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梨象鼻虫俗名梨虎、梨猴、钉虫,属鞘翅目象鼻虫科,学名Rhynchites coreanus Kono。为害梨、苹果、桃,1958年在山西省隰宁县观察,除为害梨外,尚未发现为害其他果树。如槟沙果与梨树相距很近,但均未受害。 据调查,我县山区梨树约占全部果树的60%左右。当梨果长到枣大时,成虫大量食害,果面被  相似文献   

2.
卷叶虫类为害多种果树,根据我们在延吉市,延吉县的老头沟、龙井、图门、铜佛寺、细鳞河及和龙县等处的初步调查,为害苹果、梨的卷叶虫有6种以上。其中以棕褐卷叶虫(Ptycholoma circumclusana Christoph)为害较为严重。该虫在我国尚无报导和记载。兹将作者从1959年起三年来初步调查研究和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生 活 史 棕褐卷叶虫在延边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梨树  相似文献   

3.
桔绿天牛是为害柑桔枝条的重要害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于一年生枝条,7月上旬孵化,幼虫为害顺序为小枝→侧枝→大侧枝→副主枝→主枝,在枝条内出上往下进蛀,每隔一定距离开一小圆孔(直径1—3毫米)排粪,蛀食速度很快,蛀道长的可达一米以上。 为了消灭它,我们采用虫孔注射法,对六年生温州蜜柑处理了16株受害树,效果均达100%。具体作法: 1.先找到受害枝上的最下一个孔(一般新鲜虫粪  相似文献   

4.
梨绿天牛是山西省晋东南专区果树区的普遍性害虫。近几年来将二、三年生的果树幼嫩枝条钻蛀成洞,枝干变秃,逐渐趋向枯死。不少群众将被害果树拆毁或砍掉。作者曾到全国著名的劳模李顺达、郭玉恩、武后梨所住的村庄观察,差不多的苹果树、盐果以及梨树等都有它的足迹,严重地威胁着山区果树的发展。 1.生活习性 据观察此虫二年发生一代,冬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广东地区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rgiperda(J.E.Smith)是一种新的重要农业入侵害虫,目前已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等地。本研究调查了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成虫后代幼虫在珠三角和粤北地区的种群密度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珠三角和粤北地区均已出现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所调查的10种作物中,仅在玉米上发现取食为害;其中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从化地区为害最重(虫口数量222头/百株、为害率80%),其次是连平(虫口数量98头/百株、为害率68%)、英德(虫口数量76头/百株、为害率62%)、增城(虫口数量66头/百株、为害率20%)和珠海(虫口数量46头/百株、为害率30%),新丰最低(虫口数量6头/百株、为害率3%)。本研究为监测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依据,并为通过调查田间种群密度指导幼虫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梨黄粉蚜生物学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 jakusuiense(Kishida)属同翅目,根瘤蚜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及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河北、山东等省,近年来在梨树上也发生为害,损失很大,并有渐趋严重之势。我们于1976—1980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一、生 活 史 据1977、1978两年室内饲养结果,梨黄粉蚜在四川金川地区一年发生6—10代。世代重叠。年生活史详见图1。各世代虫态历期长短与气温有关。第一代最长,第十代最短,各代虫态历期见表1。  相似文献   

7.
在1955年我场开始建立时,种梨、苹果、桃等5万余株,苗木系由湖南购来,当时没有经过严格检验,至1957年遭到梨圆蚧壳虫毁灭性的为害,自1955—1957年的初步统计,有苗木55,000株减至48,000,共损失7,000株。为了有效的防治蚧虫,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药剂,在不同的浓度下考查其杀虫效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正>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北方多种果树上钻蛀果实的一大害虫,尤以苹果、梨和枣的果实受害重,亟需积极防治。因其在不同守主上的发生、为害不完全一样。苹果、枣上为害的桃小食心虫已有较详细的研究,一年可发生1—2代,而在梨树上为害的桃小食心虫,迄今尚缺乏资料参考。以1978—1980年我们在辽宁省锦西县虹螺山梨区进行了此虫的生物学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光滑材小蠹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滑村小蠹XyleborusgermanusBlandford属鞘翅目小蠹科,是近几年发生在板栗树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调查表明在我省秦岭沿线发生面积占栗林总面积(包括野生板栗〕的85.8%,被害株率达2%~19.1%,严重地块可达30%多;平均虫口密度17.8头/株,最多达350头以上。被害树由于该虫沿年轮横向蛀坑凿道,切断树木输导组织,使树体水分及养分输送中断而枯死。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l寄主与分布光滑材小合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省秦岭沿线危害9种树木的主干(见表)。2生活史光滑村小合1…  相似文献   

