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高压液相法分析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的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taxol)的含量,并与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果实、种子、枝条和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南方红豆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豆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从天然植物中寻找和提取毒性低疗效高的抗癌活性成份以制成抗癌新药,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紫杉醇就是从红豆杉植物中开发出来的一种广谱的、活性很强的抗癌新药。由于红豆杉植物野生资源十分有限,而紫杉醇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资源和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保护红豆杉植物资源,使其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目前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利用红豆杉植物资源获取紫杉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国家林业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野生红豆杉资源保护和规范红豆杉资源经营利用管理工作,野生红豆杉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据调查发现浮梁县王港乡金山村1株野生南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经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测试中心测出一株优树皮紫杉醇的含量达0.0616%,超过国际含量标准,查新后得知为全国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最高,然后进行宣传、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出了有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低温胁迫下红豆杉电阻抗参数和紫杉烷含量变化,确定适合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电阻抗参数,探讨低温对红豆杉紫杉烷生物合成的影响,为扩大红豆杉引种范围及利用低温条件提高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山西长治)、中国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为材料,分别采用电导率法和电阻抗法测定上述树种低温半致死温度,并利用LC-MS法测定低温胁迫下红豆杉叶片中紫杉烷含量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结果表明,5种红豆杉中,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山西长治)、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均能耐受-14.668--9.106℃低温;云南红豆杉能耐受-8.802--3.521℃低温,高于其他4种红豆杉。电阻抗τm参数与电导法测定的5种红豆杉一年生枝低温半致死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低温胁迫下,红豆杉一年生叶片中紫杉醇含量高于当年生叶片。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云南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一年生叶片中紫杉醇含量显著增加,中国红豆杉当年生叶片中巴卡亭Ⅲ含量和10-去乙酰基紫杉醇含量显著增加。此外,红豆杉叶片中ABA含量随温度的...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红豆杉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豆杉属(TaxusL.)植物是提取抗癌新药紫杉醇(taxol)的原料,在云南省有2种1变种,分布范围较广,但多散生,野生数量计有3540920株。近年来,红豆杉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较快,但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加之该植物生长缓慢,对生境的要求高,营造原料林困难,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为此提出了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红豆杉育苗栽培及苗木生长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杉醇是当前倍受关注的抗癌新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预测,紫杉醇将成为主要的抗癌药物之一[1].其原料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rsis (Pilger) Rehd.]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7.
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如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等的树皮或枝叶提取到的紫杉醇(Tax-ol)是一种具有强抗癌活性的二萜烯类化合物[1].作为一种治疗晚期卵巢癌、乳腺癌的新药已经在欧美等一些国家被批准上市,成为迄今从植物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抗癌药之一[2].但由于紫杉树皮来提取紫杉醇的方法如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半合成,从真菌中提取紫杉醇以及改善红豆杉的栽培措施等等均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离实际应用还相差太远[5,6].而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方法替代砍伐天然红豆杉树皮来提取紫杉醇,也已成为近几年来红豆杉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7].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省,是分布于我国的主要品种之一,其含量在我国现有的几种红豆杉植物中属于较高的一种[3],在我国,近些年来亦有不少实验室在红豆杉细胞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文献报道的较少[8-10].本文报道利用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方法来生产紫杉醇,以最终取代从天然来源的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可能性,对云南红豆杉进行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欧洲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细胞生长在45d的培养过程中基本至S型,在30d时生长速率最大,以后逐渐下降。随着细胞进入快速生长期,培养细胞中的紫杉醇含量也达到最大值,其中云南红豆杉含量最高(0.019%),南方红豆杉含量居中(0.009%),而欧洲红豆村和东北红豆杉含量最低(0.004%和0.006%)。  相似文献   

9.
云南红豆杉培养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紫杉醇(Taxol)最初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树皮中分离出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1].对卵巢癌,转移性乳腺癌和恶性黑色寮瘤等患者疗效显著[2],全世界红豆杉属植物有近11种,都含紫杉醇成分.但含量很低,加之现存数量很少,生长极为缓慢.造成了紫杉醇原料供应的危机[3]。紫杉醇化学合成已经成功[4-6],但繁杂的反应过程及前体化合物来源的限制使得它们无法实现商业化生产。最近从短叶红豆杉中分离出一种生产紫杉醇的内寄生真菌Tgromyer andreanae[7].由于紫杉醇含量仅为24~50ng/L.没有实用价值。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可能是解决天然抗肿瘤药物长期供应的有效方法之一[8]。自1991年Christen等人申请利用红豆杉细胞培养物生产紫杉醇专利以来[9].有关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10-12]。但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仅见愈伤组织诱导的报道[13]。本文报道云南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培养的初步结果,并分析了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  相似文献   

