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霍巴油     
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的霍霍巴油产量大增,导致价格下跌。1992年全世界产霍霍巴种子三百万至四百万磅,其中80%产自美国。92年全世界霍霍巴油产量为一百三十万磅。霍霍巴油主要用于化妆品工业,用以制造护理头发和皮肤的产品以及口红。虽然价格低可以使霍霍巴油在工业用途方面更具有吸引力,但是目前的价格不会再往下降了,因为它已  相似文献   

2.
“紫花”芒果采后用可食植物油、蜡、淀粉、碎粉处理,结果表明,向日葵油、竹柏油和霍霍巴蜡处理有推迟果实后熟软化和降低果实失重率的作用,显著减少炭疽病的发生。淀粉处理果实和对照果实后熟软化速度没有明显差异,但木薯淀粉和云苓碎粉处理果实,炭疽病严重程度明显减轻。除向日葵油之外,所用的各种涂料处理均有增加芒果蒂腐病发生的不良影响。向日葵油、竹柏油和霍霍巴蜡处理后9~12天,果肉略带不快异味。  相似文献   

3.
霍霍巴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途径,影响快速繁殖的因素,褐化、超度含水态出现的原因,对霍霍巴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紫花”芒果采用后可食植物油,蜡、淀粉、碎粉处理,结果表明,向日葵油,竹柏油和霍霍巴蜡处理有推迟果实后熟软化和降低果实失重率的作用,显著减少炭疽病的发生,淀粉处理果实和对照果实后软化速度没有明显差异,但木薯淀粉和云苓碎粉处理果实,炭疽病严重程度明显减轻。除向日葵油之外,所用的各种涂料处理均有增加芒果蒂腐病发生的不良影响,向日葵油,竹柏油的霍霍巴蜡处理后9 ̄12天,果肉略带不快异味。  相似文献   

5.
硝酸镧对霍霍巴多芽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增殖培养基(改良MS 2mg/L6-BA 0.5mg/LG3)中添加1~3.5mg/L硝酸镧,对霍霍巴试管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2.5mg/L硝酸镧对多芽分化有极显著的促进;在生根培养基(改良1/2MS 3mg/LIBA 1.5mg/LNAA)中,1~2mg/L的La(NO3)3对根的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生根率提高,最佳浓度为2.0mg/L。过高的浓度对试管苗生长有一定抑制。试验表明,不同器官对硝酸镧的敏感程度不同。取2cm高以上的霍霍巴试管苗,用25mg/L IBA或NAA处理30min,扦插于沙基质中。保持室温20~30℃。50d后揭去覆膜,保持光强3000 lx,相对湿度85%以上。正常管理条件下成活率达75%。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在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astoris GS115中外源表达来源于霍霍巴[Simmondsia chinensis(Jojoba)]的脂肪酰-Co A还原酶Jojoba FAR,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醇。【方法】以质粒p RL105为模板PCR扩增获得霍霍巴脂肪酰-Co A还原酶的编码基因,以p GAPZαA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AP-far,并通过电转化法转入K.pastoris GS115,筛选转化子并发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发酵产物。【结果】构建了毕赤酵母重组菌株p GAPZ-far-GS115,通过摇瓶发酵检测到脂肪醇的合成。随后在7 L规模的发酵罐上发酵验证,得到脂肪醇产量为134.74 mg/L,产率为1.22 mg/(L·h)。【结论】实现了脂肪醇在毕赤酵母中的生物合成,为工业上利用毕赤酵母生产脂肪醇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希蒙得木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希蒙得木〔Simmondsia chinensis(Link)Schneider〕俗称油油芭、霍霍芭(Jojoba)。原属黄杨科(Buxaceae),现已独立为希蒙得木科(Simmondsiaceae),仅一属一种。 希蒙得木系多年生常绿灌木。原产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北纬25°至31°、海拔1500米以下的干燥地区。能耐-6℃的低温和58.3℃的酷暑,无论干旱沙漠或沿海潮湿的盐碱地都能生长发育,寿命长达百年以上。其种子含44—59%的液体蜡,它不  相似文献   

