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 :在高中《生物》上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节的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考查细胞板主要化学成分的题目 ,编者往往将答案定为纤维素。细胞板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吗 ?新细胞壁的形成开始于细胞有丝分裂晚后期或早前期。在两组分离的染色体之间 ,分裂母细胞的赤道板上出现 1个由纺锤丝及很多微管组成的桶状的成膜体 ,其作用是对来自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含有多糖的小泡有定向、引导作用 ,使其愈合形成细胞板。在电镜下可看到此区域出现平行排列并与赤道板垂直的丝状结构 ,同时还有许多来自高尔基体的分泌小泡 ,其中含有多糖。高尔基体分…  相似文献   

2.
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有细胞壁和质体,而后者没有;在液泡系和有丝分裂方面也有所不同。现将植物细胞这些特有结构的最近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一、细胞壁新细胞壁的形成是在细胞分裂末期的赤道面上。分裂的母细胞先形成桶状的成膜体,在染色体分向两极时,由微管将高尔基体分离出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跟细胞壁的形成有什么关系?(高中《生物》第22页)答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开始于细胞分裂后期末或末期初。在两组分离的染色体之间,分裂母细胞的赤道面上出现了新的微管,并形成了成膜体。这些成膜体微管在细胞板形成时供运输物质和移动小泡用。与此同时,在这个区域出现了许多来自高尔基体的小泡,小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教材中概念繁多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 ,尤其是看似相近而又不同的概念 ,在教学中应多加指导。1 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赤道板是 1个象征性的抽象结构名词 ,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1个平面上 ,由于这个平面与纺锤体轴相垂直 ,类似于地球上的赤道位置 ,故称为“赤道板”。细胞板是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在赤道板的位置上 ,由于高尔基体小泡的运动 (排列和合并 )及纺锤体物质向赤道板集中 ,最终连成一片 ,形成的 1个结构 ,叫作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 ,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电镜的方法,对朱顶红(Am aryllisvittata Ait.)花粉管中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微管分布和结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获得如下主要的结果:有丝分裂前期,微管的数量较分裂前减少并变短,靠近细胞核分布。分裂前中期,微管出现于原来的核区并与染色体发生联系,形成着丝点微管。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于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微管构成纺锤体。分裂后期,染色体分成两群,被缩短的着丝点微管拉向两极。在纺锤体两极的微管汇聚。后期的晚期,当极的微管尚未消失时,在赤道区域出现丰富的成膜体微管,在成膜体中央,细胞板前体物聚集。分裂末期,极微管和着丝点微管消失,成膜体微管在新形成的核膜和细胞板间扩展并穿过细胞板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植物以形成细胞权方式完成胞质分裂过程,也有些植物以类似于动物和单细胞植物在赤道区形成收缩沟的方式而分成两部分。本工作应用电镜对朱顶红体外萌发9~18小时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胞质分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的细胞表现的是第一种方式、30%却是第二种方式。即:朱顶红生殖细胞胞质分裂同时存在两种方式。前者最初以细胞板亚单位的形式出现于有丝分裂晚后期,它们聚集于成膜体的中央区域并于分裂末期融合成一个大的连续的单位(Fig.1~3)。大量新的微管形成于两组染色体之间(Fig.1)。分裂末期,细胞板形成并具胞质通道(Fig.2)。成膜体微管规则排列并穿过胞质通道向新形成的末期核伸展(Fig.2&3)。这些微管与构成细胞板的质膜紧密联系(Fig.3)。后者则在有丝分裂后期开始(Fig.4),当两群染色体彼此分离时,生殖细胞质膜在中央区由两侧向内凹陷形成收缩沟。有时生殖细胞几乎被收缩沟分成两个部分(Fig.6)。发生缢缩的细胞中细胞器与具细胞板的无差异,但微管稀少并且排列紊乱(Fig.4&5),染色体的状态使得难以准确区分细胞分裂时期。而且核膜的形成似乎始于有丝分裂后期、出现于染色体边缘(Fig.7)。有时尚有落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蚕豆(Vicia faba)的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对细胞板形成过程进行了细胞学和细胞化学分析。