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齿肥瘦姬蜂Pristomerus vulnerator(Panzer)(以下简称姬蜂)是棉红铃虫的天敌。雌虫产卵于红铃虫幼虫体内,孵化后随着红铃虫幼虫的生长而营寄生生活,幼虫老熟时已食空红铃虫内脏,奇主仅剩一层薄皮,破皮而出后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每只红铃虫幼虫只能容一只姬蜂幼虫寄生。 我们除室内试验研究外,还在田间放蜂观察防治效果,认为利用姬蜂在田间杀灭红铃虫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红铃虫的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棉花的蕾和花。当食料不足时,幼虫被迫取食过小的花蕾致使花蕾脱落。一般情况下红铃虫为害的花蕾不会隘落,并能开花,但被害的虫花当时的脱落率明显地高于相对应的同节位的健花。1982—1983年考察,虫花与健花成铃数比较如表1。 但是在棉花生长过程中,由于棉株自身的营养分配而形成大量的自然生理脱落往往会把  相似文献   

3.
红铃虫在南方棉区为害棉花相当严重,除去脱落蕾铃外,僵黄花率为10—30%,我们针对这个严重问题,进行了红铃虫生活史的观察研究与防治方法试验,写出初步结果,提供防治参考。 1.红铃虫在华中武昌棉区一年有三代。第一代羽化在5至6月,7月中旬为第二代;8月下旬为第三代;第一代的蛹和幼虫所需时期均较第二、三代长。 2.成虫白天不活动,夜晚7时以后无风天气活跃最盛,产卵以在青铃上及花萼上为最多。孵化后三十多分钟即钻入棉桃内为害,4天即侵入棉籽内取食,10天棉瓤纤维呈僵黄状,半月后幼虫即可老熟(第三代的)。 3.田间防治红铃虫以10%滴滴涕硫磺粉喷三次效果显著,在后期棉虫严重地区可结合防治叶跳虫卷叶虫等同时进行。 4.籽花内的幼虫在群众家里及晒花时逃出84%,因此指导群众将籽花堆上加覆盖物,再结合帘架晒花是消减过冬红铃虫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4.防治仓库越冬红铃虫以50%可混性滴滴涕1:30倍水溶液杀虫效果最佳。30天内死亡率达91%.6.5%可混性666(1:20)死亡率为63%。但是1:100倍的水溶液杀卵效率高到99.4%。稀释万分之一的E605为97.7%。50%可混性滴滴涕1:100杀卵率为64.2%,砒酸铃最差为16.2%。 6.越冬幼虫被寄生的平均有39.1%,发现天敌有二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榖痒螨(Pediculoides ventricosus  相似文献   

4.
棉红铃虫田间产卵规律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深甫 《昆虫学报》1959,(6):515-522
红铃虫是一种为害棉花的大害虫,不但减少棉花产量,而且降低品质。黄河流域棉区因红铃虫为害损失棉花10%左右,长江流域棉区损失20—30%。因此,消灭红铃虫的为害,实为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消灭红铃虫必须采取越冬期和田间的综合防治措施。过去指导田间药剂活期防治,主要依靠观察老熟幼虫的化蛹羽化和调查青铃的羽化孔,预测各代成虫羽化初期、盛期,以便发动群众进行田间喷药。但是  相似文献   

5.
<正> 芦苞螟Chilo luteellus(Motschulsky)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微山湖芦苇上又一钻蛀性害虫。1978年—1981年对此虫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生活史 该虫一年三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地面下的苇茬中越冬,少量以三、四龄幼虫在芦苇茎秆中越冬。越冬代幼虫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底化蛹结束。年生活史见图。 生活习性 幼虫昼夜均能孵化,孵后立即  相似文献   

