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捕食性线虫(单齿科)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齿科(Mononchidae)线虫是土壤和淡水中自由生活的类群。它们捕食微小生物及其他线虫等。其中某些种类尚能控制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而有益于农作物;在生态平衡和土壤生态系的物质循环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单齿类的分类,自Bastian(1865)创立单齿属起,由Filipjev(1934)将其提升为科,经过许多工作者的研究,这个科现已约有25个属。国内对这类线虫仅有极少的报道。近年来,作者在四川调查自由生活线虫的种类和分布时,采集到一些单齿科线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图见封二)。一、截形单齿线虫MononchustruncatusBastian,1865(图1—3)雌虫(n=7)L=1.8(1.…  相似文献   

2.
福建几种驼形线虫及其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驼形类线虫(Camallanata Chitwood,1936)多数是鱼类的寄生虫,目前已知有三百多种。我国鱼类资源丰富,受这一类线虫害生的鱼亦属不少。早在1933年徐锡藩等曾进行过此类线虫的研究,近年来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湖北省进行鱼病病原调查时。也作过这类线虫的调查。作者于1962—1965年在福州检查了一些鱼类和爬行类动物,检得驼形  相似文献   

3.
肾形纲的代表属肾形虫属是土壤间隙生境中最为重要的纤毛虫类群之一,其中的某些种类也常见于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1—7]。Foissner 1993年修订后的肾形虫属(包括30个种),其将迅捷(快速)肾形虫Colpoda fastigataKahl,1931,固囊肾形虫C·matritensisOcariz,et al·,1965和莫氏拟肾形虫Paracolpoda maupasi(Enriques,1908)Lynn,1975等纤毛虫作为莫氏肾形虫C·maupasiEnriques,1908的同物异名[2]。之后,Foissner又报道了2新种和1新亚种[3,8]。因为原生动物现代研究技术是始于近几十年,所以不少纤毛虫种类的形态分类特征还未被详细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颡前驼形线虫发生和成熟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寄生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胃、肠中的黄颡前驼形线虫(Procamallanus fulvidraconis)的成熟和感染丰度的季节动态。从2001年2月到2002年7月的18个月中,对来自于湖北省梁子湖的900尾黄颡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线虫的感染率除在2002年1月比较低(32%)外,其他月份都在90%以上,且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G=16.9620.0517=27.58);平均丰度也是在2002年1月较低(0.46),其他月份都高于6.32,但感染丰度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F=12.58>F0.0117,882=1.98)。在对黄颡前驼形线虫雌虫成虫的三个阶段(成熟期、怀卵期和怀幼期)和雄虫成虫的季节变化分析中发现:该线虫的生命周期为一周年;处于成熟期的雌虫在2-3月达到高峰,怀卵期雌虫在5-7月达到高峰,怀幼期雌虫则在6-9月达到高峰。因此推测:雌虫从第一期幼虫发育到成熟期(显隐前期)可能需要5-6个月,成熟期到怀卵期需要4-5个月,怀卵期到怀幼期需要1-2个月;第一期幼虫的释放应该在秋季,第三期幼虫的感染主要发生在晚冬和早春。本文还讨论了引起黄颡前驼形线虫在黄颡鱼中高感染率和高感染强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甲基溴土壤消毒替代技术条件下的线虫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和筛选几种甲基溴替代技术及其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3月对 5种土壤消毒处理的线虫数量和群落结构及微生物量动态作了测定和分析。试验共分离到土壤线虫 4个目 14个科属 ,包括小杆目 (Rhabditida)、垫刃目(Tylenchida)、矛线目 (Dorylaimida)、单宫目 (Monhysterida)。小杆目线虫占总数的 88.7% ,表明食细菌的小杆目线虫是该温室土壤线虫群落的优势类群。分析表明甲基溴 VIF、威百亩、威百亩 VIF三种措施的消毒效果达到了甲基溴处理的水平 ,可作为甲基溴土壤消毒替代技术 ,而太阳能 BCA处理未达到甲基溴消毒的效果。研究显示同一处理的线虫数量在两个番茄品种(AF179和毛粉 80 2 )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即表明这两种番茄品种不是影响土壤线虫数量动态的主要因素。对消毒处理后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在群落中的比例进行分析 ,发现与对照相比 ,化学消毒提高了线虫群落中优势类群 (即食细菌线虫 )的比例 ,而使弱势类群的比例下降 ,这表明土壤线虫的弱势类群对化学熏蒸剂更加敏感。