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在菏泽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菏泽市农科所以Williams、Clark63、SRF等国外大豆种质作亲本,杂交育成菏7308、菏84—1、菏84—5等8个大豆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05万hm^2,国外亲本遗传贡献率为13/32。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北京、石家庄、三亚三个产地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方法:对三产地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三产地转基因大豆的钙、钾、叶酸含量高于亲本大豆,但均在ILSI推荐的参考范围内;个别产地、个别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与亲本大豆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属于自然变异;其余各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和亲本大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在营养成分上具有实质等同性。  相似文献   

3.
优异种质资源克4430-20在黑龙江省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克4430-20的来源及特征特性,研究了克4430-20作为优异亲本的利用情况及其衍生品种的生产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4430-20是黑龙江省衍生品种最多的大豆种质资源之一,以其作直接或间接亲本共衍生42个高产大豆品种.1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4个品种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品种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克4430-20在育种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优异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选择配合力高的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可有效提高大豆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的食用安全性,以20%的比例将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40-3-2和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A5403豆粕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中喂养两代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定性、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转基因大豆成分相关基因和蛋白在长期饲喂的大鼠体内代谢残留状况。结果表明,大鼠喂养转基因大豆豆粕后,除了大鼠肠粪和盲肠内容物检测到有转基因成分的残留,肠道菌群和实质脏器均未发现相关基因和蛋白。结果提示,长期饲喂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40-3-2与亲本A5403大豆豆粕对SD大鼠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褐色种皮大豆与其黄色种皮衍生亲本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皮色在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的选择过程中逐渐由黑色变成黄色,是重要的形态标记,因此,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的研究无论是对进化理论研究还是育种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褐色种皮J1265-2大豆及其衍生亲本黄色种皮大豆J1265-1为材料,通过SSR引物扩增片段,检验遗传背景的异同,同时对控制种皮的候选基因GmF3’H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种皮和黄色种皮材料不仅用161对SSR分子标记检测没有发现差异,其褐色种皮候选基因GmF3’H的编码区及起始密码子上游1465 bp序列也是一致的。因此,证明褐色种皮J1265-2大豆与其衍生亲本黄色种皮大豆J1265-1为近等基因系,其控制褐色种皮的基因型与已报道的基因型不同。  相似文献   

6.
尹田夫 《遗传》1980,2(6):14-16
大豆粒茎比系指大豆茎秆的生物产量与其 籽粒产量的比值。它是关系到大豆育种与栽培 的主要的经济性状。一个大豆品种高产与否,取 决于其粒茎比的大小。因此,研究大豆品种间 杂交材料粒茎比的遗传变异规律,作为选育高 粒茎比大豆品种之参考,便显得尤为重要。近 年来,国外一些科研工作者曾试图通过栽培措 施来提高大豆粒茎比LI121。但是,关于大豆粒茎 比遗传变异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笔者从 1976年起,就杂交种第二代粒茎比的表现、变异 情况、亲本粒茎比对F2代粒茎比的影响,以及 粒茎比遗传变异与其他性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 了初步研究,以作为在大豆杂交育种时选择亲 本及处理杂交材料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优良中间材料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出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黑河38号,审定2年种植面积即达20万hm2。分析了黑河38号的遗传组成,核基因来源于十胜长叶、阿姆索等4份国外品种,盖家屯四粒荚、金元等5份农家品种以及1份育成品种和1份当地野生大豆,细胞质来源于克山白眉。  相似文献   

8.