6.
夹竹桃天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兰  林仲桂 《昆虫知识》2010,47(5):918-922,F0004
夹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Linnaeus)是夹竹桃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点。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层、表层松土及土壤缝穴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产卵。6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产卵。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危害最历害,9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持续到10月中旬。第2代蛹发生分化,一部分成为越冬蛹,另一部分则羽化为成虫。第2代成虫于10月上旬开始产下第3代卵。10月上旬第3代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中旬第3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7.
1955年调查玉米螟时,发现第一代幼虫有被寄生蝇寄生的现象,但当时掌握的材料少,今年进行较细致的观察。 寄生蝇幼虫寄生在玉米螟幼虫体内,寄生早者不等玉米螟幼虫老熟即被寄生死了,晚者玉米螟也不能化蛹,因寄生蝇在寄主体内化蛹。每个奇主体内寄生1—2头。玉米螟幼虫被寄生后,初期从食性及身体看不出来,到中期体则发白,体上有1—2个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后期则变褐色而死亡。现将第一代玉米螟被寄生的调查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在福建尤溪,北纬25.8-26.4度,东经117.8-118.6度区域内,从640m-840m的中、高海拔稻区,稻秆潜蝇第二代幼虫化蛹以历期为主,水稻抽穗时幼虫历期天数不到则不会化蛹,而水稻齐穗后未化蛹的幼虫,一部分因无食料被逼外爬不能成蛹,大部分老熟幼虫能缓慢兑变成蛹,但多因化蛹迟,水稻收割前来不及羽化,而不能成为有效虫源。应用生态学方法,推广旱育秧提早播种,统一调整控制单晚抽穗成熟时间,并延时早收割,创造不利第二代幼虫化蛹和蛹羽化的稻田生境,使第三代越冬虫口自然大幅度锐减,是断源治本最经济,安全,有效的生态控害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批林批孔运动的大好形势推动下,我们因陋就简、以土代洋进行了红铃虫性诱剂的粗提和使用,取得了初步结果。 1.收集虫源 1.在收花晒花时,收集老熟雌性幼虫(腹背面无隐现的睾丸体),装入试管任其结茧越冬,到第二年3月放进土温箱加温(27-28℃),盖上湿布调节湿度,促使整齐化蛹。2.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从吊籽花里检蛹,每支试管放3-5头雌蛹(腹部末端生殖器部位的腹节呈两个“人”字形),任其自然羽化。 2.提取性诱剂粗提物 在成虫羽化期间,连续进行三天光照处理,每天光照22小时(白天用自然光照,夜晚用煤油灯照),黑暗2小时。在第三天黑暗2小时后,剪取雌蛾腹部末端三节,浸入二氯甲烷溶剂中,待全部雌蛾剪尾浸入后,一起倒进研钵,捣碎成浆糊状,  相似文献   

10.
沙蒿尖翅吉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蒿尖翅吉丁Sphenoptera sp.是黑沙蒿上主要的钻蛀性害虫,引起沙蒿长势下降甚至死亡。对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宁夏1年发生1代,以各龄幼虫在被害沙蒿根部越冬。老熟幼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上旬,羽化期有两个高峰,分别是5、6月下旬。成虫羽化后并不马上离开蛹室,2~3d后咬出羽化孔,钻出蛹室。成虫需取食沙蒿叶片补充营养,2~7d后开始交尾,集中在13:00-16:30,雌雄成虫均可多次交尾。幼虫常多头聚集危害同一株沙蒿。大多数老熟幼虫在距坑道端部5mm处的根部化蛹,少数在直径为5~8mm的较粗的枝条内化蛹。沙蒿尖翅吉丁幼虫期有2种寄生性天敌,蛹期和成虫期各有1种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1.
胡霞  刘强 《昆虫知识》2008,45(1):58-61,F0002
中华食蜂郭公虫Trichodes sinae Chevrolat是西鄂尔多斯地区重要传粉昆虫火红拟孔蜂Hoplitis pyrrhosoma Wu的寄生性天敌。文章报道中华食蜂郭公虫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虫在西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陆续羽化出巢,成虫取食植物补充营养后,开始交尾、产卵。1龄幼虫能够寻找并钻入火红拟孔蜂的巢室,取食火红拟孔蜂幼虫,直至结茧化蛹。室温条件下,卵期约6~8d,幼虫期约260~280d,蛹期约40~50d;雄虫寿命约28~30d,雌虫寿命约35~40d。  相似文献   