两番茄品种小区中土壤食细菌、食真菌线虫数量与微生物量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的消长受土壤消毒措施的影响 ,同时也证实了上述两营养类群线虫与土壤微生物间的食物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江豚的寄生线虫一新种和一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的寄生线虫,我国伍献文(1929)、徐锡藩和 Hoeppli(1933)曾报道过厦门两种分别寄生在肺和鼓室的Halocercus pingi Wu,1929和Pseudo-stenurus auditivus(Hsu et Hoeppli,1933)Yamaguti,1961。近年苏联、日本和加拿大等国也有新发现和报道。 作者于1981年3月18日获采自辽宁锦州和江苏南京两地江豚的寄生线虫标本。经鉴定有三种,隶于伪翼科 Pseudallidae Railliet,1916的三属。其中一种为新种,一种为国内新纪录。现报道于后。文中测量单位均为毫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背景】根结线虫病害严重制约我国设施蔬菜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土壤中最重要的有益真菌之一,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减轻土传真菌和线虫病害的发生。在蔬菜保护地栽培中,AMF对于植物线虫病防治作用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目的】针对番茄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南方根结线虫(Meliodogyne incognita)病害问题,研究AMF和番茄品种不同组合的抗线虫效应,以期为菌根真菌作为生物防治剂和生物菌肥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在灭菌土壤中,人工接种根结线虫,比较不同菌种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Acaulosporamellea(Am)及菌种组合Rhizophagusintraradices+Acaulosporamellea(Ri+Am)在不同番茄品种(感病品种蒙特卡罗和抗线虫品种仙客1号)上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和繁殖的影响,研究AMF对根结线虫的拮抗效应。另外,采用南方根结线虫连作发病的土壤,在感病品种蒙特卡洛上接种AMF混合菌种Ri+Am,番茄苗移栽入连作土壤中,测定各生长指标和调查根结和卵块数量,评价接种AMF处理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灭菌土壤中,普通番茄品种蒙特卡罗的菌根效应显著优于抗线虫番茄品种仙客1号,表现为前者单位根重的根结和卵块的数量均比对照显著降低,而后者仅降低了卵块数量;蒙特卡罗上接种Ri+Am混合菌种的效果优于接种单一菌种Am和Ri;而仙客1号上接种Ri的效果更好。接种线虫也显著影响了AMF的侵染,而且对抗性品种仙客1号的影响更为明显。但除了接种Am的处理,大多数处理收获时菌根侵染率仍维持较高的水平(70%以上)。在连作土壤中,感病品种蒙特卡罗接种混合菌种Ri+Am具有较好的抗/耐线虫效应,主要表现为促进植株生长,显著降低根结和卵块数量,但菌根侵染率较灭菌土壤低,约为40%。【结论】综合以上结果,表明菌根化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土壤灭菌条件下,在感病和抗线虫番茄品种上接种AMF能够减轻线虫的侵染和繁殖,而且在感病品种上的防治效果更加显著。在连作土壤中,在番茄感病品种上接种AMF也表现较好的抗线虫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鱼类杆咽线虫六新种(旋尾目:杆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杆咽科(Rhabdochonidae Skrjabin,1946)线虫,主要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爬行和哺乳类,最近Kumer et Gupta(1979)在印度的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中,亦发现有杆咽线虫Rhabdochona gondae。本科线虫在鱼类中感染率很高,Lackard et al.,(1975)在美国检查306个鲑鱼(Salmo trutta),杆咽线虫感染率达99.4%。我们于1976年在福州检查20条日本鳗鲡,闽江杆咽线虫感染率占4%。虫体侵入肠粘膜为害,影响鱼体生长发育,阻碍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朋  陈振德  罗庆熙 《生态学报》2012,32(7):2294-2302
采用盆栽人工接种方法,对番茄嫁接苗进行了抗性评价,研究了番茄嫁接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J2)后,砧木嫁接苗表现为高抗,自根嫁接苗为高感。通过嫁接换根,与自根嫁接苗相比,砧木嫁接苗明显提高了接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了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表明番茄植株体内的活性氧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高低与其抗根结线虫的能力密切相关,较低的活性氧水平和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利于减轻对膜系统的伤害,提高番茄植株的抗根结线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引入小麦秸秆抑制番茄根结线虫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引入秸秆碳源对土壤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病害的抑制效果,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置3个梯度的小麦秸秆添加量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小麦秸秆能够抑制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但添加秸秆量过多会对番茄的生长产生负面作用。