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激烈斗争。吴汝康同志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都坚持把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称为“亦猿亦人”时期。他说:“从古猿下地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到制造工具的真正的人出现,其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或正在形成中的人,既不是一般动物(猿),又不是真正的人,……是亦猿亦人的阶段。”(吴汝康《人和猿的界限问题》,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2卷3期)这一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和进化论的。它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从而抹杀了人与猿之间的本质区别和界限。因此,写了这篇文章,与吴汝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
本刊1975年第2期发表了王争明同志《“亦此亦彼”不能套用作“亦猿亦人”》一文后,陆续收到了各地不少读者来信,今摘要发表在下面。吴汝康同志在《人和猿的界限问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4年第3期)和《人类起源的唯物辩证过程》(《科学通报》1974年第8期)等文中,阐述了他的关于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观点。他说:“能制造工具的是人,不能制造的是动物(包括猿),不是人就是动物,‘非此即彼’,这是应该首先肯定的。”同时,他认为: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是亦猿(动物)亦人的阶段,要承认有“亦此亦彼”的过程。“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或‘正在形成中的人’,既不是一般的动物(猿),又不是真正的人”。这一过渡阶段,由古猿下地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为起点(距今一千多万年前),直到制造工具的真正的人出现(距今约三百万年前)为止。希望同志们继续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认识,更好地学习和领会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杂志刊登了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讨论文章,其中,“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突出的题目。这些讨论,对于研究原始社会史,对于弄清人与猿的本质区别和人类起源问题,对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的基本理论,不但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在当前深入揭发、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统帅我们的科学研究。为纯洁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斗争。吴汝康同志《关于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一文中提出,“从猿到人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完成的标志是开始能制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人猿分界时,常设想有一条分界线,但正如,不论用什么样的笔尖划下一条界线,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出它是一条有宽度的带子,在辩证自然观下,人猿的分界也应当理解为“界河”:从猿到人的转变有一个过渡期。过渡期的开始可称为“始渡线”,结束称为“终渡线”。发掘资料告诉我们,从猿到人的始渡线当在上新世,终渡线在更新世,两者相隔几百万年。虽然始渡线和终渡线都不是一刀齐的,几个不同的种或亚种的大量个体  相似文献   

5.
《化石》1976,(2)
早在三十年代,毛主席就批评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离开了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讨论“从猿到人”的问题和划分早期人类的历史阶段,我们觉得都不能离开这一点。为什么说直立行走“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自然辩证法》),而不说是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质的飞跃呢?为什么脑容量也不能作为划分人与猿的标志呢?主要因为这些都是非社会性的东西。在阶级社会以前,人的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就  相似文献   

6.
赖金良同志对亦猿亦人的论点提出了意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4卷4期,1976),认为这种论点是“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是“资产阶级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人类学中的反映”等等。去年一个时期,好象这个问题已经作出了结论,没有争论的余地了。亦猿亦人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在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中“既保留有猿的旧质,又出现有人的新质”,又说“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  相似文献   

7.
本刊去年第4期发表了赖金良同志与吴汝康同志商榷的文章《评“亦猿亦人”阶段论》,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根据毛主席关于“我们提倡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的教导,今特发表吴汝康同志下面这篇文章,欢迎同志们继续就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8.
吴汝康同志在引用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段话后说:“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正是这种阶段,这是亦猿(动物)亦人的阶段”(《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4年12卷3期)。我们对这句话提出一点意见,希望对此展开讨论。我们知道,辩证法有三条基本的规律:一、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二、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的规律;三、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曾经指出:“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是和进化论不相容的……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究竟什么是“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它们相互的关系如何?怎样真体的运用这两个概念?不弄清这一系列基本问题,要想深入探讨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性质,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认为“非此即彼”体现着事物的差异性,反映了事物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而“亦此亦彼”则体现着事物的同一性,反映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构成了对事物的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人和猿的划分,恩格斯在著名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里,已作了圆满的科学回答。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正确理解,目前我国人类学家和关心人类起源研究的同志,对人猿划分问题进行的讨论,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人类学研究工作的进展也是有好处的。周作云在《人猿分野辨》一文中,单纯地以“使用原则”将人和猿绝对划分开。我认为这种划分法不符合人类起源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恩格斯对人猿之间存在过渡阶段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科学论断。(见《自然辩证法》) 吴汝康在《人和猿的界限问题》中,提出“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质不断克服旧质的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76年第4期刊登赖金良同志《评“亦猿亦人”阶段论》一文后,收到部分读者来信,对该文所加编者按提出批评,认为不利于贯彻毛主席提倡的“双百”方针。对于这一批评,我们表示诚恳接受,并希望广大读者今后对我刊继续进行监督和帮助。我们决心和广大读者、作者共同努力,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把刊物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周国兴同志在《现代的猿能变成人吗?》一文中指出,特定的环境条件是促使“人类祖先下到地面上而朝人类方向发展”的“外界因素”,而且从全文不难看出,作者认为内因是在人类起源中起主要作用的。虽然袁汉兴、张建鹏两位同志承认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不承认存在特定环境这样一个外界因素,现在我想就此谈谈以下两个问题: 1.有没有特定环境?我认为,自然界内部矛盾的运动都是受一定规律支配,并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任何环境都是特定的。正是因为猿群所在的客观环境条件在此地域和彼地域的不同,才使某一地域的猿发展到人,而另一地域的猿却保留了原  相似文献   