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或末期初,两组子染色体间的纺锤体区改组成成膜体。在成膜体内许多小颗粒在赤道面融合成细胞板。随成膜体的扩展细胞板横过细胞而最终形成。用PAS反应染色时,体细胞的成膜体显现粉红色,而细胞板呈现很强的多糖反应。体细胞中期的纺锤体被甲基绿-派洛宁染成鲜红色而与周围细胞质有明显区别。成膜体RNA很多,细胞板也含丰富的RNA。在减数分裂I的中期和后期纺锤体的形成是正常的,但在分裂末期不形成成膜体。早末期在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可以看到一种象似细胞板形成初期阶段的膜状结构。它只出现在纺锤体的赤道面上,但不能离心地扩展,并终于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末消失。这个结构对多糖和RNA呈负染色反应。作者认为,减数分裂I的细胞板不能完成其发育,至少部分地是由于没有多糖和RNA。在减数分裂Ⅱ的中期和后期形成纺锤体,但不出现成膜体。四个子核组成后,它们互相间再形成纺锤体,总共形成六个纺锤体。在每个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形成的细胞板对多糖和RNA呈现正的染色反应。本文对其他作者以前描述过的形成细胞板的小颗粒或小泡的化学本质,以及细胞板形成的机制做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微管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了黄蝉花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进行有丝分裂时的微管动态。微管在不同分裂期的分布情形很不一样。当生殖细胞由花粉进入花粉管后,细胞便立刻开始分裂进入早前期,在这阶段微管以一个紧密微管网笼子形式存在生殖细胞内。之后,细胞进入中前期,在此阶段细胞核扩大,染色体变粗,而存在细胞内的微管网逐渐变为疏松散漫状,跟着细胞进入晚前期,而微管笼子则由网状变为纵向排列状。分裂进入早中期微管变细并呈波浪状,微管由笼子结构过渡到纺锤体结构。进入中期,纺锤体全部形成,在纺锤体内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微管束,一种附着在染色体上,而另一种则从一极延伸至另一极。跟着细胞进入早后期,在这一阶段姊妹染色体分开并分别移向两极,在赤道板位置微管明显减少。之后,细胞进入晚后期,姊妹染色体集中在两极,极端有新微管出现。在两个染色体团之间又汇集了许多类似成膜体微管的微管。细胞进入分裂末期,存在赤道板位置的微管又再次减少,而在中央部位则新形成一“成膜体联接区”,把两个新形成的精子连接着。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植物以形成细胞板方式完成胞质分裂过程,也有些植物以类似于动物和单细胞植物在赤道区形成收缩沟的方式而分成两部分。本工作应用电镜对朱顶红体外萌发9-18小时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胞质分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的细胞表现的是第一种方式,30%却是第二种方式。即:朱硕红生殖细胞胞质分裂同时存在两种方式。前者最初以细胞板亚单位的形式出现于有丝分裂晚后期,它们聚集于成膜体的中央区域并于分裂末期融合成一个大的连续的单位(Fig.1-3)。大量新的微管形成于两组染色体之间(Fig.1)。分裂末期,细胞板形成并具胞质通道(Fig.2)。成膜体微管规则排列并穿过胞质通道向新形成的末期核伸展(Fig.2&3)。这些微管与构成细胞板的质膜紧密联系(Fig.3)。后者则在有丝分裂后期开始(Fig.4),当两群染色体彼此分离时,生殖细胞质膜在中央区由两侧向内凹陷形成收缩沟。有时生殖细胞几乎被收缩沟分成两个部分(Fig.6)。发生缢缩的细胞中细胞器与具细胞板的无差异,但微管稀少并且排列紊乱(Fig.4&5),染色体的状态使得难以准确区分细胞分裂时期。而且核膜的形成似乎始于有丝分裂后期、出现于染色体边缘(Fig.7)。有时尚有落后染色体出现(Fig.8)。据此认为:收缩沟的发生与核膜的重建、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及微管无序有关。朱顶红生殖细胞同时存在两种方式的胞质分裂现象相当特殊,可能存在着两种胞质分裂机制。由于游离的生殖细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动物细胞,因而以缢缩方式完成胞质分裂是可能的。另一方面,生殖细胞对花粉管生长所处的环境极为敏感,体外培养造成生殖细胞不规剧分裂的可能性也应考虑。因此研究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的胞质分裂是有意义的,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殖细胞胞质分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1963年,先后在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中发现微管结构。已经知道微管不仅具有支持功能,而且在运动、运输和分泌等一系列细胞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高等植物细胞中,微管明显地参与形态建成。周质微管(Cortical microtubules)可能与细胞壁中纤维素微纤丝的排列与定向有关。早前期带(Preprophase Bands)预示胞质分裂时细胞板的位置。成膜体微管参  相似文献   

11.
