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3年上半年,我在初三人体解剖生理学内"细胞和活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要更好的加深同学们对先进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对勒柏辛斯卡娅的生活物质学说,向同学做了如下的补充:一方面说明活质就是生活物质,就是活蛋白质,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它本身有新陈代谢的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演发成细胞.它就是生命最后的单位,它是细胞之外比细胞更低级的有生命的物质.在另一方面对微耳和的反动学说,进行了批判,说明微耳和的"细胞起源于细胞"以及"有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等说法,是极端反动的,不科学的.同学们听了这一节课之后,收效很大,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CarlWoese利用细胞中的保守片段rRNA分析生物的系统发育,经过10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新的生物类型,于1977年提出了三城学说,井由96年完整的基因组测序成功地证实。三域学说认为,整个生物界是由Eucmpa,Bac匕da和Areh。a三域组成的。三城学说使生物学变成了一门完整的科学,第一次包括了所有的生物。这惊人地揭示了绝大部分生物都是单细胞的,所有真核生物不过是构成巨大的微生物生命树上的一个分枝。伍斯的发现使生物学家认识微生物,就象认识其它生物一样——相互之间也具有进化的关系。三城学说…  相似文献   

3.
休克发病中的体液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对休克的实验研究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作为危急重症,休克仍是威胁人们生命的常见症候群。六十年代以来,在休克发病的微循环学说指导下,合理补液和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早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已取得成效,死亡率显著降低。虽然,近20年来,抗菌素和心脏病监护有了飞速发展,但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各种晚期休克的预后,并无根本性好转,死亡率仍很高。这表明,休克过程远比人们所认识的复杂得多,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还需要发展和补充。七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对休克的研究,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联系休克时血液流变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4.
钢索诺夫和阿列克散德罗夫在研究细胞对具有不同物理化学特性刺激物的反应时,提出了一个兴奋和损伤的蛋白质学说(纳索诺夫和阿列克散德罗夫1940,纳索诺夫1959)。根据这个学说,细胞的兴奋和损伤是原生质蛋白质变性的直接结果。 远在上世纪就有学者开始进行了温度因素对动物细胞影响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细胞对热的麻痹决定于细胞蛋白质的温度变性(Kuhne 1860,加勃里切夫斯基1887,Mirsky  相似文献   

5.
很多学者认为从单细胞动物进化到多细胞动物,至少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群体形成和个体单细胞动物的分化。 (一)群体形成多数学者认为群体形成的理论有胚胎发育的事实根据,较为合理。赫克尔(Haeckel,1874)和兰凯斯特(Lankester,1877)都主张后生动物起源于与鞭毛虫纲的群体植鞭毛类相类似的祖先。主要根据是群体形成的各个阶段,类似后生动物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关于群体形成学说,过去学者发表过许多论点。现在主要介绍两大论点,即原阳虫学说和吞噬虫学说。  相似文献   

6.
生物结构的形成不仅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还需要能够在细胞之间扩散的信号分子在器官尺度上影响大量细胞的发育方向。扩散性成型分子的概念在20世纪由德国科学家Hans Spemann、英国科学家Lewis Wolpert和Alan Mathison Turing从不同角度提出,分别叫做斯佩曼组织中心、法国国旗学说和图灵的反应-扩散学说。后续研究证实了扩散性分子的存在和功能,为各种生物结构的形成原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物结构的形成不仅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还需要能够在细胞之间扩散的信号分子在器官尺度上影响大量细胞的发育方向。扩散性成型分子的概念在20世纪由德国科学家Hans Spemann、英国科学家Lewis Wolpert和Alan Mathison Turing从不同角度提出,分别叫做斯佩曼组织中心、法国国旗学说和图灵的反应-扩散学说。后续研究证实了扩散性分子的存在和功能,为各种生物结构的形成原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体内cAMP与cGMP动态平衡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MP(环磷酸腺苷)与cGMP(环磷酸鸟苷)作为“第二信使”参与激素的作用。 Goldberg等根据在一些分化的细胞(心肌、平滑肌、血小板和中枢神经细胞)中观察到cAMP和cGMP对细胞代谢反应和生理功能的調节作用是相反的,浓度的变化是相反而相关的,提出了双向控制学说和阴阳学说,似乎和我国中医学的“阴阳”相符。他们认为这一对阴阳物质能调节细胞的酶反应和细胞的生理效应。正常代谢和生理反应就是这一对阴阳物质的动态平衡的结果。为了探讨cAMP与cGMP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凋亡是发育过程中的基本生命现象,除各种体细胞凋亡外,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中也发生细胞凋亡。就雌性生殖系而言,细胞凋亡是其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哺乳动物中,超过99.9%的雌性生殖细胞都会在卵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发生凋亡。有三种学说解释这一现象:1)被忽视死亡;2)因缺陷死亡;3)自我牺牲死亡。本文主要综述了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凋亡的现象、卵母细胞凋亡学说、线粒体遗传与卵母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凋亡的分子机理,同时还探讨了卵母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续1998年第33卷第6期第14页)3内共生学说真核细胞除了有细胞核外,细胞质中还有多种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起源和进化同样是细胞进化的重要事件。其中研究得最多,争论也最大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和进化。作为经典的学说,一直有人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原...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Jerne的网络学说,免疫球蛋白(Ig)的可变区可诱导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抗Id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结合调整免疫系统,保持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近年来实验证明,不仅Ig分子,B细胞的抗原受体有Id,而且T细胞抗原受体和T细胞分泌的辅助和抑制因子也有Id,他们均有抗原特异性Id和交叉反应Id。这些Id的表达均受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2.
沙眼(trachoma)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有四亿多人受感染,约使二千万人成为盲人。沙眼的病原是什么?《生理卫生》课本(1978年版)提到“沙眼是由沙眼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生理卫生》修订后(1983年版),指出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本文就沙眼病原的认识过程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作一简单介绍。关于沙眼病原问题,从十九世纪以来,人们进行过许多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学说,主要的有细菌学说,立克次体学说,病毒学说等。  相似文献   