13.
这是青年战士赖金良在中国科学院不久前召开的纪念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写作一百周年报告会上的发言。赖金良同志是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新人。他在家乡只上过中学,对于人类学的知识懂得不多,在某些资产阶级权威看来,可能连参加这样一场讨论的资格,都要打个问号。可是,赖金良同志毫不顾及这一切。他斗志昂扬,刻苦钻研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并认真阅读有关人类学的资料,自觉地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写出了这样一篇很有战斗性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1853年9月2日),要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取得较为正确的认识,是需要作一番艰苦努力的,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本刊自开辟关于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专题讨论以来,已收到工农兵、学生、教师等各方面的来稿近200篇。我们热烈欢迎广大读者和古人类学专业工作者遵照毛主席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导,就这一问题继续展开深入讨论,以期更好地学习和领会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用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导我们的学习和斗争。  相似文献   

14.
復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刘咸著的“从猿到人发展史”一书有嚴重错误。“科学通报”在今年4月号发表了孫守道的批评文章后,引起了读者的重视,9月9日“科学通报”特邀请了有关科学工作者和这本书的作者举行座谈,对这本书的错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学习社会发展史、学习从猿到人的科学真理的时候,当我们学习生物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谢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他创立了进化学说,在生物科学上完成了一次革命,彻底地推翻了生物是“上帝的产物”的迷信谬论,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上海自然博物馆“古动物史”和“从猿到人”两个陈列室已于1972年5月开放,这两个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的古动物及古人类化石、模型及图片;系统地、通俗易懂地阐明了古动物的发生、发展和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有力地批判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所认为的生命是“上帝创造的”,“突然发生的”,而一切生物永远不变彼此孤立  相似文献   

17.
山猿是除人科成员以外唯一能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它从何演化而来?又为何遭淘汰绝灭?它在从猿到人的发展史上究竟占有何种地位?这是古人类学史上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山猿的发现与早期研究1872年法国古生物学家保尔·热尔韦(PaulGer-vais)研究了一...  相似文献   

18.
《化石》1978,(1)
云南禄丰是久已闻名的化石产地。1975—1977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同当地贫下中农一道,在禄丰约一千万年前的上新世褐煤层中,发现了重要的古猿和大量的共生动物化石。1976年11月发现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古猿下颌骨,由于它的形态特征表现出从猿到人的过渡性质,被确立为腊玛古猿属的一个新种——禄丰腊玛古猿。这一新的发现和研究,对人类起源的基本理论和对理解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另一个重要的比较完整的古猿下颌骨,属于森林古猿类型,其形态特征表明,它是更新世化石猩猩和现代猩猩的祖先,这就为解决猩猩  相似文献   

19.
一.“中间类型”与脊椎动物进化“中间类型”是代表生物界——动物或植物——由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主要是纲和目,发展到另一个在系统上有直接联系而较高级的分类单位的过渡形态.中间类型的存在和发现,使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动植物各主要门类系统发展的具体过程;因此,在达尔文主义的理论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54年上半年,我校配合初中动物学举行过“蠕形动物小型展览会”及“节肢动物小型展览会”(图6、图7),配合达尔文主义基础的教学举行过“米丘林杂交育种小型展览会”(图1、图2、图8)及“从猿到人小型展览会”(图3、图4、图5);在1954年下半年,我们在讲完了达尔文学说之后,重点展览过一次“生物适应性小型展览会”;在今年上半年讲到人类起源一章时,我们又利用原有的图片、模型加上教育部最近拨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