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3月9日,作者在厦門港於第四十六次的浮游生物採集中採得一種栉水母,當時經初步研究,知屬於兜水母目(Lobata),蝶水母屬(Ocyropsis)。但此種櫛水母之種名由於完整標本不易採得、固定與保存的困難,以及參考書籍的缺乏等原因,歷時兩年有餘,最近始得確定為Ocyropsis crystallina(Rang)。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水螅水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我国水螅水母的调查研究,已发表不少的报告。徐锡藩(1928)曾记载了厦门港的水母一新种;费鸿年(1937)记录了海南岛管水母2种;林绍文(l937)报告了浙江嵊山沿海的水母10种;丘书院(1954)发表了厦门的水母18种;高哲生等(1958)记载了山东沿海(主要是青岛)的水母33种;周太玄等(1958)发表了烟台水母33种;魏崇德(1959)报告了舟山水母10种;高哲生等(1962)又报告了舟山水母22种;许振祖等(1962)发表了福建沿海水母类,其中水螅水母有18种;Bigelow(1918)曾述及Vanhoffen记载了香港水母8种;本文作者自秦皇岛采得水母5种。在淡水水母调  相似文献   

3.
厦门港及邻近海域水螅水母类二新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980年8月至1981年8月,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厦门港及邻近的东嘴港和九龙江口海域的17个站逐月采集浮游生物,著者在分析水螅水母类样品中,发现有2个新种,兹记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我國鳥類迄今所知(詳見鄙著,1947a),計有1,087(14?)種,分隸於388(2?)屬,82科,20目。筆者於1945-46年,承聘赴美,得有機緣,遍研紐約自然博物館、哈佛大學及美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吾國鳥類採集,而特留意所檢的各種禽鳥標本在吾國境内的採期舆產地,冀得劃出其分布的區域。此外復益以從前學者在吾國境内採集觀察的所得(參閱鄙著,1947b),互引徵證;現就研究所及,将吾國鳥類的各屬在我國境内的分布情形,彙列為表一(附在文後)。茲将表一中各地區所錄得的屬數,依序臚列如次:  相似文献   

5.
报道青岛海洋科技馆培养的和平水母属(软水母亚纲,和平水母科)一种我国的新纪录--拟柄突和平水母西 Eirene lacteoides Kubota and Horita,1992.首次提供该种水母水螅体的形态,并对各期水母体的特征进行描述,为编写水螅水母动物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烟台水螅水母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绪言 烟台位山东半岛北岸,为我国著名的渔港。近三年来我们虽巳在黄渤海进行了较广泛的水母类的采集调查,但以在烟台港所采集的为最丰富。因此先将烟台港的水螅水母初步加以鉴定,在鉴定种时也参考了黄渤海其他地区的一部分标本。由於我们收集的标本从许多方面来说还不够全面,在鉴定方面也限於条件,所以这篇报告的遗漏或错误的地  相似文献   

7.
林政飞  王淑红 《生态学杂志》2019,30(3):1057-1066
横裂是水螅体世代向水母体世代转变的重要阶段.对水螅体横裂诱发条件及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不仅对水母爆发生态学和水母人工繁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比较研究两栖类、昆虫以及刺胞动物等具有复杂生活史生物的变态分子机制起源也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现有研究表明,诱发水螅体横裂的自然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盐度和共生虫黄藻等,不同门类水母的横裂方式以及环境诱导因素各不相同.能够诱导水螅体横裂的化学因素有吲哚类化合物、9-顺式维甲酸、碘元素和过氧化氢等,其中吲哚类化合物对绝大多数水母水螅体都有诱导作用.尽管水螅体横裂的分子机制尚未明晰,但对海月水母的研究表明,RxR信号通路以及一种横裂诱导激素前体假定蛋白CL390在水母横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水母变态分子机制与两栖类和昆虫在分子水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  相似文献   

8.
緒言在這篇敍述角貝的短篇論文中,我們所用的研究材料來自遼東半島、青島、海南島三個相距很遠的中國海濱。遼東半島標本只有一個,係1950年5月31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大連附近夏家河子採到,青島標本很多,係膠州灣海產動物採集團1936年在膠州灣拖網所獲,海南島標本只有二個,係前静生生物調查所1933年在海南島東南岸陵水新村採到。此等標本經著者研究結果,知其均屬於角貝科(Denialidae),角貝屬(Dentalium),分隸於Episi-phon及Fustiaria兩亞屬,共計三種及一變種如下:1.膠州灣角貝Dentalium(Episiphon)kiaochowwanense n.sp.2.直膠州灣角貝Dentalium(Episiphon)kiaochowwanense var.rectumn.var.3.長角貝Dentalium(Episiphon)lougum Sharp and Pilsbry.4.狹縫角貝Dentalium(Fustiaria)stenoschizum Pilsbry and Sharp.前二者得自膠州灣,為一新種及一新變種,後兩種據著者所知在全球海中分佈不廣,在中國海...  相似文献   

