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实验观察了53例兔在不同血压水平下不同参数的腓深神经刺激对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物在正常血压时,用低强度电流(3V,0.15—0.3mA,12Hz,0.5ms)刺激腓深神经可明显抑制肾交感冲动发放,静脉注射纳洛酮可以阻断此抑制效应;而用中等强度电流(10V,0.5—0.8mA)刺激腓深神经对肾交感活动没有明显抑制效应。当静脉匀速注射硝普钠使动物血压降低、肾交感冲动增加时,用中等强度刺激腓深神经可使肾交感冲动发放进一步增多,而用低强度刺激对肾交感活动无显著影响。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25mg/kg)可阻断低血压时刺激腓深神经引起的肾交感兴奋效应,但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kg)却不能阻断。又当静脉匀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造成动物较高血压时,肾交感冲动减少,用上述二种强度刺激腓深神经均使肾交感活动进一步受到明显抑制,此抑制效应可被静脉注射纳洛酮阻断,但不受东莨菪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刺激腓深神经引起的不同肾交感活动反应与所用刺激参数及动物血压水平和肾交感活动水平有关。刺激腓深神经引起的交感活动减弱或增强的反应,其神经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前者可能有阿片受体的参与,而后者可能是胆碱能受体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记录家兔的肾交感神经冲动、动脉血压和心率,观察到以低频率、低强度刺激腓深神经(强度3伏,频率12次/秒,波宽0.5毫秒,持续20分钟),可以显著抑制肾交感神经的放电活动,但对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影响。刺激腓深神经后吸10%氧引起缺氧时的交感兴奋和升压反射以及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引起的升压反射均受到抑制。这些抑制现象可因静脉注射纳洛酮(0.4毫克/公斤)而被翻转。结果表明:低频低强度的腓深神经刺激可抑制交感缩血管中枢及升压反射,这种抑制效应和内源性鸦片样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1.静脉注射氰化钾(0.3mg/kg)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室性心律失常,并能使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增多。去除双侧窦神经后,上述现象消失。2.刺激降压神经时,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显著减少。3.切断双侧缓冲神经后短时内,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极度增多,并且不易被躯体传入冲动所抑制。二小时后,这种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且可为刺激腓深神经所抑制。4.电刺激延髓中线区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能减弱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升压反应、抑制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损毁该区后,刺激腓深神经不再能抑制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5.上述结果表明:化学感受性反射能易化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而压力感受性反射可以抑制这种室性期前收缩,但躯体传入冲动对这种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并不依赖于缓冲神经的存在,而有赖于延髓中线核群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在麻醉、制动和人工通气的79只家兔上观察到,由颈动脉内注射氰化钠(NaCN)引起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升压和肾交感放电增强反应(简称颈动脉体反应),在刺激腓深神经模拟电针“足三里”穴位时发生明显改变。此种改变与腓深神经刺激前颈动脉体反应的强度有关。在吸入气中加入CO_2或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以提高心血管中枢活动水平时,颈动脉体反应增强,此时刺激腓深神经可使此反应减弱(P<0.01)。在迷走神经完整、增加潮气量使血液CO_2分压降低,使颈动脉体反应减弱时,刺激腓深神经可使颈动脉体反应增强(P<0.01)。上述结果表明,刺激腓深神经,对颈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心血管反应具有调整作用,这种作用与心血管中枢反应性密切相关。而后者又受到迷走神经传入冲动、PaCO_2水平和麻醉深度调制。  相似文献   

5.
躯体传入冲动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以低频、低强度方波刺激腓深神经或正中神经可以抑制由刺激下丘脑引起的期前收缩。若电刺激过强或刺激腓浅、挠浅、前臂外侧皮神经则无此作用。2.刺激躯体神经对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与迷走神经及心室后负荷无密切关系,很可能是通过抑制心交感中枢紧张性来实现的。3.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可为中央灰质内微量注入吗啡所抑制,而为微量注入纳洛酮所增多,微量注入纳洛酮并可阻断躯体传入冲动对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表明此种抑制作用有脑内鸦片受体与吗啡样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6.
李河  戴秀中 《生理学报》1991,43(3):296-301
40只家兔,乌拉坦静脉麻醉。切断双侧主动脉神经(AN)、窦神经及迷走神经。以选择兴奋 AN 有髓传人纤维的条件刺激(0.02ms,50Hz,4—6V,5min)给予切断的 AN 中枢段,模拟导致低阈压力感受反射快速重调的保持压背景,借以诱导快速重调的中枢过程。实验表明:该中枢过程使 AN 有髓纤维传入所激发的压力感受反射降压效应衰减41.82%(P<0.01),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效应衰减19.31%(P相似文献   

