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湖风景名胜区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及β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方法、TWINSPAN、β多样性指数和DCA、CCA排序分析,研究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不同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及物种多样性沿距离梯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TWINSPAN和DCA分析显示,43个调查样方可分为6种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的生境条件和群落组成均有一定的差异.(2)随着样地间距离的增大,群落间的Sorensen指数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但不一定呈规律性的减少.(3)对43个样地不同种群的生境因子(包括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郁闭度等)和物种优势度的C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光照和水分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海拔、郁闭度和坡位对西湖山区植物群落的分布以及种群的数量特征等具有重要影响.总体而言,物种扩散限制和生境条件变化是影响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的龙脑香森林是以青皮(Vatica astrotricha)、无翼坡垒(Hopeaexalata)和坡垒(Hopea hainanensis)为表征的混合或单优热带雨林。它分布在海南岛东南、中南和西南部海拔700米以下的低山和沿海平地,面积很大,蕴藏有大量珍贵木材、药用和其他经济资源。根据生态外貌结构原则和种群特征,分类为两个群系组五个群系。  相似文献   

3.
野生玫瑰分布及其生态群落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野生玫瑰分布及其生态群落类型秦忠时,胡群,何兴元,于兴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DistrbutionofwildRosaRugosaandItsEcologicalcommunityType.¥QinZhongshi;HuQu...  相似文献   

4.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稳定性现状,于佛坪和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各设置1条样线,每条样线上按海拔每升高100m设置1~4个500m~2(20m×25m)典型样地(共计60个)进行样方调查。在分析调查数据基础上,选取分布最广且具有代表性的16个群落类型林地,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其优势种更新、林地质量、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复杂性、土壤肥力、保护程度6个方面对各群落类型林地的植物群落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栓皮栎群落林下的幼苗和幼树数量相对最多,隶属函数最大,其更新能力较强;华山松群落林下的幼苗和幼树数量为零,其更新能力最差。(2)华山松和油松混交林群落林地的立木蓄积量、平均高度、枯落物厚度等3个隶属函数平均值最高,其林地质量相对最好;油松和锐齿槲栎混交林则相反,林地质量相对较差。(3)群落林地土壤肥力6项指标分析显示,太白红杉林隶属函数值最大,土壤肥力相对较高,而板栗林、亮叶桦林隶属函数较小,土壤肥力相对最低。(4)群落林地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铁杉林隶属函数最大,物种多样性表现更为突出,太白红杉林隶属函数值最小,其物种多样性表现相对最差。(5)铁杉林林地群落的复杂性3个方面隶属函数相对最高,复杂性最高,太白红杉则相对最低。(6)太白红杉、巴山冷杉因分布在保护区核心区域,群落林地的保护程度最高,而毛栗林、亮叶桦因分布于保护区边缘的实验区,保护程度最差。(7)综合对比6个指标隶属函数发现,16个群落林地的稳定性由大到小顺序为:铁杉林短柄枹栎林太白杨林华山松林锐齿槲栎林巴山冷杉林白桦林=红桦林油松+华山松=牛皮桦林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油松林太白红杉林栓皮栎林板栗林亮叶桦林。  相似文献   

5.
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的阔叶红松林、云冷杉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于2006年3—10月, 分析了其溪流水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不同月份3种森林群落溪流水的主要阳离子含量均表现为 Ca2+>Na+>K+>Mg2+, 主要阴离子含量均为HCO3->SO42->NO3->Cl-;不同群落类型的主要离子含量影响显著, 3种森林群落溪流水中Na+、Ca2+、Mg2+、Fe2+和Fe3+平均含量为云冷杉林>落叶松人工林>阔叶红松林, 而K+为落叶松人工林>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林; 主要阴离子平均含量均以落叶松人工林溪流水中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物种多度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萍  王孝安  郭华 《生态学杂志》2009,28(8):1449-1455
选用物种多度统计模型(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和物种多度生态位模型(分割线段模型、生态位重叠模型、随机分配模型)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马栏林区不同演替阶段3种森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物种分布统计模型拟合显示,演替初期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物种丰富,但分布不均匀;演替中期的天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油松优势地位明显,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数量少但分布集中;演替顶极的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物种分布均匀且集中,枯立木形成的林隙较多。(2)在物种多度生态位模型拟合中,3种群落均能被较好地拟合。说明在演替过程中,影响物种分布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较多,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生态位模型来解释。因此,研究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时,最好采用多个模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7.
鼎湖山森林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鼎湖山10 m×1 200 m的植物固定样带调查,沿海拔梯度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生物多样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固定样带有3个森林类型,5个群落类型,构成一演替序列,但在垂直梯度上有交错现象。生物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中生性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阳生性阔叶林;草本层,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阳性草本植物为主的草本群大部分生长在阳性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但是林下微环境变化对草本层植物优势度的影响也较大,以耐荫植物为主的草本群在阳性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也有分布,表明相同群落类型林下小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扩散系数等5种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等方法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用相关分析比较了6个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乔木层中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杄、辽东栎及山杨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较宽的生态位而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大;白杄和油松也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小;红桦则表现出随机分布的趋势。(2)林下层中金银忍冬、东方草莓、披针叶苔草和中亚苔草表现出较强的聚集强度,而土庄绣线菊、美蔷薇、小红菊和糙苏等聚集强度较小;灰栒子、东北茶藨子、北方拉拉藤、山马兰等由于相对较弱的竞争能力和较窄的生态位而呈随机分布。(3)扩散系数(DI)、聚集指数(C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L)、Green指数(GI)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在判定物种分布格局时应以方差/均值比率为主要依据,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为辅共同判定,这样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出物种的格局分布。  相似文献   