9.
正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于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海蜇属(Rhopilema),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增养殖品种,同时是我国钵水母研究的代表种类。海蜇、沙海蜇(Nemopilema namurai)、海月水母(Aurelia auria)等大多数钵水母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营栖息生活的无性阶段(水螅体)和营浮游生活的有性阶段(水母体),从水螅体到水母体的转变是通过一个有序变态过程实现的,叫作"横裂生殖"。"横裂生殖"是钵水母特有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也是钵水母水螅体产生水母体的唯一途径,是影响水母体种群数量的重要环节,亟需加深对其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水母是低等动物,属于腔肠动物。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水母有4 000多种,生活在各大海洋及河湖中。人们把水母分为钵水母纲(大水母)和水螅水母纲(小水母)两类,目前所发现的水母化石均属于复杂的大水母。最古老的水母化石在澳大利亚南部埃迪卡拉的地层里,可追溯到6亿年前的早寒武纪时期;最美丽的水母化  相似文献   

11.
高倩  陈佳杰  徐兆礼  朱德弟 《生态学报》2015,35(22):7328-7337
依据2002—2003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9°00'—32°00'N、122°00—123°30'E)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小型水母(含水螅水母、管水母和栉水母)总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差异。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出现小型水母41种,其中水螅水母28种,管水螅11种,栉水母2种。主要优势种包括管水母大西洋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和气囊水母(Physophora hydrostatica)以及水螅水母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两手筐水母(Solmundella bitentaculata)和短柄和平水母(Eirene brevistylus),其中大西洋五角水母为冬、春季第一优势种,双生水母则为夏、秋季第一优势种。该水域小型水母总丰度呈明显季节差异,夏季丰度最高((337.33±55.68)个/m~2),春、秋季次之(分别为(142.09±67.71)个/m~2和(132.84±35.17)个/m~2),冬季最低((113.69±32.72)个/m~2)。水温是影响调查区小型水母总丰度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小型水母丰度与表层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盐度是影响小型水母平面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春季小型水母丰度与底层盐度正相关(P0.05),夏季与10 m层盐度正相关(P0.01),全年则是与10 m层盐度正相关(P0.01)。此外,调查水域小型水母丰度与其饵料——小型桡足类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2.
罗源湾水螅水母纲一新属二新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标本系于福建省罗源湾水域采集的。发现在水螅水母纲的裸鞘花水母亚纲、丝螅水母目的唇腕水母科中一新属——拟唇腕水母属Pseudorathkea gen. nov.,一新种大胃拟唇腕水母Pseudorathkea macrogastrica nov. sp.;在水螅水母纲的被鞘软水母亚纲、锥螅水母目、真唇水母科的真唇水母属中一新种,多丝真唇水母Eucheilota multicirtis nov. sp.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1937年馬爾凱维琪(А.П.Маркевич)自裹海的浮游生物水樣中發現了橈足類(Copepoda)鳋科(Ergasilidae)的一個新屬新種,定名為Paraergasilus rylovi。這一屬與鳋科其他各屬的主要區別,根據馬氏的報告是在於雌鳋第2對觸肢的末端具有3根指狀爪;因此我們就採用這一特點而譯它為三指鳋屬,他的新種為黎  相似文献   

14.
水螅(Hydra oligactus Pallus)之觸手數目,在天然環境中,可以有自十個至五個之差異。早期之研究皆以為觸手數目之决定皆由于水螅之大小及年齡。但實際觀察中有二點,顯示觸手數目似與水螅之大小無關:(1)此二者之間之相關係數極低,(2)水螅在生長條件最優時,可以增加其體積之大小,而觸手之數目不增多。但在某種環境下,水螅之觸手確能增加。此種環境之一即為華氏五十五度左右之温度。在該情形下,出芽生殖率降低,而觸手可以長出。此一情形,在自然間,即為晚晚春及早秋之温度。故水螅經年後,可以增加觸手之數目,亦可謂,觸手數目舆水螅之年齡有關。觸手增多無一定之規則。平常皆增加一至二觸手。但有時亦可增加一圈觸手(四個至五個)。水螅觸手數目正常或係六個,最少為三個,最多為十二個。但此二情形之水螅曾不能存在長久。三個觸手之水螅不久即長出第四個觸手,十二個觸手之水螅則不久即縱裂為二個水螅。  相似文献   

