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索早稻移植期迟早与螟害的关系,1963年我们进行了早稻早插治螟作用的研究。 一、方法 试验地前作是过冬茨地,品种是陆才稻,分4期插植,即4月7、17、27日及5月7日。秧龄期分别为39、44、27、25天。基肥每亩施粪水25担、硫酸铵10斤,分别在插植前一天施下,追肥二次,第一次施硫酸铵15斤,分别在4月21、27日,5月7、13日进行。第二次施硫酸铵15斤,分别在5月1、8、17、24日进行。中耕除草一次,小区面积0.201亩,插秧规格6×6寸,在每一期插植后,即在该小区的二头第三行,固定10棵,在水稻回青后开始检查分蘖数,并测量植株高度,直到分蘖停止时为止。在第二代三化螟蛾盛发期间,调查各小区当时水稻生长发育阶段及蛾卵密度。在幼虫为害停止时,进行螟害情况调查。水稻成熟时分别单打单晒,计算各小区产量。  相似文献   

2.
稻田里常见的枯心苗除了稻螟为害所造成之外,我们发现尚有贫乏蔗金龟(Alissontum pauper)、稻象鼻虫(Echinocnemus squameus)、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稻绿蝽(Nezara viridula)等,此外因水害亦会造成枯心苗。三化螟、大螟、台湾螟的为害情况,过去  相似文献   

3.
<正> 如果不知道昆虫侵害农作物对产量会有多大的影响,就不能制订出合理的防治指标,对害虫的数量预测就失去了数量目标同时掌握某种病虫对农作物为害损失的规律也是贯彻综合防治的理论依据。粟灰螟为害谷子的经济损失规律怎么样?尚未有人作过详细研究,本研究拟对此进行探索,提出粟灰螟为粤谷子枯心减产的估计公式和防治指标。 一、研究方法 研究粟灰螟为害谷子减产的规律是从田间试验和大田调查两方面进行的。 (一)田间人工模拟枯心减产试验的设计 选择苗情均匀的谷田,固定株距(3.5寸)和密度(36株/m~2),小区面积一平方米。在粟灰螟为害盛期,人工抽心叶,分别制造枯心1株的、2株的……10株的,枯心集中在小区中间,共设10个处理和5个不抽心叶的对照小区(密度同上),5次重复,随机排列。在粟灰螟为害盛期前5至7天、为害盛期和末期连喷3次六  相似文献   

4.
我公社地处平原水网,是稻双混麦的三熟制地区。过去,害虫发生严重时,仅晚稻一熟受褐稻虱的危害,即可造成损失稻谷80—100万斤。1972年,公社党委为了加强植保工作,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总结工作经验,探讨切实有效的病虫害防治途径。大家回顾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公社实行科学种田,由于耕作制度的不断改革,害虫发生规律亦出现了新的变化,因而在调查虫情、确定防治对象田和采取防治对策等方面,工作十分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伟大教导,对于过去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肯定成绩,纠正缺点,从而找到了“两查两定,因田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制度下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及螟害枯心苗发生规律特征,以期为指导预警监测和制定防控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自然种群接虫方法,定期调查不同植期、不同品种螟害枯心苗,对螟虫种群结构、枯心苗苗龄及螟虫幼虫龄期特征、枯心苗动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水田蔗区以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伴有少量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旱地蔗区以大螟为主,伴有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和极少量黄螟。甘蔗低苗龄时,枯心苗中2龄幼虫数量最多,随着苗龄的增加,枯心苗中3龄、4龄等幼虫逐渐增多。其中,大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6~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4龄为多;黄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4~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5龄为多;二点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5~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4龄为多。不论水田旱地,甘蔗苗期螟害枯心苗均会出现波动,但水田蔗区较旱地蔗区波动小。【结论】不同种植制度螟虫种群结构不同,不同螟虫和甘蔗品种影响枯心苗特征及其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地育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双季晚稻旱地育秧已普遍采用。但双季早稻采用旱地育秧尚少。我们在1992年在湖南对早稻旱地育秧与湿润育秧作了对比试验。旱地育秧于3月15日播种,即连续遇到12天的日最低温3—4℃、最高温8—9℃的阴雨天气。湿润育秧于3月28日播种,二种方法育秧均覆薄膜。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团黑粉菌属和团散黑粉菌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林 《菌物学报》1990,9(Z1):67-88
本文报道我国团黑粉菌属10种,团散黑粉菌属22种。其中新组合8种,即:水蔗草团散黑粉[Sporisorium apludae (H. Sydow & Sydow) L. Guo]、营大孢团散黑粉[Sporisorium benguetensis (Zundel) L. Guo]、细柄草团散黑粉[Sporisorium capillipedii (Ling) L. Guo]、营小孢团散黑粉[Sporisorium exsertum (McAlp.) L. Guo]、芒粒团散黑粉[Sporisorium miscanthi (Yen) L. Guo]、黄茅粒团散黑粉[Sporisorium moniliferum (Ell. & Ev.) L. Guo]、光高粱团散黑粉[Sporisorium taianum (Syd.) L. Guo]和鸭嘴草团散黑粉[Sporisorium tanglinensis (Tracy&Earle) L. Guo]。  相似文献   