以华北农田小麦秸秆还田模式平均输入量为基本单位N,秸秆添加量为1N(2.08g/kg)、2N(4.16g/kg)、4N(8.32g/kg)时对根结线虫病的抑制率分别是:51.4%,94.0%,39.5%;当秸秆添加量为1N、2N时,番茄的株高、茎粗、开花率等指标没有明显下降,但当秸秆添加量升高至4N时,这些指标均明显下降。引入小麦秸秆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植食性线虫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食细菌、食真菌和杂食捕食性线虫的比例均有所上升。1N,2N,4N3个处理植食性线虫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7.6%,97.3%和2.0%,而食细菌线虫的比例分别上升了100.5%,189.7%和117.8%,其中2N处理的线虫群落结构变化幅度最大;食真菌线虫的比例在4N处理中显著上升,增长率为350%,而杂食捕食性线虫则在1N处理中明显上升,增长率为66.7%。综合番茄生长指标、对根结线虫抑制率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变化3方面的结果,添加秸秆量为2N时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番茄曲叶病及其血清学和PCR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曾报道的番茄病毒病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花叶病。柯冲等(1964)在大陆首次报道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番茄病毒病——番茄黄顶病,此病在50~60年代曾在广州市郊流行,造成大面积减产。Green等(1984)报道台湾发生番茄黄曲叶病,此病与日本的番茄黄矮病(Tomato yellow dwarf)相似,并且与烟草曲叶病毒(TLCV)有血清学关系。印度、委内瑞拉等国也曾报道发生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曲叶病和番茄黄曲叶病。1991和1992年秋,在广西南宁市郊发现一种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片向上向内卷曲,叶背面产生耳状或杯状增生物,对光看有时可见叶脉呈墨绿色,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番茄病害。1992年秋广西农业科学院的番茄试验地发病率高达6.8%,对当地秋番茄生产构成了威胁。作者对病害症状、传播、血清学反应及PCR分析等方面与烟草曲叶病毒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了该病的病原与烟草曲叶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存在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一类细菌 ,属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兼性厌氧 ,包括致病杆菌属 (Xenorhabdus) [1] 和光杆状菌属 (Photorhabdus) [2 ] ,它们分别与斯氏线虫属 (Stein ernema)和异小杆线虫属 (Heterorhabditis)的线虫共生[3] 。在自然界 ,共生菌存在于 3龄侵染期线虫的肠道中[4 ] ,不能从土壤中分离获得 ,是昆虫病原线虫的主要致病因子。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末期才被发现 ,其分类地位也经常发生变动 ,鉴定工作尽管几十年来陆陆续续时有报道 ,但并不十分深入和系统。近年来 ,…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垫刃科线虫1新纪录:居农野外垫刃线虫Aglenchus agricola,样本采自中国北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整理绿春县畜牧兽医站1984年10月采集、保存于纯酒精中的一份猪胃病料中,检得一种线虫13条(♂4,♀9),虫体的半部游离于粘膜外,后半部嵌入胃壁粘膜内。经鉴定为奇异西蒙线虫(Simondsia paradoxa)。该线虫国内报道仅见于兰州、台湾、上海和广西,本次标本来自云南省绿春县,说明该地区也有适宜此种线虫的发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农作物寄生性线虫种类调查和鉴定”的过程中,我们于1980年10月24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遂平县车站公社里桥大队的大豆根系中分离到滑刃线虫属一新种(线虫分离法:漏斗分离;线虫固定和保存于“T.A.F.”液)。1982年,我们对该种进行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描述、核查、绘图等,鉴定为一新种。模式标本存于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线虫研究室。描述如下(量度以微米计)。  相似文献   

16.
