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落葵上一种新病害的发病规律,文中对其病原菌落葵匍柄霉(Stemphylium basellae)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菌丝在15~35℃范围内适宜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 H 5.0,黑暗条件更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在落葵煎汁培养基上产孢最多,产孢最适碳氮源、最适温度、最适p H和光照条件与菌丝相同。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45℃处理15 min和43℃处理15 min。  相似文献   

2.
不同环境条件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培养料含水量、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温度28℃;培养料适宜绝对含水量65%~75%,最适绝对含水量75%;适宜pH值为5.02~7.24,最适pH值5.79。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影响鸭跖草生防菌叶点霉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条件。研究表明,PDA培养基和鸭跖草培养基是该菌生长的适宜培养基,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30℃;pH为6时生长最快,偏酸偏碱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在pH为10时萌发最好。F-3菌株在供试的6种碳源中生长速度相差不大,在不同氮源中差异显著,以硝酸铵为氮源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4.
三种鳞伞属(Pholiota)真菌的菌丝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翘鳞伞(P.squarrosa)和多脂翘鳞伞(P.squarroso-adiposa)三种鳞伞属真菌的菌丝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和翘鳞伞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多脂翘鳞伞最适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多脂鳞伞和翘鳞伞最适氮源均为牛肉膏和酵母膏;而多脂翘鳞伞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和蛋白胨。三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多脂鳞伞在pH值6~8均生长良好,最适pH值7~8,偏碱性;翘鳞伞和多脂翘鳞伞最适pH值均为6~7。  相似文献   

5.
荷叶离褶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最适温度25℃;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13~22℃,最适温度19℃;0~3℃的温差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温差大于9℃子实体不能形成;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温度20℃;菌丝能在pH4~11范围内生长,最适pH4~5;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是45℃30min和50℃15min。能利用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玉米粉、乳糖和甘露糖作碳源,但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生长势强,果糖生长势弱;甘氨酸、蛋白胨、硫酸铵、黄豆粉、硝酸铵、谷氨酸和麦麸均可作为氮源,在麦麸上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硫酸铵、硝酸铵和谷氨酸虽能作为氮源,但长势很弱;能在C/N15/1~50/1的范围内生长,C/N为50/1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连续光照和12h光暗交替两种处理都可形成子实体,且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碳氮营养源和培养温度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碳源、氮源和温度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中蔗糖对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最有利,其次为可溶性淀粉. 氮源中尿素最好,其次为蛋白胨和酵母膏;经温度梯度试验得出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温度在 5~35 ℃,适宜生长温度为 25~30 ℃.经生料栽培发现大球盖菇适于麦秸、稻草上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 Gregor)高致病力菌株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CQBB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及pH对CQBBW3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CQBBW3菌株的LC50为4.66×108个孢子/m L,LT50为6.2353 d。最佳生长培养基是淀粉琼脂培养基,最适产孢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为甘露醇和甘氨酸,产孢最适碳源和氮源为乳糖和赖氨酸;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产孢温度为15℃和30℃;最适生长pH值为6.0~8.0,最适产孢pH值7.0。【结论】CQBBW3菌株对柑桔全爪螨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喜好25℃、中性、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本研究为菌株快速培养及其真菌杀虫制剂的开发与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掌握莱芜灰树花野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菌丝尖端纯化技术分离纯化菌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生长适宜条件。结果:该野生菌株的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5;在被测的11种碳源和7种氮源中,最佳碳源为甘露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KH2PO4对菌丝体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进效果达223.64%;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5%;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24~30℃,平均转化率为66.37%。结论:莱芜灰树花野生菌株为转化率中等的高温型株系。  相似文献   

9.
野生毛尖蘑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固体培养不同条件对野生毛尖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对温度、初始p H、碳源和氮源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毛尖蘑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6℃,最适初始p H为6.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对毛尖蘑栽培料的配方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配方为杂木屑30%,玉米芯35%,麦麸25%,豆粕4%,玉米粉3%,石灰1.5%,石膏1.5%的栽培袋,经覆土栽培法可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菌丝产虫草素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思敏  杜梅  陈往滨  张松 《菌物学报》2011,30(2):229-234
通过对蛹虫草菌丝产虫草素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明确蛹虫草菌丝产虫草素的适宜碳源及浓度,适宜氮源及浓度,最适pH值,最适培养温度,最适转速以及最适培养时间,以便应用于虫草素的工厂化生产。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产虫草素的条件:适宜碳源为D-果糖,最适浓度为10g/L;适宜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浓度为15g/L;最适初始pH为7,最适培养温度为24℃,最适转速为180r/min,最适培养时间为9d,其培养液虫草素含量可达到0.537g/L。  相似文献   