德豆99-16是德州市农科院以美国高产黄沙大豆为亲本材料,利用He-Ne激光辐射诱变技术培育出的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利用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对德豆99-16的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豆99-16是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又对德豆99-16增产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其大面积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的基因挖掘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中国已从美国和日本等22个国家引进大豆近等基因系、特殊遗传材料、大豆育成品种等2156份。经过评价已编入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目录。本文对国外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在中国研究与利用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提出利用引进国外种质拓宽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的表型和分子证据,回顾了国外种质在建立大豆抗胞囊线虫、抗疫霉根腐病、脂氧酶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和抗草甘膦EPSP酶等特性的鉴定体系、标记和定位重要性状(耐盐性、抗大豆花叶病、无脂氧酶、无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研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大豆育种的实践证明,国外种质的利用促进了中国大豆新品种产量的增长、品质的改进和抗性的提高。因此,今后重视国外种质资源的有目的性的引进.加强时国外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为国外种质资源在中国大豆遗传育种学、表型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酶学等领域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双抗双高夏大豆种质鲁99-2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优良种质创新是大豆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中间种质创新、亲本筛选、抗性选育、鉴定和品质检验等研究,育成了双抗双高的夏大豆优良种质鲁99-2。其对大豆胞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为1级;对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的抗性也为1级;籽粒脂肪含量平均为22.09%,高值为22.6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9%,高值为45.0%;蛋白质和脂肪合计含量平均为65.38%,高值达66.40%。鲁99-2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杂交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等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开发利用姜科花卉种质资源,收集84种姜科花卉种质资源进行引种,结合生长情况、观赏特点和经济用途进行引种保存的分析与评价,采用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进行种质创新。结果表明,84种姜科花卉种质资源引种成活了77种,成活率91.7%,成活种类的开花率98.7%,结果率63.6%。生长状况优的种类占59.5%,生长良好的占7.1%,生长中等的占25%,死亡的占8.3%。分布于中低海拔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大部分姜科种类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保存,而分布在热带、中高海拔及特殊生境地区的则不适宜。阶段驯化法可用于引种保存工作;有60.7%的种类为多用途花卉。杂交育种法既可创新种质又可转移保存优良姜科花卉基因。  相似文献   

12.
新收集大豆种质资源主要品质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十五"期间新收集、保存入国家种质资源库的841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脂肪两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近似正态分布,最大频度分别出现在41.01%~ 42.00%含量范围和20.01%~21.00%含量范围.与以前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相比,新收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的蛋白质总体水平明显高于育种材料、引进种质和选育品种3种类型,引进种质的脂肪、蛋脂总量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国内种质资源高蛋白质大豆占有率高于引进种质资源;引进种质资源高脂肪、高蛋白兼高油的大豆占有率高于国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任重  白倩  苏淑钗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9):1530-1539
该研究利用筛选出的7对SSR引物,对中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210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标记试验,分析中国黄连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分化特点并构建DNA分子身份证,为黄连木的资源保护、种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7对引物在210份种质中共扩增出158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22.571个。(2)基因多样性(GD)变化幅度为0.654~0.913,平均为0.804;期望杂合度(He)变化范围0.257~0.771,平均为0.532;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0.639~0.907,平均为0.784。(3)从不同地区黄连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来看,观测杂合度(Ho)介于0.373~0.600之间,平均值为0.520;期望杂合度(He)介于0.632~0.811之间,平均值为0.737;从各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来看,黄连木各地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值在0.015~0.099之间,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处于中等以下水平。(4)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黄连木的遗传分化变异以群体内为主,占总变异量的94%,群体间的变异占6%。(5)UPGMA聚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PCoA分析结果相一致,全部种质被划分为两大类,西南地区群体单独为一类,其他地区单独为一类。(6)利用7对SSR引物构建了210份黄连木种质的DNA分子身份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燕麦种质资源国外引种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中国从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从28个国家引进29个物种的燕麦种质资源共计2099份,大大增加了中国燕麦种质资源的数量,丰富了中国保存燕麦种质资源的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与此同时,利用国外燕麦种质资源改良和培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燕麦生产水平。利用引进的燕麦野生资源,开展了燕麦种质创新、起源进化和遗传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建议继续加强国外燕麦种质资源的引进,对野生燕麦进行深入鉴定评价和利用,同时加强燕麦种质资源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陆地棉基础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陈光  杜雄明 《遗传学报》2006,33(8):733-745