15.
水螅水母类是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螅水母类形态结构简单,但其物种的准确鉴定一直是分类工作中的难点。DNA条形码极大地促进了水螅水母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扩增了北部湾北部28种水螅水母的线粒体COI和16S序列,分别为92条和116条;比较了2个基因片段的种内、种间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构建了基于这2个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phylogenetic tree);并结合矢量分析构建了Klee-diagram图。结果显示:COI序列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8±0.005(0–0.033),种间遗传距离为0.298±0.128(0.092–0.597);16S序列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6±0.010(0–0.047),种间遗传距离为0.394±0.195(0.068–0.898)。2个基因序列在所调查种类中,种内遗传差异均小于种间遗传差异,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隔(barcoding gap)。基于2个基因片段的NJ树均显示,单种所有个体都位于同一独立分枝。研究结果表明,以COI和16S作为DNA条形码均能对北部湾北部常见水螅水母类进行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eDNA metabarcoding)检测辽东湾东北部河口区围海养殖池塘水母种类多样性,探索适用于水母种类物种鉴定和监测的新方法。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分别基于18S rDNA和COI宏条形码检测了辽东湾东北部河口区围海养殖池塘水母种类多样性,通过水样采集、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的环境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从围海养殖池塘7个采样点中获得可检测的采样点数据。结果显示,基于18S rDNA宏条形码检测出8种水母种类,其中钵水母纲大型水母2种、水螅水母总纲小型水母6种;基于COI宏条形码技术共检测出19种水母种类,其中钵水母纲大型水母5种、水螅水母总纲小型水母14种;两种DNA条形码标记都显示养殖种类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为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手段可用于快速检测水母种类多样性,在水母类物种鉴定、监测及早期预警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7.
以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水螅体无性生殖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水螅体横裂产生碟状体以及碟状体发育为水母体的过程和形态变化。25℃时类浮浪幼虫胞芽经过93 h后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换用带有虫黄藻的天然海水并将培养温度从25℃升至27℃后,水螅体开始横裂,萼部触手环下方产生缢痕。水螅体横裂开始47 h后,缢痕更加明显,其上方部分发育为碟状幼体,后期碟状体搏动越来越频繁,最后释放。释放后的碟状体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21 d后可发育为水母幼体。巴布亚硝水母虽然只有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一种无性生殖方式,但繁殖速度较快,27℃时1个水螅体平均1 d可产生1.7个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可在3或4 d的短时间内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南海北部近海水螅虫总纲4新种和2新纪录,即自育水母纲的顶胃穴水母岛Sminthea apicigastrica Xu,Huang et Du,sp.nov.,水螅水母纲的距拟双手水母Codonorchis calcariformis Xu,Huang et Guo,sp.nov.,南海多管水母Aequorea nanhainensis Xu,Huang et Du,sp.nov.,四手多管水母Aequorea tetranema Xu,Huang et Du,sp.nov.,深水拟单手水母Paragotoea bathybia Kramp,1942和母螅镰螅水母Zanclea medusopolypata Boero,Bouillon et Gravili,2000.并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的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马喜平  高尚武 《生态学报》2000,20(4):533-540
水母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群。根据1959年以来在渤海进行的几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资料,对渤海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共记录到水母类41种,其中水螅水母35种,钵水母4种,栉水母2种。主要以近岸低盐类型为主,高盐种类少并且出现时间短。渤海水母类密度季节变化有3个高峰,出现在冬季,夏季和秋季,分别出八斑黄氏水母,酒杯水母属、和平水母属、五角水母构成。渤海水线类  相似文献   

20.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它们在动物界的演化上处于两胚层、辐射对称、有初步组织分化、无器官系统的阶段。从腔肠动物起,开始进入了真后生动物(Eumetazoa)。淡水生活的水螅较之海产水螅虫、水母和海葵等其他腔肠动物,在组织结构上更为简单、原始。它们是附着生活、但也有着各种较为简单的运动方式,如摆动、捕食、吞咽、滑动、翻筋斗等。其他如水母伞体的收缩,在水中游动,就更复杂些。甚至有人报道一些海葵可以使附着的足盘脱离外物,而进行极缓慢地爬行,这是一种极复杂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