12.
以野外观察、实验地饲养等方法, 详细记述了中华麝凤蝶 Byasa confusa (Rothschild)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在南京地区该蝶1 年发生2 代, 幼虫5 龄, 以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为食, 卵期8-10 d, 幼虫期23-29 d。老熟幼虫在枝条上化蛹。该蝶以蛹滞育越冬。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4 月中旬至5月中旬; 第二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7 月下旬到9 月上旬, 存在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从棉田和玉米田采回的第 4代老熟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观察 ,发现棉田和玉米田的老熟幼虫化蛹率分别为 65%~ 83 0 5%和 55%~ 80 % ,其化蛹后的羽化率分别为 1 0 %~ 87%和 1 3 %~77% ,而且 2种寄主作物间无显著差异。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棉田和玉米田老熟幼虫的有效越冬虫率和有效越冬虫量 ,作者认为 8月 3 1日至 9月 1 0日是棉铃虫老熟幼虫有效越冬虫量的主要来源期 ,且棉田显著高于玉米田 ,构成了第 2年棉铃虫种群发生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丽峰 《昆虫学报》1959,(6):540-547
一、大叶黄杨尺蠖(Abraxas miranda Butler)是重要的园林害虫之一,为害卫矛科的两种植物,即:大叶黄杨与爬行卫矛。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贵州及东北等地。 二、大叶黄杨尺蠖在上海一年发生三代,但在室内饲育可完成四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自4月上旬开始羽化,幼虫自4月下旬开始为害,至5月下旬进入蛹期。第二代成虫自6月上旬开始羽化,幼虫自6月中旬开始为害、直至8月下旬进入蛹期。第三代成虫自8月中旬开始羽化、幼虫自9月上旬开始至11月中旬进入蛹期。 三、根据室内饲养,成虫的寿命第一代雄虫平均7.8天,雌虫平均9.6天;第二代雄虫平均11天,雌虫平均15.4天;第三代雄虫平均9天,雌虫平均10天;第四代雄虫平均12天,雌虫平均14.5天。卵期第一代为14.5天,第二代8.6天,第三代9天,第四代12天。幼虫期第一代平均34.9天,第二代平均23.4天,第三代平均25天,第四代平均58天。蛹期第一代平均11.4天,第二代平均45.8天,第三代平均15.9天,第四代为越冬蛹。 四、成虫飞行力很弱,白天栖息在大叶黄杨树下或附近草丛中,晚上活动,趋光性不强。成虫羽化多在下午3—5时,羽化后即可交尾,一般交尾时间为6—7小时,最长可达11小时,交尾后7小时即行产卵,每一雌蛾可产卵360余粒。 五、幼虫共五龄,羽化后3、4小时就开始取食,受  相似文献   

15.
黄翅菜叶蜂为油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主要害虫之一。在四川凉山地区一年可发生五个重迭世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蛹茧越冬,越冬成虫四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间开始越冬。成虫量与油菜生育期有极密切的关系,子叶期成虫量为80.1-93.0%。成虫有较强的伪死性,雨天、阴天伪死性较强,晴天较弱,成虫雨天不活动产卵。雌虫一般多于雄虫,雌虫为68.4-70.9%。雌虫最多产卵量为318粒,最少为35粒。雌成虫寿命5-12天,雌虫3-9天。卵期4-41天,卵孵化率一般为93.3-100%。幼虫有5龄,幼虫期10-36天,1-3龄幼虫多躲在叶背,不易发觉,老熟幼虫潜入1-11厘米土层内化蛹,前蛹期5-21天,蛹期7-25天。成虫初羽化时在土面爬行数分钟才能飞翔,晴天飞翔力强。耕翻土壤对蛹有一定机械损伤,暴露于土面的蛹在自然阳光下照晒其死亡率很高。 666、DDT对黄翅菜叶蜂幼虫具有极强的毒杀效果。敌百虫较差。  相似文献   