10.
苹果潜叶蛾是苹果树上的一种新害虫,它与白杨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affer)极相近似,据作者鉴定与白杨潜叶蛾应同为一属,是属于潜蛾科(Lyonetiidae)。这种害虫于1951年发现于山东济南市及烟台市,为害苹果、海棠、沙果、兰叶海棠、山荆子及其他苹果属植物,少数为害梨及洋梨。1951—1953年在烟台此虫为害苹果甚烈,曾造成部分果园的灾害,据近年了解此虫现在分布于山东省胶东地区、济南市、河  相似文献   

11.
梨网蝽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魁杰  王志春 《昆虫知识》1991,28(3):143-145
<正> 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又名梨花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由于发生规律不明,防治抓不住关键,近年来苏北黄河故道果区发生为害较重。1986~1988年我们对其发生和防治进行了研究。 一、发生与为害 梨网蝽在本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苹果、梨、山楂、桃、杏、樱桃、海棠等蔷薇科落叶果树,其中苹果受害尤重。据在淮阴县果林场调查,重害园苹果树干翘皮内平均每平方厘米有越冬成虫5~10头,单株树干根际枯草落叶下虫量可达数千头。生长期间,100叶一般有虫20~30头,多达千头以上。4~11月发生,7~8月为  相似文献   

12.
崔巍  高宝嘉 《昆虫知识》1995,32(1):34-37
日本围盾蚧PioriniajaponicaKuwana又名日本单蜕眉蚣、日本尖角眉蚣,属盾蚣科、围后蚣亚科,是全国广为分布的松科植物重要害虫之一[1~5].1分布与为害日本围眉价在北京及河北省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地、市普遍发生。主要加害油松、雪松、阿拉伯松、黑松、罗汉松、云杉等植物。此虫以着虫及雌成虫群集于先年生或当年生针叶正面为害。据观察该协虫的自然寄生部位极不均匀,其中针叶基部和中部虫口密度最大。玉.正着虫在油松新、老针叶上的分布规律该虫第二代著虫在油松针叶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三说明日本围唐姘第二代若虫…  相似文献   

13.
梨圆介壳虫过去在国内,多报导在苹果树上的发生情况,在梨树上发生情况的材料很少。由于该虫在梨产区分布面较广,部分地区为害亦重,如辽宁西部主要梨产区的绥中、建昌等县。 作者曾在1955—1956年,在兴城进行了该  相似文献   

14.
鼎点金钢钻(Earias cupreoviridis Walker)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往在我国北部棉区为害不甚显著。近来它的发生有所增加,从邯郸的调查来看,1959年百株幼虫数最高达到114头。尤其后期虫口密度超过棉铃虫的数量,虫株率一般为10—40%,对秋桃为害很大,因此按其为害程度已渐为我地高产棉田的重要害虫。它除严重为害棉花外,尚在蜀葵、锦葵、苘麻及野生苍耳上找到过幼虫,但为数极少。  相似文献   

15.
顶梢卷叶虫(Spilonota lechriaspis Mey.)是我国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的害虫,在河南、江苏、安徽等省黄河故道砂荒地区新发展的果园中,为害相当严重,无论结果树、幼树、苗木均遭害,尤以幼树受害最重。1959年仪封园艺场的苹果幼树,春梢受害一般在50%左右,秋梢则达90%以上。此虫还为害海棠、沙果、梨和杜梨等。它主要为害果树新梢,把顶梢卷成一团,并取食卷梢上的嫩叶和幼芽,因此,对幼树的树冠形成、提早结果和对苗木的快速生长、提早出圃,都能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于1959年在河南兰考地区,对此虫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着重报导该虫在这一苹果栽培新区的生活史、习性;对现行人工防治措施的效果签定,并通过药剂试验明确了对硫磷、敌百虫、DDT等药剂为该虫的有效药剂,同时对其防治上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讨  相似文献   