利用398对BNL、JESPR、TMB等SSR引物,对不同亲本来源、不同选育时期、不同种植生态区的43份陆地棉基础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扩增产物用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银染观察并照相。遗传多样性带型分析按位点多态信息量(PIC),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等方法,利用NTSYSpc2.1软件计算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Jaccard系数),并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所选择多态性引物分布在棉花基因组的第3、4、5、8、9、10、16、18、20、23号等染色体上,36对多态性引物在基础种质中扩增等位基因130个,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占80%,每个引物扩增等位基因2~8个,平均3.6个,PIC为0.278~0.865,平均0.62,基因型多样性(H^+)为0.451~2.039,平均1.102,基础种质问SSR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610,变幅为0.409~0.865,这说明所选基础种质基因组水平的多样性较丰富,变化范围大、代表性强。按品种不同选育时期来讲,第一、二、三期基础种质的SSR分子标记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是0.587、0.630、0.630,说明现代基础种质比早期基础种质在基因组水平的差异呈下降的趋势,可能是由于育种者偏重于使用优质高产性状的亲本品种,致使我国棉花的育种基础逐渐变窄。不同棉区基础种质SSR标记性状差异大,北部特早熟棉区基础种质间的SSR标记的多样性大于黄河、长江棉区,主要原因是长江、黄河棉区的育种过分强调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品种间的差异变小;基础种质中的国内品种SSR相似系数(0.624)比引进品种(0.85)高,说明国内品种在遗传多样性上目前还没有超越国外品种。总之,我国棉花现代基础种质比早期基础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的趋势,黄河、长江主产棉区基础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还没有超过国外基础种质,品种间的遗传背景较为狭窄,还必须采用多种途径丰富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现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截止2003年,我国共编目稻种资源77541份,其中各种类型所占百分比大小顺序为:地方稻种(68.68%)、国外引进稻种(12.65%)、野生稻种(9.45%)、选育稻种(6.96%)、杂交稻"三系"资源(2.09%)、遗传标记材料(0.16%);在国家长期库中共保存稻种资源69133份,其中各种类型所占百分比大小顺序为:地方稻种(71.38%)、国外引进稻种(12.16%)、野生稻种(8.09%)、选育稻种(6.52%)、杂交稻"三系"资源(1.54%)、遗传标记材料(0.18%)、其他(0.12%).加强选育品种、品系、突变体的收集和保存;重视国外稻种资源的收集与引进;开展地方稻种的纯系筛选与保存;持续开展稻种资源的繁种更新;开展已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的确认和提供利用,这是今后稻种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的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我国麻类种质资源在收集保存、繁殖更新、鉴定评价和分发利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10年来,新增麻类种质697份,保存资源数量增至9764份,居世界第1位;繁殖更新麻类资源5343份次,基本解决了麻类资源安全保存和供种等问题;完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特性鉴定6543份次,筛选出麻类优异种质296份;向全国50家单位分发种质4296份次,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明确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8.
水稻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引进国外普通栽培稻品种(系)23890份和野生稻种质资源2201份,这些资源中许多已被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或育种.其中,年种植面积超过6.67万公顷的品种23个,年种植面积0.667~6.67万公顷的品种75个;直接利用于杂交水稻的国外恢复系或利用国外强恢复源培育的恢复系,已占我国恢复系总数的95.7%;众多国外品种成为我国高产、优质和多抗育种的骨干亲本.因此,加强国外水稻资源的引入、评价和利用,对于丰富我国稻种资源宝库和增加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也是应对各国激烈争夺生物资源的战略决策.本文根据水稻国外引种出现的新情况,重点阐述了我国的引种规律、引种地区和强化引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43 sources of Upland cotton germplasm with different parental origins, breeding periods, and ecological growing areas in China w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A total of 130 gene alleles with 80% polymorphism were detected from 36 SSR primers.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primer ranged from two to eight with an average of 3.6.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range was 0.278-0.865, with an average of 0.62. The average genotype diversity index (H') was 1.102, the highest was 2.039 and the lowest was 0.451.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the genetic similarity of SSR markers among source germplasm was 0.610, ranging from 0.409 to 0.865. These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at the genomic level of the selected source germplasm was rich, and w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germplasms, in general. The diversity at the genome level of the base germplasm from the second and third breeding periods was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first period, indicating that the cotton genetic background in China became narrow gradually. The diversity of SSR markers among the base germplasm from early maturity cotton growing areas in the north was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Huanghe and Yangtze growing areas. The molecular marker genetic similarity index of the domestic varieti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troduced varieti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domestic cultivar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ntroduced varieties. This study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cotton germplasm base in China, and provides a guide for breeders to develop new cultivars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20.
抗烟粉虱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和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近年来发生日益猖獗、危害日趋严重,防治比较困难,却未被列为主要经济害虫.筛选抗性种质和选育抗性品种是防治烟粉虱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对223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烟粉虱鉴定,筛选出滑皮豆等6份抗性较强的种质资源.调查了这223份种质资源的茸毛性状,测定了部分抗感烟粉虱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与叶片的茸毛性状有密切关系,无茸毛型抗性最强,茸毛紧贴型次之,茸毛直立型较差,茸毛斜立型抗性最差.大豆受烟粉虱危害程度与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密切关系,蛋白质含量越高受害越严重,脂肪含量越高受害越轻.根据鉴定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单叶平均感染烟粉虱0头为免疫,0.1~3.0头为高抗,3.1~10.0头为中抗,10.1~20.0头为中感,20头以上为高感的抗性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