10.
产紫杉醇真菌的研究概况与紫杉醇工业生产的一个新思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离自太平洋红豆杉的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l)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日益增强,但工业产量受原料红豆杉树木短缺的制约,供需存在巨大差距。1993年,Stierle等分离到一株与太平洋红豆杉共生的真菌安德烈紫杉菌,证实产生紫杉醇,为利用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带来可能。通过分析目前工业生产技术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产紫杉醇真菌研究的进展及其重要意义。认为利用真菌大规模发酵生产紫杉醇或其中间体,是摆脱制约的一条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以带动其他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云南红豆杉(T. yunnanensis Cheng et L.K.Fu)和东北红豆杉(T. cuspidata Sieb.et Zucc.)不同部位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较快,其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紫杉醇含量较高,且紫杉醇含量与培养物的外观特征有明显相关性,颜色浅、块状或颗粒较明显的细胞团紫杉醇含量较高。运用细胞看护培养技术,从中国红豆杉愈伤组织中筛选出生长速率达0.52g.L-1.d-1、紫杉醇含量超过0.01%的细胞优株,经20次继代培养,其生长和紫杉醇含量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红豆杉资源与紫杉醇生产概况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红豆杉属(TaxusL.)植物全世界共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我国有4种1变种,即: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Sieb.etZuc.)、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ChengetL.K.Fu)、西藏红豆杉(T.walichianaZucc.)、中国红豆杉〔T.chinensis(Pilger)Rehd.〕和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var.mairei(LemeeetLévl.)ChengetL.K.Fu〕,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较为集中的产区为东北、西南和华东地区。云南省是我国红豆杉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红豆杉树皮中含有新型抗癌药物紫杉醇,近年来,由于过度砍剥致使我国红豆杉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必须制定保护措施,进行人工种植。由于紫杉醇在红豆杉中含量甚微,结构异常复杂,所以研究紫杉醇的新来源成为世界性的热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非树皮部分的提取,人工大量种植,衍生物的寻找,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等。我国在以上研究领域内已取得多项成果,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氧化铝层析从云南红豆杉植物中转化提取紫杉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氧化铝层析从云南红豆杉植物汉膏中转化生成和分离提纯了紫杉醇。考察了氧化铝的类型、流动相中水和甲醇的添中、反应时间以及洗脱剂组成等层析操作条件对紫杉醇回收和分离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碱性氧化铝柱层析分离和回收紫杉醇效果显著,通过对紫杉醇转化和分离条件的优化,经一步氧化铝柱层析,可以使紫杉醇的含量从小于1.0%提高到大于27%,紫杉醇的回收大于170%。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是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次生代谢物,是世界公认广谱、活性强的天然抗癌新药。但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产量低,且会对野生红豆杉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紫杉醇的化学全合成也由于其结构复杂而不具备商业价值。与之相反,细胞培养技术具有受外界影响少、生产成本低、次生代谢产物多、细胞生长周期短的优势,是目前最具前景的紫杉醇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紫杉醇无论在生理代谢调控、关键基因挖掘,还是新药物制剂与剂型及其类似物的开发和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要建立紫杉醇商业化高产体系,还必须和前人的研究经验相结合。该文对红豆杉高产悬浮细胞系建立及其紫杉醇诱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前人对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相关的外植体、培养基、激素、培养条件、褐化等问题的研究,以及从代谢调节、培养方式、基因工程等多方面提高紫杉醇含量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通过多种组合方式来提高紫杉醇含量的生产途径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的进步,为药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5.
红豆杉植株紫杉醇含量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的因素较多。为了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国内外已开展大量研究,其中多数是以天然红豆杉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不同种类、树龄、器官、物候期、生长环境等因子对天然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均有影响。本文综述了影响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各种因子,并对紫杉醇测定方法、天然红豆杉与人工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以及红豆杉中其它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红豆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豆杉作为抗癌药物紫杉醇的药源植物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红豆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编码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紫杉二烯合成酶、羟基化酶、酰基转移酶等功能基因以及相关转录因子编码基因的分离克隆、表达转化的研究,红豆杉遗传多样性、紫杉醇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红豆杉谱系地理学的研究以及解析紫杉醇合成分子机理的红豆杉转录组和代谢组研究等;最后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对今后利用分子手段研究红豆杉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比较了三种安徽宣城采集的不同颜色果实的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利用三氯甲烷料液比1:5,回流提取2 h,活性炭脱色后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法,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乙腈(24:30:36)为流动相,在227 nm波长下检测紫杉醇含量。检测发现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为0.000 564 mg/g,黄色果实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为0.000 785 mg/g,金黄色果实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为0.000 703 mg/g。安徽宣城发现的黄色果实红豆杉和金黄色果实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含量比红豆杉高,初步明确了黄色果实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为进一步发掘其产品价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豆杉人工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杉醇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低毒的抗癌新药 ,存在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广西是红豆杉的分布区之一。对红豆杉的人工栽培试验进行了报道。在海拔 560 m的低山造林 ,造林试验成活率 1 0 0 % ,1 997年 4月~ 1 999年 1 1月平均高生长为 91 .63cm、茎粗生长量为 1 .4 46cm,侧枝生长 62~ 68cm,年平均净生长量约为高 30 .5cm、粗 0 .4 8cm、侧枝 2 2 cm。  相似文献   

19.
IBA和ABT对曼地亚红豆杉插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杉属(Taxus Linn.)植物为红豆杉科(Taxaceae)常绿乔木或灌木.由于红豆杉属植物含有的紫杉醇(taxol)等活性化合物对卵巢癌、乳腺癌效果显著,因而资源需求量剧增,导致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  相似文献   

20.
应用AFLP和HPLC方法研究了云南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wdlwhiana)的遗传多样性与紫杉醇含量之间的关系。AFLP指纹图谱显示7个居群谱带明显分为两种式样。PopGenel.31和Arlequin3.1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居群内遗传比较稳定,居群间遗传分化极其显著(L=0.67)。测定当年生小枝叶紫杉醇含量结果表明:紫杉醇含量在居群间和居群内个体差异都较大。天然林中潞西居群的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0185%;腾冲和永德居群的紫杉醇含量比较低,分别为0.0049%和0.0087%;禄丰栽培居群紫杉醇含量比较高,平均为0.0225%。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和紫杉醇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在个体水平上明显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