9.
温智峰  魏识广  李林  叶万辉  练琚愉 《生态学报》2022,42(22):9153-9164
为探讨我国亚热带森林群落中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特点及其成因,揭示其共性规律和个性差异,为相关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我国亚热带不同纬度的6个1 hm2典型森林群落中所有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1 cm的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L (t)方程统计所有监测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为满足L (t)方程的统计精度,将各群落中多度≥10株的植物以物种为单位统计,多度<10株的低多度物种和单个体物种则以种组为单位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并对物种多度、胸径与空间聚集程度的度量指标L1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亚热带不同纬度群落中多度≥10株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相似的尺度依赖性规律:显著聚集分布比例随尺度增大而降低,不同纬度群落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纬度较低的群落稳定性更强。(2)各群落中低多度种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小尺度显著聚集分布,大尺度随机分布的尺度效应,但尺度效应在不同纬度群落间存在差异;各群落的单个体种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3)不同纬度群落物种多度与空间聚集程度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物种多度对空间聚集程度的影响随纬度从高到低逐渐减弱。(4)较高纬度群落物种胸径与空间聚集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纬度从高到低,物种胸径对空间聚集程度影响水平逐渐降低。对亚热带不同纬度森林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的进一步探讨,认为由纬度差异引起的生境异质性是影响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产生过程的主要因素,此外,林型、扩散限制、密度制约和随机作用是影响各群落物种空间格局成因及多样性维持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区内分布复杂多样的小生境类型(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等)。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推动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于喀斯特山区森林土壤微生物特征的认识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为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小生境类型进行了数量聚类。结果表明:6种小生境土壤中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PLFA),其中,标记土壤微生物的特征PLFA有18种;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G~+、G~-的含量均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洞石缝土面下层,同时,各微生物类型的含量在不同生境类型中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G~+/G~-在六种生境中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缝石洞土面下层;真菌/细菌变幅为0.14—0.16,具体表现为土面表层石缝石沟石槽石洞土面下层;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树分析显示,不同小生境类型的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首要因子。聚类结果表明,小生境可划分为石槽-石沟型、石洞-石缝型、土面表层型以及土面下层型4种生境类型。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微生物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极点排序和位置向量排序的方法对广东13个森林群落进行排序分析,并分别用极点排序图和位置向量排序的二维图和三维图表示排序的结果。同时对排序图的生态学意义及排序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三维位置向量排序图能较好地把性质相近的群落类型聚在一起,可作为植被分类的辅助方法;积点排序图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被的连续变化;极点排序与位置向量排序虽然取得一定结果,但由于同属线性排序,损失的信息量较多,寻求非线性排序方法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演替顶极阶段森林群落优势树种分布的变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项研究通过对典型顶极森林群落和群落演替过程分析,表明处于演替顶极阶段顶极群落发育过程中,优势树种总体分布有由集群向随机的扩散趋势,各优势树种在此过程也由集群分布减幅波动地扩散为随机分布,而且是朝着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系和相关关系减弱的方向随机扩散。发育成熟的顶极森林群落中,优势树种的总体呈随机分布格局,各优势树种也呈随机分布格局镶嵌于总体的随机格局中。这种镶嵌形式,可使绝大多数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系和线性相关关系均达不到显著程度。该分布格局反映在成熟的顶级群落中,绝大多数优势树种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很小,对微环境选择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Chronic gamma irradiation of an oak-pine forest on Long Island reduced populations of corticolous and terrestrial lichens in approximate proportion to the rate of irradiation. The decline in species diversity was approximately linearly related to logarithmic increases in daily radiation exposure. While a daily exposure of 2700 R/day was estimated to have reduced diversity to 50% in the first year, a linear extrapolation of diversity, coefficient of community and similarity curves to zero suggested that certain lichens would survive 3 years' exposure at daily rates of 5,000–10,000 R, possibly more. There was an apparent threshold at 300 R/day for radiation effects on the composition of lichen communities; changes in relative density occurred at lower exposures. The crustose forms were more resistant than foliose or fruticose forms, an observation which parallels previous observations that the most radio-resistant higher plants tend to be of short, stature.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竹类地理分布及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慷林  薛纪如   《广西植物》1994,14(2):144-150
西双版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竹类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的竹类根据其分布特性可分为三类,即(1)热带竹类,(2)南亚热带竹类,(3)山地温带竹类。而从区域地理分布区来看,根据中国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标准.则可将西双版纳竹类划分为五个分布区类型,即(1)泛热带分布类型,(2)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类型.(3)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类型,(4)东亚分布类型,(5)中亚分布类型(喜马拉雅和我国西南分布亚类型)。文章还对西双版纳现存主要的天然竹林群落的分布及生境以及主要的栽培种及竹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香港岛森林群落的聚类与排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聚类、极点排序、主分量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香港岛的森林群落进行了分类与排序。根据组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近邻体法等三种聚类分析的结果,香港岛的森林群落可划分为三个植被亚型和七个群系。极点排序较好地反映了植被的连续性,以及群落所在地的海拔、干湿程度、土壤类型等生境条件的梯度变化。主分量分析表示出13个森林群落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原来60个彼此相关的变量降为13个互相独立的变量。主分量分析的二维排序图较好地划分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低地林,低山林和山地林等三个植被亚型。  相似文献   

