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矮马,以体高为主要指标,即矮小的马,但并非体高矮小的马都叫矮马。矮马分为原始矮马和培育矮马。前者适应力强,在各种不同地形条件下,均可适应,对主人忠诚,持久力强,有自卫能力,往往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后者则以原始矮马为素材人工培育而来,有的比原始矮马更为矮小,性情更加温驯,性能更好,多饲养于小型农牧场中。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畜禽品种资源考察及科学研究活动,矮马的考察和研究也包括在此次浪潮中。1981年11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西南马考察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发现了第一匹矮马(母马,7岁,体高为92.5厘米)。以后调查中发现这种矮马是以群体存在的,并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区不同地点,均发现类似的矮马资源。矮马的发现,有助于人们对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畜禽品种资源考察及科学研究活动,矮马的考察和研究也包括在此次浪潮中。1981年11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西南马考察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发现了第一匹矮马(母马,7岁,体高为92.5厘米)。以后调查中发现这种矮马是以群体存在的,并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区不同地点,均发现类似的矮马资源。  相似文献   

4.
王铁权 《遗传》1991,13(3):38-38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畜牧局长期合作,在原有矮马基础上进一步矮化育种,培育出4匹矮马,24月龄平均体高83.75cm。按国际标准,这种马属于微型马(MINIATUREHORS)。这一成果,作为“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的一部分,已正式验收。 我国西南亚热带山区,自古便有同北方马来源相异的矮小马种,在汉代以来的志书中多处记载,满城中山王墓出土物中,保有这类马的遗骸。  相似文献   

5.
双蕊兰     
双蕊兰,兰科多年生腐生草本,植株高17──24厘米。茎直立,无绿叶,具4枚互生、膜质、圆筒状鞘。总状花序长6──8厘米,有17朵绿色小花。每朵花有能育雄蕊2枚,着生于蕊柱顶端。本种是兰科中最原始的类型之一,目前仅特产于中国辽宁省桓仁和新宾县山区。双蕊兰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动物机体主要的促生长因子,它们的表达水平直接决定成熟个体的高度。贵州矮马的体高明显低于伊犁马等大型马,但其原因尚不清楚。本研究从贵州矮马基因组DNA中克隆了GH和IGF-I基因5′-侧翼序列,分别为239 bp和817 bp,包括部分启动子结构;进而采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比分析了贵州矮马与伊犁马两个基因5′-侧翼序列/启动子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潜在甲基化位点(CpG岛)分布。亚硫酸氢盐PCR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显示,两个马群的GH基因5′-侧翼区域(239 bp)内的6个CpG位点均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频率无明显差异。然而,在IGF-I基因5′-侧翼区的148 bp片段内含有4个CpG位点中,贵州矮马的-529 bp处Cp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伊犁马(P < 0.01),且该甲基化位点处于基本启动子邻近3′端;此外,两个马群IGF-I基因5′-侧翼区的-561 bp处检测到T、C碱基改变,导致贵州矮马的顺式调控元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较伊犁马少1个,有可能影响IGF-I基因的转录效率。血清IGF-I浓度测定揭示,贵州矮马血清IGF-I含量极显著低于伊犁马(P< 0.01)。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贵州矮马及伊犁马的IGF-Ⅰ基因甲基化频率与血清IGF-I浓度呈中度负相关(r=-0.468),提示IGF-Ⅰ基因甲基化抑制其编码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证明,IGF-I启动子高甲基化及某些核苷酸(碱基)序列变异可能是贵州矮马个体矮小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7.
家马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动态演变的, 并与其育种模式息息相关; 在过去约300年中, 育种者培育了具突出表型特征的标准化培育品种, 该类型品种对家马地方品种的繁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是导致家马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下降及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集了5个东亚家马地方品种(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藏马和西南马)、2个西亚家马品种(阿拉伯马和阿哈尔捷金马)以及2个欧洲家马品种(设特兰矮马和克莱斯黛尔马)的70个样品, 并整合之前所发表的100匹内蒙古地区家马不同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数据集, 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东亚家马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东亚家马地方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比欧洲和西亚品种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 其中蒙古高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受杂交改良影响, 内蒙古不同群体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河曲马和藏马的遗传背景最为单一, 受引种杂交繁育影响较小。本研究评估了东亚家马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 可为建立家马地方种质核心保护群体以及培育新品种提供遗传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苔藓     
闻名久远的五大连池.除了奇特的火山地貌.神奇的矿泉水之外还有着独特的高等与低等共存的植被.高大粗壮的树木统称乔木,较矮小丛生的木本植物被称为灌木.五彩缤纷的花草攀援的藤本但还有一些很不起眼的小型绿色苔藓植物这些苔藓植物多数形态矮小.一般高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直立丛生或匍匐生长多数种类属于喜湿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苔藓植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生命世界》2012,(8):7
广西矮马:产于广西西南部百色地区德保、田阳、靖西、那坡、隆林、西林、田林、凌云、乐业等县,以德保矮马最为著名。海拔900米左右,发育于喀斯特地貌。成年马体高86~106厘米。头平直,额宽适中,眼小而突,头颈结合良好。肩多较立,肌肉紧凑,胸部发达,背腰平直,前肢直立,腕关节明显,管短直,系长短适中,飞节强壮,稍内向。毛色多为骝毛以及栗、青、黑和兔褐毛等。由于产地是山区,交通不便,马匹在人们生活中居重要地位。因此,调教快,成熟早,与外  相似文献   

