离自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的粪肠球菌可能同样存在致病风险,因此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粪肠球菌时一定要对菌株的安全性做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株毒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分离自不同年代的17株乙脑毒株在小鼠脑内传代,然后将病毒在BHK21细胞单层上观察不同毒株的空斑形成大小形态,小鼠脑内和皮下途径接种观察病毒的毒力,结果显示不同毒株在BHK21细胞上形成的噬斑大小不尽相同,减毒株形成的噬斑最小。所有毒株对小鼠的脑内毒力都很强,病毒滴度高达lg8.0/mL以上,毒株间无明显差异。毒株对9~11g小日龄小鼠的皮下毒力有一定差异但不明显,但对14~16g较大日龄小鼠则差别明显。PFU/LD50的对数值差异除一株(M47株)为8.44外,其余各株差别在3.94~0.45间。本研究结果证明自然界乙脑毒株存在明显的神经外毒力差异,毒力差异与分离年代和病毒基因型无关,但从人体分离到的毒株毒力表现较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病毒在神经外组织的繁殖能力和增强其免疫原性,将Co乳鼠变异株于小白鼠、睬鼠和金黄地鼠进行了连续传代适应。选育出的减毒株其对嗜神经性毒力显著减弱,当脑腔接种于地鼠和恒河猴时不能引起致病或死亡,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亦检查不到严重的组织学病变。减毒株保留对小白鼠脑腔的残余毒力和原株的抗原性。从对小白鼠的毒力上可认为本系减毒株和其它所报告的减毒株相似。  相似文献   

6.
草鱼肠道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对二龄草鱼前、中、后肠粘膜扫描电镜观病。前、中、后肠粘膜皱褶除了在高度及排列方式均有一定的差异外,在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形状上也有差异,前肠上皮细胞表面形状多为侧扁形,如菱形、长条形等,中肠、后肠为多边形,上皮细胞间隙在前、中肠较后肠宽,而后肠上皮细胞的排列较前、中肠密度。粘膜分泌孔的数量和分布密度按前、中、后肠逐渐增多,其表面附着的分泌颗粒也以后肠最多。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在前肠、中肠不如后肠明  相似文献   

7.
胃肠炎模型中毒力不同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对兔回肠粘膜侵袭的定量作者建立了一种不对称的器官培养系统,可以维持刚离体的兔回肠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达4小时。并第一次体外对刚离体的功能性肠组织进行了侵袭实验的定量研究。作者以7株毒力不同的菌株作为试验菌。先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登革热Ⅳ型病毒Ban18株通过原代地鼠肾细胞连续传代后的适应和减毒过程。 Ban18原株对原代地鼠肾细胞无病变或仅有极轻微病变,对乳小白鼠及断乳鼠的脑内毒力高达LD_(50)为Log6—7。通过连续传20—70代后,病变逐渐加重,出现时间缩短,二天即可达到细胞完全破坏。培养液内的病毒含量也随之提高达10~6—10~7/ml TCID_(50)。但随着传代代数增加,病毒对乳小白鼠的嗜神经毒力逐渐降低,脑内接种后仅个别发病或完全不致死。脑组织病理变化也较原株明显减轻,接种树鼩不产生病毒血症。以上结果符合弱毒株的减毒指标,是一株有希望的活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9.
对分离自新疆阿勒泰冷水鱼的屎肠球菌进行耐药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分析从而对冷水鱼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采用纸片法检测屎肠球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及PCR检测相关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分布。13株分离自冷水鱼肠道的屎肠球菌对12种抗生素均未表现出耐药性,但是有11株对环丙沙星表现中介(中度敏感),2株对链霉素表现中介(中度敏感)。13株屎肠球菌都携带环丙沙星耐药基因gyrA,其中有2株同时携带环丙沙星耐药基因parC。13株屎肠球菌中有1株菌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tetK基因,1株菌仅携带tetL基因,4株同时携带tetM和tetL基因。13株屎肠球菌对毒力因子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新疆冷水鱼肠道屎肠球菌的耐药及毒力因子的分析显示冷水鱼的消费对消费者并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颊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微菌落形成的20例新生儿,取颊粘膜试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其中13例菌落生长很纯,均为α-溶血性菌落;另有3例α-溶血性菌株为绝对优势菌,二者共计16例,占80%(16/20)。其中LC.lactis.cremoris与Gemel-la在新生儿高定植率以及培养时菌落很纯显示对其它杂菌有较强的定植抗力等等,均提示它们是新生儿颊粘膜的有益定植菌,并很可能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抗感染功能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