大葱胚和胚乳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章丘大葱”胚珠、胚囊的结构,胚及胚乳的发育。胚发育属紫菀型,经历球胚前的原胚、球胚、椭形胚、凹形胚、长棒形胚及弯形成熟胚等各期。宿存助细胞生存到球形胚期。胚乳发育属核型。球胚晚期,在胚褒珠孔端及合点端,胚乳开始细胞化。由于游离核之间出现了垂周壁,由一层胚乳游离核形成了一层无内切向壁的“开放细胞”。“开放细胞”行平周分裂而形成两层细胞,外层为完整细胞,内层为新的“开放细胞”。如此多次分裂,向心增生胚乳细胞,最后将中央细胞填满。初始的垂周壁来自于间期游离核之间的细胞板,非“自由生长壁”但又未见明显的成膜体。初始的平周壁是正常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的结果,与成膜体,细胞板有关。在球胚晚期,胚乳细胞化后,在中央液泡内观察到游离细胞。  相似文献   

12.
绿豆根尖细胞微管骨架有丝分裂时相发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纯猪脑微管蛋白,制备兔抗微管蛋白抗血清,以此抗体与羊抗兔lgG-FITC因清,对绿豆根尖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荧光显微镜检,得到了绿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微管骨架周期发育变化的时相,如:早前期带,纺棰体微管,成膜体微管等,结果证明了双子叶植物具有与单子叶植物相似的细胞分裂微管周期时相,表明了微管架周期时相变化在高等植物中具有普遍性和共同变化的规律,讨论了微管骨架时相发育变化与染色有丝分裂行为的关  相似文献   

13.
细胞外基质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交联的多糖和蛋白质构成的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三维动力学网络。和动物的细胞外基质一样,植物细胞壁中的许多成分积极地参与植物细胞发育过程的调节,它们以某种方式将信息传递给细胞,调节细胞的行为,以便对各种外界环境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细胞壁不再是一种环绕植物细胞的惰性结构,比起细胞壁,植物细胞外基质这一名词更能反映出这一动力学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细胞外基质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颖  孙大业 《植物学报》1998,15(4):30-35
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交联的多糖和蛋白质构成的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三维动力学网络。和动物的细胞外基质一样,植物细胞壁中的许多成分积极地参与植物细胞发育过程的调节,它们以某种方式将信息传递给细胞,调节细胞的行为,以便对各种外界环境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细胞壁不再是一种环绕植物细胞的惰性结构,比起细胞壁,植物细胞外基质这一名词更能反映出这一动力学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花生胚乳细胞化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生(ArachishypogeaeL.)心形胚期的胚乳游离核多瓣裂,或具长尾状结构。胚乳细胞质内有大量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小泡及少量内质网。中央细胞壁有壁内突。球胚及心形胚期常见胚乳瘤。心形胚晚期,胚乳开始细胞化,胚乳细胞壁形成有3种方式,分别存在于不同的胚珠中:(1)从胚囊壁产生自由生长壁形成初始垂周壁,具有明显的电子密度深的中层,其生长主要靠末端的高尔基体小泡及内质网囊泡的融合。两相邻的自由生长壁末端或其分枝末端相连形成胚乳细胞。(2)核有丝分裂后产生细胞板,细胞板向外扩展并可分枝。间期的非姊妹核间也观察到形成了细胞板。小泡与微管参与细胞板的扩展,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是小泡的主要来源。细胞板的扩展末端相互连接,形成胚乳细胞的前身。小泡继续加入细胞板的组成,以后形成胚乳细胞壁。(3)胚乳细胞质中,出现一些比较大的不规则形的片段性泡状结构,它们可能来源于高尔基体小泡,这些片段性泡状结构随机相连形成细胞壁,未见微管参与。胚乳细胞外切向壁及经向壁上有壁内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大豆(品种为“丰地黄”)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大豆胚的发育基本上属十字花型(柳叶菜型)。