10.
一本书成就一段缘分,我用十余年孜孜不倦地进行矮马的拍摄,以《中国德保矮马》画册见证了我与德保矮马的渊源。1998年,我到德保工作,大约过了一年的时间,才看到第一匹真正的矮马。记得1999年刚过春节不久,我们前往德保矮马聚居的巴头乡,去寻找最原生态、最纯种的德保矮马。那时县城到巴头乡虽然只有三十多公里,但要走将近两个小时车程,再用一个多小时才到登星村,之后徒步一个小时左右来到一个偏远小山寨。这个寨子有二十来户人家,家家都养有矮马。当我第一眼看到心仪已久的德保矮马时,眼前的矮马与我想像中的矮马反差实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中国兰科独蒜兰属2个未详知种:藏南独蒜兰(Pleione arunachalensis Hareesh, P.Kumar M.Sabu)和矮小独蒜兰[P.humilis (Sm.) D.Don],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植物标本馆(YAF)。  相似文献   

12.
国家农业部于2006年将宁强马和百色马列入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分别在原产地建立了国家级保种场和保护区,对产区内的矮马资源进行了重点保护。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1月验收认定德保矮马和云南矮马为新遗传资源,从此确立了其资源地位。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74年4月从顺德县沙渭公社鱼站收购的塘鱼中,获得一尾带肿瘤的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全长25厘米,体长19.4厘米,体高5.5厘米,体重187.5克(带瘤体)。标本存湛江水产学院鱼病室。    相似文献   

14.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又称草兰、朵朵香、一茎一花、扑地蛾,古代称兰。是兰科、兰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肉质,较粗,内有共生直菌。假鳞茎稍呈球形,上面丛生线形的叶片4-6枚;外面的叶片短,里面的长,叶长10-50厘米,野生时有的可达100厘米,宽0.6-1.1厘米,边缘有锯齿。花葶直立,高10-20厘米,有鞘4-5片;花单生,少数2朵;花直径4-5厘米,浅黄绿色至绿色;萼片3枚,长3—4厘米,宽0.6—0.9厘米,狭矩圆形,端急尖或圆钝;有2枚花瓣,卵状披针形,微弯比萼片稍短,有一枚花瓣特化为唇瓣,较大而反卷,唇瓣中间有2条褶片。花芳香。通常在萼片和花瓣上有紫褐色条纹或斑点。花期2—3月。雌雄蕊合成一蕊柱,花粉块着生在顶端,并有药帽覆盖;在近蕊柱顶端的一侧有凹陷  相似文献   

15.
祝正银 《生命世界》1992,19(3):20-21
一叶兰是百合科蜘蛛抱蛋属植物,四川产9种,其中7种是近年发现的新种。一叶兰的某些种类,民间用作包粽子,又名粽粑叶。一叶兰具有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的优点,适宜成片作地被植物,也可盆栽或与山石配置点缀庭园。四川常见种类如下: 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根状茎圆柱形,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0—46厘米,宽8—11厘米。花被钟状,紫色或淡黄色,裂  相似文献   

16.
以五指山猪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技术,对GH基因和IGFBP3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H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一处G→A转换,属沉默突变,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BB基因型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IGFBP3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一处G→C颠换,属沉默突变,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AA基因型的体高显著高于BB基因型;IGFBP3基因第4内含子存在一处碱基C缺失,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AA基因型体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研究将为五指山猪生长发育规律、系统选育及矮小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以其绮丽的森林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而闻名于世。在那崇山峻岭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兰科奇葩——独蒜兰(见封三照片)。 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ldes),又名一叶兰,兰科独蒜兰属植物。该属10种,我国约有6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独蒜兰为附生兰,株高10—25厘米,假鳞茎紫  相似文献   

18.
文鱼属文族常眼平头系列金鱼,是脱胎于金鲫鱼培育出来的双尾鳍金鱼的基本形态和典型代表,形成于明朝,历史悠久。文鱼体形为浑圆三角形或蛋形,体高约为体长的1/2,尾鳍发达,几乎全分开为二叶,背鳍高度为体高的1/3-1/2,胸腹鳍成对且圆滑短小,臀鳍不张扬。  相似文献   

19.
附生兰,假鳞茎卵形,长2—4厘米,粗1.8—3.8厘米,根圆柱形,粗5—6毫米,鳞叶2—3,渐尖,长4—5厘米,宽2—3厘米。叶4——7,绿色,线形,近革质,长20—33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渐狭为长4—5厘米,对褶的柄,具关节,中脉在背面明显隆起,侧脉不明  相似文献   

20.
拟兰亚科是兰科中最为原始的类群,其形态特殊、种类稀少,是研究兰科系统进化的重要材料。本文报道2013年在福建省福州市发现一种拟兰亚科植物,经鉴定为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这是拟兰亚科植物在福建省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大陆拟兰亚科出现的最高纬度记录,这将为拟兰亚科的地理分布及兰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