16.
土壤因子对次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利用30个样方和90个土样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别探讨了乔木种数,灌木种数,草本植物种数,总个体数,辛柏森指数和香农-魏耐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及其发育速度与土壤的厚度,含水量,酸碱度,盐基总量,有效氮,速效磷和钙镁总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三种阔叶次生林的茎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魏晓华  周晓峰 《生态学报》1989,9(4):325-329
本文测定了白桦林、水曲柳林、蒙古栎林的树干茎流量及其养分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林分的茎流差异十分明显(白桦:水曲柳:蒙古栎≈1:2:3),这种差异与树叶形态、枝条分枝角度及林分的叶面积指数有关。茎流中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显著地高于降雨中的含量。蒙古栎林借助于它的形态结构使其根系区域获得的水分、养分最多,从而有助于它适应干旱、瘠薄的立地环境。  相似文献   

18.
紫果云杉天然中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洪 《植物生态学报》1986,10(2):146-152
本文对四川松潘地区海拔3200—3300m的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天然中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的精度都较高,具有实用价值。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58.779吨/公顷,净生产量为3.259吨/公顷·年。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34.408吨/ 公顷,净生产量为2.890吨/公顷·年。研究证实叶面积指数与林分乔木层的生产力关系十分紧密。在—定范围内,叶面积指数为4.34的林分比叶面积指数3.32的,其乔木层净生产量可增加47.2%。林冠浓密的林分比林冠稀疏的生产力要高。另外,林分的产量结构上反映出下层木结 构不合理,应予间伐。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最优分割法划分森林群落演替阶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闽北山区自然状态下马尾松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为代表,讨论了定量划分群落演替阶段的方法。首先从分析树种关联、确定演替种组入手,重构其群落的演替系列,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样本的最优分割法将演替过程划分成五个演替阶段,即1.马尾松纯林阶段;2.马尾松、枢木、苦槠群落阶段:3.亮叶腊梅、马尾松、米槠群落阶段;4.米槠、黄瑞木、青冈群落阶段;5.少叶黄杞、细柄阿丁枫、米槠群落阶段。划分结果较真实地反映了马尾松群落向中生性稳定群落的发展过程,克服了主观判断划分方法的缺陷,在定量的水平上处理群落演替阶段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森林群落稳定性与动态测度——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少麟   《广西植物》1987,(1):67-72
本文在实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森林群落中的年龄结构分析可以用于测度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用群落的年龄结构图,以及群落各年龄级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和比较。进而来测度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方法较简便,效果明显,可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