11.
哈茨木霉是一类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哈茨木霉TH-1分别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均能产孢,其中PD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7.5℃~35℃,最适温度32.5℃,产孢最适温度27.5℃。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3~7,产孢适宜pH值为5~9,生长与产孢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菌株的产孢数量,光照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H-1明显抑制疫霉菌的生长速率,其无菌滤液明显抑制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并抑制游动孢子芽管  相似文献   

12.
从兰科植物羊耳蒜根部分离并筛选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其体外培养特性进行研究。利用常规PDA培养法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同时设定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 H值条件研究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筛选获得1株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分子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多节孢属Nodulisporium sp.。该菌株对碳源要求不严格,以麦芽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均能良好生长。氮源对该菌株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且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同时该菌株能耐受较广的酸碱度范围,在p H5-9范围内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碳源、氮源、温度、湿度、pH值和光照等对蝉拟青霉LB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该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27℃,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5℃;分生孢子萌发所需湿度范围是RH 90%~100%,当RH低于90%时很难萌发;在pH值4~10的范围内该菌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产生分生孢子和孢子萌发最适pH范围为6-7;光照处理对该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55℃ 10min.生物学特性显示,蝉拟青霉LB菌株是一株对营养要求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昆虫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4.
双孢斑褶菇是一种著名的神经致幻菌物,菌丝体呈白色,具有明显的锁状联合。分类地位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粪锈伞科。研究了C源、N源、C/N比、pH值、温度和培养料的料水比对该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培养料的选择试验和出菇条件试验。菌丝体生长最佳的C源是淀粉、蔗糖、纤维素;酵母膏、硝酸钾、玉米粉和硝酸铵为最佳氮源;菌丝体生长对培养基碳氮比的适应比较广泛;适宜温度是5℃~35℃,最适为25℃~30℃;适宜的pH范围是4~13,最适为6.5~8.0;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为45%~75%,最适为65%~70%。适合菌丝体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紫色秃马勃(Calvatia lilacina)菌丝生长的影响,优选出最适合其菌丝生长的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的生长状态和生长速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培养温度和初始pH;再通过正交试验L_9(3~4),进一步确定最优的培养基配比组成。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微量元素为MgSO_4,最适合紫色秃马勃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浓度2%、酵母粉浓度1%、MgSO_4浓度0.1%,最适初始pH值6.5,最适培养温度30℃。通过对紫色秃马勃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得到了最适合其菌丝生长的培养条件,为紫色秃马勃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煤矿酸性废水中分离到一株产木聚糖酶青霉,通过酸性液体培养研究了菌体生长对pH的响应及木聚糖酶的产生特征,并测定了木聚糖酶的部分应用性质.结果表明:实验菌株嗜酸,菌丝生长最适pH为2.0,孢子萌发生长适宜pH为3.0~4.0;木聚糖诱导菌体在生长稳定期大量产生木聚糖酶,蛋白胨是菌体产酶的适宜氮源;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属于酸性木聚糖酶,反应最适pH 3.5、最适温度50 ℃~55 ℃,pH 2.0时酶活达到最高活力的72%,在最适反应条件下保温60 min,残余酶活接近70%,适用于较强酸性的高温加工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从大白口蘑子实体中分离得到菌种,并进行不同营养条件对大白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碳源为果糖;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的矿质元素为磷酸二氢钾;最佳生长调节因子为吲哚乙酸;最适温度为28-32℃;最适pH4.0-5.0。  相似文献   

18.
钟形斑褶菇的生理特性和子实体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钟形褶菇的苗种分离、菌丝体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钟形斑褶菇菌丝具有明显的锁状联合。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是10~40℃,最适为20~25℃;适宜的pH范围是4.5~13,最适为6~8.5;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为45%~75%,最适为65%~70%;最佳的C源是:淀粉、蔗糖、纤维素;酵母粉、干酪素、硫酸铵、硝酸铵为最佳氮源。麦芽、麸皮、松针、干平菇、小麦、牛粪等天然材料的热水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有利。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为 20~35℃,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应为24~30℃,正常的出菇季节为4~9月;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70%~85%;子实体具有向光性、负向地性。栽培出菇的培养料为牛粪粉、草粉、麸皮及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瓶、袋栽均可,干物质生物学效率2%~5%。新鲜木屑、棉籽壳不适宜菌丝生长和出菇。说明该菌是草腐生菌物。子实体可直接在培养料上形成,出菇不需要覆刺激。  相似文献   

19.
桑木层孔菌固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及培养温度对桑木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固体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桑木层孔菌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在淀粉为碳源时生长速度最快但长势较弱,在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时生长速度比淀粉为碳源时稍慢,但长势最好;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初始pH在5.5-8.0范围内变化时菌丝生长差异不大;培养温度在28-33℃范围内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军德  丛日辉 《菌物研究》2011,9(2):105-109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分离得到1株性状稳定的分离株SN,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菌株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4℃,最适pH为8,无光照培养时菌丝长势较好.培养料中添加20%腐殖质适合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