8.
杂交早稻稻米品质的改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是关于改良杂交早稻米质方面的研究报道.通过以美国品种和中国品种杂交,选育出米质优良的温敏型雄性不育系香125S,所配制的香125S/D68是一个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作者认为“优势组群”和“强光生态型”在杂交早稻稻米品质改良中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以往常用的农药稻脚青虽有较好的效果,但因施药时期比较严格,在水稻抽穗期间喷药,其药害较重,容易发生不结实的现象。 井岗霉素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筛选到的抗水稻纹枯病的一种抗菌素,它和日本的有效霉素相似。1974年我们在本院农场和萧山县城北农场进行温室和田间大小区药效、喷药次数、不同喷药量和药效持效期的试验,田间试验面积为9.47亩。  相似文献   

10.
反胶团萃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胶团萃取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 ,有发展前途的生物产品分离技术。本文着重对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 ,各种影响因素 (W0 、pH、T等 ) ,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论研究以及目前的开发应用状况等多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 ,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广东典型生态区的曲江、高要、广州、汕头和湛江5个代表性试验点进行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各试验点均采用3个主栽品种、设置6个播期,观测早稻不同发育期、测定其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结合附近气象站同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平均气温对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了广东早稻高产不同生育期的适宜气温指标。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为23~24℃,其中出苗-分蘖期为18~21℃、分蘖-孕穗期为21~25℃、孕穗-齐穗期为24~28℃、齐穗-成熟期为27~30℃。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个行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下,核桃产业作为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当前我国核桃种植面积比较大,但是我国只能算是核桃生产大国却算不上生产强国,因为我国现阶段的利于核桃丰产的整形修剪技术还不够成熟。为了能够实现我国核桃的丰产,本文就核桃的整形修剪技术进行了一下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化学防寒角度,探讨防止早稻烂秧、培育壮秧的新途径。结果表明,用秧宝灵浸渍早稻种子,不仅有利于增强发芽势,提高发芽率,使种子催成根短芽壮的好秧苗,而且能有效地防止烂秧,达到培育壮秧之目的,并获得早熟增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早稻育秧由于春天气温低,有晚霜及多阴雨等不利气候,各地普遍存在烂秧问题。早稻发生烂秧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不能简单说是气候坏,天气冷,早播种才会发生烂秧。因为要争取早稻早熟,高产稳产,并且有利后作,不能等待老天恩赐不烂秧的气候,要做大自然的主人,就要正确认识烂秧原因,找到其客观规律,解决烂秧问题。主席教导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云南早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在不同品种、不同虫口密度及不同生育期组合条件的种群增殖能力。[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不同虫口密度,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水稻品种组合条件下白背飞虱的种群增殖倍数。[结果]水稻生育期和接虫密度对种群增殖倍数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品种的影响不显著。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10.0倍、8.8倍、2.6倍和1.3倍,移栽期与孕穗期、抽穗期的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极显著(P0.01),拔节期与孕穗期、抽穗期的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极显著(P0.01);5、10、20、40对/丛的增殖倍数分别为9.2倍、6.1倍、4.3倍、3.1倍,5对/丛与40对/丛处理间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极显著(P0.01),5对/盆与20对/盆处理间种群增殖倍数差异显著(P0.05);滇泷201、两优2161、内5优306和两优多系1号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7.8倍、5.9倍、4.3倍、4.8倍,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勐海早稻区,水稻生育期对种群增殖倍数的影响极显著,接虫密度的影响显著,主栽品种对种群增殖倍数影响不显著;在移栽期至拔节期,较低的迁入密度能导致较大的种群增殖率。  相似文献   

16.
双季超级早稻分蘖期温度适宜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2—2013年江西南昌室内人工气候箱温度控制处理和田间栽培资料,通过对分蘖速率、叶面积、生物量、穗粒数、结实率、空秕率、理论产量等要素与气温进行相关分析,对超级早稻分蘖温度适宜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早稻分蘖盛期,适宜温度范围为26~28℃,最适温度为27℃;分蘖后期,适宜温度范围为25~27℃,最适温度为26℃;分蘖不适宜低温指标为18.5℃,高温指标为35.8℃;双季超级稻种植区可根据分蘖期的温度指标,合理安排播种期,预防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7.
加强旱稻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评价,发掘抗旱基因资源,加快传统旱稻品种的遗传改良,发展旱稻生产,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旱稻的抗旱性和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旱稻的研究趋势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概言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进行着。在农业上,今年夏收作物首先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小麦最高亩产量达七千多斤,全国总产量已经超过美国;玉米、花生都突破了亩产万斤大关;尤其是在水稻方面,先后已出现了亩产二万、三万、五万、七万斤的奇迹,并出现了江苏、湖北、安徽、上海市等四个千斤以上的省市。但这还不过是开始,在秋收作物中,中稻的高产卫星及大面积丰产区正在不断出现;晚稻、棉花、山  相似文献   

19.
20.
黄标  吴彩秀 《昆虫知识》2006,43(4):566-566
蝼蛄是典型的地下害虫。在我国发生的有华北蝼蛄Gryllotalapunispina、东方蝼蛄G.orientalis、台湾蝼蛄G.formosana。近年报道还有金秀蝼蛄G.jinxiuensis和河南蝼蛄G.henana[1]。在广西发生的为东方蝼蛄,主要危害水稻,其次是麦、棉、烟等作物,还可取食杂草为主。蝼蛄咬食萌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