16.
1962年以前,我县褐飞虱的发生数量很少,对生无明显影响,但1963年10月上旬,当晚稻灌浆乳熟段,突然猖獗,其发生面积之广、为害之重,为历史上少见。为害的一般规律是先在一块田的中心,然后速向周围扩展,3、5天内即可引起全田烂秆倒伏,成严童减产。 一、大田虫口密度的消长 褐飞虱在本县主要为害双季晚稻。当地农民传说:“7月以前虫较少,8月虫就多,9、10月里不得了”。据台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63年在插秧迟、早、中等连作晚稻田定点调查(五点取样)的结果:8月上旬稻苗移栽复活以后,田间开始出现褐飞虱;8月中下旬稻株进入旺盛分蘖期,由于食料充足,虫口密度直线上升;8月下旬末圆秆拔节,茎叶落黄,虫口密度下降;9月中旬进入孕穗和抽穗期,营养好转,再加上颱风、大雨过境,相对湿度增大,虫口密度又复回升;10月上旬,晚稻灌浆  相似文献   

17.
泸州地区自1954年从湖北宜都县引进大红瓢虫以来,已有6年饲养历史。目前已推广到7县一市的重要果园。对消灭吹绵介壳虫为害,减少大量药剂开支,保证柑桔连年增产,起到了显著作用。 吹绵介壳虫是泸州地区柑桔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据市郊1953年的调查,在被害的3万株柑桔中,有12,125株柑桔树每尺长的枝条上平均有棉虫73.8个。其中张沟果园有2,000株卽死去1,700株。当时果农曾向国家贷款3万余元,购买松脂合剂防治,但  相似文献   

18.
柑桔爆皮虫羽化孔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柑桔爆皮虫成虫羽化孔的分布,经空间分布型检验和聚集度指标的测定以及Taylor幂法则和m*- m(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柑桔爆皮虫的羽化孔在柑桔树树体内和桔园内均呈聚集分布: 在枯树内呈负二项分布,在半枯树内呈负二项分布或奈曼A型分布,在桔园内呈负二项分布,在树体内和桔园内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树势较差的柑桔树容易受柑桔爆皮虫危害,在树势强的树体内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因此,柑桔爆皮虫采用多次聚集攻击的策略攻击寄主。在桔园内聚集危害部分寄主,在树体内聚集危害寄主主枝的中下部,主枝的死亡导致整株树势下降,下一代虫源进而再次攻击寄主,在树势下降的树体内柑桔爆皮虫完成世代发育并羽化出孔,成虫继续为害健康的柑桔树。  相似文献   

19.
长足大竹象虫口密度与虫孔数、竹笋受害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和2008年8月上旬,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四川长足大竹象虫口密度、虫孔数、竹笋受害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长足大竹象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虫孔数、平均虫口密度与竹笋受害率、竹笋受害率与平均虫孔数3对变量用一元三次函数拟合的效果最佳,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最优拟合方程建立了虫口密度、竹笋受害率的预测表,得出长足大竹象的防治指标为虫口密度0.13 头·笋-1、虫孔数0.40 个·笋-1.  相似文献   

20.
<正> 板栗巢沫蝉Taihorina sp.属同翅目(Ho-mo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蝉总科(Cicadoidea),巢沫蝉科(Machaerotidae),平棘蝉亚科(Endrieiniinae),国内尚无报道。我们于1979年5月在岳西县天堂发现其为害板栗,若虫刺吸嫩枝和球果汁液,成虫刺吸嫩梢造成损伤。据在天堂调查,板栗虫株率为100%,单株虫口密度达百只至千只以上,且分布广泛,县内海拔200—700米的地方均有发生,对板栗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