16.
王焕道  董立朝 《昆虫知识》1994,31(2):109-110
白榆是河南省安阳县主要用材树种,近几年来,白输受脐腹小蠹台虫ScolytusschevyrewiSemenov危害,日趋严重。由于目前国内对该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未有报道,给我们的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为摸清其发生危害规律,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组的指导下,我们对该虫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1生活史揭3年林间观察,脐腹小蜜虫在安阳县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为主要越冬虫态,也有不同龄期幼虫、蛹和卵越冬,都能发育完成。3月中旬越冬蛹开始现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现第一次羽化盛期,以后每隔35~42天完成一代,共6代。10月中下旬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使用Leica MZ 16A研究型体视解剖镜,对柑桔爆皮虫Agrilus auriventris Saunders幼期各虫态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卵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浅褐色并开始皱缩,末期变为黄褐色,孵化前部分卵壳分离为白色蜡质外层和黄褐色内层两层;幼虫孵化的同时直接从卵壳贴近树皮的一侧蛀入韧皮部,同时将大量虫粪排入卵壳;幼虫随着虫龄的增加钳状突的阶数和口上片的宽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末龄幼虫在木质部作一椭圆形蛹室化蛹,身体的头部和尾部以3∶7的比例对折; 化蛹前的幼虫经历一个身体缩短的预蛹状态;刚化的蛹为乳白色,复眼颜色与身体相似,化蛹后蛹的颜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复眼颜色变为浅红褐色,后期复眼变为红褐色,口器变黑,羽化前蛹的复眼、口器和体表全部变黑;羽化过程中,成虫体表的膨胀导致蛹表皮脱裂,前翅变黑和腹部背面变成碧蓝色后羽化成完整的成虫。本结果进一步支持将柑桔爆皮虫幼虫期分为5龄。  相似文献   

18.
<正> 期距预测法使用简便,适于作中期预测的参考。据此,今将我站通过实践所得的有关红铃虫期距方面的多年资料,按虫态和世代间的期距、期距变异原因及其预测方法,整理报告于后。 一、期距观察结果 根据1958—1967年的室内饲养和1960—1977年的田间调查资料统计分析,得知红铃虫各世代和虫态间的期距历年变异较大,如越冬红铃虫化蛹高峰至羽化高峰的期距,最长的1976年18天,最短的1967年仅9天,平均14  相似文献   

19.
【背景】莲草直胸跳甲是空心莲子草的专一性天敌,成功地大量繁殖是其大规模应用于空心莲子草生物防治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开展莲草直胸跳甲的室内大量繁殖,明确其不同虫态对空心莲子草空间的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调查了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取食与产卵、幼虫取食、老熟幼虫化蛹的空间选择性,并分析了空心莲子草茎秆直径对幼虫化蛹空间选择、蛹羽化率和羽化成虫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雌雄成虫均嗜好栖息于空心莲子草幼嫩的顶叶,位于顶叶的雌、雄成虫数量分别占整株的62.9%和63.3%;成虫偏好将卵产在第2节叶片上,比例高达41.2%;幼虫主要集中于上部3节的叶片上取食,占84.8%;老熟幼虫化蛹前在茎秆上蛀孔后钻入茎秆中化蛹,其不在第1节茎秆内化蛹,化蛹主要选择在3~5节,其中在第4节茎秆内化蛹量最高,达1.0头.节-1;老熟幼虫在1~5节茎秆内的化蛹量与空心莲子草茎秆直径具有显著相关性(y=-19.209x2+16.66x+2.6737,R2=0.841);羽化成虫的雌雄性比则与茎秆直径呈显著正相关(y=5.5704x-1.1718,R2=0.914)。【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幼虫均偏好在空心莲子草上部的叶片取食,老熟幼虫化蛹则偏好中部较粗壮的茎节,因此,培育茎秆较粗且老化程度较低的空心莲子草是实现莲草直胸跳甲大量饲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可为优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莲草直胸跳甲的条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是危害芦笋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西省运城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薄茧越冬。翌年3~4月老熟幼虫由深土层上移至地表土壤结茧化蛹。4月中下旬为化蛹高峰。5月上中旬为蛹羽化高峰期。6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幼虫为害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对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作了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