13.
钠钾泵是人类发现的第1个离子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回顾了人类对钠钾泵的认识过程;从科学家发现细胞内、外液之间Na^+、K^+浓度的差异、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提出有关学说和发现钠钾泵作了追踪溯源的介绍。主要从静息电位及“膜学说”、动作电位及“离子学说”、“钠泵”假设与钠钾泵的发现3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的认识。eNSCs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贯穿生命始终,而不是像传统学说所述的出生后神经细胞不再分裂。在脊髓,这些细胞将分化成熟的少突胶质及其它胶质细胞。作者基于近年来植入功能性电刺激器(FES)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工作,回顾了在正常或损伤的实验动物中,将FES植入大脑皮质或周围神经干可以增加脊髓内eNSCs的分化与增生,进而促进脊髓再髓鞘化及组织修复等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将eNSCs和FES的研究工作与针灸,尤其是电针治疗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从老龄生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逐渐升高的角度来看,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正是由于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及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不断破坏,才让机体最终走向衰亡。不过,这个学说只说明衰老过程的中间环节有自由基的参与,但它并没有给出衰老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未能解释为什么衰老会使自由基增多,而且自由基增多的情况也在  相似文献   

16.
生物结构的形成不仅需要细胞-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还需要能够在细胞之间扩散的信号分子在器官的尺度上影响大量细胞的发育方向。扩散性成型分子的概念在20世纪为德国科学家Hans Spemann、英国科学家Lewis Wolpert和Alan Mathison Turing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别叫做斯佩曼组织中心,法国国旗学说和图灵的反应-扩散学说。后续的研究证实了扩散性分子的存在和功能,为各种生物结构的形成原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提出和证明标志着细胞遗传学交叉学科建立,伴随相关学科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细胞遗传学又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建立发展了分子细胞遗传学交叉学科.分子细胞遗传学以DNA分子原位杂交技术为核心,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直观、高效的技术手段.原位杂交技术与基因组、细胞生物学等技...  相似文献   

18.
细胞生物学试题舞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1)细胞化学(2)基因图(3)离子泵(4)基因嵌合体(5)细胞识别二、境充两(共25题,每魔1分)(1)最常见的无性生殖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中心体是与细胞白勺______。有关的一种细胞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它包括及其周围(3)角蛋白(Keratin)的生化特点是含有大量的______其中______是这类蛋白质坚韧的原因。(4)法国动物学家拉马克(J .B.Lanmak)最先提出_____学说,英国动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在1859年出版了著名的______一书,提出以为基础的______学说。‘5)在动物细胞的中,呼吸链从Kr…  相似文献   

19.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neurotoxin)是世界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它通过酶切在递质释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SNARE蛋白,抑制神经递质释放,阻断突触传递.综述了有关肉毒受体研究的进展.这些研究表明,肉毒的结合位点有低亲和力的和高亲和力的两种.肉毒的结合过程分两步,它首先与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形成低亲和力的聚合体,然后再与高亲和力的蛋白受体——synaptotagmin结合,形成牢固的三聚体结构,并由内吞进入细胞.这种解释肉毒结合过程的双受体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文中列举和评述了支持该学说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一、免疫网络学说介简 1960年以后,Burnet的克隆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抗原应答的特导性、免疫记忆、免疫耐受等现象,因此在免疫调控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难以说明以后发现的一些新的免疫学现象。例如,T、B细胞亚群的发现,以及它们之间的拮抗和识别、克隆表达的调控及抗体分子独特型与同种异型及其介导的免疫抑制等。至70年代中期,以Jerne为代表的免疫学家们,在克隆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明的现代免疫调控理论——免疫网络学说。 (一)独特型网络学说:Jerne(19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