8.
浅丘带坝区不同坡度下耕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成  袁敏  魏朝富  李阳兵  蒋伟 《生态学杂志》2007,26(9):1424-1431
不同坡度的耕地景观格局是人类对耕地干扰强度与频度的现实情景。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镇为研究区,利用ArcGIS8.3的空间分析功能,生成0°~2°、2°~6°、6°~15°、15°~25°和>25°的5种耕地景观格局,并提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各坡度内耕地的景观格局特征,探讨人为活动对耕地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各坡度内耕地景观要素分布差异显著,冬季水田景观要素受干扰强度与频度最高;旱地相对较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间作果木旱地景观逐步向果木园地过渡;2°~6°坡度内是人类干扰耕地景观的主要活动区,而15°~25°与>25°坡度内人类干扰程度相对较低;2°~6°坡度的耕地景观要素是研究区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15°~25°和>25°坡度内耕地景观要素正逐步向自然生态过渡,有利于研究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0月26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巴玉村恰青臧布河谷的落叶阔叶林中(30°21′03.54″N,94°50′47.68″E,海拔2 473 m)发现一具亚成体鸦嘴卷尾(Dicrurus annectans)尸体,标本号XZBM001,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标本馆。附近还发现有红头噪鹛(Garrulax erythrocephalus)、黄腹扇尾鹟(Rhipidura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发现大足鼠耳蝠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春  吴毅  陈忠 《兽类学报》2006,26(2):211-212
在2004年的海南岛野外调查中,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吊罗山(N18°43′~18°58′,E109°43′~110°03′)和海口市(N19°57′~20°05′,E110°10′~110°23′)火山口地区的洞穴中分别采集到26只和1只大足鼠耳蝠(MyotisrickettiThomas,1894)标本,其外形测量值如表1。本次采集到的标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稻区夏季飞机航捕迁入褐飞虱的轨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77~1979年3年的7月份飞机航捕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资料, 应用轨迹分析模型,得出了长江中游稻区夏季迁入褐飞虱的中尺度虫源地及迁入路径。1)湘东北-鄂东南稻区虫源来自桂中至湘中稻区(24°~ 28°N,109°~114°E),褐飞虱的迁入路径有两条:①柳州→桂林→衡阳→该区;②柳州→桂林→邵阳→该区。2)赣北-鄂东稻区虫源来自桂中至赣西稻区(24°~29°N,110°~115°E),褐飞虱的迁入路径有一条:蒙山→倏县→宜春→该区。3)湘中、东部稻区虫源来自桂南至湘南稻区 (23°~27°N,109°~113°E),褐飞虱的迁入路径有一条:南宁→柳州→桂林→该区。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茎集散度分析及评价记载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78份广东省育成品种(系)和470份台湾品种(系)的茎集散度进行了分析,广东育成品种的茎集散度分布为3°~23°,96.37%集中分布在5°~17°;台湾品种茎集散度分布为3°~17°,97.02%集中分布在4°~12°.广东育成的代表性品种茎集散度为7°~16°.提出水稻理想株型最适茎集散度的计算公式:α=arcsin D/2H.建议籼稻栽培稻茎集散度的评价记载标准分为集、中、散3个等级:茎集散度≤5°为集;茎集散度6°~15°为中;茎集散度>15°为散.  相似文献   