2001年2月到2002年7月,对湖北省梁子湖黄颡鱼的胃部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共发现4种寄生蠕虫,即:黄颡前驼形线虫(Procamallanus fulvidraconis)、杜父鱼驼形线虫(Camallanus cotti)、黄颡刺盖线虫(Spinitectus gigi)和河鲈源吸虫(Genarchopsis goppo),本文主要报道了黄颡前驼形线虫的频率分布,以及河鲈源吸虫的季节动态和频率分布.黄颡前驼形线虫的感染率为96.70%,平均丰度为21.59±23.37,方均比为25.29,与负二项分布拟合不成功(p<0.001),没有发现表示"宿主年龄-寄生虫丰度"之间关系的凸形曲线,寄生虫丰度与宿主年龄和体长之间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x,y=0.3038,p<0.001;Rx,y=0.3938,p<0.001);河鲈源吸虫的感染率为48.61%,平均丰度为2.45±5.44,方均比为12.09,与负二项分布拟合成功(p=0.29),其"宿主年龄-寄生虫丰度"之间的关系呈凸形曲线,并且伴随着聚集度的下降,感染丰度与宿主年龄和体长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x,y=0.1694,p<0.001;Rx,y=0.2449,p<0.001).河鲈源吸虫感染的高峰期发生在春季、晚秋和初冬,各月份间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都有显著的差异(G=93.4>χ20.05[17]=27.58;F=16.7,p<0.001).寄生虫本身的生活史模式可能是引起河鲈源吸虫显著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舟山海鱼寄生线虫两新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在分析鉴定1979年冬季在浙江省舟山群岛采集的一批海鱼寄生线虫标本过程中,发现两新种,现报道于后。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海鳗印带巾线虫Indocucullanus muraenesocis,新种(图1)  相似文献   

18.
以感染根结线虫的栝楼和番茄根为材料,用简化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纯化获得实验所需要的线虫;对根结线虫的体外培养进行研究,比较了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ZZG-1制备二重培养基对根结线虫生长影响,确定灰霉菌适宜作二重培养基培养根结线虫;通过接种根结线虫悬液,在室内15~25℃环境下培养3~4周,可获得大量生长一致的幼龄期(J2)线虫,解决了根结线虫培养时寄主依赖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结线虫(Meloidogyne)是植物寄生线虫中主要的类群之一,当前对农、林业生产的危害亦最重。有关海南岛的植物根结线虫,以往仅在胡椒、水稻等农作物上有过报道。近年来,我们曾就海南岛主要林木(包括部分国外、岛外引种的树种)根结线虫的发生、危害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植物寄生线虫在我国的危害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早在1743年Needham第一次报道线虫能寄生小麦引起粒瘿病。1850年Hardy在野燕麦上发现有另一种寄生线虫。1859年Schacht报道了寄生甜菜的线虫,1871年Schmidt对这线虫进行描述,命名为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kachtii)。后来又有许多学者继续报道了许多植物寄生线虫,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到1906年以后便形成一门专业学科,近三十年来更进一步得到飞速发展。迄今全世界共计发现并正式描述报道的植物寄生线虫已达140多属、2000多种。 我国的植物寄生线虫研究工作起步也早,最初是1916年章祖纯在北京发现小麦线虫引起粒瘿病。50年代便在河北、天津、北京、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