因为合子首先进行横分裂,结果形成由顶细胞和基细胞构成的二细胞胚。顶细胞首先进行纵裂,成为胚体细胞的基础,基细胞发育成胚柄,而不参加胚体的形成。大豆胚柄由多列细胞組成,而十字花型(柳叶菜型)的典型代表 Capsella bursa-pastoris 和 Ludwigia palustris 的胚柄由一列细胞构成,因此与它们有明显区别。在由基细胞发育成由多列细胞粗成的胚柄过程中,观察到细胞的液泡化和后来液泡消失的过程。大豆传粉后两昼夜可见合子分裂形成二细胞胚。传粉后三天发育成3—8个细胞的胚。传粉后五天形成约由30—40个细胞组成的小圆球胚。传粉后八天发育成由更多细胞组成的大圆球胚。到传粉后十二天可以看到顶端扁平的胚,以及子叶、胚根和胚轴的分化。大豆胚乳的发育属核型。由受精的极核分裂成游离胚乳核,游离核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它的最初几次有丝分裂是同时进行的,分裂速度与胚细胞分裂速度大体上相同。在胚乳发育过程中我们未见到无丝分裂现象,但尚不能断定在大豆胚乳发育过程中没有无丝分裂过程,因为我们固定材料时间间隔较长。在较大圆球胚时胚乳开始形成细胞壁,细胞壁的形成过程自胚端开始,逐渐及于合点端。在子叶分化时胚乳细胞壁开始破坏,其过程也是自胚端(珠孔端)开始,逐渐及于合点端。在胚乳细胞退化时看到有巨大核和比正常胚乳核小的、梭形退化的胚乳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组蛋白H3Thr3磷酸化这一表观标记在Sf9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功能。【方法】通过固相法合成一段包含组蛋白H3第1-9位氨基酸的肽段[ARTKQTARKC],将第3位苏氨酸进行磷酸化修饰(P-Pep 226555)或者不修饰(NP-Pep 080472)后制备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培养Sf9细胞,通过爬片制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玻片,以免疫荧光标记检测磷酸化H3Thr3(H3Thr3ph)抗体在Sf9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定位特点。【结果】在Sf9细胞中,组蛋白H3Thr3的磷酸化发生在前期细胞染色体的特定位置;随着细胞周期的进行,磷酸化信号逐渐增强,中期达到最高水平,有丝分裂后期在形成子细胞的赤道板处均匀分布,末期仅在赤道板特定位置残留微弱的磷酸化信号。【结论】H3Thr3的磷酸化与Sf9细胞胞质有丝分裂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实验先行的实验教学方案,改变以往先讲述有丝分裂的过程然后再进行实验观察,在"有丝分裂"一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先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授课。学生要对所观察到的细胞分裂相进行分类、排序,推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授课过程中自然生成细胞周期、着丝点、染色体复制、姐妹染色单体、纺锤丝(体)、赤道板、细胞板的概念。整节课都是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理性思维的素养。  相似文献   

19.
猪苓菌核的含晶细胞发生于菌丝中间或顶端,该细胞具有体积大、细胞质丰富等特点;结晶是由细胞质中的微小颗粒沉积于液泡中逐渐发育而成,液泡周围常有数量较多的线粒体分布,结晶发育至一定大小时细胞壁破裂释放出结晶,单个结晶在菌核中可聚集成大的棱状晶体。厚壁细胞产生于菌丝中间,与两端细胞以横隔膜相隔,细胞质收缩的同时胞壁加厚,厚壁细胞发育至仅留很小胞腔或完全被加厚物质充满时,可与相邻菌丝细胞分离;猪苓菌核厚壁细胞与有些真菌无性厚壁孢子的形成类同,但其大小不等在5~30μm之间。  相似文献   

20.
MAPK级联途径调控植物细胞胞质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质分裂(cytokinesis)是细胞分裂的最后关键一步,产生2个含有完整的遗传物质和胞质细胞器的子细胞.植物胞质分裂包括细胞板的形成,这一过程是在成膜体的牵引下由一些植物特有的步骤完成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途径在真核生物中是高度保守的,由MAPKs,MAPKKs,MAPKKKs组成,通过MAPKKK→ MAPKK → MAPK的逐级磷酸化传递细胞信号.近来的研究表明, NACK-MAPKKK→MAPKK→MAPK→MAP65构成的信号途径调控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本文就这一信号途径,总结了植物胞质分裂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