13.
巴氯芬是伽马氨基丁酸B型受体的一种选择性激动剂,在镇痛、药物成瘾等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动物的老化过程中,伽马氨基丁酸能所介导的神经传导可能了发生改变.本文旨在探讨巴氯芬所诱导的皮层脑电活动是否具有年龄上的差异.在巴氯芬注射(5mg/kg)前后,分别采集青年(3~4月龄)和老年(15~17月龄)大鼠的皮层脑电图,分析脑电绝对功率和相对功率在5个频段上(δ:2~4Hz;θ:4~8Hz;α:8~12Hz;β:12~20Hz;γ:20~100Hz)与年龄相关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巴氯芬注射前,老年大鼠β频段脑电相对功率显著升高.在巴氯芬注射后,两个年龄段大鼠δ频段脑电相对功率增加,但老年大鼠增加较慢.此外,青年和老年大鼠所有频段脑电绝对功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揭示,巴氯芬诱导的大鼠皮层脑电活动具有年龄上的差异,提示老化可能影响伽马氨基丁酸B型受体介导的神经传导.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柏资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建柏分布范围北纬22°~28°30′,东经102°~120°,中心分布区北纬24°30′26°30′,东经110°~119°,呈间断分布.垂直分布海拔500~1 800 m,往西,往北分布海拔较高,分布范围较窄;往东,往南分布海拔较低,分布范围较宽.分布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中心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1.7~15℃,年降水量1 600~2 000 mm.分布区土壤主要是花岗岩、砂页岩、板岩发育的山地黄壤和黄棕壤.福建柏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天然林重要组成树种,群落类型较丰富.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3~2005年和2007年4月份在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小黄鱼产卵场分布和产卵场环境特征等.结果表明,目前小黄鱼产卵场范围较过去有扩大,范围已经扩展到外海海域,产卵场可分为黄海南部产卵场和东海产卵场;其中黄海南部产卵场主要集中在33°00′~34°00′N,122°30′~124°00′E,产卵场最适水温范围为9.65~12.17℃,最适盐度范围为32.25~34.54,最适水深范围为29.74~76.49m;东海产卵场主要集中在30°30′~31°00′N,124°00′~125°00′E海域和30°30′~32°30′N,125°00′~126°00′E海域,产卵场最适水温范围为10.13~16.64℃,最适盐度范围为32.50~34.37,最适水深范围为40.23~85.61m;黄海南部和东海产卵场水温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小黄鱼产卵场较过去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过度捕捞等扰动因素的影响下,小黄鱼对环境适应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宏阳  叶建仁  吴小芹 《生态学报》2009,29(8):4325-4331
应用地统计学和克里格插值方法,分析了松材线虫病在中国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松材线虫病在中国呈聚集分布.在全国和江苏、安徽、广东、浙江5个不同空间尺度下,半变异函数均为球形,空间依赖性距离分别可达10 1888°、3.4464°、2.1581°、3.08°和2.4376°.松材线虫病在中国有着2个明显的聚集分布区域,一个位于(30.5~32.5°N,117.7~120.5°E),以南京为中心,包括江苏、安徽大部和浙江西北部,另一个位于(22.5~24°N,113~114.5°E ),在广东境内.松材线虫病在中国早期空间分布自然扩散模型为R = 5.4743e0.4139t(R2 = 0.9204).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26°35′~128°02′,北纬42°06′~43°51′。行政区域包括吉林市的丰满区、蛟河市、桦甸市、白山市的靖宇县和抚松县,共33个乡(镇)和一个街道。南北长194公里,东西宽103公里,区域总面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23日,作者在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东经115°27′45″~115°42′6″、北纬37°31′39″~7°42′18″)滩涂和浅水地带的芦苇丛边际拍摄到1只鹮科鸟类,经查阅资料(Zheng,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4年夏季、2016年夏季与2017年夏季3个航次的黄海近岸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采用服从Tweedie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GAM),对黄海近岸海域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短吻红舌鳎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海州湾(34°00′—35°18′ N,119°30′—121°30′ E)、苏北浅滩(32°18′—34°00′ N,120°18′—122°00′ E)海域范围内,而山东半岛南部海域(34°42′—36°48′ N,119°30′—122°00′ E)鱼卵数量较少。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及海水表层温度均显著相关,与海水表层盐度、表层叶绿素a相关性不显著;其最适水深、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表层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15~26 m、29~32 ℃、22~25和0.10~3 mg·m-3。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总体上其产卵场分布较为稳定,但表层温度较高的年份可能存在北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木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兰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特有性指数、相似性系数、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木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在滇、粤、黔、湘一带;特有性中心在滇、藏、台等地;相似性系数较大的是地理上相近、环境异质性较小的地区;垂直分布中心在海拔1000~2000 m;水平分布中心在北纬20°~25°和东经90°~10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