7.
电刺激麻醉家免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能诱发心外膜电图ST段明显抬高。刺激腓深神经能抑制这种反应。P5平面横断脑干、双侧电解损毁中脑中央灰质腹侧部(vPAG)或在双侧rVLM微量注射脑啡肽抗体后,均能明显减弱腓深神经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腓深神经能够抑制由rVLM诱发的心肌缺血反应。腓深神经的这种抑制效应可能有赖于中脑头端以上某些区域脑结构的完整,vPAG可能是这种抑制效应的中枢环节之一,延髓水平的脑啡肽可能参与这种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兔下丘脑近中线区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肢体血流量增多、内脏血流量减少、瞳孔扩大和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四肢爬动等一系列类似于猫发生防御反应时的植物、躯体性反应,但其中肢体血流增多反应不能为阿托品所阻断。在出现上述反应的同时可出现心交感活动亢进、产生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摘除双侧星状神经节后,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HVE)几乎消失,升压反应也减弱。在颈部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可使 HVE 增多、升压反应增强,静脉注射阿托品(0.2mg/kg)不产生 HVE 增多和升压反应增强的效应。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兔下丘脑也存在着“防御反应区”,HVE 主要是兴奋了防御反应区造成心交感活动亢进所致。迷走神经对 HVE 有抑制作用,其效应可能与传入纤维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氯醛糖麻醉、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去神经和切断迷走神经的猫中探讨室旁核和室旁核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的作用。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可引起动脉血压明显升高。这种血压升高由两个成分组成。第一成分可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六烃季铵和阿托品所阻断,第二成分不能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所阻断。双侧室旁核毁损后,植物性神经阻断前、后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引起的升压反应都明显减弱。侧脑室和室旁核微量注射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可显著抑制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这些结果表明,室旁核和中枢的,尤其在室旁核的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在37只乌拉坦麻醉家兔中进行,切断双侧主动脉神经(AN)、窦神经及迷走神经。以模拟高值保持压的条件刺激(0.5ms,10Hz,4—6V,5min)给予切断的 AN 中枢段,借以诱导高阈压力感受反射快速重调的中枢过程,旨在观察中枢重调过程对压力感受反射的影响。实验表明:(1)该中枢过程显著衰减由 AN A-纤维和 c-纤维混合传入所激发的压力感受反射降压效应(-45.5%,P<0.01,n=10)及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效应(-10.6%,P<0.05,n=11),(2)对选择兴奋 A-纤维激发的压力感受反射,仅衰减其降压效应(-32.1%,P<0.05,n=7),而不影响其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效应(2.4%,P>0.05,n=7),结果进一步证实:快速重调中枢过程对压力感受反射的衰减性影响和传入纤维成分的依赖关系,主要衰减诱导该中枢过程的同类纤维激发的压力感受反射。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猫小脑顶核对动脉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岗  富维骏  卢振东 《生理学报》1988,40(4):356-364
在38只麻醉及人工呼吸的猫,观察到电刺激小脑顶核嘴侧部能引起动脉血压显著升高;肾交感神经放电于刺激期间显著增加。去缓冲神经对刺激顶核所引起的血压反应的幅度和肾交感神经放电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延长血压反应升高相以及血压恢复期的时间。静脉注射氯庄定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及肾交感神经放电的抑制,并能减弱刺激顶核引起的血压反应,但增强了刺激顶核引起的肾神经放电的变化。电解损毁延髓腹外侧面引起血压降低及肾交感神经放电的抑制,然而无论单侧还是双侧损毁延髓腹外侧面都不能阻断刺激顶核所引起的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的反应。以上结果表明,电刺激顶核能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其反应的下行性通路可能不通过延髓腹外侧面。  相似文献   

12.
实验在麻醉狗中进行。静脉内匀速注射硝普钠时,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收缩压明显降低,左心室dp/dt_(max)、-dp/dt_(max)和心力环面积均明显减小。此时电刺激一侧腓深神经可使动脉血压和左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dp/dt_(max)和心力环面积也显著增加。停止刺激后,动脉血压和左心室收缩压逐渐回向刺激前的水平。停止注射硝普钠5~15分钟后,上述各项观察指标基本恢复到注药前的水平。在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造成休克的狗中,电刺激一侧腓深神经,也能使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收缩压升高,同时dp/dt_(max)、-dp/dt_(max)和肠系膜血管阻力明显增高,但肾血管阻力增加不明显。本实验结果与以往的实验资料一起表明,在用扩血管药造成低血压时,躯体神经刺激引起的升压效应似乎以心肌收缩力增加为主;而在内毒素休克时,躯体神经刺激可通过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增加内脏血管阻力而引起升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清醒雄性大鼠中经静脉抽出血液总量的约50%,造成失血性低血压。对照组大鼠在失血后不予处理。刺激组大鼠在失血后半小时用低频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30min。刺激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在刺激肘和刺激停止后2小时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同时记录内脏神经放电的动物中还看到,刺激坐骨神经时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加强。这可能和血压、心率的恢复有关。在失血动物中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升压效应不能被静脉内注射纳洛酮(8mg/kg)翻转;预先注射纳洛酮也不能阻断这种升压效应。在用水合氯醛麻醉的大鼠中,失血后刺激坐骨神经仍能引起升压反应。但如在刺激坐骨神经前静脉注射东莨菪碱(8—20mg/kg),则在多数动物中上述升压反应的幅度显著减小,甚至消失。实验结果表明,在失血性低血压的大鼠中,刺激坐骨神经可促进机体代偿反应,进一步加强交感神经活动,有利于血压的恢复。这一效应可能需要胆硷能递质参与,而内啡肽系统似乎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刺激兔肾脏传入神经对血压,心率及加压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敏  魏顺光 《生理学报》1995,47(5):471-477
本工作以兔为实验对象,观察电刺激肾脏传入神经(ARN)对血压、心率、颈交感神经放电、以及加压素(AVP)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并对ARN进入中枢的通路作了观察。结果显示,电刺激ARN可以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颈交感神经放电抑制等反应,ARN的兴奋还可使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中的AVP含量增加,垂体中AVP含量下降,血浆AVP水平升高。硝普钠的降压实验和静脉注射AVP受体阻断剂AVPa的实验均证实了A  相似文献   

15.
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2抑制脾交感神经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德敏  林树新 《生理学报》1996,48(5):482-486
本文应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中枢应用白细胞介素2对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用urethane α-chloralose麻醉Sprague-Dawley大鼠,第三脑室微量注射基因重组人IL-2300U,观察到脾交感神经冲动数减少。在IL-2注射前后应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均可阻断这种效应,但单独应用Nal对脾神经兴奋性没有影响。实验中未观察到IL-2对体温和动脉血压的影响。说明IL-2抑制脾神经电活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6-OHDA造成成年小白鼠领下腺化学性去交感神经,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对该神经的保护作用。6-OHDA(15mg/kgip)处理后24h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降至正常水平的2%以下。若在6-OHDA处理同时开始多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则NE残留量明显提高。减小6-OHDA剂量至10mg/kg,NE残留量增加,同时NGF的作用亦较用6-OHDA15mg/kg时更为显著。若提前24h给予NGF,尽管仍显著提高NE残留量,但程度却显然低于与6-OHDA同时给予者。以上结果表明外源性NGF对6-OHDA造成交感神经化学性损毁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以及NGF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Repetiti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fibers in the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SLN) evoked depressant or excitatory effects on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of the cervical trunk in Nembutal-anesthetized, paralyzed, artifically ventilated cats. The depressant effect, which consisted of suppression of the inspiration-synchronous discharge of units with such firing pattern, was obtained at low strength and frequency of stimulation (e.g. 600 mV, 30 Hz) and was absent at end-tidal CO2 values below threshold for phrenic nerve activity. The excitatory effect required higher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stimulation and was CO2 independent. The depressant effect on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with inspiratory firing pattern seemed a replica of the inspiration-inhibitory effect observed on phrenic motoneurons. Hence, i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known inhibition by the SLN of central inspiratory activity, if it is assumed that this is a common driver for phrenic motoneurons and some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The excitatory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appears to be due to connections of SLN afferents with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spiratory center.  相似文献   

18.
刺激家兔肾内感受器和肾传入神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戈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90,42(3):262-268
在39只麻醉家兔观察刺激肾脏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以及电刺激肾传入神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增加输尿管压8—22mmHg 及经输尿管向肾盂内逆向灌注 NaCl(1.0 mol/L)及 KCl(0.15mol/L)溶液时,引起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切断双侧缓冲神经后,MAP 降低更为显著。电刺激肾传入神经时,HR 减慢,MAP、肠系膜动脉和后肢动脉灌流压降低,左心室收缩压及其微分值下降,心输出量(CO)和总外周阻力(TPR)减小;切断双侧窦神经和减压神经后,除 HK、CO 和 TPR 外,其余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减弱更为显著。由此提示,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对肾传入神经激活的心血管效应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